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於伊人
編輯 | 美齡
「一山飛峙大江邊,殿閣亭廊吐霧煙。入黔何處風光好,鎮遠城頭一洞天」。雲楚鎖鑰的千年鎮遠古鎮,經歷過風風雨雨,見證過曾經的繁華,猶如一幅「樸素中見珍奇,淡雅中顯神韻」的水墨畫,雋永地刻在古鎮的血脈之中。
走進鎮遠,你會被那裡的古韻所顛迷,感受那種承載著數代人的煙火氣息,仿佛時光倒流,去到遙遠的明清,甚至更遠……
鎮遠城內古街古巷曲徑通幽,石橋城垣錯落有致,碧水晨霧姿態萬千,春江漁火詩意盎然,有雄偉奇特、蜚聲中外明清古民居、古巷道、古碼頭、古城垣等。舞陽河水蜿蜒,以「S」形穿城而過,帶給古鎮許多靈氣,北岸為舊府城,南岸為舊衛城,遠觀頗似太極圖。
民居依山傍水而建,粉牆黛瓦的臨河人家逐一排開,藏著些許江南的靈秀。趴在臨河的露臺上,舞陽河碧如翡翠,清可見底。牆壁上映射著河水金色的波光,晃一晃便是流轉的年華,江南的婉約和大山的雄偉在這裡得到完美的結合。
鎮遠地處湘黔驛道與沅江水路的交匯處,是貴州唯一有江南水鄉韻味的古城;也是黔東南的一座歷史文化名城。
鎮遠歷史悠久,史書記載,鎮遠古稱「豎眼大田溪洞」,屬「鬼方」。從夏到商, 世居著荊、梁二州的西南,稱「荊蠻」。追本溯源,古代的鎮遠,地處歷史上「五溪蠻」和「百越人」聚居的結合部。
自秦昭王三十年(公元前277年)定巫建鐔城縣開始至今已有近2300年的歷史。南宋寶佑年間,理宗趙昀賜其「鎮遠州」之名,「鎮遠」便始於此。何以定名,難以考證,根據歷史命名習慣和此地的軍事戰略地位揣度,估計有威鎮遠方的意思。其後的元代、清代為道、府所在地達700多年之久,素有「滇楚鎖鑰、黔東門戶」之稱。
鎮遠既是黔東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要衝,也是兵家必爭的軍事重鎮,而且還是京城與西南邊陲以及安南、緬甸、暹羅、印度等國往還的必經之地。有諺流傳:鎮遠街,人擠人,挑窯罐的被撞破,擔桐油的擠不出城。古城曾經的繁榮昌盛,由此可見一斑。
林則徐曾三次路經鎮遠,他在《鎮遠道中》一詩對這裡雄奇的山川和險要的地勢描述:「兩山夾溪溪水惡,一徑秋煙鑿山腳,行人在山影在溪,此身未墜膽已落」。
鎮遠古城兩城池皆為明代所建,現尚存部分城牆和城門。城內外古建築、傳統民居、歷史碼頭數量頗多,遺存有樓、閣、殿、宇、寺、廟、祠、館等古建築50餘座,古民宅33座,古碼頭12個,古巷道8條,古驛道5條。
那些青條石砌築的牆身,跨越百年依然堅不可摧,在時光的變遷和朝代的更迭中,它們漸漸失去光澤與活力,悲壯地守衛在角落。於今,它早已不再負載任何防禦功能,而是成為連接起那個逝去王朝的信物,記載著歷史的故事和傳說,泣訴著千年古鎮的滄桑。
鎮遠古鎮是「山雄水美」之地。穿城而過的舞陽河,是古城鎮遠的魂魄。它自西向東呈「S」形蜿蜒貫通全城,形成了「九山抱一水,一水分兩城」、山水城渾然一體、天人合一的獨特太極古城風貌。
舞陽河北岸是舊時士兵駐紮的地方,稱之為舊衛城;南岸是行政機構和平民商家聚集的地方,稱之為舊府城。最先連接兩城之間是祝聖橋,此橋原名「溪橋」,青石建造,七個圓孔構成。始建於明洪武二年,因舞陽河爆發山洪,數次被衝毀,直到雍正時期才得以修完。後因向康熙祝壽,更名為「祝聖橋」。
古時緬甸和雲南方向的貢品都由祝聖橋進入中原,至今,還在橋上塑有緬甸使者騎著大象過橋來的雕像,像是在傳頌王朝的不凡。祝聖橋中央的亭子叫魁星樓,亭內有幅對聯「掃盡五溪煙,漢使浮槎撐鬥出,劈開重驛路,緬人騎象地橋來」,說明鎮遠是西南要道,古時緬甸和雲南方向的朝貢物品都要經過這個橋走水路才能入中原。
鎮遠古鎮還有一處聞名世界的古建築群,不在山間,不在水邊,而在峭壁懸崖,這就是騰居半山之上的青龍洞。
青龍洞是一組依山而立、貼壁凌空的古建築群,始建於明朝初期,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是貴州境內建築規模最大,構造最精巧,融儒、釋、道三教為一體的古建築群落。此後經年,這裡林木蒼翠,香菸繚繞,人們各依其教,各求所歸,平等祥和。
青龍洞背靠青山,面臨綠水,貼壁臨空,翹翼飛簷,雕梁畫棟。既有臨江遠眺的吊腳樓,也有恬靜幽邃的寺院禪臺,有朗朗書聲的學子院,更有鑼鼓喧天的戲臺,集天下山水樓閣薈萃為一方。猶如鎮遠古城的神來之筆,西南古驛路上鑲嵌的明珠,昔日千帆競秀連滇通楚,今朝寧靜致遠古韻悠長。
時代更迭,世事變遷。在古鎮中隨意漫步,古街古巷曲徑通幽,石橋城垣錯落有致。青磚灰瓦古城牆,龍脊挑角風鈴響,懸梁掛柱鏤空窗,青石板,古樓巷,烏蓬蓑衣翁垂忙。在四方巷中徜徉,這些民居與阡陌巷道,該是鎮遠最初的記憶脈絡,如今安然矗立,宛若千年一瞬。
鎮遠古民居既有江南庭院的風貌,又有山地建築的布局,這種江南與山地的完美結合,使鎮遠的民居成為中國建築史上的奇蹟。其中「歪門斜道」是鎮遠的民居建築中獨具特色之處。
凡開在小巷道旁的各家大門絕不會與小巷平行或垂直,小巷也決不與大廳正對,而是有意地將門的朝向轉一個角度,斜斜地對著街道。據說這「歪」與「斜」是遵從風水先生的說法:「以南為尊」是一種富貴之相,又能「財不露白」。
夜幕漸漸降臨後的古鎮,更多了一絲妖嬈的韻味。在燈火輝煌處,看疊影重重,小橋流水人家。槳聲燈影下青衫澹澹,月下緩帶危坐,彌望著這煙籠寒水月籠沙。不禁長嘆一聲,在這歷史的長河裡,遺忘了多少飛花雪月煙雨夢……
古鎮的夜色似乎是包容一切的地方,任何一種情緒都能在其中消融。
行於鎮遠古城,看茶樓酒肆錦旗招搖,畫舫魚舟悠然輕蕩。在這裡,你會感覺到時光很慢,歲月可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