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傳照片贏佳能550D單反 | 免費發明信片贏大獎 | 訂製世博精彩資訊
臺北案例館館長陳慶安談臺北如何成為城市環保榜樣
由王力宏擔任形象大使的臺北案例館人氣一路飆升,「人人都是VIP」的接待理念更是讓遊客們愛上臺北館,360度3D電影還原臺北生活,垃圾不落地案例成為城市環保榜樣……今天駱新老師帶您來到臺北案例館,體驗臺北「微笑的力量」。
以下為精彩文字實錄:
主持人 駱新:各位騰訊的網友,大家好!歡迎大家收看由招商銀行特約為您播出的《駱新六點半》,今天駱新是在世博園區浦西的最佳城市實踐區,在臺北案例館要採訪一下臺北案例館的館長陳慶安先生,您好!
陳慶安:老師,你好!
主持人 駱新:看到陳先生名片的時候,我看到您除了是臺北案例館的館長之外,您還是臺北市政府的參議?
陳慶安:對。
主持人 駱新:所以您對臺北整個的情況,包括它為選這兩個案例參展上海世博的感觸更深一些,為什麼臺北有這麼多的事情,一定要挑這兩個案例呢?
陳慶安:這兩個案例在我們臺北,在全世界都是數一數二的城市經驗。這兩個案例,一個是資源回收,一個是無線寬頻,這兩個對我們臺北市民的生活便利了很多。在臺北市民生活裡面,多數都可以看到這兩個案例,因為這兩個案例讓我們臺北市民更加便利、更加方便了。
「垃圾不落地」關鍵在於市民生活習慣
主持人 駱新:我們一個一個說。我們最熟悉的還是資源回收了,這次我們發現有關於垃圾的回收,在萬科館(網上萬科館)也看到了臺北案例的片子,我就很奇怪為什麼這個片子在臺北案例館也在播,在萬科館也在播呢?還是說臺北和萬科企業的老總王石商量好了,要一起推廣一下?
陳慶安:我想這個可能是大家有志一同吧,因為一個城市中垃圾是非常嚴重的問題,如果垃圾處理不好,在城市裡面會造成垃圾大戰的,如果這個問題處理好了,我想臺北的每個市民生活會更加便利,而且環境會更加乾淨。
主持人 駱新:臺北什麼時候發現垃圾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問題的?
陳慶安:我想臺北從1992年開始,在臺北市民的生活裡面,垃圾就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了,這和其他的城市都一樣,在1992年開始沒有實現「垃圾不落地」之前,在臺北市大街小巷都有垃圾收集點,到處都是骯髒不堪的。1992年我們開始推動「垃圾不落地」,怎麼說?就是垃圾車來了才能丟垃圾,所以你在臺北市會看到一個世界奇觀,大家晚上的時候排隊倒垃圾,等到垃圾車來才能倒垃圾的。可惜這樣的做法雖然民眾不方便,但是整個臺北市就變得非常乾淨,而且以前垃圾點骯髒不堪的情況現在就沒有了。所以整個城市的環境就非常乾淨、非常舒服,民眾在生活上就非常便利了。
主持人 駱新:這個要放到上海,很多居民會覺得很不方便,比如說現在住在高層樓上的,像我們家住在31樓,你讓我每天晚上等到垃圾車來了,讓我從31樓拎著一堆垃圾下去,這實在是不方便的一件事。
陳慶安:所以臺北市民也是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才習慣的,這個問題在臺北市也曾經發生過,剛開始我們實施「垃圾不落地」的時候,這個時間到了,大家才能丟垃圾,非常不方便,尤其是一些上班族,所以我們針對不同背景的民眾也提出了一些比較便利的方式,在臺北市的53個收集點,如果時間到了,你不能丟垃圾,你可以把這個垃圾到清潔分隊,讓他們去丟也可以。這樣的話,在臺北市也形成了另外一個文化,你平常住在高樓裡面,可能左右鄰居都不認識,但是因為丟垃圾大家都認識了,而且也聊起天來了。還有可能是因為這樣會促成幾個姻緣也不一定。
主持人 駱新:我們知道丟垃圾怎麼丟不重要,關鍵是因為丟垃圾的辦法,專門讓老百姓們知道垃圾分類了,因為你的量多、量少,收費是不一樣的。
陳慶安:沒錯,沒錯,就像我們2000年開始臺北市就實施「垃圾費隨袋徵收」,什麼叫「垃圾費隨袋徵收」?就是民眾丟垃圾,一定要買專業垃圾袋。這個專用垃圾袋在所有便利商店都可以買。在使用專用垃圾袋之前要先做垃圾分類,你分得越仔細,你丟的垃圾越少,這些資源回收的東西都是不收錢的,所以說你分的越仔細,你丟的垃圾少,你花的錢就越少。你分得越仔細,對民眾講,不僅省錢,對環境也好。就像我們現在預計到2010年底可以到垃圾掩埋,所有的垃圾都可以回收再利用。我們臺北市的垃圾掩埋廠都可以不用使用了,這個垃圾掩埋廠只做應急使用,萬一有颱風或者是臨時狀況可以作為垃圾堆放廠。這樣整個環境就乾淨了,包括你出去把這個垃圾袋拿去焚化廠焚燒也乾淨多了,以前可能裡面有塑膠袋、保特瓶(塑料瓶)、保利龍(EPS泡沫塑料)一起焚燒,就可能產生二惡英,臺北就不會有這樣的事。焚燒出來的氣體就遠低於規定標準。
另外我們把資源回收做乾淨以後,掩埋廠也不用使用了,現在很多城市找掩埋廠都要經過抗爭的,民眾都要抗議,因為沒有一個民眾喜歡把掩埋廠放在他家隔壁的。
主持人 駱新:現在上海就很嚴格。
陳慶安:臺北市這個問題也是一樣的,所以在萬科館看到垃圾處理方式和臺北的這個影片完全一樣,影片拍攝的導演是侯孝賢指導拍攝的。所以我想王董事長和我們臺北市長是有志一同,因為把垃圾問題處理掉就是一個大問題,把這個大問題解決了,臺北市、各個城市的環境也都乾淨了。
主持人 駱新:但是我們也想這個工作真正能這樣完成嗎?比如說垃圾完全分類,完全可以做到像您說的零掩埋,也不用焚燒,怎麼可能?我們家裡有這麼多垃圾,比如說我們每天舊報紙、舊書刊、舊箱子、瓶子、包括廚餘垃圾,您告訴我,我怎麼分才能分到最合理?
陳慶安:您剛才講的這些都是可以進行資源回收的東西,像家務的垃圾,裡面大概30%、40%都是廚餘垃圾,這些廚餘垃圾都可以回收再利用,但是廚餘回收我們分為兩類,一個是生食廚餘,一個是熟食廚餘。生食廚餘,一般來講就是人不可以吃的,人能吃的叫熟食廚餘。生食廚餘,比如說果皮、骨頭,這些都是回收可以作為堆肥,熟食廚餘可以回收,經過消毒以後,作為養豬的廚餘使用。
主持人 駱新:分的時候要分開?
陳慶安:對,要分開,我們用一般的塑膠袋裝就可以了。
主持人 駱新:那太難了,我們吃一盤魚,這盤魚上面既有魚骨頭,人不能吃,還剩點魚肉,那我怎麼辦?
陳慶安:對,就得分開來,我們臺北市已經習慣分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