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閱讀理解:文言文比較閱讀

2020-12-16 中考網

三明三、閱讀(60分)

(一)閱讀下面兩篇文言文,完成12~15題。(15分)

(甲)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裡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乙)孫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僕①聞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孫叔敖蹴然②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問何謂三利,何謂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惡之;祿厚者,怨歸之③。此之謂也。」孫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④;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祿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於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堯,舜其尤病諸⑤。」

(《孫叔敖遇狐丘丈人》)

[注]①僕:對自己的謙稱。②蹴然:吃驚不安的樣子。③怨歸之:怨恨會集中於他。④吾志益下:我的心志越在於下層。⑤堯,舜其尤病諸:這種事連堯、舜他們都特別擔心做不到呢。

12.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語。(4分)

(1)必先苦其心志 ( ) (2)入則無法家拂士( )

(3)僕聞之 ( )(4)官大者,主惡之( )

1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不知木蘭是女郎

B.舜發於畎畝之中 此之謂也

C.所以動心忍性 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D.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孫叔敖曰:不然。

14.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人恆過然後能改。

(2)可以免於患乎?

15.閱讀甲乙兩文後,回答下面問題。(4分)

(1)甲文中,列舉舜、孫叔敖等人的事例是為了論證什麼觀點?

(2)乙文中,孫叔敖所持的觀點與甲文中哪句話意思相近?

(一)(15分)

12.(4分)(1)使……痛苦(2)通「弼」,輔佐(3)聽說(4)討厭,厭惡(每小題1分)

13.(3分)D

14.(4分)(1)人常常犯錯誤,然後才能改正錯誤。(2分,「恆」「過」各1分)

(2)可以憑藉這種做法免除禍害嗎?(2分,「乎」1分,語句通順1分)

15.(4分)(1)成就大業者,通常要在生活、思想和行為等方面經受一番艱難甚至痛苦的磨練。(2分,意對即可) (2)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2分) #p#分頁標題#e#

蕪湖(三)(15分)

【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皆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選自周敦頤《愛蓮說》

【乙】竹似賢,何哉?竹本(1)固,固以樹德,君子見其本,則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體(2)道;君子見其心,則思應用虛受(3)者。竹節貞,貞以立志;君子見其節,則思砥礪名行、夷險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樹之為庭實(4)焉。

——節選自白居易《養竹記》

【注釋】(1)本:根。(2)體:體悟。(3)虛受:虛心接受。(4)實:充實,充滿。

17.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1)可愛者甚蕃( ) (2)陶後鮮有聞( )

(3)貞以立志( ) (4)故君子人多樹之為庭實焉( )

18.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譯文:

(2)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

譯文:

19.甲文從蓮的生長環境、□□、□□、品性等方面讚美蓮的君子之風,乙文由竹的本固、□□、□□、節貞等特點聯想到君子之德。(4分)

20.甲乙兩文都用了□□的表現手法,甲文綜合運用記敘、□□、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乙文則主要運用了□□的表達方式。(3分)

語段(一):

語段(二):

17.(1)多(2)少(3)堅定,有節操(4)種植,栽培

18.(1)對於蓮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2)君子看見它的本性,就會想到那些待人接物不偏不倚的人。

19.外形 香氣 性直 心空

20.象徵 描寫 議論

21.作文略也。

菏澤(三)閱讀下文,完成6—10題。(14分)

【甲】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選自《桃花源記》

【乙】明日,宿旦子岡①。甫②行數裡,見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間。蓋江北之俗,婦女亦耕田力作,以視西北男子遊惰不事生產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騎步行,過一農家,其丈夫方擔糞灌園,而婦人汲井且浣④衣,門有豆棚瓜架,又有樹數株鬱郁然,兒女啼笑,雞犬鳴吠。餘顧而慕之,以為此一家之中,有萬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遠甚也。 #p#分頁標題#e#

——選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記》

【注釋】①旦子岡:在江蘇省江寧縣附近。②甫:剛。③洵(xu?n):確實。④浣:洗衣。

6.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2分)

①黃髮垂髫 ( ) ②甫行數裡 ( )

7.解釋下列加點的詞。(4分)

①阡陌交通 ( ) ②悉如外人 ( )

③其丈夫方擔糞灌園 ( ) ④自恨不如遠甚也( )

8.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節奏。(只標一處)(2分)

有 良 田 美 池 桑 竹 之 屬。

9.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①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②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間。

10.【甲】【乙】兩段文字所展現的生活圖景有什麼共同之處? (2分)

6.答案:①tia?o ②fu?

評分:每空1分,共2分。

7.答案:①交錯通達 ②全 ③正,正在 ④遺憾

評分:每小題1分,共4分。

8.答案: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評分:答對得2分。共2分。

9.答案:①老人和小孩都悠閒愉快、自得其樂的樣子。

②男女老幼一起在田間耕耘種作。

評分:每小題2分,共4分。翻譯正確,語言通順即可。

10.答案:和諧安寧 自得其樂

評分:共2分。意思對即可。

河北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 9~ 13題。(14分)

【甲】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仿佛若有光。便合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伊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籲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女。外人。黃髮垂量,並怕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間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乙】嶽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人。少負「氣節,沉厚寡言。天資敏悟,強「記書傳,尤好《左氏春秋》及利、吳兵法。家貧,拾薪為燭,誦習達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學射於周同」。同射三夾「,皆中的」,以示飛。飛引弓一發,破其害「;再發,又中。同大驚,以所受良弓贈之。飛由是益自練習,盡得同術。

①相州湯陰:今河南湯陰。②負:具有。③強:擅長於。④斤:在這裡表示弓的強度的單位。⑤周同:人名,擅長射箭。⑥矢:箭。⑦的:箭靶的中心。⑧筈(kuo?):箭的尾部。 #p#分頁標題#e#

9.解釋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2分)

(1)餘人各復延至其家延:.

(2)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未冠:

10.跟例句中的「與」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2分)………………【 】

例句:率妻子邑人來止匕絕境,不復出焉,速與外人間隔。

A.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裡也? (《馬說》)

B.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 (《以魚我所欲也》)

C.似與遊者相樂。 (《小石潭記》

D.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 (《出師表》)

11.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以分)

(1)此人—一為具言所聞,旨嘆惋。

譯文:

(2)飛由是蓋自練習,盡得同術。

譯文:

12.選文甲中桃花源的美好和諧表現在哪些方面?請用自己的話概括。門分)

答:

13.選文乙是從哪兩個方面來表現嶽飛年少有志的?門分)

答:

9.(1)邀請(2)沒有成年

10.B

11.(1)這個人(漁人)詳細地介紹了自己所聽到(知道)的事,聽的人都長嘆表示惋惜。(2)嶽飛因此更加刻苦訓練,全部掌握了周同的射箭技術。

12.環境優美;生活愉快;民風淳樸;社會安定。

13.刻苦讀書;苦練射箭。

連雲港(二)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9—12題。(15分)

【甲】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晏子春秋》)

【乙】景公遊於壽宮,睹長年負薪者,而有飢色。公悲之,喟然嘆曰:「令吏養之!」晏子曰:「臣聞之,樂賢而哀不肖,守國之本也。君愛老而恩無所不逮①治國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聖王見賢以樂賢,見不肖以哀不肖。今請求老弱之不養,鰥寡②之無室者,論而共秩焉。」公曰:「諾。」於是老弱有養,鰥寡有室。 (《晏子春秋》)

注釋:①逮:到。②鰥寡:老而無偶的男女。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義不相同的一項是(3分)

A.齊人也,坐盜/滿坐寂然,無敢譁者 B. 齊人固善盜乎/是可謂善學者矣

C.水土異也/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D. 公悲之,喟然嘆曰/餘悲之,且曰

10.用斜線(/)為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只限兩處。(2分) #p#分頁標題#e#

君愛老而恩無所不逮治國之本也

11.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6分)

(1)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

(2)臣聞之,樂賢而哀不肖,守國之本也。

12.根據甲乙兩文,你認為晏子是一個怎樣的人?(4分)

9.(3分)A(A犯罪/同「座」;B擅長、善於;C不同;D同情、憐憫)

10.(2分)君愛老 / 而恩無所不逮 / 治國之本也(每處1分)

11.(6分)

(1)(3分)只是葉子的形狀相像,它們果實的味道不同。(關鍵點:「徒」、其實」)

(2)(3分)我聽說,喜好賢能的人,憐憫不幸的人,這是執掌國家的根本啊。(關鍵點:「樂」、哀」、判斷句

12.(4分)晏子是一個機智善辯、能維護國家尊嚴(2分)和關愛百姓、關注民生的人(2分)。

(三)(18分)

寧德(一)閱讀下面文段,完成5—9題。(15分)

【甲】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遍,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選自《曹劌論戰》)

【乙】宋公及楚人戰於泓⑴。宋人既成列⑵,楚人未既⑶濟。司馬⑷曰:「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公曰:「不可。」既濟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陳⑸而後擊之,宋師敗績。公傷股,門官⑹殲焉。 國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⑺傷,不禽二毛⑻。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寡人雖亡國之餘⑼,不鼓不成列。」

(選自《子魚論戰》)

【注釋】⑴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 ⑵成列:指擺好陣勢。 ⑶既:盡,全部。 ⑷司馬:官名,指子魚。 ⑸陳:同「陣」,指擺好陣勢。 ⑹ 門官:國君的衛士。 ⑺重(cho?nɡ):重複,再次。⑻二毛:頭髮斑白的人。⑼亡國之餘:亡國者的後代。

5.請用「/」給下面兩個句子標出朗讀停頓。(每句只劃一處)(2分)

#p#分頁標題#e#

⑴下 視 其 轍 ⑵宋 公 及 楚 人 戰 於 弘

6.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2分)

⑴神弗福也 福:__________ ⑵公傷股,門官殲焉 股:__________

7.翻譯下面兩個句子。(4分)

⑴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彼眾和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理解文段內容,然後用原句回答。(3分)

⑴[甲]文曹劌「請見」的原因是_________,他認為「可以一戰」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

⑵[乙]文子魚認為發動進攻的有利時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從選段文字看,長勺之戰和泓水之戰為什麼會產生不同的結局?(4分)

5. ⑴下/視其轍 ⑵宋公及楚人/戰於泓

6. ⑴賜福,保佑。⑵大腿。

7. 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弄清楚,也一定會根據實情來處理。

⑵敵人多我方人少,乘他們還沒有完全渡過泓水,請下令出擊。

8⑴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⑵及其未既濟

9.長勺之戰魯莊公取信於民且善於聽取曹劌的建議,戰爭中善於抓住戰機,因此取勝;泓水之戰宋公不能聽取子魚的意見,固執己見,不能抓住戰機,因此失敗。

濱州(二)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回答文後問題。(10分)

【甲】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觀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了不敢銷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群書。

(節選自《送東陽馬生序》)

【乙】宋濂嘗與客飲,帝①密使人偵視。翌日,問濂昨飲酒否?坐客為誰?饌(zhua?n)何物?濂具以實對。笑曰:「誠然,卿不朕②欺。」間問群臣臧否,濂惟舉其善者,帝問其故,對曰:「善者與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選自《明史?宋濂傳》)

注釋: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朕:皇帝自稱。

9.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節奏。(標兩處)(2分)

錄 畢 走 送 了 不 敢 銷 逾 約

10.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2分)

(1)餘幼時即嗜學 嗜:

(2)弗之怠 弗:

(3)宋濂嘗與客飲 嘗:

(4)間問群臣臧否 臧:

11.翻譯下列句子。(4分)

(1)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群書。

(2)誠然,卿不朕欺。

12.【甲】文段在讀書方面給我們的啟示是 ;【乙】文段在做人方面給我們的啟示是 。(2分) #p#分頁標題#e#

9.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評分:共2分。每對一處得1分。

10.(1)愛好 (2)不 (3)曾經 (4)善,好

評分:共2分。每空0.5分

11.(1)因此人家大多願意把書借給我,我於是能夠看到許多(各種各樣的)書。

(2)真是(確實是)這樣,你沒有欺騙我。

評分:共4分。每句2分,意思對即可。

12.讀書方面圍繞「勤奮刻苦」「博覽群書」,做人方面圍繞「正直」「坦誠待人」「與品德優秀的人交友」「背後不說人壞話」等要點回答即可。

評分:共2分。每空1分,答出其中一點,言之成理即可。

南充(四)比較閱讀甲、乙兩則文言文,完成24——27題(共10分)

〖甲〗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遊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裡,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嶽陽樓記》節選)

〖乙〗范文正公守邠(bi?n)州,暇日率僚屬(部屬)登樓置酒,未舉觴(sha?ng),見縗絰(cui? die? 喪服)數人營理葬具者。公亟(ji?急迫地)令詢之,乃寓居士人(寄居在外的讀書人)卒於邠,將出殯近郊,賵(fe?nɡ)斂 棺槨(下葬的物品)皆所未具。公憮然(失意的樣子),即徹(「通撤」)宴席,厚賙(zho?u救濟)給之,使畢其事。坐客感嘆有泣下者。(《範仲淹罷宴》)

24.解釋加點詞的意思。(2分)

(1) 去國懷鄉,憂讒畏譏( ) (2) 而或長煙一空 ( )

(3) 暇日率僚屬登樓置酒( ) (4) 乃寓居士人卒於邠( )

25.翻譯句子(4分)

(1)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2分)

譯文:

(2) 坐客感嘆有泣下者。(2分)

譯文:

26.〖甲〗文中的「古仁人」有怎樣的胸襟和抱負?用原文中語句回答。請再舉出一個具有這樣胸襟或抱負的「古仁人」的事例。(2分)

答:

27.從〖乙〗文中摘錄出最能體現範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思想的有關詞句。(2分)

答:

24、(1)國都 (2)全 (3)擺放,放置 (4)死 (2分,每空0.5分) #p#分頁標題#e#

25、(1)我曾經探求過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許不同於(以上)兩種心情。(意近即可)(2分)

(2)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動嘆服甚至有流下眼淚的。(意近即可)(2分)

26、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 樂」的政治抱負;(1分)如: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1分,事例符合即可)

27、公憮然,即徹宴席 ,厚賙給之,使畢其事。(2分)

黃岡(四)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14分)

【甲】

秦王謂唐雎日:「寡人以五百裡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裡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於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日:「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於先王而守之,雖千裡不敢易也,豈直五百裡哉?」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日:「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日:「臣未嘗聞也。」秦王日:「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裡。」唐雎日:「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日:「先生坐!何至於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裡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選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

荊軻奉樊於期①頭函,而秦武陽②奉地圖匣,以次進。至陛③下,秦武陽色變振恐,群臣怪之,荊軻顧笑武陽,前為謝日:「北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懾,願大王少④假借⑤之,使畢使於前。」秦王謂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

軻既取圖奉之,發⑥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⑦(zhe?n)之。未至身,秦王驚,自引而起,絕⑧袖。拔劍,劍長,操其室。時恐急,劍堅,故不可立拔。

荊軻逐秦王,秦王還⑨柱而走。群臣驚愕,卒⑩起不意,盡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諸郎中○11執兵,皆陳殿下,非有詔不得上。方急時不及召下兵以故荊軻逐秦王,而卒惶急無以擊軻,而乃以手共搏之。(選自《荊軻刺秦王》)

【注釋】①[樊於期]秦國將領,因得罪秦王遜到燕國。②[秦武陽]人名,又名秦舞陽,充任荊軻出使秦國的副手。③[陛]殿前的臺階。④[少]通「稍」。⑤[假借]在文中是「原諒」的意思。⑥(發]打開。⑦[揕]用刀劍等刺。⑧[絕]掙斷。⑨(還]通「環」,繞。⑩ [卒]「猝」,突然。○11[郎中]宮廷的侍衛。 #p#分頁標題#e#

20.根據上文,解釋下列加點詞語 的意思。(4分)

(1)長跪而謝之( ) (2)安陵君受地於先王而守之( )

(3)寡人諭矣 ( ) (4)圖窮而匕首見( )

21.用「/」給文中劃線句子斷句,劃出兩處。(2分)

方急時不及召下兵以故荊軻逐秦王。

22.翻譯下列句子。(6分)

(1)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畢使於前。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下列對【甲】【乙】兩文內容的理解與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項是()(2分)

A.【甲】文所記敘的是強國和弱國之間的一場外交鬥爭,最後弱國取得勝利的故事。

B.【乙】文所記敘的是荊軻刺秦王的經過:他拿著匕首,追趕秦王,而其餘臣子則袖手旁觀。

C.【乙】文中記載了秦國的一條法律:帶刀的侍衛一般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帶刀。

D.【甲】【乙】兩文在人物刻畫上均用了對比的方法,其中【乙】文用秦武陽的「色變振恐」襯託出荊軻的沉著冷靜。

廣安(四)閱讀《魚我所欲也》和《萬事莫貴於義》,完成29-32題。(15分)

【甲】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闢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闢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選自《孟子?告子上》)

【乙】子墨子曰:「萬事莫貴於義。今謂人曰:『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斷子之手足,子為之乎?』必不為。何故?則冠履不若手足之貴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殺子之身,子為之乎?』必不為。何故?則天下不若身之貴也。爭一言④以相殺,是貴義於其身也。故曰:萬事莫貴於義也。」(選自《墨子》)

【注釋】

①予:給,送。②子:你,代詞。③履:鞋子。④一言:一句 話,即關係到正義與非正義的一句話。

29.解釋下列加點的詞。(4分)

(1)故患有所不闢也( ) (2)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

(3)今謂人曰( ) (3)何故( )

30.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p#分頁標題#e#

(2)予子天下,而殺子之身,子為之乎?

31.【甲】文運用比喻論證來闡明觀點,具體來說是用 這個比喻來闡述 的觀點;【乙】文論證層層深入,首先論證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腳珍貴 ,其次論證了 ,然後論證了生命不如義珍貴,最後強調了 的中心論點。(4分)

32. 【甲】【乙】兩文都闡明了「義」的重要性,您認為「義」的內涵是什麼?今天還有堅持的必要嗎?為什麼?(3分)

29.患:禍患,災難 是:這、這樣 謂:對……說 故:緣故、原因

評分說明:每空1分,共4分

30.(1)如果人們想要的東西沒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麼,凡是一切可以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採用的呢?

(2)送給你天下,卻要你的性命,你願意這樣做嗎?

評分說明:關鍵詞翻譯正確,語句通順,意同即可。每小題2分,共4分

31.舍魚而取熊掌 捨生取義 天下不如生命珍貴 萬事莫貴於義(一切事物沒有比正義更可貴)

評分說明:每空1分

32.「義」是正義,是有利於人民、民族、國家的大義。(1分,答到「正義、大義」均可得1分) 任何時候,我們都應該堅持人民(國家)的利益高於一切的原則,所以我們應該堅持。(2分)

濟寧(二)

[甲] 餘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乙] 戴安道就範宣學,視範所為:範讀書亦讀書,範抄書亦抄書。惟獨好畫,範以為無用,不宜勞思於此。戴乃畫《南都賦圖》,範看畢諮嗟,甚以為有益,始重畫。

【注釋】①戴安道就範宣學:戴安道和範宣均為我國晉代人名。 ②諮嗟:讚嘆。

7.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4分)

①賢於材人遠矣 賢:

②不宜老思於此 老思:

8.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①得為眾人而已耶?

②範看畢諮嗟,甚以為有益,始重畫。

9.[甲]文借事說理,以方仲永天資非凡最終「泯然眾人」的實例,說明了 ;[乙]文則直接寫出了戴安道和範宣師生之間 的過程。(4分)

7.①勝過,超過 ②勞神,費心思(4分)8.①能夠成為普通人就為止了嗎?(意思是比普通人還要不如)②範宣看後,讚嘆不已,認為大有益處,才開始重視畫畫。(4分)9.後天教育對成才的重要性 虛心學習,相互切磋(4分) #p#分頁標題#e#

煙臺【甲】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裡。」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於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裡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為音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9.下面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3分)

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 何為者也

A. B.

人恆過然後能改 或異二者之為

吾欲辱之,何以也 要離之刺慶忌也

C. D.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 甚矣,汝之不惠

10.翻譯下面句子。(4分)

(1)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

(2)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

11.【甲】文中秦王對唐雎的態度、情感有一個變化過程,請根據文段內容簡要概括。(2分)

12.【乙】文中晏子在回答楚王問話時,「避席對曰」,「避席」寫出了晏子 的態度,也隱含了他的不滿。(2分)

13.唐雎與晏子都取得了外交上的勝利,唐雎主要是靠 取勝,晏子主要是靠 取勝。(2分)

9.D(3分)[來自:中國學考頻道]

10.(1)秦王變了臉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

(2)只是葉子相似,它們的果實味道不同。(評分:4分。每小題2分)

l 1.威脅 害怕(色撓)(評分:2分。每空1分,大意對即可)。

12.鄭重(2分)

l3勇敢 智慧(評分:2分。每空1分)

資陽(三)(13分)

【甲】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裡,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p#分頁標題#e#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乙】孫叔敖為楚令尹,一國吏民皆為賀。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後來吊。孫叔敖正衣冠而見之,謂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盡來賀,子獨後吊,豈有說乎?」父曰:「有說:身已貴而驕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權者君惡之,祿已厚而不知足者患處之。」孫叔敖再拜曰:「敬受命,願聞餘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祿已厚而慎不敢取。君瑾守此三者,足以治楚亦!」

20.解釋下面加點字的意思。(2分)

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 有一老父衣粗衣( )

能謗譏於市朝( ) 孫叔敖正衣冠而見之( )

21.兩則選文表達的共同主旨是什麼?(2分)

22.簡略說說甲文中進諫人越來越少的原因是什麼。(2分)

23.乙文「君瑾守此三者,足以治楚亦!」句中「此三者」的具體內容是什麼?(1分)

24.將下面的句子譯為現代漢語。(6分)

身已貴而驕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權者君惡之,祿已厚而不知足者患處之。

20.當面 穿 在 他(代老父)(2分,正確一處0.5分。)

21.統治者應該有勇氣廣開言路,善於納諫。(2分)

22.由於齊威王敢於納諫,廣開言路,使得齊國大治,民眾對齊威王治國的滿意度越來越高,意見越來越少。(2分)

23.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祿已厚而慎不敢取。(1分)

24.自己身份高了卻對人驕橫無禮的人人民就會離開他,地位高了卻擅自用權的人君王就會厭惡他,俸祿優厚了卻不知足的人禍患就隱伏在那裡。(6分,正確翻譯一個分句2分,「者、去、之,惡,患」等重點詞語的理解不到位應酌情扣分。)

承德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0-14題。(13分)

【甲】廿二日天稍和,偕數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於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遊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風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p#分頁標題#e#

(節選自《滿井遊記》)

【乙】上問魏徵曰:「人主何為而明,何為而暗?」對曰:「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昔堯清問下民,故有苗①之惡得以上聞;舜明四月,達四聰,故共、鯀、歡兜②不能蔽也。秦二世偏趙高,以成望夷之禍;梁武帝偏信朱異,以取臺城之辱;隋煬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閣之變。是故人君兼聽廣納則貴臣不得擁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善。」

(節選自《資治通鑑?唐紀》)

【注釋】①有苗:古代少數民族部落,在今長江中下遊一帶。②共、鯀、歡兜:指上古傳說中的共工、姒鯀、歡兜,都為劣臣。

10.下列句子中的「而」與例句中的「而」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例句: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A.乃記之而去(《小石潭記》) B.然則何時而樂耶(《嶽陽樓記》)

C.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記》) D.濯清漣而不妖(《愛蓮說》)

11.解釋下列加著重號的詞語。(2分)

(1)娟然如拭 娟然:

(2)上曰:「善。」 善:

12.請給文中畫線的句子加上標點。(1分)

是 故 人 君 兼 聽 廣 納 則 貴 臣 不 得 擁 蔽 而 下 情 得 以 上 通 也。

1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4分)

(1)人主何為而明,何為而暗?

譯文:

(2)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源自:中國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行動裝置訪問中考網,2020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相關焦點

  • 文言文閱讀理解知識導圖,閱讀高分必備
    文言文閱讀是古詩文閱讀的重頭戲,考查內容以課內基本篇目為主,同時兼顧課外文言片段。文言字詞依舊遵循「避虛就實」原則,以考查實詞為主,動詞尤其是考查的重點。其中,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等是歷年考查的熱點。
  • 中考文言文閱讀滿分經驗
    中考必考文言文閱讀,文言文閱讀必考翻譯,這是考生最為頭疼的一個題目。滿篇的"之乎者也",實在不知道如何理解?別擔心,今天給大家傳授文言文翻譯技巧,助你除卻文言文失分之殤。  文言翻譯的原則,可以用八個字來概括: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 中考語文真題之文言文閱讀理解—《答謝中書書》
    譯文:   11.下面對文章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山川之美,古來共談」文章感慨起筆,囊括了山水,縱覽了古今。   B.「高峰入雲,清流見底」,極力描寫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襯之美。   C.「猿鳥亂鳴」,突出了猿、鳥的鳴叫傳入耳際,繁多雜亂。   D.
  • 中考語文真題之文言文閱讀理解—《醉翁亭記》
    (2分)   答: 編輯推薦:中考語文真題之文言文閱讀理解整理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行動裝置訪問中考網,2020中考一路陪伴同行!
  • 中考文言文詞語歸納
    河北省中考文言文詞語歸納   文言文閱讀   文言文閱讀考查範圍以《語文課程標準》推薦的19篇課內文言文和今年增加的《湖心亭看雪》一文,考試範圍由去年的19篇變成20篇為主。重點考查我們能否讀懂文章大意,考查我們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重點語句的記誦、積累,而不是對零碎的詞法、句法等知識的記憶程度。
  • 中考文言文閱讀理解:課內文言文閱讀
    安順(一)閱讀文言文《 嶽陽樓記》 (節選),完成第10——14 題。(16 分) ①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 中考文言文閱讀理解:課內文言文閱讀4
    四川省內江市) (一)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第5—8題(12分) 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裡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
  • 這8篇重要的文言文,為何近十年中考未出現?今年呢?附|閱讀篇目
    哈爾濱中考文言文閱讀佔語文分值8-10分,每年的考試篇目一直備受考生的關注。 根據2020年中考指南,文言文閱讀篇共計16篇。其中刪減一篇《與朱元思書》;新增2篇,《莊子二則》之「北冥有魚」和《禮記二則》之「大道之行也」。
  • 中考語文真題之文言文閱讀理解—《小石潭記》
    譯文:   (2)潭西南而望,鬥折蛇行,明滅可見   譯文:   15.文中第一段中「伐竹取道」能否刪去,說說你的理由(3分)   答:   編輯推薦:中考語文真題之文言文閱讀理解整理
  • 中考語文真題之文言文閱讀理解—《大禹治水》
    編輯推薦:中考語文真題之文言文閱讀理解整理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行動裝置訪問中考網,2020中考一路陪伴同行!
  • 中考文言文閱讀理解:課內文言文閱讀專題1
    25.對文章內容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文章第一段寫山勢,先寫其連綿不斷,再寫其高聳。 B.文章第二段寫水勢,先寫水之速,再寫水之盛。 C.「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讓人自然想到李白的詩句:「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 D.作者抓住三峽不同季節的景物特點,寫出了三峽的美,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
  • 初中語文文言文看不懂怎麼辦?文言文閱讀理解有訣竅!
    本文是《語文閱讀理解40種解題技巧與思維導圖》第12節,主要學習以下5個內容:1、詞語解釋題解題方法2、翻譯文言語句的方法及思維導圖3、內容理解題解題策略4、文言文閱讀答題四步走5、關於翻譯文言語句翻譯順口溜專欄總結了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文言文4類文章近40種題型的解題方法技巧,將專欄加入書架,就可以閱讀其餘章節
  • 中考語文真題之文言文閱讀理解—《桃花源記》
    (共3分,每點1分)   編輯推薦:中考語文真題之文言文閱讀理解整理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行動裝置訪問中考網,2020中考一路陪伴同行!
  • 2020年重慶中考語文真題A卷文言文及閱讀題
    2020年重慶中考語文真題A卷文言文及閱讀題   文言文——曹劌論戰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初中文言文知識點:文言文閱讀要點解析
    中考默寫一般4句詩、2句文,特別注意背誦篇目中的名句。記住並糾正自己以前默寫中的錯別字。   2.古詩理解鑑賞要重點關注各冊教材中以講讀篇目出現的古詩詞曲,要注重古代文化文學常識的積累,特別是教材中的注釋;要對《篇目點擊》中的賞析指導和練習相當了解,對詩句的理解、詩詞主要內容和寫作意圖、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把握準確。
  • 中學文言文的兩大特點、三大考察類型以及四大閱讀技巧
    文言文特點: 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離、行文簡練。 文言的特點,是和白話(包括口語和書面語)比較而來的,主要表現在語法與詞彙兩方面: 一、語法特點:文言文的語法特點主要表現在詞類及詞序兩方面。一般而言,文言文有比白話更多的詞類活用現象。
  • 中考文言文複習整理(人教版)
    中考文言文複習整理(人教版)   (一)、閱讀吳均《與朱元思書》,完成下列各題: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遊魚細石,直視無礙。   4、文意理解:   (1)簡單賞析文中畫線句子在寫法上的特點。   (2)這篇文章通過寫景含蓄地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 中考語文:關於文言文虛詞、一詞多義、通假字歸納的考點已整理!
    從近五年中考命題趨勢來看,課內文言文9分,課外文言文閱讀7分,這麼看來文言文的考查分值,所佔比例已經非常可觀了。但從最新的教材看,課內文言文閱讀更是明顯不足,知識深度淺。且加上有些同學在學習文言文時花過多的時間對文言文文章的翻譯,不能掌握文言文的知識規律,所以導致文言文扣分十分嚴重。學長建議,首先可以從這些考點入手,理好文言文文言文虛詞、一詞多義、通假字這些知識點。
  • 中考語文真題之文言文閱讀理解—《隆中對》
    【解析】此題考查課內文言文翻譯。依據"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的方法,做到"信、達、雅"。惟:僅僅。天時:時機。人謀:人的謀劃。   12.諸葛亮認為荊州、益州可以奪取的理由分別是什麼?請簡要概括。(4分)   答: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行動裝置訪問中考網,2020中考一路陪伴同行!
  • 中考變化解讀之文言文閱讀詳解
    【中考變化解讀】1.近幾年各地區的文言文的考查以課外文言文為主,考查篇目多為淺易的文言文。2.主要考點可以細分為七個,詳見【重點難點】。3.命題形式越來越注重對比閱讀(包括課內+課外、課外+課外)、綜合閱讀(包括古詩文綜合閱讀和古今文綜合閱讀),題目的難度有所提高。【2019·浙江金華、義烏、麗水卷】 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