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毛澤東去世後,黨中央成立了保護毛主席遺體領導小組辦公室,對外稱「國務院第九辦公室」,並負責建造毛主席紀念堂。
毛主席紀念堂建設得到了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有關部門運來了湘江的水,井岡山和延安的土,雲南少數民族的銅盤、西藏的水晶石、新疆天山的雪蓮花籽,等等,還有不少地方選送了各式各樣的建築原料。
但是,由於兩岸分隔的原因,唯獨沒有臺灣省的東西。
1977年6月,就在紀念堂建設已差不多完成了的時候,國務院第九辦公室收到了一位叫方錦臺的先生的一封信。信中寫道:
「為表達臺灣旅美同胞對偉大領袖和導師毛澤東主席的無限懷念和崇高敬意,經過多方研究協商,現從臺灣購得臺灣獨有綠色蛇紋石八塊,獻給毛主席紀念堂使用。」
原來,這位方錦臺先生是臺灣旅美愛國華僑。
臺灣省花蓮縣的大理石全球都有名,且以大濁水溪下遊至花蓮西南木瓜溪一帶的大理石最好。因為,這裡的大理石是1000年前,由兩個地板塊相碰撞產生的高壓,使普通石灰巖變成變質巖,即結晶石灰巖(大理石)。石質堅硬細緻,色澤有白、灰、綠、黑、棕黃及白底黑紋。光潔瑩潤,美觀大方,堅固耐用,品質優良,久不變色,經濟價值很高。
這八塊大理石於6月24日經香港、廣州運抵北京。
這些大理石,重達160公斤,質地很好,色彩絢爛,很有特色而且做了細緻的切割、精磨和拋光的工藝處理。黨中央十分重視,指示這些大理石放到紀念堂一定要用好。
這時,毛主席紀念堂的主體結構已全部竣工,整個建築渾然一體,將這些計劃外的大理石附加在建築的任何部位都可能顯得不協調。幾位專家經過商量後,決定將大理石制一對花盆。
隨後,北京工藝雕塑廠承擔了這項任務。
行家們一看就認出,說:「這是臺灣花蓮縣的特產,是臺灣同胞的心意。」
但是,他們誰也不知道它們是怎麼翻山越水,千裡迢迢來到北京的。
在毛主席紀念堂正式開放前,北京工藝雕塑廠的雕刻家們加班加點,把這對花盆製作好了,盆口直徑350毫米,盆底直徑為280毫米。隨後,它們插上了五針松,被安放在紀念堂顯眼的地方——在毛主席紀念堂北門兩側。
如今,瞻仰毛主席紀念堂的人們一進門,就看到的花盆和五針松,就是臺灣同胞的珍貴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