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00年前的「沉思者」雕像居然長這樣 略帶萌感
據外媒報導,近日,在以色列的一個小村莊裡出土了一座距今近4000年的青銅雕像,而這個的雕像的特別之處在於,它與羅丹的著名作品之一——「沉思者」雕像非常相像。這座雕像雖然距今近4000之久,但保存的還算完整,身上有幾處明顯的斷裂,頭上的帽子邊沿也有明顯缺失,但經過復原之後,還能清晰地看出它原來的面貌。
-
以色列出土帶沉思者雕像的陶壺
以色列文物局的研究者在該遺址發現了一件非同尋常的陶器,它的頂部是一位沉思者的雕像。 沉思者小雕像(來源:EYECON,以色列文物局) 發掘出的陶壺高7英尺(即18釐米),頂部飾有雕塑人偶,可追溯至4000年前。
-
東西沉思者雕像,凸顯文化差異,後者是沉思如何進入美妙的佛國?
(一): 西方「沉思者」雕像 : 地獄之門《思想者》(法語名:Le Poète)是法國雕塑家奧古斯特·羅丹創作的雕塑,該模型在羅丹的指導下有多個雕塑,最主要的雕像為青銅,底座為大理石材料,現藏於巴黎博物館。1880年製作的石膏模型,現藏於巴黎羅丹美術館。
-
俄藝術家巧用浮木製作雕像 如沉思者凝視河面
原來,俄羅斯藝術家Dima Shlyonkin浮木製作了一個男子雕像,只見該雕像面朝多瑙河,坐在一根圓木上,在落日餘暉的映照下宛如一位睿智的沉思者。當地時間2019年10月9日,匈牙利布達佩斯,多瑙河岸來了一位沉默的觀眾,日夜凝視著奔流不息的河水。
-
遼寧朝陽出土5000年前人頭雕像
半拉山積石冢出土的陶人頭像。 圖片由李玉江提供原標題:遼寧朝陽出土 5000 年前人頭雕像本報朝陽 3 月 22 日電(記者畢玉才 通訊員劉勇)日前,考古學家在朝陽市龍城區召都巴鎮尹杖子村半拉山山頂積石冢進行搶救性挖掘保護時,挖掘出大量陶器和石器,其中現場出土的兩件 5000 年前紅山文化時期先人頭像,具有極高的學術、藝術價值,引起了海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
-
日本東京都中心出土4000年前繩文時代人骨(圖)
【環球網報導 記者 方芳】據日本共同社1月31日消息,東京都新宿區30日宣布,在當地住宅區的公寓建築工地內發現了11具可能是約4000年前繩文時代的人骨。其中7具人骨保存完好,該區認為這是了解繩文人生活方式的寶貴資料,考慮進行面部還原以了解繩文人的相貌。報導稱,新宿區介紹,人骨出土現場為新宿區市谷的住宅區。
-
沉思者的右手究竟是抵著額頭,還是託著下巴?
沉思者的右手究竟是抵著額頭,還是託著下巴?現在全世界一共有好幾千年的文明歷史,而想要把一段文明長時間的保存下去,那麼雕像肯定就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了,畢竟石頭好幾千年都不會腐爛。正因如此,所以古人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的雕像,其中有很多非常的有名。
-
青州發現龍山、嶽石文化遺址 4000年前蒸籠出土
此次出土的古代用來蒸飯的甗昨日,記者從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青臨高速青州市郝家莊遺址的考古發掘工作頗有斬獲:在150米的遺址發掘中,出土不同時期陶、石、骨、銅等各類文物40餘件和眾多的陶器碎片20世紀80年代,北京大學在此進行了考古發掘,出土大量嶽石文化的遺物。因青臨高速的修建要求,從9月份開始,山東省考古研究所的考古科研人員入駐並開始對高速公路影響到的部分遺址進行保護性發掘。昨日,記者在省考古所有幸見到了部分精美的出土文物,其中一些三足陶器引起了記者注意。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些製作工藝精湛的陶器都是龍山文化的典型代表。
-
羅丹:《沉思者》的締造者 現代雕塑之父
及後羅丹創作出第一件全身人像《青銅時代》,其姿態整體上明顯參考了米開朗基羅的《瀕死的奴隸》,但羅丹給予了這少年新的形式:其表情與伸展手臂的方式都跟文藝復興這位大師以至傳統的雕像都大異其趣。、彷彿在思考著什麼非常重要的問題的《沉思者》了。
-
山東平度國寶級大遺址考古:出土4000年前精美石刀
有著豐富田野考古經驗的彭峪考證確定,這個雙孔的「半月」形石刀,就是4000年前嶽石文化的典型器物,即古人生產生活所用的石器工具。 記者注意到,考古人員這次新發現的石刀,在經過4000年的風雨後仍然光滑、鋒利。石刀的外形很像現在人所用的鐮刀,器物上的兩個孔,方便捆綁固定,體現了古人的聰明智慧。
-
上海最早移民:4000年前豫東人
上海最早移民:4000年前豫東人 新華社上海1月14日電(記者趙蘭英馮源)上海在4000年前就有移民,他們由河南東部遷徙而來 諸多史前文化都有遺存 大量的考古發現已經表明,上海在6000年前就已成陸。在「上海考古新發現」展廳,記者看到,距今6000年前的馬家浜文化,5500年前的崧澤文化,4200年前的良渚文化,3200年前的馬橋文化,在上海都有遺存。在上海的土地上,從郊區到市中心,已發現古文化遺址近30處。
-
天山深處4000年前神秘遺址,沿途風景震撼,出土的竟是歐巴羅人種
阿敦喬魯是西天山地區4000年前青銅時代的遺址,它位於新疆博爾塔拉河中遊河谷北側,阿拉套山的山前坡地,正是歐亞草原的中部。這裡一直是許多歷史愛好者感到好奇的地方。這次來到博爾塔拉,我決定到這個神秘的地方一探究竟。
-
我國西部的4000年前神秘遺址,沿途風景震撼,出土竟是歐巴羅人種
阿敦喬魯是西天山地區4000年前青銅時代的遺址,它位於新疆博爾塔拉河中遊河谷北側,阿拉套山的山前坡地,這裡正是歐亞草原的中部。這裡一直是許多歷史愛好者感到好奇的地方,它的發現,揭示了許多草原文明的發展脈絡。這次來到博爾塔拉,說什麼也不能錯過這個神秘的地方。
-
移民城市新添佐證 4000年前豫東人最早移民上海
東方網8月9日消息:據新華社電最新的考古發現,上海最早的移民確係由河南東部遷徙而來,距今約4000年。 洪水導致豫東人遷徙 2000年,上海考古工作者在松江區廣富林遺址發現2件從未見過的陶品:鬹與杯。隨後在對廣富林的進一步發掘中,不僅又發現了一批這樣的陶品,還發現石犁、石鉞等生產工具。
-
以色列出土罕見羅馬時期馬賽克畫 有1800年歷史
以色列出土罕見羅馬時期馬賽克畫3) "← →"翻頁 當地時間2018年2月8日,以色列凱撒利亞國家公園
-
河北邯鄲出土大量4000多年前龍山文化陶器
新華網石家莊7月20日電(記者任麗穎)記者日前從邯鄲文物局獲悉,在河北南部多處龍山文化遺址中,出土了大量4000年前的陶器等文物。本次出土文物以泥質和夾砂灰陶為主,種類繁多、紋飾精美,用途涵蓋當時生產、生活各方面,為研究4000多年前黃河中下遊漢族先民社會提供了實物。 王興表示,在一市區域內發現60餘處龍山文化遺址,密度之大在黃河中下遊甚為罕見。陶器所表露的信息,基本涵蓋了史料所記載的龍山文化各個方面。特別是裝飾性陶器第一次成批量出現,表明當時黃河中下遊漢族先民社會生產力大為提高。
-
臺中大裡:藝術廣場的Q版沉思者「藍色巨人」很療愈
有次看到關於 臺中軟體園區 Dali Art藝術廣場的新聞,出現了一個號稱世界最大的 Q版沉思者「藍色巨人」,覺得實在太可愛了,這次託旅伴是可以說走就走的類型,終於有機會來跟巨型沉思者say hello啦~其實在第一眼看到沉思者42號的照片時,我就覺得這種幼稚取向一定是親子取向的打卡景點(笑」),誰知看到本尊時連自己都淪陷了
-
滕州出土4000年前龍山文化時期(陶鼎和石箭頭)
聚落內建造有圍牆▽古滕先民打獵利器距今4000年龍山文化石鏃石箭頭,*稜形,長4釐米,保存基本完整,為龍山文化後期石鏃,滕州地區比較少見。此形石鏃源於大汶口,對後世影響很大,滕國箭鏃多為這種形制,這種形制符合力學原理,殺傷力也較大。西孟莊龍山文化石鏃石箭頭▽西孟莊龍山文化遺址出土1大口陶鼎2陶鬹▽
-
平度淄陽河畔藏4000年前村落?考古探測現場發現精美石器!
前天,在位於平度市東嶽石村淄陽水庫畔的遺址上,考古隊員新發現了一件精美的石器,正是這距今4000年前古人所用器物,又一次讓後人觸摸到了生活在淄陽河畔的古人狀態。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所長林玉海研究員介紹,東嶽石遺址是嶽石文化命名地,是青島首個,也是唯一一個以地名命名文化的大遺址,這裡曾出土的大量文物見證了龍山文化之後,這支特殊的東夷人的生活形態。
-
埃及出土巨型雕像 或為法老拉美西斯二世
埃及出土巨型雕像 或為法老拉美西斯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