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有日報,果殼有精選,豆瓣必有一刻

2020-12-25 中國臺灣網

  近日在英國讀書的黃方同學在豆瓣網新推出的移動應用「豆瓣一刻」中,喜歡上《怎樣拍照更上鏡》一文。文中通過圖片和實例告訴愛美的姑娘們「拍攝者微俯拍,被拍者頭略低」的萬能角度,以成就美照中「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黃方靜注意到,「豆瓣一刻」的圖標是一塊被掰掉的餅乾。不願向筆者透露姓名的「豆瓣一刻」主編說,「把這塊餅乾想像成一塊時鐘,會發現它被掰掉的部分正好接近一刻鐘」。近日,豆瓣網的 「豆瓣一刻」、知乎網的 「知乎日報」等手機移動應用受到年輕人追捧。今年6月,這款在安卓、蘋果系統新上線的移動應用產品「豆瓣一刻」呈現了豆瓣網的精華。

  在這「一刻」讀什麼

  該「豆瓣一刻」主編透露,當下有豆瓣網註冊用戶8200萬,月活躍用戶達兩億。 「豆瓣一刻」推送的內容全部來自豆瓣網用戶的原創內容,包括大量文章、圖集、評論、話題等。他表示,他的團隊會基於龐大的用戶群和高質量的內容,每天根據用戶的推薦,收集豆瓣上潛在的優質內容,編輯在此基礎上進行選稿、編輯、排期等工作。「或詼諧幽默,或心靈雞湯,或八卦吐槽,當中總有一款屬於你」。

  筆者注意到,當下,「豆瓣一刻」還處於雛形階段,即,界面簡潔,功能單一。僅有「今日一刻」、「往期內容」、「我的喜歡」、「設置」等4個分欄。其中,「豆瓣一刻」所刊載文章《今晚打怪獸:〈哥斯拉〉60年與怪獸電影發展漫談》作為一個連載,從6月19日至22日分成4期。文中,作者「夢見烏鴉」詳細講解了電影中的「小怪獸」——哥斯拉的物種分類及它的身材、構造。許多讀者在觀看《哥斯拉》後讀到「豆瓣一刻」上的連載,才知「雖然以前知道哥斯拉有很長的歷史,但不知道還有這樣的發展過程」。

  因此,各路生活家——那些傾心於生活情趣的人——似乎從豆瓣的角落鑽出來,站上同一平臺,講述從「雅加達郊外兒時的記憶」到「婚姻對我們意味著什麼」,從「對大齒輪的頂禮膜拜:蒸汽朋克文化概述」到「我有一個小學女同學」,每個人都擁有著不同的生活態度。

  一天3次,一次7分鐘

  在「豆瓣一刻」上線之初,就讓人聯想到了另一個移動應用的翹楚——「知乎日報」。在中國傳媒大學媒體創意專業讀大一的吳雲龍同學表示,如果用3個詞語描述「豆瓣一刻」,即「有趣」、「短小」、「清新」。那麼描述「知乎日報」則是「知識性」、「厚重」、「層次高」。

  據悉,「知乎日報」於2013年5月24日正 式推出,它利用知乎網已經成型的優秀內容,經過篩選發布到移動端,讓大量用戶「一天3次,一次7分鐘」黏著在上面難以自拔。知乎網創始人黃繼新在回答「為何要創建知乎日報」問題時,表示:知乎要把高質量信息分享與獲取的成本降低到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其中,並相信價值會因此不斷增長。

  作為泛科技主題的「果殼網」,其出版精選負責人莊納在接受筆者採訪時也認為,當下越來越多的用戶從個人電腦端向移動端轉移,這本身就是一個趨勢。果殼網及「果殼精選」作為科普類網際網路產品,面對的是20~30歲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人,對知識有渴望有追求,「科學傳播」是果殼團隊的初衷。在這樣的趨勢和背景下,果殼網很自然地推出「果殼精選」,方便年輕人的閱讀。

  「one一個」作為移動應用產品,每天只為用戶準備一張圖畫,一篇文字和一個問答。吳雲龍同學給它的描述是「開創」、「市場」、「名人效應」。這是由韓寒與騰訊合作推出的全新網際網路產品,它於2012年11月上線。「但長期發表的內容比較固化,讓人覺得放不開手腳。」吳雲龍說。

  面對「知乎日報」、「果殼精選」、「one一個」等內容精選的優秀應用,這位神秘的「豆瓣一刻」主編認為,它們都專注於某一個內容領域,和「一刻」並不構成直接競爭。「『閱讀』是一種高頻次的普遍需求,這一領域需要、也容得下大量不同類型的應用。相信將來閱讀類的應用還會越來越多,壓力一定會始終存在。」

  碎片時間閱讀 不同於碎片化閱讀

  在新媒體的發展趨勢下,移動客戶端閱讀的優勢在於:最新消息唾手可得;動動手指就可以將內容打包入腦;失眠時、等位時,甚至如廁時,都可聚焦在掌間屏幕。

  新媒體時代的碎片化閱讀是否破壞了讀者長文本閱讀能力?「豆瓣一刻」主編不同意這個觀點。「我從未見過哪個本來具備長文本閱讀能力的人因為新媒體的出現 而喪失了這種能力。『碎片時間』和『碎片化閱讀』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古人云讀書要在『三上』:馬上、枕上、廁上,可見利用碎片時間讀書的傳統由來已久」。他認為,新媒體的出現,為碎片時間閱讀提供了更多方便,「一刻」也同樣如此。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媒體創意研究中心教師詹騫表示,當下是碎片化閱讀時代。「知乎日報」、「果殼精選」、「one一個」和「豆瓣一刻」等精選式移動應用,是否能夠引導人們進入有深度的閱讀?「獨特的風格、有深度的內容,是內容精選式移動應用的重要品質。這不僅依賴於大數據的機器運作,人的風格和品位將直接影響內容」。她說。

  面對層出不窮的內容精選移動應用,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認為,從一定意義上說,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以碎片化閱讀為標誌的時代,這種閱讀方式的碎片化也使得人們越來越接受「淺閱讀」的方式,即不需要思考而採取跳躍式的閱讀方法,追求短暫的視覺快感和心理愉悅。相比之下,真正的閱讀需要讀者能夠持續專注在書頁上,通過直面的信息進行思考。(實習生 左斯嫻)

相關焦點

  • 豆瓣一刻APP為什麼要停止運營 豆瓣一刻停更時間與通告全文
    在網絡盛行的年代,有太多軟體和網站都關閉了。而豆瓣一刻將於8月16日停止運營,現在改APP上已經不再更新最新內容,建議大家下載豆瓣APP觀看有趣頭條。  豆瓣一刻停止運營什麼時候?  近日,豆瓣一刻宣布,經過三年多的發展之後,宣布於8月16日開始停止運營。
  • 竟然賣了幾百萬,故宮、豆瓣、果殼們如何將日曆做成生意?
    今年我收到的日曆不少,最特別的有兩套:一套是羅輯思維送給我的羅振宇籤名版故宮日曆,還有一套則是豆瓣送給我的豆瓣電影生活日曆。之所以它們特別,是因為這兩份檯曆並非禮品,而是商品,並且都賣得不錯。 2017年版《故宮日曆》截至11月末賣出了47.3萬冊,較去年翻了一番。
  • 知乎去哪兒
    商業化這件事,知乎是真的很努力。求生欲強烈外界所知道知乎第一次開始嘗試新方向的時間是在2016年,上線了付費業務「值乎」和「知乎Live」。那年也被人們稱為知識付費元年,除了知乎,還有羅輯思維的「得到」、果殼的「分答」和喜馬拉雅FM等等。但其實知乎在新業務方面的嘗試遠早於這個時間。
  • 知乎發布讀讀日報:個體推薦人人都是主編
    定義以「人的推薦「為核心的內容消費方式    在推出子產品「知乎日報」後的兩年時間內,知乎發現:人們對於移動內容消費的需求逐步提升,越來越多的人願意花長時間在手機上消費內容,對內容的多樣化和個人化也有了更高要求。讀讀日報希望滿足人們變化的需求,做一個有溫度、人性化的好內容推薦器。
  • 2020日曆大PK:豆瓣,知乎,還有虎課!一個比一個驚豔!
    2005 年創辦的書店在2015年初新開闢了一個欄目——「單向歷」每日宜忌與摘自文學作品中的句子將生活的儀式感發揮到極致2017年更是獲得了德國紅點設計大獎2020年單向歷最大的特點是首次開啟個人定製即用戶挑選其中一天寫下它的宜忌、句子和落款定製獨一無二的單向歷豆瓣電影日曆
  • 創始人「姬十三」說,科學和教育都能讓果殼賺到錢
    曾有人將知乎和果殼比作知識社區Quora在中國下的兩個「蛋」:前者「得其型」,成了一個優秀的經驗互助平臺;後者「得其意」,做的是理想主義濃厚的科學傳播社區。但在商業模式上,兩家公司也收到了相似的質疑:擁有巨大的用戶基礎和良好的口碑,就能將其轉變為穩定的現金流麼?《好奇心日報》先前的採訪中,知乎CEO周源提出知乎未來的盈利模式將會是原生廣告。
  • 好書推薦:知乎萬贊回答+豆瓣高分,年輕人必讀的7本書!
    這次,我們結合豆瓣評分和知乎萬贊回答的推薦,精選了7本膾炙人口的好書,每一本都值得你認真咀嚼,想要擴大知識面的你,千萬不要錯過。01《上帝的手術刀》作者:王立銘豆瓣評分:8.8 分內容簡介作者指出了遊戲化將要實現的四大目標:更滿意的工作、更有把握的成功、更強的社會聯繫及更宏大的意義,並用大量實踐告訴我們該如何駕馭遊戲的力量,解決現實問題,並提升幸福感。她告誡我們:如果人們繼續忽視遊戲,在不遠的未來,就會處在極端不利的地位。
  • 小眾失去知乎 B 站
    「以前知乎推薦的都是精選內容,足夠硬核,乾貨多,讓我了解到許多不同領域的知識,比如曾經給我推薦過NLP自然語言處理入門,讓我這個文科生了解到一些前沿的人工智慧知識,但現在這樣的推薦越來越少了。」麥戈說。正如知乎用戶陳章魚所說,「知乎現在最大的問題,其實是在傳統的人關注人的內容模式,和機器推薦的內容模式之間,搖擺不定。」
  • 豆瓣熱捧,知乎痛批,4天破10億的《八佰》值得去影院看嗎?
    不同的平臺,對《八佰》有不同的評價。豆瓣網友全方位肯定它的質量,知乎用戶多角度批判它的爛俗,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現象?票房4天破10億的它,值得觀眾去電影院貢獻一張票錢嗎?豆瓣主要負責"譽"這部分。《八佰》豆瓣評分7.7,超過24萬人留下了自己的評價,其中近半數人給它打四星。7.7的評分結果,高於61%的戰爭片、60%的歷史片,成績相當不錯。豆瓣網友撰寫的影評也多為誇讚,"炮火淬鍊出的人生戲臺""做個勇敢的中國人""蓋不住滾燙的血"等。
  • 從知乎到豆瓣都有人在給他打 call,二龍湖浩哥最近有點「不簡單」。
    這不隨手一搜,出來一長串長期混跡知乎和豆瓣的文藝工作者們,他們將平日裡做演員、當導演的的體驗通過這個平臺來與網友分享。這還是不完全統計,由於篇幅有限,隨手截取部分大家隨意看看就好。然鵝忙中偷閒的假鈴姐,在知乎、豆瓣各種閒逛的同時,發現一件灰常不可思議的事,最近刷出存在感的,不是什麼演技派,而是一位名叫二龍湖浩哥的「草根網紅」。一開始,小姐姐有點納悶,「草根網紅」能佔領知乎和豆瓣?誰不知道知乎外號是「x乎」。沒有名校加持、年收入二三十萬,怎麼敢隨便指點江山,談論藝術和影視創作?
  • 「真實」的知乎有多虛偽?
    2016年10月,自媒體三表龍門陣發表了一篇題為《知乎的惡和我的投訴史》的文章,炮轟知乎價值觀不正確,對人身攻擊或者下作的發言,比如錘子CTO池建強醜、說丁香園前CTO馮大輝人品差、說三表本人「是搜狐的一條狗」這類發言不加處理,甚至有某種程度的縱容。文章說,人性皆有惡的一面,如果一個平臺對此不加以引導和限制,而是漠視、縱容,你能企盼的就是它早點死,越早越好。
  • 好玩的社交軟體有哪些
    好玩的社交軟體有哪些 1、QQ QQ是國內大部分年輕人比較喜歡的一款社交軟體,擁有眾多的個性化的裝扮以及社區交流話題,人們可以在不同的地方進行通話交流,並分享自己身邊的事情。
  • 豆瓣「八組」更名並停用3日!兔區、知乎,亦同步進行調整
    編輯 │ 崔百珎本日(3月2日)上午,原豆瓣八組有新帖公布了一則帖子,稱原名為「八卦來了」的豆瓣小組將停用3天,並更名為「豆瓣鵝組」。「知乎」平臺因管理不嚴,傳播違法違規信息,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各應用商店下架「知乎」App七天。據悉,「知乎」APP下架的具體時間是:3月2日15時至3月9日15時。
  • 「恰到飯」的知乎,對於內容付費行業有什麼借鑑意義?
    知乎其實是國內最早一批開始探索知識付費的,2016 年就推出「值乎」;而後,知乎又把線下講座搬到了線上,成為知乎Live;而後還有電子書、讀書會等各類產品。在鹽選推出之前,我其實並不看好知乎的知識付費。原因就在於,其連續幾年推出了多種產品形態,但彼此之間的體量、定位上又有重合甚至衝突。
  • 從知乎改版說起,聊聊近幾年知乎的運營策略
    新建了知乎圈子我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了「微信圈子」的啟發而做的功能。但是又不太一樣,在查看未關注圈子的內容信息流時,微信強調的是圈子名稱,而知乎強調的是用戶名稱。另外非常少見地強化了各種表情互動,且從UI角度,將評論留言弱化成了一個次級互動方式。我覺得不管從展現形式還是展示內容調性來看,更類似於豆瓣小組和人人網小組的結合體。
  • 敦煌》豆瓣知乎雙高評分 口碑&熱度實現雙贏
    敦煌》豆瓣知乎雙高評分 口碑&熱度實現雙贏 2020-12-22 19: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雙十一,這本推理小說衝上知乎熱度第一!它到底有多好看?
    十一月初,紫金陳最新的犯罪喜劇小說《低智商犯罪》獨家上線知乎,以鹽選專欄形式開啟連載。因其跌宕起伏的劇情和深刻其中的喜劇要素,上線後不久,《低智商犯罪》就受到了眾多書迷的熱捧。雙十一當天,該連載專欄熱度更是直線上升,成為知乎鹽選會員付費類內容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