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變暖冬!高原後勤保障持續「上新」

2020-12-25 騰訊網

寒冬變暖冬!高原後勤保障持續「上新」

提冬數九

寒冬一步步逼近

但是

駐守在高寒地區的邊防官兵

卻隨著部隊後勤保障「上新」

感受持續不斷的溫暖

近日

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的專家

首次通過5G遠程超聲技術

成功為高原官兵

進行超聲檢查

優質醫療資源直達一線

官兵不出哨所

就能享受專家級醫療服務

看完相關報導

網友紛紛點讚

「太先進了!」

「高新技術就應該遍布祖國各個角落!」

「可以少擔心兵哥哥一點!」

官兵常年在艱苦地區駐守

後勤保障

直接關係他們的健康和部隊戰鬥力

看這裡!最近好消息不斷——

新式防寒被裝配發

專門為駐高原寒區部隊研發的

新式防寒被裝近期配發到

邊防一線、山脊哨所

與老式被裝相比

新式防寒被裝

技術含量高、保暖效果好、整體材質輕

帶來了更好的穿著體驗

新型保溫營房亮相

保溫方艙內

陽光透過巨大的落地窗直射進來

即使室外溫度降至-40°C

室內也可以達到15°C以上

除了採光良好

方艙還有很多「黑科技」

如集成光伏微電網

生物降解乾式自潔廁所等

這樣的可拆卸自供能保溫方艙

目前已經在高原部隊配備使用

氧氣通到官兵床頭

4種型號的單兵制供氧保障器材

在高原邊防部隊配發試用後

被官兵親切地稱為

「移動加氧站」

全軍海拔3000米以上的所有點位

已經實現吸氧全覆蓋

海拔4000米以上的哨所

每天吸氧1小時

被納入日常作息制度

過去的「救命氧」

變成現在的「保健氧」

官兵急性高原病發病率顯著下降

摩託雪橇、無人機助力巡邏

阿爾泰山深處的白哈巴邊防連

氣溫降至-20℃

「林海雪狼」——摩託雪橇

讓官兵4個多小時

就完成了40多公裡的巡邏路

大雪封山無法到達之處

官兵們使用新列裝的無人機

實時拍攝

大大降低了巡邏的風險

自熱火鍋暖胃又暖心

為保證野外巡邏時

也有優質的能量補充

西藏軍區還為官兵配備了

自熱米飯和自熱火鍋

海拔4500米的高原火鍋

饞哭了不少網友

也讓大家對邊防官兵的生活

更加放心

最好的保障給最可愛的人!

辛苦了,高原戰士!

辛苦了,戍邊勇士!

來源:央廣軍事(綜合自央視軍事、中國軍視網)

編輯:郝錚

編審:王元元 劉鵬

主編:朱西迪

監製:呂錫成 孫利 譚淑惠

相關焦點

  • 是暖冬還是寒冬?
    上周五5f趨勢下跌出現背馳c段走勢,配合高層喊話,指數快速並強勢反彈。周二結束小c背馳下跌後的反彈走勢,回調整理開始新的中樞構建。新的中樞已經開始構建,目前只是中樞級別還有待確認,(5f筆中樞或者線段中樞)。指數回調,實際上正是近期活躍板塊的低吸機會。以券商股中信證券為例,周一券商板塊全線漲停,周二板塊回落,中信證券下跌1.24%,今天券商板塊捲土重來,中信證券盤中漲幅超4%。
  • 印軍扛得住寒冬?遜色巴基斯坦軍隊,羨慕解放軍無人機後勤配送
    這裡每年的寒冬也算是為中國人出口惡氣吧!印度軍隊能不能扛得住這場寒冬,似乎已有跡象表明:很難!印媒《今日印度》報導,印度邊境部隊不僅需要抗寒物資,他們建立的軍營也存在問題,因為嚴寒天氣,印軍的軍營質量不過關,頻繁出現問題,為了部隊生命安全,他們正在考慮拆除重建,但無論結果如何,目前印軍只能靠自身抵禦這場寒冬了。
  • 棗莊嶧城區陰平鎮貧困戶的寒冬變「暖冬」
    寒冬時節,又遇降溫寒潮。為確保貧困戶能夠過一上個溫暖的冬天,陰平鎮開展「這個寒冬不再『冷』」暖冬行動。「一次給我們送了這麼多東西,太感謝了,感謝共產黨。」陰平鎮老汪崖村84歲的貧困戶老人肖廣文在收到志願者送來的過冬物資後,激動地老淚縱橫。
  • 2020年是寒冬還是暖冬?
    拉尼娜 去年冬天我國經歷了一次暖冬,之所以會出現暖冬現象,是因為去年我國受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今年我國南方多暴雨,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受厄爾尼諾的影響。
  • 我駐高原邊防部隊官兵吃上熱食有保障
    解放軍報訊(楊仁偉、記者孫興維) 近日,針對高原邊防一線部隊熱食供應難題,有關部門指導部隊採取增加送餐頻次、補充單兵自熱食品、提高飲食成品保障比例、豐富食品復熱手段、探索無人機投運食品等多種方式,保障官兵熱食持續供應。
  • 我軍高原制供氧保障全面升級
    新一輪高原制供氧工程讓八百餘個基層單位受益全覆蓋維修保障網絡職責任務明確,零配件與耗材儲存供應制度有效規範運行,技術培訓與考核長效機制軍民深度融合。近日,為確保新一輪高原制供氧工程「建、管、用、修、訓」有效銜接和設備持續平穩運行,軍委後勤保障部出臺設備維修保障方案,規劃構建軍民融合維修保障網絡和零配件供應渠道。這是充分發揮制供氧設備保障效能,推動高原部隊官兵用氧步入科學化標準化的實際舉措之一。此次高原制供氧工程建設是軍委決策部署、部隊熱切期盼的大事。
  • 75%可能發生拉尼娜,今年是寒冬還是暖冬?今年小麥何時種?
    每年的農民,都要提早了解今年的冬季是寒冬還是暖冬,以準備越冬作物的種植時間,以及冬季的取暖問題。像是北方的冬小麥的種植,如果種的早了,會因為前期溫度高造成小麥的瘋長,這就無形中降低了小麥的抗寒能力,一旦遇到嚴寒,冬小麥就會受凍傷。如果種的晚了,入冬時候小麥還沒發育完全,後續嚴寒來了,發育會近乎停止,很容易出現小麥苗小和苗弱的情況。那今年是暖冬還是寒冬呢?
  • 團區委「暖冬」手記之二:「衣」份心 暖寒冬
    團區委「暖冬」手記之二:「衣」份心 暖寒冬 2020-12-23 08: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暖冬又懸了?權威數據:2月不停下雨下雪,有的地方還是寒冬
    不知不覺今天已經走到了2月28日,我國氣候意義上的冬季三個月(12月-次年2月)就已經快要過完了, 在這個冬天裡,我國不同地方的天氣差異非常大,比如北方有的地方沒見幾場雪,南方有的地方陰雨綿綿有的地方卻又溫暖無比。那麼這整個冬天的情況如何,全國是冷冬還是暖冬?
  • 今年是暖冬還是寒冬?專家給出答案,早做準備不吃虧
    不少人紛紛表示,今年的冬天來得尤其早,甚至是一個寒冬年。實際上,每年的這個時候,農民都非常的關心今年到底是暖冬還是寒冬,因為這關係到農作物的生長。 經過相關的專家預測,2020年有很大的可能是寒冬,主要的原因在於拉尼娜現象造成,預計會有75%的概率引起寒冷天氣,除非是這個現象消失,才有可能改變現狀。
  • 「冬至在月頭,脫襖過寒冬」,冬季偏暖嗎?是不是暖冬
    導讀:「冬至在月頭,脫襖過寒冬」,冬季偏暖嗎?是不是暖冬?最近幾天大家都在討論天氣寒冷的問題,又在開始討論暖冬還是冷冬的問題,這也說明人們的確想早點知道冬天天氣的冷暖,好做好準備。其中有句是「冬至在月頭,脫襖過寒冬」。
  • 「冬至在月頭,脫襖過寒冬」,冬季偏暖嗎?是不是暖冬?
    導讀:「冬至在月頭,脫襖過寒冬」,冬季偏暖嗎?是不是暖冬? 其中有句是「冬至在月頭,脫襖過寒冬」。 冬至的認識 我們現代人對於冬至的認識主要是以「冬至吃餃子」,「冬至開始數九」,還有「冬至大如年」之類的認識,我們認識上都是比較具體的,當然,這也說明冬至之後,天氣確實是已經冷了,不管是冬至吃餃子保暖,還是冬至數九表示寒天,都是人們的感性認識。
  • 我軍能在高原烤麵包,印軍靠人力運輸補給,後勤能力立判高下
    近日西藏軍區後勤部門展示了一型新式神高原野戰炊事車(方艙型),大大提高了我軍在高海拔地區的熱餐製作能力。從飯菜質量上看應該是「高原型淺盤食品」,也就是在加工基地製作好的半成品菜餚,充氮氣密封,食用的時候短時間加熱,就是美味佳餚。
  • 今年我們南方是暖冬還是寒冬?看看下面的分析就知道了
    今年我們南方是暖冬還是寒冬?在我們南方因為地理氣候都有差異,所以導致各個省份的氣候也有所差異,有些靠近北方的省份已經下雪了,有些靠南方的省份仍然還沒有下雪。
  • 對峙持續,解放軍後勤優勢抹平地緣不利,邊境較量中國勝於印度
    文\唏兮自5月份中印雙方邊境部隊在拉達克地區發生衝突之後,兩方部隊就一直在前線處於對峙局面,隨著邊境地區的氣候變化,兩方之間的直接敵人早已經不是彼此,而是逐漸顯現出來的邊境高原極寒地區特有的低溫和暴風雪。
  • 最新研究稱青藏高原將持續變溼
    不同升溫情景下青藏高原主要河流徑流變化。中科院青藏高原所 供圖   中新網北京1月13日電 (記者 孫自法)全球升溫2攝氏度,對被譽為「地球第三極」「亞洲水塔」的青藏高原有何影響?科學家最新研究給出的答案顯示,青藏高原將持續變溼,供水增加。
  • 暖冬,寒冬,又暖冬
    前段時間的暖冬天氣多舒服啊!氣溫12一25℃,每天都是天空晴朗,太陽公公時不時地露一下臉。一陣微風吹過,路邊那些四季常綠的樹木會飄飄悠悠地落下幾片黃葉,似美麗的黃蝴蝶在空中飛舞。雙休日,只要天氣晴好,氣溫適宜,很多年輕父母或是爺爺奶奶們,便會帶上小孩,來到前進村的山間小溪捕魚撈蝦。也許撈上一天,也撈不上幾條小魚、幾隻小蝦,但讓孩子親近大自然,減少孩子在家看電視、玩手機的時間,也是一種無形的收穫。想著暖冬那段時間的美好的時光,再看看眼前陰冷潮溼的冷冬時節,路上的行人都減少了。以往騎小電驢上班的人們,紛紛改坐公交車了。
  • 天涯明月刀手遊暖冬外觀什麼時候上新
    天涯明月刀手遊暖冬外觀什麼時候上新。天刀手遊完美移植端遊畫風劇情完美移植,策略性與打擊感兼備備受廣大遊戲迷的喜愛。不過有不少人疑惑天涯明月刀手遊暖冬外觀什麼時候上新,一起來看看吧。
  • 2018年是暖冬還是寒冬?寒露有哪些說法呢?
    於是有經驗的農民大爺們開始探討今年的冬天是暖冬還是寒冬?我相信這裡有人表示不了解,說:你們農村人心真大,沒事瞎操心,那是您不了解農村。老人們之所以操心未來的天氣,不是我們怕冷與怕熱,而是我們農村人靠天吃飯,按節令秋收播種,天氣變化至關農業生產,冬天的氣候直接影響小麥產量。那麼,2018年是暖冬還是寒冬?寒露天氣是否,可預測今年冬天氣候呢?
  • 暖冬行動 | 你的愛心將會溫暖孩子整個寒冬
    暖冬行動 | 你的愛心將會溫暖孩子整個寒冬 2020-12-24 17: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