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品大員出差,如果被暗殺或投毒,意外死亡,會有什麼後果?

2020-12-21 記者李滿

當官能做到一品大員這一級別,用現在的話來說,幾乎就是皇帝朋友圈裡「互相點讚」的人了。刺殺這樣的人,一定會引起皇帝震怒。

在古代,哪些官員可以被稱為一品大員呢?

文官有:太師、太傅、太保、丞相、司空、司徒、司馬等等官員;武官有領侍衛內大臣、九門提督(從一品)、將軍、都統、提督等等在京軍職。

清朝大貪官和珅,就是領侍衛內大臣,負責調度皇帝的警衛侍從,級別為正一品;而電視劇裡常常與和珅作對的紀曉嵐,官職則是協辦大學士,相當於皇帝的智囊團,級別才為從一品。

如果一個人想要刺殺一品大員,就要按照和珅、紀曉嵐這樣級別的人行刺。可以想像,刺殺一品大員有多難!

難,從來不代表不會發生;在中國,自古不缺少為民請命的人。

中國封建王朝最後一位被刺殺的一品大員,當是滿清皇室最後一位有氣節的男人——宗社黨領袖、禁衛軍協都統良弼。

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南京宣布中華民國成立。

此時,延續了近300年的滿清王朝,仍然沒結束統治。對於中華民國的成立,滿清皇室內部在各種外部勢力的施壓下,逐漸分為兩派:一派主和,也就是皇帝退位讓與民國;一派主戰,與革命黨死拼。

1月12日,良弼等人成立「君主立憲維持會」,也就是宗社黨,組織一支忠於滿清皇室的「敢死隊」,決定與革命黨人決一死戰。

然而,僅僅過了半個月(1月26日),良弼遭同盟會殺手彭家珍刺殺,兩天後,重傷不治身亡。臨終前,良弼發出哀嘆:

「炸我者,英雄也。我死,大清遂亡!」

良弼的遺言,無疑是在肯定革命黨的「正確」,同時否定滿清統治「氣數已盡」。那麼,氣數已盡的滿清,又是如何處理良弼這位「一品大員」的被刺呢?

當時的滿清皇室,主持人乃是末代皇太后隆裕。她被慈禧雪藏宮中幾十年,從未接觸過政事,一上臺,就遇到關乎「滿清命運」的大決戰,她拿不出一丁點兒主意。在戰與和的問題上,她始終搖擺不定,她的智囊團提不出一個有效提議。

就在隆裕太后左右搖擺之際,良弼遇刺身亡的消息,傳到紫禁城。

通常,帝國的一品大員遇刺身亡,而且死的還是拱衛京畿的禁衛軍都統,作為帝國最高統治者,怎麼也得發一份慰問電才對。

儘管良弼只是皇帝的打工仔,打工仔沒了,皇帝大不了換一個就行。可是,良弼遇刺的消息,完全沒有引起隆裕等皇室高層的悲痛。他的死,並沒有阻止隆裕太后的決定,在他死後半個月,宣統皇帝頒布退位詔書,大清滅亡。

良弼的家屬既沒有得到任何撫恤,兇手彭家珍因當場炸死,皇室也沒有繼續追究刺殺者的責任。

於是,這位一品大員的死,就這麼不了了之。

清朝中晚期,發生過多起刺殺一品大員的案例,最有名的,當屬「刺馬案」——

張汶祥刺殺兩江總督馬新貽一案。刺馬案引起慈禧太后震怒,她親自下懿旨調查事件真相,可是,調查了一年半之後,仍未果。最後,慈禧太后不得不「遺憾」地下令,處死刺客張汶祥,此事亦不了了之。

為何如此多的刺殺事件,清室都不調查個水落石出呢?

慈禧明白,敢如此明目張胆地刺殺朝廷親命一品大員、而且還得逞的人,其背後的勢力,定然不可小覷。這股勢力,甚至可以和皇室對抗,如果不能妥善解決,後果必定不堪設想。

比如說,良弼遇刺案,背後的真兇是革命黨人;刺馬案,背後的真兇極有可能是湘軍首領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

如果是太平天國運動之前發生這樣的案子,清廷定有能力將其查個水落石出。可惜,清廷連自己都難顧,又何及這些一品大員?說到底,他們不過是一群高級打工仔罷了,能查出來最好,查不出來,清廷亦無損失。

以上,是在封建王朝國力衰退時期;若是在國力鼎盛時期,比如說漢武帝時期,南越國王在背地裡說了一個漢大臣安國少季的壞話(莫須有),就引得他率2000人跨數千裡將其滅國……

故而,一品大員的臉面,就是皇帝的臉面,皇帝有能力管的時候,一定會管的。

相關焦點

  • 古代的「一品大員」,官職有多大,相當於現在什麼官
    在古代的時候,雖然天下都是皇帝的,但是天下那麼大,光靠皇帝的家族是肯定管理不過來的,因此就出現了很多的官員,一開始官員的劃分不是那麼的明確的,是採取分封制度的,由皇帝來分封,把全國劃分成若干塊,每個子孫都能夠領到一塊,然後封地上的皇族,在當地招收官員,從而管理國家,但是後來發現這裡面有很多的弊端,因此清朝當時仍然採用的是漢魏時期的
  • 古代一品大員的待遇,雙倍工資不算啥,另一個讓人羨慕!
    古代一品大員的待遇,雙倍工資不算啥,另一個讓人羨慕!在古代的時候,幾乎每一個讀書人都希望能夠有所成就,都希望自己能夠當官,但是不同的官員,所能享受的待遇也是不一樣的!清朝的官員分為九品十八等,最高的是正一品,也就是傳說中的一品大員,要成為正一品的官員並不容易,據說清朝正一品的官員很少,大約只有15人,因此,正一品官員的待遇還是很好的,相信大家也都非常的好奇!
  • 一品大員到底是多大的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官
    說起古代的官職,我們經常說的就是幾品幾品的大員。在很多影視劇上我們經常看到七品縣令、一品朝廷大員等這樣的稱呼。對於這些官職,我們的感覺就是很多官員都有品級。其中級別最高的就是一品,很多人都覺得一品比較厲害。
  • 古代一品大員有的盡然是虛職。
    如今的古裝電視劇越來越多,在眾多的官員中一品官是古代時期最高級別的官職。自三國魏以後,官分九品,最高者為一品。從有一品官員起,大多數朝代的一品大臣都是京官,清代地方最大的總督也只有正二品官銜。古代宰相雖是百官之首,但宰相的的品級卻不是最高的正一品!
  • 日本「貓島」60多隻貓意外死亡,八旬老人涉嫌投毒被起訴
    「貓島」上的貓咪們(每日新聞)海外網6月10日消息,據日本《每日新聞》當日報導,日本福岡縣警方以涉嫌投毒殺貓對一名80歲男子展開調查,並於5日將相關材料移交給了檢方。2014年至2019年,該男子所住「貓島」上貓的數量從90多隻銳減至約30隻;2019年10月,當地一家動物保護組織在發現混有疑似農藥的魚肉片後,提起刑事控告。
  • 在古代,從一品升到正一品大員有多難?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比登天還難
    一個讀書人數十年寒窗奮發苦讀,如果能高中狀元,確實能加快升級步伐。1936年清朝入關後,科舉制度就變得更加完善了,一般狀元可以授翰林院修撰級的從六品,榜眼和探花給個七品官,而進士出身和同進士出身還需要考核再授官,很多都是縣令級的九品官。從九品往上升到正一品,可謂十八級打怪,道路阻且長,而且要看緣分。在清朝,想升到正一品大員那到底有多難呢?專家:超出你的想像。
  • 和珅與狄仁傑同為宰相,為何和珅是一品大員,而狄仁傑只是個三品
    在中國古代,有一個崗位被形容成"位極人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個崗位便是"宰相"。  宰相其實並非一個官名,可能這一點有許多人有誤解,宰相在古代,通俗來說指的是君王之下的最高行政大臣。  而宰相一詞出自《韓非子·顯學》,"宰"乃是主宰之意,而"相"為相禮之人,有輔佐的意思。
  • 「正一品」的清朝官員,他們享受什麼福利待遇?說出來你別不信
    1.當代社會公務員就相當於中國古代的官員,都是靠著國家吃飯如今的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就相當於以前的朝廷命官,當你考上了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之後,就看你有沒有關係或者夠不夠努力,如果你關係過硬或者是很有實力的話,那就可以步步高升,職級也會做的越來越大。
  • 160年前,中國發生一件大案,一品大員竟被斬首,千年來唯一一例
    在古代一樣,凡是做過違法的事情,無論權力高低,都受到懲罰。其中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清朝鹹豐年間的戊午科場案,其並不是全國性的殿試考試,而僅僅是北京地區的鄉試考試,但是揭榜那一天,考生們炸開了鍋。其中原因就是一個只會唱戲的小生位居前十名。那時候,考生的水平都是非常高的。
  • 昆明某小區內寵物狗連續死亡,死前均有嘔吐,投毒地緊挨遊樂場
    12月10日,有相關媒體報導稱,昆明某小區內出現了非常令人痛心的事情,因為從今年9月份到現在為止,該小區內已經有20多條寵物狗相繼死亡了。死亡原因至今不詳,但是死亡的時候的基本上都是出現了嘔吐腹瀉等中毒情況的。原來這個小區裡養狗的人數確實不少,很多人現在已經不敢出來遛狗了。
  • 「從一品」和「正二品」,只差一品,但差距大到你不敢相信!
    雖然我國古代是實行的封建制度,但是在這樣的封建制度之下,官員的等級也是劃分十分明白的,就像我們國家現在官員的制度一樣。清朝官員等級劃分成了這兩類,一個是九品,一個是18級。酒品就是從1到9品,但是這兩個評級又有正副之分,所以就有了18級。
  • 一品大員被判刑,行刑前對兒子說:你回去打包行李,我不會死
    兩批審決之後,先後共有九十餘人被查辦,其中連同主考官一品大員柏葰等共有五人被直接處斬。 因此,還特意囑咐兒子收拾好行李,認為自己最多會被流放,而不會被處死。 結果,柏葰高估了自己的價值,也低谷了鹹豐帝的決心,最後柏葰這位一品大員被處死,震驚了朝野。 一、案情導火索。 自從科舉考試出現以來,任何朝代的帝王對於科舉考試都非常看重。
  • 古代正一品和從一品是什麼區別?
    我們知道中國古代對等級和權利劃分是很重要的,因為,你不在不同的位置上就會有不一樣的權利,因為正一品官員可以獲得皇上的重視他們可以為國家政策有一定的決定權,這個是從一品官員是享受不了的
  • 一起發生在晚清的冒名頂替案:一品大員偷梁換柱,結果丟了首級!
    為了確保考試順利進行,鹹豐皇帝十分重視,派遣為官清廉、頗有美名的兵部尚書、一品大學士柏葰親自前往南京擔任主考官,戶部尚書朱鳳標、左副都御史程庭桂為副考官。這個配置可以說是非常非常之高了。前來應考的學子沒人不知道,這哥們是個浪蕩子弟,向來不學無術,平日最愛的就是唱戲狎妓而已,晨起的朗朗書聲裡必然沒有他,但秦淮河邊的窯子裡肯定有他。他竟然中了,而且還是第七名,如果不是眼睛出了問題,那一定是皇榜出了問題。一時間輿論譁然,這明顯就是作弊了!
  • 清朝的一品大員,官職到底有多大,拿到現在相當於什麼地位?
    本文系原創,請勿轉載在我國古代,想要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只有考上進士,去做官。歷史上好像對於商人不是那麼的推崇,大多數的皇帝都是重農抑商的,因為只有農民便於管理。但是今天小編要帶大家討論的是在大清朝時期的正一品官職相當於什麼級別,那麼這個職位和大家想的一樣嗎?
  • 古代幾品官有上早朝的資格?即使是三品大員也未必有上朝的資格!
    經常看電視劇的時候,會看到上朝的時候,群臣跪拜皇帝的一幕,皇帝高坐在龍椅上,每天接受群臣的朝拜,匯報工作,這被稱為「上早朝」,也是文武百官匯報工作的時候,但是幾品官可以擁有上早朝的資格?這件事恐怕是很多人都不知道,今天咱們就來聊聊上早朝的那些事。
  • 萬條中華鱘一夜全死 疑遭投毒死亡
    是中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也是活化石,有「水中大熊貓」之稱。具有很高的科研、藥用和觀賞價值。  養殖場中華鱘一夜之前全部死光,河源市和平縣浰源鎮山下村一養魚戶疑遭他人投毒,6個魚池養殖的1萬多條中華鱘一夜死光,造成該養殖戶直接經濟損失50餘萬元。
  • 《意外》古天樂任賢齊大玩暗殺
    一切都顯得那麼自然,媒體將其報導為意外事件,警方很快查明死者身份,稱類似的意外事件此前已經發生多起。只有何國輝、葉子、胖子和嗑藥老伯四個人知道,這些都不是什麼意外,而是他們精心策劃的有償暗殺行動。  此前,何國輝策劃指揮的利用電擊、雷劈、車禍、懸掛物墜落等方式製造意外現場,實施的暗殺行動從沒出過任何意外。
  • 白銀是古代的貨幣,那在清朝時,有1萬兩白銀屬於什麼水平?
    而我們在古裝劇中,經常會出現人們用白銀購買商品的情況,白銀便是古代的貨幣。就好比現在市面上有1億兩白銀和價值1億兩白銀的商品,那麼你在購買商品的時候基本就是1兩白銀能買到價值1兩白銀的商品。但是如果白銀產量太大,一下子造成了貨幣超發,市面上出現了2億兩白銀,但商品還是原來價值1億兩白銀的商品,那麼你就要用2兩白銀去購買原先價值1兩白銀的商品了,這就是通脹了,通脹的本質就是貨幣本身貶值。當然,由於白銀的產量是有限的,所以以白銀為貨幣購買商品就很難出現通脹的情況,也正是因為白銀在古代的價值很穩定,所以歷朝歷代白銀都是硬通貨。
  • 鶴舞九天入雲霄,你知道仙鶴在古代的意義嗎?
    如果你流覽過故宮,就會發現在故宮的宮殿院子中會放一對仙鶴,例如翊坤宮,為什麼會放一對仙鶴,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嗎?在古代,人們為什麼會鍾情於仙鶴?現在我來告訴大家。在清朝,一品官員在官服上會繡一個仙鶴。大家看《延禧攻略》時,傅恆陷於瓔珞的情愛之中,也一路升級打怪升至一品大員,那大家注意到了一品官員的補子上面繡著的一隻仙鶴嗎,那仙鶴代表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