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石或將改造造紙術,極大促進行業變革和節能環保。從早已聞名於世的臺灣花蓮大花綠,到超薄石材的運用,石材與各類家居、文創產品、藝術作品等融合,再到神奇「石頭紙」的驚豔亮相,花蓮的大理石再次刷新了我們的認知.
什麼是「石頭紙」?有何神奇之處?這一「石頭紙」潔白平整,精選純度達到99.5%以上的大理石建築廢料製成,其原料就來自臺灣花蓮的大理石,製造過程就是變廢為寶:先將不大於30cm的大理石建築廢料經由機器的攪拌,變成1cm的碎石;再通過研磨,把這些碎石磨成比頭髮絲還細的粉體;然後按照「80%建築廢料石材+20%環保可食用的接著劑」的比例要求,將其融合變成顆粒狀,再用160 ℃ 高溫溶解,吹出兩層樓高的濃稠泡沫,這樣神奇的「石頭紙」就成型了。
目前,這一造紙技術,已拿下了全球40多個國家的專利,最大的優勢就是環保節能,其生產過程幾乎不用水、一律不漂白,紙張還能二次回收再利用,變身為生活用品。相比普通紙張,這一「石頭紙」具有防水、不會裂開、不易燃燒的優點,紙上的字跡遇水也不會暈開,或將創造紙張革新時代。
▲ 上圖為位於花蓮秀林鄉境內、舉世聞名的太魯閣大理巖峽谷景觀。百萬年來,豐沛的立霧溪水不斷向下侵蝕,切開了厚度超過1000公尺的大理石層,從而形成了太魯閣到天祥間的雄偉壯麗、垂直壁立的U型峽谷
為什麼要用花蓮的大理石?作為臺灣省面積最大的縣,花蓮是「石頭的故鄉」、「大理石的故鄉」,盛產大理石與玉石。現在,花蓮的大理石品種聞名全球,以大濁水溪下遊至花蓮西南木瓜溪一帶的大理石最佳;「大理石工廠」裡,大理石的分布從和平往南延伸至南大武山,產量也十分豐富。
▲ 大花綠是天然大理石,產地臺灣,底色深綠色或黑綠色、有白花、紋路明顯但無規則、彎曲或旋轉,光度一般易膠補。在國內外廣泛用於酒店等多種大樓裝修
為何花蓮的大理石聞名於世、獨特稀有?因為400萬年前,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洋板塊相互碰撞,這一劇烈的地殼運動使臺灣地層急劇上升;1000年前,這兩個板塊相碰撞產生的高壓又使普通的石灰巖變成變質巖(大理石),也稱結晶石灰巖,這是一種主要由方解石晶粒(含量大於50%)組成的石灰巖,石質堅硬細緻,色澤有白、灰、綠、黑、棕黃及白底黑紋。光潔瑩潤,美觀大方,堅固耐用,久不變色,經濟價值很高。
加之,花蓮有十分名貴、獨特的大理石品種,如早已聞名於世的大花綠、臺灣獨有的綠色蛇紋石以及玫瑰石、水墨石等花蓮特產。這些大理石作為天然礦物,其質地、色彩、紋路、皺褶、圖案等都具有多樣性,每一塊都是獨一無二的,通過工藝大師們的研磨、取景、包框製作後,就形成了一幅幅天然獨特的大理石畫精品,展現了大師們或收藏者對作品的審美思想與心境意念,其意境深遠讓人產生情感連結或共鳴,甚至產生感動,已成為石之藝術。
▲ 花蓮正銳變為臺灣「最有藝術氣息的後花園」
說起石畫藝術,由花蓮特產的大理石珍寶——玫瑰石、水墨石製成的作品,即使被稱為玫瑰石、水墨石藝術也並無誇大,為什麼?儘管俄羅斯、加拿大、阿根廷、中國其他地區都出產玫瑰石,雲南出產的點蒼石類似於水墨石,但是因臺灣的中央山脈造山運動地層擠壓,花蓮的玫瑰石、水墨石具有與上述國家和地區不同之特色,由此形成了兼具水墨畫、油畫、粉彩畫等的獨特且唯一的石景特色。加之,每個時代的創作者都試圖用當代的手法,重新詮釋這些古老的材質,而花蓮的玫瑰石或水墨石受質地、紋路之限制,景致所能呈現之畫風較為有限,是以更易形成穩定而又多變、經典卻也獨特的石畫風格,如印象畫派之寫意柔美、現代藝術之隨意粉彩素描、色塊集結之抽象圖騰以及類似中國傳統之山水畫意境等。
▲ 水墨石作品「黃金海岸」,用料為花蓮三棧溪所產的水墨石,具象風格。作品由黃綠藍三色組合而成,色彩雖不鮮豔,但具有柔和的美感,讓整個畫面顯得開闊深遠~
▲ 水墨石作品「綠野春山」,用料為花蓮三棧溪所產的水墨石,淡彩中國水墨風格。整體景觀開闊,構圖和諧,具有意境之美。呈現之景色細膩,用色清淡柔美,給人一種心靈寧靜的純淨感~
▲ 玫瑰石作品「春之山城」,為2002年花蓮縣玫瑰石展銀牌獎作品,用料為花蓮木瓜溪所產的玫瑰石,西畫水彩風格。整個石景構圖完整,石色也屬柔美,仿佛可以聞到春天的氣息~
▲ 玫瑰石作品「大地印象」,用料為花蓮所產的玫瑰石,印象畫風。整幅石景比較抽象,但內容豐富熱鬧、帶有童趣,適合遠觀,這樣更能顯現出其立體層次與獨特的光影描繪~
▲ 玫瑰石作品「黃昏原野牧場」,用料為臺灣花蓮立霧溪所產的玫瑰石,素描寫生風格。整體構圖完整、比例均衡、線條流暢,感覺像西畫素描一般,呈現出悠閒的「黃昏原野牧場」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