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德勒也叫瓦城,是緬甸第二大城市。行前做了攻略,確定了自己最感興趣的兩個參觀地點——曼德勒皇宮與因瓦古城。
曼德勒皇宮就位於市區,範圍大約3公裡見方。皇宮由寬闊的護城河環繞,宮宇、堞牆、綠樹、藍天的倒影映照其中。河對岸的城牆腳下停著幾輛軍車,不少軍人拿著掃帚鐵鍬忙著打掃衛生。環繞護城河外沿設有人行步道,許多當地人在此晨練。
雖然從地圖上看,皇宮離我住的青旅不遠,但是由於青旅位於皇宮西南角,而遊客只能從皇宮的東門進入,這樣邊走邊拍照,還是走了一個多小時才到達皇宮的入口。到了東門,購買了曼德勒通票(1萬緬幣)後,還要壓上護照才能入內。外城是部隊駐地以及家屬生活區,不能參觀與拍照。沿著唯一的主路往前走,依次經過老舊的筒子樓、雜亂不堪菜地、食堂、鐘樓和小廟後,最後才到達內城(皇宮)入口。
這是緬甸最後一個王朝(貢榜王朝)的宮殿,原有的建築在二戰期間損毀。目前的皇宮是後來的軍政府根據資料重新修建的,雖然有些建築的主體結構是混凝土的,大體保留了原有的樣式。入口處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金光閃閃的大殿以及緊挨其後的一座高塔。這座大殿在皇宮其他宮宇中體量最大,應該是皇帝和大臣議事的朝堂。不過和我們傳統宮殿比,柱子比較纖細密集,內部空間並不顯得寬敞。
再往後走,是皇帝與嬪妃們的日常生活場所——附屬的殿堂以及圍繞殿堂形成的廣場。宮殿主要以群體組合營造氛圍。單體建築的規模都不是特別大,常見的是2、3個建築一組形成一個大殿。這些建築造型接近,整體感覺略顯單調。比較特別的是一座西式風格的白色混凝土建築,一邊是水池,拱形圍廊環繞。一旁的瞭望塔造型也蠻有特點,金色尖頂圓柱形造型,沿著螺旋形的臺階登上平臺,可以俯瞰整個皇宮。蒲甘新建的觀看日出日落的瞭望塔應該是借鑑了它的造型。
皇宮的偏後部有座建築作為博物館,不過因為聽說有價值藏品不多,加之逛到後面審美疲勞,就偷懶沒有進去參觀了。前面兜兜轉轉已花去不少時間,一看11點多了,就趕緊出去參觀計劃中附近的兩個寺廟。
先到的一座叫Atumashi Kyaung(獨特僧院),曾是柚木所建,被稱為曼德勒最美建築。但是毀壞後重修改用混凝土建造,建築價值就大大減少。白色牆身,層層退臺的造型,遠看像個西式的蛋糕。光腳忍著灼熱的地面來到最上層的大殿,只見空蕩蕩的大堂裡供奉著一座不大的佛像。
另一處叫Shwenandaw Kyaung(金色廟宇)。原來是皇家建築,後來改為寺廟。這座架空的木構殿堂是緬甸之行看到的雕刻最精美的一座,室外室內幾乎在所有能裝飾的地方都使用了木雕。不過個人覺得由於因為建築主體結構用料不夠大,雖然維護結構(木質門窗牆體等)的雕刻再精緻,建築的整體感覺還是顯得單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