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歷朝歷代,我們似乎發現了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這就是——張姓自古以來就是「百家姓」大姓中的大姓,可是,它卻又偏偏沒有出過皇帝,這就有些神奇了。
對於張姓沒有出過皇帝的這個問題,我們在以前談論張姓中的「四大名相」的文章中,也曾經提到過;不過,我們今天準備再次提問:張姓真的就沒有出過皇帝嗎?不!誰說張姓沒有出過「皇帝」,這三個姓張的,就勉強說得過去。
張邦昌
公元1127年,中國歷史上發生了一件著名的事件,那就是「靖康之難」,又稱「靖康之禍」或「靖康之恥」,此事件爆發之後,金兵攻破北宋的都城開封,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二帝,北宋政權宣告結束。
北宋滅亡之後,接替其統治中原地區的,當然就是金朝了。金王朝是塞北的女真族所建立,當時還處於奴隸制社會的晚期,這就為其統治正處於封建社會頂峰的大宋王朝的國土,帶來了麻煩,說得直白一點就是,雙方語言不通,不好交流,就更不要說誰統治誰了。
怎麼辦呢?金朝的統治者就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們扶植原北宋朝廷的宰相張邦昌,在開封建立了一個傀儡政權,定國號為「大楚」,而張邦昌就是「大楚」政權的皇帝。當然,由於這「大楚」政權只不過是金人的傀儡而已,所以後人更習慣稱之為「偽楚」。順便多說一句,「偽楚」政權也僅僅存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土崩瓦解了,而它的「偽皇帝」張邦昌,也終因叛國之罪被賜死。
張士誠
元朝末年,天下大亂,全國各地的反元鬥爭此起彼伏,當事態發展到最後,各地的反元隊伍,便只剩下了「鐵三角」,也就是陳友諒、張士誠、朱元璋。
陳友諒和朱元璋,我們暫且不談,今天只來說一說這位張士誠。張士誠與我們所熟知的朱元璋一樣,其小時候家裡也很窮,為了補貼家用,張士誠從小就開始做苦力。
後來,也該張士誠發家,當張士誠投身於反元鬥爭之後,竟一步一個臺階,到了最後,還神奇般地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定國號「大周」,張士誠也便成了這「大周」政權的皇帝了。
張獻忠
朱元璋所建立的大明王朝,在走過了兩百七十多個春秋之後,便開始搖搖欲墜、大廈將傾了。大明江山,眼看不保,而在諸多起義反明的隊伍中,名氣最大的,自然就要數李自成了,不過,有一個人,卻可以與李自成比肩,那就是張獻忠。
同樣,張獻忠也是出身貧苦,後來碰到了反明鬥爭的機會,張獻忠生性剛烈,作戰勇猛,崇禎年間,他開始組織農民起義,後來帶兵入川,在成都建立了「大西」政權,張獻忠就是「大西」政權的皇帝。
以上就是張姓中的「皇帝」了,只不過他們這幾個「皇帝」,不被後世所認可罷了,就像他們所建立的所謂的政權那樣,都是難登歷史舞臺的,不是嗎?親愛的小夥伴們,對於這個問題,你又是怎麼看的呢?歡迎留言討論,來發表你的高見吧!
歡迎關注一家爭鳴,謝謝你這麼漂亮還來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