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與狄仁傑同為宰相,為何和珅是一品大員,而狄仁傑只是個三品

2020-12-26 網易

  在中國古代,有一個崗位被形容成"位極人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個崗位便是"宰相"。

  宰相其實並非一個官名,可能這一點有許多人有誤解,宰相在古代,通俗來說指的是君王之下的最高行政大臣。

  而宰相一詞出自《韓非子·顯學》,"宰"乃是主宰之意,而"相"為相禮之人,有輔佐的意思。

  

  而從具體官名來看,在古代有很多官名對應著"宰相",比如:

  相國、丞相,在漢朝被稱之為大司徒,到了唐代,尚書令、中書令、尚書左僕射、尚書右僕射這些官職都被稱之為宰相,而到了明、清,我們熟悉的內閣大學士、軍機大臣、總理大臣都被稱之為宰相。

  說起宰相,可能都會想起垂釣渭水姜子牙,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斷案如神"的狄仁傑,當然肯定還少不了那"富可敵國"的和珅。

  而說到狄仁傑和和珅,可能很多人又有些不解,為何和珅與狄仁傑同為宰相,同屬於當時的"頂級大佬",和珅是一品大員,而狄仁傑只是個三品呢?在唐朝三品就是宰相了,那一品和二品呢?莫急,且聽我細細道來。

  

  官制和品階

  古代君王為了千秋萬代,首先要做到便是將權利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上,這便是所謂的集權中央。為了能集權中央,古代君王制定了各種管制,其目的就是不能讓某一兩個大臣一家獨大。

  夏、商、西周實行"世卿世祿制";戰國時期則是"軍功爵制度",後又有"養士"之風;到了秦"闢田"和軍功則成了選官的依據。

  漢文帝開始實行察舉制度;到了曹魏時期,曹丕發明了"九品中正制"。而從隋朝開始試運行"科舉制",

  這一制度到唐太宗李世明和女皇帝武則天手上發揚光大,而科舉制一直被使用到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一直使用了1000多年。

  

  這些制度是為了選拔人才,而有了人才之後,如果管理他們,並利用他們去管理整個國家,這便使得朝廷需要一套完整的管理體系。

  當然這套體系除了管理人才、管理國家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職能,那便是要有利於君王的中央集權。

  而秦漢時期,便誕生了三公九卿制。

  秦代的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奉常、廷尉、治粟內史、典客、郎中令、少府、衛尉、太僕、宗正。

  而漢朝的三公九卿則變成了:司徒、司空、司馬和太常、中大夫令、大行令、太農令、大鴻臚、大司農、光祿勳

  這些官名,官名變了,但實際的指責還是都差不多。

  

  而到了隋唐,特別是唐以後,三省六部制逐漸成熟,甚至"六部"一直被沿用到清朝。三省指的是: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而六部則是指:吏、禮、兵、戶、刑、工。這些部門各司其職,管理著整個國家。從秦到清的各種變化,其中有一個最大的原因便是君王要集權。

  而在秦漢,三公中的丞相便是宰相,到了唐,

  宰相一下子多了起來,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的長官都可稱之為宰相。

  

  再來說說品階,品階大體上來說是從曹魏時期的九品中正制開始的。那古代又有哪些品階呢?我們以唐朝來舉例:

  先說三省六部分別是什麼品階,通常來說唐朝的宰相們,也是九三省的長官們都為正二品,而到了李世民之後,為了進一步集權,開始用品級低的官通過加銜來參與宰相事務,有時候甚至從三品都可以被稱之宰相。

  比如我們熟悉的狄仁傑,天授二年九月狄仁傑拜相,他擔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官品正三品。都說宰相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唐朝的宰相僅僅三品,那唐朝就沒有一品和二品官嗎?他們又是誰呢?

  正一品

  三公:太尉、司徒、司空

  三師:太師、太傅、太保

  親王(爵位)

  從一品

  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開府儀同三司(文散官)

  驃騎大將軍(武散官)

  嗣王

  、郡王、國公(爵位)

  正二品

  尚書令、大行臺尚書令,這個職務唐太宗李世明沒登基前擔任過,所以後來不設此職。

  特進(文散官)

  輔國大將軍(武散官)

  開國郡公(爵)

  上柱國(勳)

  從二品

  尚書左右僕射

  三少: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

  十六衛上將軍、京兆/河南/太原府牧、大都督、大都督、大都護

  光祿大夫(文散官)

  鎮軍大將軍(武散官)

  開國縣公(爵)

  柱國(勳)

  這些官職,要麼有職無權,要麼是皇親國戚,要麼是死後追封。

  總之,這只是一些虛職,比如我們經常在影視劇中看到的場景,某某人因有蓋世奇功,被加封太子太保、太子太師之類的,其實他們不需要去教導太子,只是一個榮譽性的官職。

  

  清朝的官制和品階

  清朝中央官制主要由中樞部、佐理部、帝室部組成。

  佐理部由都察院、大理寺、理藩院、翰林院、通政司、國子監、欽天監組成。這個部門負責監察、督查、起草詔書、審理特殊案件、

  曆法

  、學堂等。

  帝室部主要有宗人府、內務府、詹事府、太常寺、光祿寺、太僕寺、鴻臚寺、太醫院。這個部門主要是為皇室服務的。

  中樞部由內閣,軍機處和六部組成。中樞部毫無疑問,便是清朝管理國家的機器。

  

  清朝,君王並沒有像唐朝的君王那麼吝嗇。在品階上分為九品,每一品又分正和從,稱為"九品十八階"。而清朝的君王,並沒有像唐朝的君王那麼吝嗇。他們雖然也授予一些虛職和皇室人員一品官階,但朝廷實權大員也都是一品官階。

  正一品:太師、太保、太傅、光祿、大夫、殿閣大學士、領侍衛大臣

  從一品:少師少傅、少保、協辦大學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尚書、總督(加尚書銜)、左右都御使、將軍、巡撫、都統、提督

  正二品:太子少帥、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總督左右侍郎、副都統總兵

  從二品:巡撫內閣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布政使、副將

  著名的和珅便是正一品,其官職為:領班軍機大臣、領侍衛內大臣、總管內務府大臣等十二個職務。其中領班軍機大臣、領侍衛內大臣為正一品,而總管內務府大臣為正二品。所以說,在清朝宰相都是正一品。

  

  鴻雁說

  總體來說,不論官職如何設置,也不管宰相到底是一品還是三品,歷代君王們只有一個目的,中央集權。

  君王們想要自己的基業"千秋萬代",把核心權利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而儘量分散大臣的權利,儘量做到不讓某一兩個人獨大便是基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狄仁傑官銜僅是三品——唐朝一品官是虛職,二品官沒人敢當!
    狄仁傑是唐朝時期最具傳奇色彩的政治家,他公正嚴明、斷案如神,同時也是清廉不阿、整肅朝綱的一朝宰相。宰相的職位相當於現代的總理,輔佐皇帝處理國家大事,可身為宰相的狄仁傑官銜卻只是正三品,比起清朝動不動一、二品大員來說,顯得有點小氣。
  • 唐朝的正三品官,屬於絕頂級大佬,那麼一品和二品呢?
    但在唐朝還真不是這麼回事兒,掌握實權的宰相只有正三品!那麼很多人就會奇怪了,那既然宰相都只是正三品,那一品和二品的那還能是些什麼官啊,難道比宰相還大?您別說,還真有,今天請聽小祁為您細細道來。
  • 狄仁傑的「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到底是個什麼官,為何會人人忌憚
    從前,《神探狄仁傑》系列電視劇在熱播的時候,就有人發現:英明神武的狄仁傑居然只是一個三品官,他的官職叫做「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其實是武則天時期宰相的一個別稱。在中國古代,每一個朝代的宰相都有著不同的稱謂。
  • 狄仁傑擁有宰相之權,為何職務卻只是「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按照唐朝的制度,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的最高長官分別為中書令、門下侍中和尚書令,這三省的長官同為宰相,互相制約。當然,宰相多了,皇帝自然要專門找個地方和他們日常開會,久而久之,皇帝和三位宰相開會的地點又被叫做「政事堂」。
  • 為什麼有宰相之權的狄仁傑職務是「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尚書省甚是龐大,下轄有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這六部分理各類政務又各自統領著四個司,共計有24個司。三省的總領導作為朝廷一品大員行宰相之職,於政事堂共議國家大事。唐太宗後基本不再設尚書令。貞觀時,唐太宗常任用一眾品位不高的官員與三省領導一同議政,並加持了「參知政事」類名號,也允許其執行相職。
  • 狄仁傑明明是宰相,為何叫「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這段話明確提到四個職位:內史、鸞臺,中書、門下,而且也說這四個官職都是宰輔,也就是宰相。這要從隋唐官制說起。大家都知道,秦漢時期,朝廷中央實行的三公九卿制,到了隋唐,中央官制則演變為實行的三省六部制。中書省,掌管機要,起草詔書,發布政令,屬於決策機構,又叫內史省,長官稱中書令,也叫內史令,《神探狄仁傑》中屢屢提到稱狄仁傑為「內史」,就是這個官職,又叫中書令,所以張柬之稱讚狄仁傑「資深位重,權掌中書。」門下省是審議駁回機構,負責審核政令,駁正違失,有監督、諫議職責,長官稱侍中,納言。
  • 清朝宰相劉羅鍋是個官二代?歷史上的他真能鬥得過和珅嗎?
    《宰相劉羅鍋》是我以前非常喜歡看的一部電視劇,最近又把《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看了一遍,準備再把《宰相劉羅鍋》再看一遍,那歷史上的劉墉究竟是怎麼樣的,真的是個羅鍋嗎?還有真的與和珅是對頭嗎?還有一種說法,嘉慶帝有一次叫劉墉為劉駝子,所以劉墉就被叫做劉羅鍋,但是那個時候劉墉已經是個八十歲的老人,有點駝背也是很正常的。總的來說,劉墉可能有點駝,但不至於像電視劇那樣駝背。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劉墉參加科舉,得了個二甲第二名進士,被授為翰林院庶吉士,後來成為侍講。
  • 嘉慶為何鐵了心要殺和珅?不只是為了錢,原因其實很簡單
    01據流傳和珅家產有赤金580萬兩、生金沙2萬餘兩、白銀583兩、一千兩重的赤金元寶100個、白銀元寶100個等,文物珠寶也搜羅了一大堆,和珅名下還有各大商鋪、房產。當鋪75座、銀號42座、古玩鋪15座等,據說就光契約就裝了五大箱。可見和珅斂財的能力有多強。歷史中的和珅是很有才華的,精通滿、漢、蒙、藏四種語言。更是滿腹經綸。乾隆三十八年和珅在乾隆皇帝面前展露才華,得到儀仗隊侍從官職。之後和珅的仕途一帆風順。在乾隆四十五年時被封戶部尚書官品為正一品。由於清朝不設宰相,不過這個職位就相當於宰相。
  • 狄仁傑官居三品,為何能讓地方大員服服帖帖,連皇帝都要給他面子
    狄仁傑是唐朝的名臣。看過《神探狄仁傑》的朋友都知道,在唐朝官場上,敵人的地位非常高。只要他表明自己無論到哪裡都是敵人,那些趾高氣揚的地方隊隊員們就立刻跪下來叫狄角老。狄仁傑自報家的時候,經常說自己是魯安泰峰閣平章日內事。
  • 神探狄仁傑中,「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到底是什麼官?
    很多人都看過梁冠華、張子健主演的《神探狄仁傑》系列電視劇,尤其是那句「元芳,你怎麼看?」更是成為了網絡熱詞。但是今天,我們來討論另外一個問題,劇中,每逢有大事發生,皇帝總會封很多的官銜或者稱呼給狄仁傑,其中「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又是經常被提及的。那這個官到底是幹什麼的呢?
  • 同鳳閣鸞臺平章事,狄仁傑貴為宰相,為啥有這么女裡女氣的頭銜?
    在《神探狄仁傑》中,對於狄國老的頭銜,也許不少朋友會感到好奇:「同鳳閣鸞臺平章事」,為啥看起來這么女裡女氣的?這是個很具有時代特徵的官職,實際上就是宰相。之所以看起來這么娘,那是因為被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給改的。在其他時期,這個頭銜其實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 古代的「一品大員」,官職有多大,相當於現在什麼官
    那麼古代時期的「一品大員」究竟是多大的官呢? 最直觀的區別就是頂戴(帽子),一品為紅寶石頂戴,二品為紅起花珊瑚頂戴,三品為藍寶石及藍色明玻璃頂戴,四品為青金石及藍色涅玻璃頂戴,五品為水晶及白色明玻璃頂戴,六品為硨磲及白色涅玻璃頂戴
  • 遭誣陷遇名相慧眼識英,入大理寺業績驚人,狄仁傑初露頭角
    精明的狄仁傑甚至可以從一把鋤頭擺放的位置來破案,似乎任何蛛絲馬跡都逃不出狄仁傑的慧眼。 然而,我們所知道的狄仁傑,當時的身份相當於宰相,一朝宰相為何會總是要破案呢?其實,這些讓人嘖嘖稱奇的案件,都是編劇們杜撰出來的。狄仁傑究竟破了什麼樣的案子,歷史上並沒有留下任何記載。
  • 歷史上紀曉嵐與和珅誰官大?乾隆最寵誰?中間起碼隔了兩個劉墉!
    紀曉嵐、和珅在電視劇裡,和珅和紀曉嵐不僅同為乾隆身邊的寵臣,二人更是針鋒相對,關係緊張,其中和珅的貪婪滑稽,紀曉嵐的機智幽默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這只是文學作品中所塑造的形象還是難道這只是電視劇的一種表達方法,真實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其實在真正的歷史中,從初入官場到位極人臣,紀曉嵐,劉墉,和珅三人都擔任過眾多官職,比如劉墉從翰林院庶吉士,到兩省知府,再到內閣學士,最高擔任到正一品,而紀曉嵐任職過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他最高做過太子少保,是一個從一品。
  • 一品大員到底是多大的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官
    說起古代的官職,我們經常說的就是幾品幾品的大員。在很多影視劇上我們經常看到七品縣令、一品朝廷大員等這樣的稱呼。對於這些官職,我們的感覺就是很多官員都有品級。其中級別最高的就是一品,很多人都覺得一品比較厲害。
  • 歷史中真實的劉墉:31歲考上進士,沒當過宰相,跟和珅壓根沒交集
    ▲劉墉劇照01早些年有一部電視劇叫做《宰相劉羅鍋》,因為有趣的故事情節為眾多觀眾所喜愛。「劉羅鍋」這個稱呼也是廣為人知。據說劉墉因為身材佝僂,於是乾隆皇帝戲稱他為「羅鍋」,民間還有個說法是,因為此人個子較高,又常年彎著腰讀書寫字,所以看上去略有點駝背,所以被稱為「劉羅鍋」。劉家是清朝的高門望族,先後曾有11位進士,7位二品以上的朝廷大員。這個家族曾被乾隆皇帝賜字「海岱高門第」。
  • 和珅有二十多件黃馬褂,卻還是眼饞他身上的朝服,乾隆一直沒敢給
    在乾隆時期,最得寵的大臣就是和珅了,和珅從入仕到成為一品大員花費了十二年的時間,一開始的時候他只是個宮裡的三等侍衛,到十二年後成為了輕車督尉並且兼任吏部尚書,可以說是位極人臣的權貴了。
  • 古代一品大員出差,如果被暗殺或投毒,意外死亡,會有什麼後果?
    文官有:太師、太傅、太保、丞相、司空、司徒、司馬等等官員;武官有領侍衛內大臣、九門提督(從一品)、將軍、都統、提督等等在京軍職。清朝大貪官和珅,就是領侍衛內大臣,負責調度皇帝的警衛侍從,級別為正一品;而電視劇裡常常與和珅作對的紀曉嵐,官職則是協辦大學士,相當於皇帝的智囊團,級別才為從一品。
  • 唐朝的宰相只是三品官員,那一品二品都是什麼官?
    唐朝的宰相只是三品官員,那一品二品都是什麼官?在古代的時候,那些沒有背景靠自己實力當上官的,那簡直就是整個家族的榮耀,如果他足夠幸運的話,能夠當個大官,比如丞相,那這個家族也跟著飛黃騰達了。宰相可以算是朝廷除了皇上最大的官了。
  • 影視劇中鬥智鬥勇的和珅、紀曉嵐和劉墉,現實中到底誰官職高?
    《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紀曉嵐與和珅鬥智鬥勇,絲毫不落下風,每每看到和珅被捉弄,都不由的開懷大笑。在《宰相劉羅鍋》與和珅鬥法的換成了劉墉,同樣讓人看的非常有意思。而紀曉嵐、劉墉和和珅三位曾同朝為官,但年齡相差很大,官職也相差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