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萬塔之國緬甸之旅的第二篇,上一篇文章《美到心醉的清涼世界,花都眉繆,你不知道的萬塔之國緬甸》請查看我的個人主頁。
圖文皆為個人原創,請勿搬運盜用。歡迎關注、評論、收藏、點讚、轉發。
在酷暑難耐的緬甸,生活在平均溫度僅二十多度的清涼世界眉繆,的確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兒。清涼的氣候、秀麗的風景、到處盛開著的鮮花,這一切都無愧於「花都」的美譽,眉繆成為緬甸聞名全國的避暑勝地,絕非偶然。
依依不捨地離開清涼的眉繆,乘車返回67公裡之外的曼德勒,2個多小時車程後,我們又回到了炎熱的世界。
曼德勒,是緬甸的第二大城市,緬甸語意為「多寶之城」,位於緬甸的中南部,因背靠曼德勒山而得名。這裡是緬甸最後一個王朝雍笈牙王朝的都城,1857年緬甸君主敏東將此地命名為曼德勒。
01曼德勒皇宮
今天我們先去探訪曼德勒皇宮。
緬甸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自公元1044年形成統一的國家以後,緬甸先後經歷了蒲甘、東塢、貢榜三個封建王朝。而曼德勒皇宮是緬甸貢榜王朝時期修建的宮殿,始建於1857年,整個皇宮呈正方形布局,模仿中國故宮的形制,紅牆紅瓦,宮牆之外的四周建有護城河,與北京的故宮極為相似。
緬甸歷史上戰亂不斷,紛爭割據,後來緬族的首領雍笈牙於公元1752年建立了雍笈牙王朝(也稱為貢榜王朝),終於實現了全緬甸的統一。
貢榜王朝成為緬甸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因此這座修建於貢榜王朝巔峰時期的皇宮,氣勢恢宏,規模龐大,分為東、西兩個區域,總共有104座大殿,可惜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已毀於戰火。
眼前看到的這座紅牆紅瓦的宮殿群是複製品,是1989年緬甸政府根據歷史圖片和資料,在原址上恢復重建的,總共重建了89個主要大殿,於1996年9月向公眾開放。宮殿群呈正方形布局,長和寬各為2000米,佔地面積總共400萬平方米,所有建築全部由木結構製成,號稱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宮殿。
曼德勒皇宮位於曼德勒古城的正中央,是緬甸最後一個王朝貢榜王朝的皇宮。遊覽曼德勒皇宮,有兩個代表性的景點一定不容錯過:瞭望塔、博物館。
瞭望塔是一個圓筒狀尖塔形的建築,高三十三公尺。沿著圓筒狀的塔身拾階而上,爬上一百二十一級螺旋式的樓梯,便可以居高臨下俯瞰整個皇宮及曼德勒市區的美景。
在瞭望塔上俯瞰曼德勒皇宮
從瞭望塔上下來,沿途的各個宮殿感覺都十分低矮,和我國的故宮相比,完全感受不到皇家宮殿的氣派和威嚴,不知是否因為是複製品因此故意建成微縮模型?還是因為當地氣候炎熱故而把建築修得十分低矮?
低矮的宮殿,屋簷觸手可及。我很困惑,如果真實的皇宮宮殿本就如此低矮,那麼曾經生活在這裡的緬甸國王,不會感到十分壓抑麼?
皇宮內另一個必到的地方是博物館,這裡展覽了一部分緬甸國王曾經使用過的物品、少量的家私、和一些照片等物品。
曼德勒皇宮內的這個博物館,是緬甸之行中唯一可以了解到緬甸國家歷史的地方。
曼德勒皇宮內的建築較多,和我國的故宮形制相似,分為辦公區和生活區,有皇帝上朝召見群臣的大殿,也有後宮嬪妃居住的後宮。整個宮殿群均為尖頂紅牆,處處彰顯著緬式建築風格,可惜所有的宮殿內都沒有陳設家具等生活用品,因此每座宮殿都顯得空空蕩蕩,大殿也沒有設置專門的展板和文字介紹,遊客無從探究歷史的秘密。
一圈轉下來,仿佛有一種在世界之窗中看微縮景觀的既視感。只有坐在大殿的臺階上,看著眼前這一排排金色龍紋裝飾,才能在某個瞬間感到曾經的王權高高在上。
這個皇宮的建築總體呈現出強烈的蒲甘風格,層層向上,逐層縮小,類似於蒲甘的寶塔。皇城四周由高達9米的城牆圍住,城牆每隔200米就建有一個塔樓,總共建有四道主門和八道邊門,60米寬的護城河把皇城和外面的世界區隔開,如同中國的紫禁城。
整個皇宮的建築群均使用木結構,由緬甸特有的珍貴樹種——柚木建造而成(柚木有「不易裂、耐腐蝕」的特點,緬甸王朝將柚木指定為皇家木料,皇宮均用此木建造),木工精巧,精雕細刻,建築以紅色和金色為主,體現出緬甸工匠的高超水平。
我們穿行於宮殿群中,如同窺視歷史的年輪。這座曾經金碧輝煌的皇家殿宇,毀於戰火,又因重建獲得新生,如今成為遊客紛至沓來的遊覽景點。百年風雲,歷史一瞬,曾經創造過燦爛文化的貢榜王朝,終究還是在這一片芳草萋萋中,歸於歷史的長河。
02曼德勒山
曼德勒這座緬甸的第二大城市,名稱來源於曼德勒山,因此曼德勒山是整個城市的標誌和核心。
曼德勒山舊稱羅剎女山,高236米,山上有231座大佛塔和寺院、1000多座小寺院,是緬甸著名的佛教名山。傳說當年釋迦牟尼弘揚佛法時曾經路過此山,指著山下廣袤的土地,預言2400年後,這裡會出現一座繁華的大城。後來曼德勒果然不負所望,在敏東國王的統治下,30年的榮光在歷史長河中成為不朽的一頁。
曼德勒山位於曼德勒的制高點,我們乘坐當地特有的皮卡載客車,沿著盤山公路盤旋而上。當登上曼德勒山頂的那一刻,曼德勒全城和伊洛瓦底江的景色盡收眼底,四周風景一覽無餘,真可謂是曼德勒的最佳觀景臺!
小貼士:去曼德勒山的最佳時間是傍晚和黃昏時分,這裡的日落美景堪稱是曼德勒的一絕,素來以觀賞夕陽時的城市全貌和江景著稱。
可惜我們上山時已快接近中午,露天的地面已經被太陽曬得滾燙,而要進入參觀,必須赤腳,以示對佛的尊敬。無奈,只好光著腳忍受著地面灼熱的高溫去欄杆邊拍照取景,今生第一次領略到如此奇特的感受——腳底忍受著滾燙似火的鐵板燒、眼睛享受著如詩如畫的美景。
地板實在太燙,拍一會兒照就不得不躲到陰涼處休息幾分鐘,不然腳底真的會燙出水泡!
登上山頂,環顧四周,一面可以俯視整個城市,山腳下的佛塔和皇宮一覽無餘;一面可以遠眺緬甸平原,雲捲雲舒,日夜輪迴,萬物不息。
走到山頂的另一面,還可以清晰地遠眺伊洛瓦底江,這條緬甸的母親河宛如從天邊而來,蜿蜒繞過曼德勒山,向肥沃的緬甸平原流去,滋養著這裡的芸芸眾生。
曼德勒山頂是觀賞日落的極佳位置,夜幕到來時的曼德勒星光璀璨,相比白天的酷熱難耐,黃昏時絢爛的色彩美到心醉,由明漸漸轉暗的光線,城市和佛塔上的燈光次第點亮時的朦朧美,城市中開始變得星光點點,終顯繁華。
我們是乘坐照片上的這種皮卡車上山和下山的,正準備下山在等車的時候,迎面走來幾位緬甸當地人,發現他們在並不需要打赤腳的路上,竟然光著腳泰然自若地走在滾燙的地上,完全無視地上尖尖的小石子!我不得不暗暗佩服,頓時心生感慨:如果要在緬甸生活,一定要練就一雙鐵腳板,不怕燙,還要不怕扎,哈哈。
未完待續,後續旅程更精彩,歡迎關注!
關注我不走丟,精彩內容不錯過!發現美景,分享旅途,歡迎關注@旅行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