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本書,寫一個美好的結尾,你要珍惜;讀芥川龍之介的句子

2021-01-15 閒時翻書君

文∣閒時翻書君(原創文字,抄襲必究)

看到這樣1句話:

「人生好像一本缺頁很多的書。很難把它說成一部書,然而它又確實是一部書。」

——芥川龍之介 《侏儒的話》

01

一個故事想要通過作家的手,集結所有的情結,最終成功出版,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有多少的創意,有多少的文字,都因為各種原因,最終半途而廢。即便是那些最終完成的故事,也未見得就能以刊印發行的方式,幸運地來到讀者面前。

02

應該說,精彩的故事,才有成為書的可能。

芥川龍之介說:很難把人生說成一部書。在我看來,正是在於人生中的平淡成分居多。

一個人的人生,要精彩或戲劇到什麼程度,才可以成為一本書呢?

如果說一本書,其目的是為了等待喜歡它的許許多多的人,那麼一個人的人生,又如何可以成為世人爭相了解的故事呢?

平凡如我們,很難。

03

芥川龍之介又說:但人生確實又是一本書。

在我看來,人生這本書與市面上的發行物最大的不同在於:人生之書只為自己而寫,毫不希求別人的注意。

你看我們的人生:始於胎兒,終於壽命或天命。有始有終,有歡笑有淚水,有愛恨情仇,怎麼就不是一本書呢?

它比世上任何的小說都更真實;它比世上任何的散文都更動情;它比世上任何的論文都更深刻;它比世上任何的詩歌都深入我們的內心。

難道不是這樣嗎?

04

但又如芥川龍之介所說:人生是一本缺頁很多的書。

這是因為屬於我們的人生,是用一個個平凡的瞬間,連接起零星讓人難忘的節點。

細數人生過往:

小學的頑皮;中學時的情竇初開;大學時見識到五湖四海的人;工作中第一次得到認可、第一被罵得懷疑人生……

第一次喜歡上一個人;第一次別人拒絕;第一次互相喜歡的激動;第一次分手;第一次為人父母……

連接這些人生裡程碑的每個平凡日夜,都被我們忘記了。甚至連這些重要而有意義的「名名場面」,最終也會隨著我們的老去,而任其消失在記憶的盡頭。

當我們終於來到要回溯人生歷程的那個最終時刻,我們的人生就像是一本缺頁許多的書,這本書有一個開始,現在來到了結束,中間的書頁或已經遺失、或已不再重要。

05

人生就像一本書,這本書未經你手,無人可以為之增添,刪改一字。所以,請珍惜已經寫就的,用心正在寫下的,期待將要完成的。

——

每天為你帶來好心情,還有思考。喜歡的話,點讚、轉發吧。歡迎關注「閒時翻書君」!

相關焦點

  • 人生是一本書,寫一個美好的結尾,你要珍惜;讀芥川龍之介的句子
    ——芥川龍之介 《侏儒的話》01一個故事想要通過作家的手,集結所有的情結,最終成功出版,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有多少的創意,有多少的文字,都因為各種原因,最終半途而廢。即便是那些最終完成的故事,也未見得就能以刊印發行的方式,幸運地來到讀者面前。02應該說,精彩的故事,才有成為書的可能。
  • 渴望美好的世界——讀芥川龍之介《河童》及其他
    我把這本書惦記了好幾年,期間也沒有途徑進一步了解到《河童》是本怎樣的書,再過些年,也就忘了。有一次,大約10年前,在一家書店看到妹尾河童的書,又讓我想起《河童》,上網搜過,仍是沒有找到這本書。所以這次偶然在曉書館發現,立即就翻開讀起來。原來作者是大名鼎鼎的芥川龍之介,出版於2014年,也難怪我此前一直沒有找到。讀了幾十頁,不覺得很好看,但也算有趣味。
  • 芥川龍之介:人生不如一行波德萊爾
    閱讀芥川龍之介的作品,會發現他對世紀末文學情有獨鍾,甚至寫出了「人生不如一行波德萊爾」的名句。一個重要原因當然是他生於19世紀末,青少年時代正是世紀末文藝思潮在日本影響最盛的時期,此外也因為他生來氣質憂鬱而敏感,與世紀末的作家們天然契合,身世帶來的憂傷和不安感更加強了這一傾向。
  • 當你看不清人性時,就讀一讀芥川龍之介的小說
    「羅生門」一詞本身並沒有如今被賦予的意義,只不過因為這部電影太出名了。那麼,芥川龍之介的原著小說《羅生門》究竟講述了什麼故事呢?羅生門,其實就是日本平安時代首都的正南門羅城門。在小說中,這個城門已是十分破敗,成了無名屍體的棄置地,氣氛陰森恐怖。傍晚時分,一個不久前剛被主人解僱的下級武士為了避雨,或者更準確地說是無處可去,而不得不在此停留。
  • 芥川龍之介:羅生門
    僕人像蜥蜴似的躡著腳,好不容易爬上很陡的樓梯最上邊一級。並且伏著身子,儘量伸長了脖子,膽戰心驚地窺視著城樓裡的情況。新思潮派是日本大正中期到昭和初年,繼白樺派之後興起的一個文學流派,又稱新現實主義或新技巧派。芥川早期的作品以歷史小說為主,借古喻今,針砭時弊。俄國十月革命後,日本無產階級文學開始萌芽,芥川也在時代的影響下,著重寫反映現實的小說。他晚期的作品流露出對貧富懸殊的社會現實的幻滅感。
  • 芥川龍之介:人生不如一行波德萊爾
    閱讀芥川龍之介的作品,會發現他對世紀末文學情有獨鍾,甚至寫出了「人生不如一行波德萊爾」的名句。一個重要原因當然是他生於19世紀末,青少年時代正是世紀末文藝思潮在日本影響最盛的時期,此外也因為他生來氣質憂鬱而敏感,與世紀末的作家們天然契合,身世帶來的憂傷和不安感更加強了這一傾向。
  • 芥川龍之介:人生不如一行波德萊爾
    這一時期也是芥川大量閱讀的時期,他讀遍了莫泊桑,波德萊爾,易卜生,託爾斯泰,蕭伯納,斯特林堡等人的著作。芥川曾經回憶道:「當時寫的小說是《羅生門》與《鼻子》兩篇。從半年前開始,拘泥於戀愛問題的影響,獨自一人時便情緒消沉,因此想寫儘可能與現狀隔離、儘可能愉快的小說。因此首先從《今昔物語集》取材,寫了這兩個短篇。」
  • 當你相信人性時,讀一讀芥川龍之介的小說,不相信時也讀一讀
    「羅生門」一詞本身並沒有如今被賦予的意義,只不過因為這部電影太出名了。那麼,芥川龍之介的原著小說《羅生門》究竟講述了什麼故事呢?羅生門,其實就是日本平安時代首都的正南門羅城門。在小說中,這個城門已是十分破敗,成了無名屍體的棄置地,氣氛陰森恐怖。傍晚時分,一個不久前剛被主人解僱的下級武士為了避雨,或者更準確地說是無處可去,而不得不在此停留。
  • 芥川龍之介《上海遊記》:100年前,一個日本人眼中的中國
    舉動嚇壞了龍之介,卻逗笑了周圍的客人們。為了緩解尷尬,龍之介讓露露出去買煙,可是走了一整晚,都不見人回來,龍之介懷疑露露可能是個騙子。第二天一早,露露就將煙給了龍之介,原來這是露露跑了大半個城才買到的。
  • 當你看不清人性時,就讀一讀芥川龍之介的小說
    「羅生門」一詞本身並沒有如今被賦予的意義,只不過因為這部電影太出名了。那麼,芥川龍之介的原著小說《羅生門》究竟講述了什麼故事呢?羅生門,其實就是日本平安時代首都的正南門羅城門。在小說中,這個城門已是十分破敗,成了無名屍體的棄置地,氣氛陰森恐怖。傍晚時分,一個不久前剛被主人解僱的下級武士為了避雨,或者更準確地說是無處可去,而不得不在此停留。
  • 芥川龍之介:不愛魔都愛帝都
    在中國,芥川龍之介(1892—1927)是知名度最高的日本作家之一,就排名來說,大約緊跟夏目漱石,穩居第二。這主要是基於兩個原因,一是芥川文學獎,二是《羅生門》等電影,最近又多了一部新片《異鄉人:上海的芥川龍之介》。可是,芥川獎是在芥川歿後,由菊池寬創設的純文學獎項;《羅生門》雖然是芥川的小說,但廣為國人所知者,與其說是小說原著,毋寧說是導演黑澤明。
  • 鼻子,芋粥,20多歲的芥川龍之介,有著50歲的靈魂
    得到芥川老師夏目漱石的高度讚賞。 小說行文筆法細膩,第一感覺是很有趣(難想出這樣有趣味的靈魂有厭世情緒。分裂人格和人之複雜),寓言的滑稽中帶著渺小靈魂的可憐相。 小說想表達,一個內心弱小的人,受周遭環境影響太大了,幸福和不幸福的感覺很大程度上也受世人和輿論的左右。
  • 告訴你一個真實的芥川龍之介
    以他的姓命名的芥川文學獎是日本影響力最大的新人文學獎。他,就是芥川龍之介。 創作生涯的開始 芥川龍之介(1892-1927)是大正時代短篇作家的代表人物,與夏目漱石並稱為近代日本文學雙璧,被譽為天才作家,至今仍然對眾多讀者有極大的吸引力。芥川龍之介於在辰年辰月辰日辰時出生,故名辰之介,即龍之介。本姓新原。
  • 芥川龍之介的《羅生門》到底講了啥?
    以他的姓命名的芥川文學獎是日本影響力最大的新人文學獎。羅生門羅生門是一個常被使用的詞語,是從日語交流來的詞語。一詞由此被賦予了「各說各話,真相不明,事實撲朔迷離」的含義,成為一個常被使用的流行語。芥川龍之介於在辰年辰月辰日辰時出生,故名辰之介,即龍之介。本姓新原。7個月大的時候母親突患精神病,因此龍之介被過繼給母親兄長芥川家做養子。姨媽對教育有很大熱情,受她的影響,龍之介從小就熱愛讀書。童年時代最喜歡讀《西遊記》,《水滸傳》也是他喜歡的書之一,有一段時間甚至能完整背出一百零八好漢的名字。他對於書本的執著最終化為了創作的激情。
  • 芥川龍之介《河童》
    導讀:《羅生門》表現了一個東方而古典的芥川龍之介,而《河童》展示了一個引領20世紀亞洲現代文學的現代派、先鋒派的芥川龍之介。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定價:30作者簡介:芥川龍之介
  • 豆瓣9.0,你一輩子都很難看清的人性,在這本書裡
    這也正是作者芥川龍之介的特點——精確剖開人性最深處的黑暗,大剌剌暴露在日光之下,讓人幾乎不敢正視!《羅生門》講述了在一個天災人禍橫行的時代,一名被解僱的家將,在羅生門下避雨。由於亂世,死亡的人太多,這裡早已屍橫遍野。
  • 芥川龍之介《羅生門》:人們讀你讀了一百年
    不得不承認,芥川龍之介的小說幾乎都是深灰色的,散發著一股苔蘚和汙水的氣味。儘管《羅生門》的書封被設計成明媚的湛藍色(時代文藝出版社),但仍舊掩蓋不住書裡頭瀰漫出來的「芥川灰」。有的人正是喜歡這種陰暗、抑鬱的調調,且有著跟整個日本文壇格格不入的「邪氣」,但我喜歡的並不是芥川的邪魅,而是他書寫的那些人性中最微妙的瞬間,好比吃魚時大家紛紛盯著魚肉,而他偏要關注魚刺。魚刺雖討厭,但沒有了它,魚則成不了魚。
  • 芥川龍之介:刪除一生中任何瞬間,我都不能成為今天的自己
    芥川龍之介說,「古往今來,眾多的父母不知道重複了多少遍這樣一句話:『我終歸是不行了,但無論如何要使子女出人頭地。』」我們成長在比較與期待的世界裡,這是事實的一面鏡子,流淚的故事裡夾雜著流汗的細節,溫柔的眼眸裡滿是期許和祝福,夾帶著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
  • 淺談||芥川龍之介《羅生門》
    由於身體問題以及思想情緒上的原因,35歲的芥川龍之介在自家寓所服用致死量的安眠藥自殺,他的死給當時的日本社會以極大衝擊,尤其文壇人士更是惋惜這樣一個文學天才的早逝,在他去世8年後,他的畢生好友菊池寬設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文學新人獎「芥川獎」,現已成為日本新晉純文學作家為確立文壇地位,必爭的一個獎項。
  • 《文豪野犬》人物角色還原——芥川龍之介
    今天便當君要為大家還原的文豪,就是——芥川龍之介。芥川龍之介生於東京,生後9個月,母精神失常,乃送舅父芥川家為養子。因生於辰年辰月辰日辰刻,故名龍之介。龍之介在中小學時代喜讀江戶文學、《西遊記》、《水滸傳》等,也喜歡日本近代作家泉鏡花、幸田露伴、夏目漱石(就是漫畫中影響織田作的那個人)、森鷗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