塔城地區隸屬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由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管轄。地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北部,北部是西準噶爾山地,南部為北天山山地,中東部是準噶爾盆地。轄2市、4縣、1自治縣。
在塔城市以西約十公裡處有座偉人山,本名巴克圖山,現屬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境內,山長不過數公裡,海拔400多米,為象形山,因酷似一代偉人毛澤東的臥像而名揚天下。
觀偉人山,只要在塔城市,任何方位都可,但效果最佳莫過於從垂釣公園的毛公亭觀看。但凡天空晴朗,登毛公亭,放眼向西,可見偉人靜靜仰臥在山脊,頭南腳北,高高的鼻梁,飽滿的前額,緊閉的雙唇,以及下顎的痣、衣服上的紐扣、還有頭下的枕頭都清晰可見,神態慈祥,栩栩如生。
偉人山發現於1977年,是毛主席去世的後一年,其圖片曾在國內許多報刊轉載。如今已成為新疆塔城市最有品牌的景觀之一。當地人也叫它「主席山」或「毛主席山」,這和美好的塔城在一起,總會勾起人的許多回憶。
上世紀九十年代當兵,首先是到了烏蘇,後來又去了塔城。記得由烏蘇去塔城時是夏天,和戰友們坐在「老解放」的車廂裡,經歷了一路的天藍雲白、綠草青青,心裡總想著這樣一個問題:這地方怎麼這麼美呀。在這種感嘆裡,分明有著音樂的存在,卻不知道它來自哪裡,心裡還是地上?後來,才知道塔城是一個有5條河流經過的城市,在全國的城市中是個「唯一」。所以,塔城也便有了這樣的別稱——「五弦之都」。
這5條河分別是喀浪古爾河、清水河、城東河、加吾爾塔木河(含喀拉墩支流)、烏拉斯臺河(含發展隊河支流、薩孜河支流),除喀浪古爾河和烏拉斯臺河幹流發源於塔爾巴哈臺山外,其餘均為泉水河。它們一如5根手指,在塔城的大地上彈奏著靈動的樂章,一年四季都是詩意的存在,並隨著季節的變化,有著不同的聲音,猶如五根琴弦,成就了塔城獨有的天籟。由此,塔城便成了如詩如畫的,天籟之音伴著心中的詩與歌。
和所有的人一樣,總喜歡在美妙的世界裡追尋美妙的源頭,也是後來才知道,塔城無塔,塔城這個名字是清乾隆時才有的。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清政府在雅爾(今哈薩克斯坦烏爾扎爾)設塔爾巴哈臺軍臺,次年築肇豐城,設塔爾巴哈臺參贊大臣駐防,塔城地區正式設立行政建制。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參贊大臣阿桂奏請朝廷將雅爾肇豐城的駐防機構和軍士向東搬遷,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許可。執行勘測建城任務的大臣行走200多公裡,才在塔爾巴哈臺山南前發現一塊水草豐茂、人畜生存條件良好的寶地,這便有了今天的塔城。
塔爾巴哈臺山,由於位於今塔城市北面,有「北山」之稱。其橫臥在我國與哈薩克斯坦共和國邊界線上,海拔2992米,山谷綠樹成蔭,山間溪流或在巨石間流淌,或形成飛瀑,銀練懸空,水花四濺;山坡上青草茂密,被各色野花點綴得五彩繽紛。正是它吸引了當年勘測建城的人們的目光。建成後,肇豐城內的官員、駐軍與民眾整體遷移,乾隆皇帝為新城賜名「塔爾巴哈臺綏靖城」,但這個名字太長,人們用著麻煩,時間一長,便將其簡化為「塔城」。
塔爾巴哈臺城遺址如今還在,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塔爾巴哈臺」是蒙古語「旱獺出沒的地方」,其中的「塔」與漢語中的「塔」相去甚遠,但塔城卻在這個蒙語和漢語合成的名稱裡,顯示出了新疆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特徵。塔城無塔,卻讓草原上有了城。清光緒年間,人們重建塔城,將重建的事跡雕刻在一塊木碑上,立在城門的中間,來往商旅從它身邊經過,滿漢兩營的將士挎刀駐守,臉上寫滿了塔城的驕傲與榮光。
木碑上說:「自光緒十五年四月十五日興工,至十七年九月二十日告竣。麗譙屹立,雉堞雲連,規模頗為壯闊,而名稱則仍其舊雲。」而塔城則是在同治三年的回亂中成為殘城一座。
更為悠遠的歷史是:自古以來,塔城地區轄境就是祖國版圖重要的一部分。
秦代,塔城地區轄境為呼揭塞人遊牧之地;西漢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隸屬西域都護府;隋代,為西突厥鐵勒等部遊牧地。
唐朝統一西域後,先後隸屬於安西大都護府下設的昆陵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顯慶元年(656年),唐高宗以開國大將「三板斧」聞名的程咬金為蔥道行軍大總管,率兵討伐反叛作亂的西突厥貴族阿史那賀魯,攻克咽面州(今塔城市附近),大敗西突厥兩部,後叛亂平息。唐天寶年間,塔城地區境域設有曹祿州(今塔城市西)、火撥州(今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並有清海軍城、葉河守捉(今沙灣縣內),黑水守捉、東林守捉(今烏蘇市內)等軍事建置。
明崇禎八年(1635年),準噶爾部首領巴圖爾洪臺吉建立威震天山南北的準噶爾汗國,其統治中心為今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今塔城地區轄境為準噶爾汗國核心地帶。
我在塔城當兵的地方是一個邊防連隊,我國境內叫「巴克圖」,在哈薩克斯坦境內叫「巴克特」,是一個具有百年通商歷史的口岸。記得,密密麻麻的白楊呵護著連隊的營房與哨樓,門前是一條柏油路,柏油路過去便是一條小河,河水清清,用手鞠起便可飲用。更重要的是這裡離偉人山更近,我們隨時都能看到它,也曾在小白楊的歌聲裡把最美好的青春年代奉獻給了祖國的邊疆。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