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觀閱莫莫小遊記。據悉,2019年12月21日上午將在上海寶山區的顧村公園舉行2019派對馬拉松上海5公裡歡聚跑。9點鳴槍,7點半到8點半檢錄,想去參加的小夥伴可以在網上查下具體參加情況。2019年活動眾多的上海迎來了不少的全球遊客,作為國際大都市的上海,有全球知名的景點,也隱藏著不少的小眾景點,比如上海的老馬路。
說起上海老馬路,想到的大多都是淮海路、武康路。這些是遊客和網紅的額聚集地,實在拍得太多了。但在上海還有很多老馬路,清清淡淡,幽幽靜靜,比如改造後的愚園路,從靜安寺一直到中山公園,東起常德路,西至定西路,全長2.78公裡,因東段一座名為「愚園」的私家園林而得名。1860年修築,至到公共租界1918年拓路完成,歷經58年才修築完成。
已是百年老路的愚園路,其中的精華部分都在江蘇路到定西路之間,改造後更加增添了不少設計元素,把沿路的老建築整理出來。正直秋天的尾端初冬季節,上海最出名的法國梧桐呈現金黃色,有陽光的日子裡,在梧桐斑斕的光影下,顯得格外美好!在這裡,品著咖啡,看著時光的穿梭,了解老上海老馬路的興衰往事,也更符合了魔都小資和雅致的氣質。
這裡也是長寧區「愚園路歷史風貌保護園區」的一部分,上海眾多的優秀歷史建築,例如外廊風格裝飾的新式裡弄「亨昌裡」,建於1910年的「久安坊」,同盟會元老何遂和其子曾居住過的「儉德坊」等等。
還有一些名人故居,比如「民國華僑外交家」陳友仁舊居,「金屋藏嬌」的王伯群故居(現長寧區少年宮)等,在「愚園路歷史名人牆」上,介紹了眾多曾居住在此地的歷史名人,有陳獨秀、鄧中夏……
上海的弄堂馬路眾多,但像愚園路這般歷史悠久,保存完好的卻寥寥無幾。這條路上除了那些榜上有名的網紅店之外,老馬路的歷史也是一步一個故事。愚園路開拓以來,經過了「無名軍路」、「劃入租界」、「正式命名」、「首次拓展」、「正式成路」這五個階段,才真正形成。
短短一條路,隱藏著眾多老建築老洋房,幾乎每一棟都承載著一段波瀾起伏,一磚一瓦都刻著歷史的滄桑。歷史名人薈萃的愚園路,可謂路長人惆故事多。紅色革命、民主運動、文人雅士、實業救國,都能在這裡找到他們的足跡。
那麼,歷史上有多少文化名人在此地居住過、逗留過,在這條路上留下各自深淺不一的足跡呢?有在「亨昌裡」418號(愚園路1376弄34號),創立了中共中央機關《布爾賽(什)維克》編輯部中國共產黨早期主要領導人之一的瞿秋白、編輯部編委惲代英,領導了震撼中外的淞滬抗,戰傑出愛國民主人士和政治活動家的蔣光鼐,熱忱的抗日愛國人士英勇的民主戰士杜重遠。
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的錢學森。愛國民主人士、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創始人和卓越的領導人、政治家和軍事家的李濟深,他的畢生精力致力於中華民族振興事業,為民主革命、新中國的建立和社會主義事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還有外國友人傑出的社會活動家、教育家、詩人和作家的路易·艾黎(Rewi Alley),是我們中國共產黨忠實的盟友。
老上海都知道,上海的老馬路都會經歷過一次甚至多次的改名,比如說,淮海中路,原名叫霞飛路;武康路,原名叫福開森路。而愚園路,不論是在晚清時期、民國時期,還是王偉年代,又或者是解放後的愚園路,卻曾為改名。據說,走愚園路有個說法:「走五步進入五重境界」。
丨第一步 蕩馬路,也就是這裡的建築看上去都有些老舊,卻保留了歷史感,市井氣煙火氣濃重,有些雜亂無章的街景是它的魅力所在。
丨第二步 穿弄堂,上海的弄堂文化比較典型,多而密,深幾許,尤其是新式裡弄尤為典型,許多弄堂弄中有弄,前後通,左右通,弄通弄,弄通路,四通八達的。比如滬西別墅可通宏業花園,宏業花園又通岐山邨,兜兜轉轉,相互可通。
丨第三步 入堂奧,愚園路上目前成為公共空間或部分成為公共空間而可以進入的有:劉長勝故居、亨昌裡、433弄創意區、洛公館餐廳、1015號和1039弄內的福餐廳、弘基創邑國際園草坪餐廳和百樂門等紀念館和商業場所。還有些建築和場館是非特定對象或特定時間不得或不會入內,確實是個遺憾。
丨第四步 聽故事,建築是可以閱讀的,並且可以了解這裡的前世今生,知道建築裡的歷史人文和故事,才能感知到建築的溫度,體會到建築無聲的情感。
丨第五步 有感悟,也是一條無數仁人志士吾將上下來求索的道路,無論黑紅白灰,乃至無間道,在這條路上留下過深深足跡的,通過這條老馬路,讓我們看到這座國際化大都市是如何煉成的。
從最初的黃浦江上海灘(外灘),到拋球場、洋涇浜,到李家廠的英租界,再到逐漸擴大的公共租界,不斷向西越界築路形成了今天的愚園路,至到長寧路、虹橋路。從愚園路上三教九流的各色人等中,豐富的社會階層,了解了他們的人生故事和生命傳奇,想像超越歷史歲月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