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浮山,人文與生態交相輝映的「小桃源」

2020-12-12 騰訊網

人文生態交相輝映「小桃源」

堯舜時,洪水橫流,其山隨水高低,其形若浮,故名浮山。

浮山,唐武德二年建縣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抗戰時期,老一輩革命家朱德、鄧小平、彭德懷、任弼時、左權等在這裡屯兵立馬,留下光輝足跡。

縣城東部的寨圪塔鄉森林覆蓋率達到66%,山水環繞,風景秀麗,人們稱之為「天然氧吧」,被評為山西省環境優美鄉鎮。

浮山鑼鼓、剪紙、木偶、飲食等傳統文化藝術,蜚聲中外。

浮山人文生態交相輝映,被讚譽為「小桃源」。

朝看日出暮看日落,大自然的瑰寶太皇峪

五山環抱的太皇峪如坐椅中,被視為浮山的風水寶地。景區內森林覆蓋率達62%以上,樹種資源豐富,珍稀名木眾多,溪水常年不斷,山泉飛瀑相連,是人們享受自然山水風光,沐浴歷史文化,品味山鄉風情,感受農家歡樂的一個休閒生態旅遊勝地。

太皇峪生態旅遊區森林茂密,山水相依,湖光山色,風景秀美。境內山峰翠秀,峰巒疊嶂,遠山蒼翠,雲霞明滅,湖面波光粼粼,清澈見底,可靜心垂釣,可憑欄觀景。旅遊區內獸跡到處可尋,鳥語聲不絕於耳。藍天、白雲、綠樹、山花和水面相互眏襯,水天一色,婆娑迷離,如夢如幻。

太皇峪生態旅遊區內天象景觀豐富,登高遠眺,真可謂風雲變幻,氣象萬千,令人心曠神怡。

朝觀日出:在黎明的曙光中,星辰悄悄隱去,太陽在遠處起伏的峰波中穿雲破霧,冉冉升起,霞光異彩,璀璨奪目,好似山川披上金裝,一年四季,景觀各異,觀之感慨萬千。

暮看日落:夕陽西下,浮雲彩霞滿天,瞬息萬變,漂浮翻騰,白如玉,軟如棉,細如絲,闊如海,雲海霧濃,虛無縹緲,風吹雲動,起伏無常,恰似一幅淡雅秀麗的山水畫卷。

遊太皇峪而不穿越森林就不能盡情領略太皇峪之美。太皇峪闢有一條3個多小時的林海穿越線路,穿越其中,但見古樹名木,遮天蔽日,林密樹茂,人跡罕至,茫茫林海能讓你領略原始意味,帶給你神秘、幽靜、緊張與興奮。踩著厚厚的松針前行,奇樹異木和不時啼飛的各種鳥類,野豬拱起的堆堆松針,藤繞枝纏交織成趣的叢林,天然而成的石堆彎徑。遠處恢宏的秀色山巒溝坡,讓人驚奇連連。駐足其間聽林濤,觀山巒,獨有的魅力能讓人陶醉其間,悵然不愉之情落去,市井繁雜之事忘卻。

太皇峪不僅風光獨特,更蘊藏著豐富的人文和革命歷史資源,有著深厚的歷史積澱,太皇峪之美、太皇峪之神秘,等待著喜愛山水自然之美人們的探奇。

東陳村:見證官商家族600餘年興衰

東陳村位於浮山縣城東南約15公裡處,全村千餘口人,李姓居多。東陳村是一個見證官商家族延綿600餘年興衰歷程,擁有建築面積達10萬平方米的明清建築古村群落。從秦漢時期的堡子到明清時期的官商大院,從補風水的古塔閣樓到廟宇牌坊等古建築,在東陳古村各處散落可見。

據東陳村李氏族譜記載,到李維紀一代,李家的經商之路走向鼎盛,每月都會往家馱運銀子。也就有了「上了東陳坡,秀才比驢多」和「上了東陳坡,進了銀子窩」之譽流傳至今。

近年來,浮山縣一直致力於東陳古村落的保護和開發,多次聘請古建、園林專家進行勘察評估,編制修復計劃和《美麗鄉村建設規劃》。

清雅靜修不舍清微觀

清微觀,原名清淨觀,位於浮山縣城北2. 5公裡諸葛村,其始建於唐,經宋、元、明三代重建重修,現存建築為明、清遺構,唯老君殿為宋代遺物。

清微觀坐北朝南,單進四合院布局,中軸線上依次建有山門(倒座舞臺)、老君殿、配殿、廊房。老君殿為廟內主殿,立於一長方形臺基之上,面闊五間,進深八橡,重簷敬山頂,簷下鬥拱五鋪作。殿內有石質馱碑最員一座,年代已不可考。

院內還有宋、元、明、清各代碑刻9通,它們是清微觀的簡歷,如果你喜歡,大可實地細細閱讀。

巍巍大唐祖廟老君洞

老君洞位於浮山縣城南5公裡處,始建於唐武德二年(619年),歷唐、宋、元、明、清五朝的風塵歲月,2006年,老君洞作為唐至明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相傳武德三年(620年),老君在浮山東南羊角山五次顯聖,託吉善行說天命歸唐,吉善行也因此被唐廷封為朝散大夫。浮山縣因此改名為神山縣,羊角山改名龍角山。老子顯聖授命、李淵認祖建廟,從此浮山成了與唐王宗族密切關聯的聖地。

老君洞因皇家詔令而修建,全國各級官吏聞風而動,大肆修建道觀,君洞就是在這一時期建造的,當時浮山縣一帶道教建築規模宏大, 數量眾多,被視為全國道教的聖地和皇帝的祖廟。

老君洞是一座純石仿木結構建築,原名「混元石樑殿」,坐北向南,單簷卷棚歇山頂。建築前牆壁嵌有《太上感應篇》《混元上德皇帝御贊》等石碣。門洞東西兩壁上嵌明嘉靖四十年線刻「老子八十一顯化圖」石碣,另還刻有「太上顯化序」和「馬靈官像」,為中國線刻藝術珍品。殿內四壁繪有115組諸神拜元始天尊的丹青壁畫,是研究中國道教文化老子哲學思想及古代美術雕刻藝術的極其珍貴的資料。

穿越千年的大唐雄音慶唐神鼓

慶唐神鼓俗稱浮山架子鼓、浮山鑼鼓,是流傳於浮山縣的地方傳統鼓舞。最早起源於公元620年(唐武德三年間)慶唐觀(後改為天聖宮)。唐太祖李淵在龍角山建立老子道教聖地慶唐觀時,用神鼓來祭祀。後來,結合當地勞動人民上千年來的人文風情活動實踐,幾經演變發展成為浮山一帶廣為流傳的地方民間音樂表演藝術。

開遍山鄉之間的藝術之花浮山剪紙

浮山縣素有「剪紙之鄉」的美稱。這裡的民間剪紙藝術象燦爛的花朵,遍布全縣城鎮鄉村、山莊窩鋪。

浮山剪紙有數百年的悠久歷史。剪紙藝人將其高超的技藝代代相傳,精益求精,不斷創新。剪紙的內容十分豐富,它包括人物、花草、走獸、飛禽、魚蟲、山川雲樹、亭臺樓閣、寓言故事、民間傳說等等。

這些有鄉土氣息的民間工藝品,有的粗擴豪放,有的渾厚古樸,有的纖細秀麗,有的玲瓏剔透。獨特的裝飾風格,純樸的藝術氣質,反映了太嶽山區人民的審美情趣。

山西麵食的精品浮山燒麥

燒麥,又稱燒賣、肖米、稍麥、稍梅,是一種以燙麵為皮裹餡上籠蒸熟的晉南地區傳統名食,形如石榴,潔白晶瑩,餡多皮薄,清香可口。浮山燒麥,名氣很大。據說,某年除夕之夜,乾隆私訪歸來,到前門外浮山燒麥館吃燒麥。乾隆食後讚不絕口,親筆寫了「都一處」,命人製成牌匾送往燒麥館。

相關焦點

  • 食遍山西丨舌尖上的旅行——浮山
    浮山,是臨汾市下轄的一座小縣城,相傳在堯舜時,洪水橫流,山隨水勢高低漂浮,得名浮山。很多浮山人一天的生活,都是由一碗麵開啟的。
  • 浮山劃定綠線保護範圍 規劃建設生態公園(圖)
    浮山綠線保護範圍圖。(有關部門供圖)  本報2014年12月31日訊(記者 郝園園) 浮山是本市中心城區內面積最大的山林綠地,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  記者了解到,根據浮山保護需要,參照市政府浮山綠線保護範圍調整方案,確定浮山綠線保護範圍包括浮山、徐家東山、凱旋山莊北山、麥島小北山四部分。
  • 江南·百鎮|浮山:延續千年文脈的蓬萊仙境
    浮山海拔不甚高,卻玲瓏。清代《安慶府志》中譽浮山「玲瓏幻異,別具奇觀」。清代古文第一人姚鼐說浮山,「幽深奧曲」。在浮山行走,是與先哲相談,與歷史相語、與山水相吻、與鳥獸相親、與佛禪悟的快意。流連忘返於浮山,沉醉再三、回眸再三。浮山,蘊藏著無數有待挖掘、有待回味、有待細品的自然風光與人文故事。
  • 青島山體恢復和生態保護見成效 浮山和北嶺山變「綠肺」
      半島網12月14日消息 今天,記者跟隨青島市環保局組織的2018年「環保世紀行」宣傳報導組走進浮山城市生態公園和北嶺山森林公園。近年來,青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浮山和北嶺山的山體恢復和生態保護工作,斥資打造浮山城市生態公園和北嶺山森林公園,一改過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舊貌。
  • 乾隆爺御賜筆名,走出山西的浮山燒麥,這樣的燒麥你吃過嗎?
    但燒麥的成名卻與山西臨汾的浮山有關,據說,某年除夕之夜,乾隆私訪歸來,到前門外浮山燒麥館吃燒麥。乾隆食後讚不絕口,親筆寫了「都一處」,命人製成牌匾送往燒麥館。燒麥就這樣迅速發展到了全國各地,成為人們熟知和喜愛的超級面點。浮山燒麥也就這樣流傳下來。
  • 圖聞:兩米長蛇現浮山(圖)
    草叢裡吹來一陣冷風   4日上午,記者聯繫上張先生的時候,他仍然心有餘悸:「我今天早晨是從寧德路的浮山南坡上去的,在山頂看到風景不錯,在浮山最西側一處山頭準備用手機拍攝風景的時候,突然發現身邊有一條兩米多長的大蛇正昂首不動。
  • 撫州城區文化生態交相輝映精彩呈現
    近年來,撫州城區文化與生態景觀交相輝映、精彩呈現,越來越濃鬱的文化氣息,吸引著眾多遊客休閒覽勝。撫州城區攬山水之幽、得人文之勝,樓閣多臨水、溪山可賦詩,穿城而過的河湖水清岸綠景美。近年來,撫州市充分利用「才子之鄉 文化之邦」古老厚重的文化元素和豐富多彩的生態資源,打造出名人雕塑園、鳳崗河溼地公園、夢湖夢島、擬峴臺、汝水森林公園、「三翁」花園,建設好王安石紀念館、湯顯祖紀念館、湯顯祖大劇院、圖書館、博物館。大力推進文昌裡歷史文化街區建設,舉辦湯顯祖國際戲劇節等系列活動,打造「戲劇之都」,擦亮文化名片。
  • 【美麗樅陽】歐陽松風|層林盡染,紅葉浮山
    浮山山不高,最高處只有169米,玲瓏的風景,千姿百態,千奇怪幻。相依著白蕩湖波,曾經「山浮水面水浮山」般的美麗。在群峰勝境之外,有著許許多多的洞穴,洞穴廣而形如龕如廳者稱「巖」,小而幽而曲者稱「洞」,36巖72洞天然巧成,婉若仙瓊之境。
  • 和達· 君玥:雙商圈 學府旁 卓著浮山後
      浮山新區位於市北區勁松三路、勁松五路、市北區與市南區區界圍合區域,是以居住功能為主,集商業貿易、公共服務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功能區。政府規劃浮山新區作為青島市區最大的統一規劃居住區域,一直是市場的成交熱點,便捷交通、醇熟配套、生態環境等利好,是主城區改善置業的首選區域之一。
  • 我家住在浮山後
    於是,那五彩石突然就長成了一座巍巍的浮山。這就是青島浮山的來歷。站在雕塑園的大海邊看浮山,九峰巍巍,好像直入藍天,浮山顯得很高,氣勢磅礴。從北面看浮山好像就「矮」了許多,。原因是北面是斜坡很長的山崗、土坡,這些山崗、土坡原來是大埠東、小埠東等村莊的土地。人們在這裡祖祖輩輩生活,耕種著這片土地。
  • 青島今年20多個山頭公園將新建或完善,年底建成的浮山生態公園什麼樣?劇透☞
    位於天水路以北,計劃進行河道整治、園林小品,綠化美化;位於青山路以東,以南,計劃進行山體覆綠,景觀小品,園路廣場敷設;位於十梅庵社區,計劃實施採石坑回填、苗木栽植、生態恢復;我市累計投資約1.7億元對浮山進行建設治理,逐步實施了浮山城市生態公園一期、二期工程建設
  • 安徽浮山風景區清明假期研學遊升溫
    浮山旅遊文化休閒廣場 今年清明假期,安徽省樅陽縣浮山風景區春和景明,遊客如雲。三天共迎客2.37萬人次,票收83.2萬元,分別同比增長25.7%和50.4%。很多遊客表示,來安徽浮山不光是觀光攬勝,還要了解這裡的人文故事。安徽淮南遊客劉先生對浮山的古火山地質地貌和歷史人文典故均甚感興趣,返程時還不忘在景區買了幾本浮山書籍,拿回去深入研讀,再組織學員到這裡開展實地教學。安徽安慶遊客何小姐說:「像浮山這樣純玩型的人文景點不多,浮山確實給我一種既乾淨整潔又很有內涵的感覺,值得細細品味。」
  • 【解碼浮山】浮山告訴你,銅陵樅陽是一家
    縱觀歷史,現在樅陽區域經過宋末元初的毀滅性屠殺後,或死或躲難,本地留下的居民所剩無幾,明初這些躲難的後代有的又返回原地,在同根同源方面,樅陽與銅陵自古到今,因水相隔,又因水緊密聯繫在一起,現從人文角度來分析一下。
  • 親近清遠 親近桃源生態旅遊區
    清遠桃源生態旅遊區,位於珠江三角洲後花園清遠市的清新縣境內,總面積將近5000畝,湖光山色秀麗的喀斯特地貌森林茂密蔥鬱,覆蓋率達95.6%,是粵北地區山水、桃花、巖洞、漂流等旅遊景觀最為集中的自然生態風景區。
  • 江蘇最美鄉村「世凹桃源」:融自然山水林居為一體的江南田園風光
    到牛首山下的「世凹桃源」登高望遠,一睹南京四十八景之一的「牛首煙嵐」。「世凹桃源」位於南京市江寧區谷裡街道周村社區大世凹村,是一座有千年歷史的古村落,因南宋嶽飛收復建康在此屯兵而得名,因其豐富的山水資源以及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被稱為「牛首文化第一村」。
  • 山西雁門關外的這個縣級市,面積不大經濟卻非常好,人文古蹟眾多
    山西雁門關外這個縣級市,面積不大經濟卻非常好,且人文古蹟眾多。其實這個城市就是山西懷仁市,是山西最年輕的縣級市,2018年才撤縣設市,面積1234平方公裡,是山西朔州市面積最小的縣(縣級市),戶籍人口29萬,而2019年GDP卻達到了234億,這對於一個人口不到30萬的城市來說,可以說是非常不錯的成績了。
  • 「綠博黔南 生態貴州」第四屆中國綠化博覽會在都勻閉幕
    會上,對突出貢獻個人、銀獎、金獎、組委會大獎以及組委會特別大獎獲得者進行頒獎,貴州園被授予組委會特別大獎,強軍園、北京園、山西園、吉林園、上海園、江蘇園被授予組委會大獎。據悉,中國綠化博覽會是我國林草領域組織層次最高、展示內容最全、影響力最廣的國家級展會,已成為展示我國國土綠化成就的窗口、交流生態建設經驗的平臺、宣傳生態文明理念的陣地。
  • 安徽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這只是一小部分小眾風景
    安徽風景壯美是人盡皆知的事實,除了知名的風景名勝,安徽還有著名的糧食生產基地,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就是我認識你的安徽。對於喜歡旅遊的人來說,安徽是一個非常適合旅遊城市,下面我給大家介紹幾個特殊的景點。
  • 浮山雲舍盛大開放,大灣區首個泛舟式營銷中心
    2020年6月25日,羅浮山·十裡方圓營銷中心浮山雲舍盛大開啟,恰逢端午佳節,天朗氣清,各界賓朋齊聚羅浮山下,共同見證中國康養人居新標杆的誕生。丨現場圖在這個夢幻詩意的氛圍下,浮山雲舍正式開放,一場視聽盛宴震撼登場。身著華服的靚麗模特,琴瑟和鳴,用中國傳統的莊嚴方式,奏響了浮山雲舍亮相的序曲。
  • 阿壩州汶川特別旅遊區:「世界汶川、水墨桃源」
    阿壩州汶川特別旅遊區以「世界汶川、水墨桃源」為旅遊定位,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重建後特別開發的紀念性和文化主題景區。汶川特別旅遊區充分利用當地自然生態與人文歷史資源,不僅山水秀麗,生物多樣,而且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民族文化異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