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寶之城曼德勒,在緬甸看遍世間最美的風景

2021-01-12 旅行地球

這是萬塔之國緬甸之旅的第二篇,上一篇文章《美到心醉的清涼世界,花都眉繆,你不知道的萬塔之國緬甸》請查看我的個人主頁。

圖文皆為個人原創,請勿搬運盜用。歡迎關注、評論、收藏、點讚、轉發。

在酷暑難耐的緬甸,生活在平均溫度僅二十多度的清涼世界眉繆,的確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兒。清涼的氣候、秀麗的風景、到處盛開著的鮮花,這一切都無愧於「花都」的美譽,眉繆成為緬甸聞名全國的避暑勝地,絕非偶然。

依依不捨地離開清涼的眉繆,乘車返回67公裡之外的曼德勒,2個多小時車程後,我們又回到了炎熱的世界。

曼德勒,是緬甸的第二大城市,緬甸語意為「多寶之城」,位於緬甸的中南部,因背靠曼德勒山而得名。這裡是緬甸最後一個王朝雍笈牙王朝的都城,1857年緬甸君主敏東將此地命名為曼德勒。

01曼德勒皇宮

今天我們先去探訪曼德勒皇宮。

緬甸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自公元1044年形成統一的國家以後,緬甸先後經歷了蒲甘、東塢、貢榜三個封建王朝。而曼德勒皇宮是緬甸貢榜王朝時期修建的宮殿,始建於1857年,整個皇宮呈正方形布局,模仿中國故宮的形制,紅牆紅瓦,宮牆之外的四周建有護城河,與北京的故宮極為相似。

曼德勒皇宮

緬甸歷史上戰亂不斷,紛爭割據,後來緬族的首領雍笈牙於公元1752年建立了雍笈牙王朝(也稱為貢榜王朝),終於實現了全緬甸的統一。

貢榜王朝成為緬甸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因此這座修建於貢榜王朝巔峰時期的皇宮,氣勢恢宏,規模龐大,分為東、西兩個區域,總共有104座大殿,可惜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已毀於戰火。

曼德勒皇宮入口(攝影:旅行地球)

眼前看到的這座紅牆紅瓦的宮殿群是複製品,是1989年緬甸政府根據歷史圖片和資料,在原址上恢復重建的,總共重建了89個主要大殿,於1996年9月向公眾開放。宮殿群呈正方形布局,長和寬各為2000米,佔地面積總共400萬平方米,所有建築全部由木結構製成,號稱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宮殿。

曼德勒皇宮(攝影:旅行地球)

曼德勒皇宮位於曼德勒古城的正中央,是緬甸最後一個王朝貢榜王朝的皇宮。遊覽曼德勒皇宮,有兩個代表性的景點一定不容錯過:瞭望塔、博物館。

曼德勒皇宮瞭望塔(攝影:旅行地球)

瞭望塔是一個圓筒狀尖塔形的建築,高三十三公尺。沿著圓筒狀的塔身拾階而上,爬上一百二十一級螺旋式的樓梯,便可以居高臨下俯瞰整個皇宮及曼德勒市區的美景。

在瞭望塔上俯瞰曼德勒皇宮

在瞭望塔上俯瞰曼德勒皇宮

俯瞰曼德勒皇宮(攝影:旅行地球)

從瞭望塔上下來,沿途的各個宮殿感覺都十分低矮,和我國的故宮相比,完全感受不到皇家宮殿的氣派和威嚴,不知是否因為是複製品因此故意建成微縮模型?還是因為當地氣候炎熱故而把建築修得十分低矮?

曼德勒皇宮的宮殿(攝影:旅行地球)

低矮的宮殿,屋簷觸手可及。我很困惑,如果真實的皇宮宮殿本就如此低矮,那麼曾經生活在這裡的緬甸國王,不會感到十分壓抑麼?

曼德勒皇宮(攝影:旅行地球)

皇宮內另一個必到的地方是博物館,這裡展覽了一部分緬甸國王曾經使用過的物品、少量的家私、和一些照片等物品。

曼德勒皇宮博物館(攝影:旅行地球)

曼德勒皇宮內的這個博物館,是緬甸之行中唯一可以了解到緬甸國家歷史的地方。

曼德勒皇宮(攝影:旅行地球)
曼德勒皇宮(攝影:旅行地球)

曼德勒皇宮內的建築較多,和我國的故宮形制相似,分為辦公區和生活區,有皇帝上朝召見群臣的大殿,也有後宮嬪妃居住的後宮。整個宮殿群均為尖頂紅牆,處處彰顯著緬式建築風格,可惜所有的宮殿內都沒有陳設家具等生活用品,因此每座宮殿都顯得空空蕩蕩,大殿也沒有設置專門的展板和文字介紹,遊客無從探究歷史的秘密。

曼德勒皇宮(攝影:旅行地球)

一圈轉下來,仿佛有一種在世界之窗中看微縮景觀的既視感。只有坐在大殿的臺階上,看著眼前這一排排金色龍紋裝飾,才能在某個瞬間感到曾經的王權高高在上。

這個皇宮的建築總體呈現出強烈的蒲甘風格,層層向上,逐層縮小,類似於蒲甘的寶塔。皇城四周由高達9米的城牆圍住,城牆每隔200米就建有一個塔樓,總共建有四道主門和八道邊門,60米寬的護城河把皇城和外面的世界區隔開,如同中國的紫禁城。

曼德勒皇宮(攝影:旅行地球)

整個皇宮的建築群均使用木結構,由緬甸特有的珍貴樹種——柚木建造而成(柚木有「不易裂、耐腐蝕」的特點,緬甸王朝將柚木指定為皇家木料,皇宮均用此木建造),木工精巧,精雕細刻,建築以紅色和金色為主,體現出緬甸工匠的高超水平。

我們穿行於宮殿群中,如同窺視歷史的年輪。這座曾經金碧輝煌的皇家殿宇,毀於戰火,又因重建獲得新生,如今成為遊客紛至沓來的遊覽景點。百年風雲,歷史一瞬,曾經創造過燦爛文化的貢榜王朝,終究還是在這一片芳草萋萋中,歸於歷史的長河。

02曼德勒山

曼德勒這座緬甸的第二大城市,名稱來源於曼德勒山,因此曼德勒山是整個城市的標誌和核心。

曼德勒山舊稱羅剎女山,高236米,山上有231座大佛塔和寺院、1000多座小寺院,是緬甸著名的佛教名山。傳說當年釋迦牟尼弘揚佛法時曾經路過此山,指著山下廣袤的土地,預言2400年後,這裡會出現一座繁華的大城。後來曼德勒果然不負所望,在敏東國王的統治下,30年的榮光在歷史長河中成為不朽的一頁。

曼德勒山(攝影:旅行地球)

曼德勒山位於曼德勒的制高點,我們乘坐當地特有的皮卡載客車,沿著盤山公路盤旋而上。當登上曼德勒山頂的那一刻,曼德勒全城和伊洛瓦底江的景色盡收眼底,四周風景一覽無餘,真可謂是曼德勒的最佳觀景臺!

曼德勒山(攝影:旅行地球)

小貼士:去曼德勒山的最佳時間是傍晚和黃昏時分,這裡的日落美景堪稱是曼德勒的一絕,素來以觀賞夕陽時的城市全貌和江景著稱。

曼德勒山太陽曬得滾燙的地面

可惜我們上山時已快接近中午,露天的地面已經被太陽曬得滾燙,而要進入參觀,必須赤腳,以示對佛的尊敬。無奈,只好光著腳忍受著地面灼熱的高溫去欄杆邊拍照取景,今生第一次領略到如此奇特的感受——腳底忍受著滾燙似火的鐵板燒、眼睛享受著如詩如畫的美景。

曼德勒山(攝影:旅行地球)

地板實在太燙,拍一會兒照就不得不躲到陰涼處休息幾分鐘,不然腳底真的會燙出水泡!

曼德勒山頂俯瞰城市美景(攝影:旅行地球)

登上山頂,環顧四周,一面可以俯視整個城市,山腳下的佛塔和皇宮一覽無餘;一面可以遠眺緬甸平原,雲捲雲舒,日夜輪迴,萬物不息。

曼德勒山頂遠眺緬甸平原(攝影:旅行地球)

走到山頂的另一面,還可以清晰地遠眺伊洛瓦底江,這條緬甸的母親河宛如從天邊而來,蜿蜒繞過曼德勒山,向肥沃的緬甸平原流去,滋養著這裡的芸芸眾生。

曼德勒山頂是觀賞日落的極佳位置,夜幕到來時的曼德勒星光璀璨,相比白天的酷熱難耐,黃昏時絢爛的色彩美到心醉,由明漸漸轉暗的光線,城市和佛塔上的燈光次第點亮時的朦朧美,城市中開始變得星光點點,終顯繁華。

緬甸人的腳板真是一絕!(攝影:旅行地球)

我們是乘坐照片上的這種皮卡車上山和下山的,正準備下山在等車的時候,迎面走來幾位緬甸當地人,發現他們在並不需要打赤腳的路上,竟然光著腳泰然自若地走在滾燙的地上,完全無視地上尖尖的小石子!我不得不暗暗佩服,頓時心生感慨:如果要在緬甸生活,一定要練就一雙鐵腳板,不怕燙,還要不怕扎,哈哈。

未完待續,後續旅程更精彩,歡迎關注!

關注我不走丟,精彩內容不錯過!發現美景,分享旅途,歡迎關注@旅行地球

相關焦點

  • 多寶之城曼德勒,在緬甸看遍世間最美的風景
    這是萬塔之國緬甸之旅的第二篇,上一篇文章詳見。圖文皆為個人原創,請勿搬運盜用。歡迎關注、評論、收藏、點讚、轉發。在酷暑難耐的緬甸,生活在平均溫度僅二十多度的清涼世界眉繆,的確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兒。清涼的氣候、秀麗的風景、到處盛開著的鮮花,這一切都無愧於「花都」的美譽,眉繆成為緬甸聞名全國的避暑勝地,絕非偶然。
  • 多寶之城曼德勒,除了令人心醉的烏本橋,還有什麼呢?
    曼德勒,著名的緬甸故都,見證了緬甸王朝最後的輝煌。她被稱為多寶之城,緬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地區還被列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到底,曼德勒有什麼神奇之處可以享譽世界呢?烏本橋也被緬甸人稱為「愛情橋」,深受佛教思想影響的緬甸人在相戀時,會趕來烏本橋立誓,每年都有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情侶來到這裡,與愛人一起在落日的餘暉下走過一段浪漫的路。靜靜地坐在湖邊,看遠方的天空由淡淡的粉色逐漸變為深紅,最後一縷夕陽慢慢消失在天際間,感受這裡寧靜祥和的氣氛。
  • 緬甸之初-曼德勒之路
    -《Mandalay》By Rudyard Kipling回來吧,英國士兵,回到曼德勒。英國詩人吉卜林的著名詩歌《曼德勒之路》,帶我走進緬甸。這次的緬甸之行完全臨時起意,看到合適的機票便立刻定下,隨即網上伸籤,兩小時當天就搞定。手指之處皆佛塔的國度,猜想它與已去過的其它東南亞國家有何不同,在機場翻開喬治·歐威爾的《緬甸歲月》,提前暈染氣氛。和柬埔寨、越南、寮國濃墨重彩的香榭麗舍風格相異,緬甸是被英國殖民過的國家。
  • 曼德勒——「多寶之城」(圖文原創)
    曼德勒是緬甸曼德勒省的省會,著名的故都,緬甸的第二大城市,是緬甸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之一,也是華僑大量聚集的城市。曼德勒省面積3.7萬平方公裡,包括撣邦高原西緣和勃固山地北部,人口1000萬。但很多旅緬華僑喜歡稱它為「瓦城」,是因為曼德勒位於現在城市近郊的緬甸史上著名古都「阿瓦」,「阿瓦」是雍笈牙王朝於1857年興建的首都。
  • 談古論今話緬甸-9 曼德勒之旅
          曼德勒之旅,和諧默契,一路歡歌,一路精彩,感謝感恩。曼德勒(Mandalay),是緬甸第二大城市,位於緬甸中南部的內陸,是幾個古代王朝曾經建都的地方(如蒲甘城、阿瓦城),也是華僑大量聚集的城市。曼德勒地區被列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可看的古蹟很多。
  • 旅遊在緬甸 異域風情曼德勒之行
    曼德勒緬甸第二大城市,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雖然在二戰的時候,整個城市大部分建築都被摧毀了,但還是遺留下來無數的文化瑰寶,是緬甸著名的旅遊勝地。曼德勒皇家機場,是國際機場,但是到這邊的國際航班直飛還是非常少的,一般都要在仰光或者泰國清邁轉機。
  • 緬甸的最美時光(多圖展示及攻略)
    在南亞、東南亞的國家中,緬甸是風景最美也是讓人最想去旅行的地方
  • 【瓦城曼德勒】從前慢 — 緬甸行(上篇)
    瓦城曼德勒,緬甸的第二大城市,文化之都,相對年輕。不常是旅遊者的重點,大多數情況只不過一個中轉站的身份。
  • 千裡獨行 緬甸曼德勒
    到緬甸旅行,一般會去到四個地方,仰光,蒲甘高原,茵萊湖,曼德勒。去曼德勒主要是看烏本橋的落日,當然曼德勒山上的玻璃神廟也是不可不看的。在緬甸進入宗教場所都是要脫鞋子的,去曼德勒山上看玻璃神廟,我就是脫了鞋子穿著襪子爬上去的,二百多米高,山上的玻璃神廟是綠色的,牆面立柱和尖頂全是玻璃,晶瑩剔透非常漂亮。從這裡可以看曼德勒全景,一座座佛塔星羅棋布點綴著大地,旁邊是伊洛瓦底江,除了佛塔沒有高樓。
  • 緬甸 (仰光、內比都、曼德勒、浦甘) 深度8日遊
    【璀璨多寶之城-曼德勒Mandalay】位於在緬甸中央,為緬甸第二大城,是一座有著百餘年歷史的古城,它向世人展現著古代緬甸王朝的燦爛輝煌。曼德勒曾經是阿瓦(AVA)王朝的首都,所以當地華僑習慣稱之為「瓦城」,人口卻比仰光多,是緬甸學校、和尚最多的地方,也是緬甸文化之都,又因盛產寶石、礦石、玉石被稱為「多寶之城」,或「黃金之都」。
  • 【佛國緬甸】深圳直飛曼德勒,開啟千年佛國緬甸探秘之旅
    曼德勒位於緬甸的心臟地帶,是緬甸內陸地區的交通樞紐,也是全國貨物的主要集放地,曼德勒又名「瓦城」,意為「寶石匯聚之城」、緬甸佛教文化匯集之城。曼德勒是緬甸的歷史名城,也是緬甸最後一個王朝的京城,MANDALAY一詞含有文明、禮貌及優雅昇平,充滿智慧之意,原名梵文,耶德那崩,意為「多寶之城」。
  • 可愛的曼德勒--我在緬甸國曼德勒市旅遊
    可愛的曼德勒--我在緬甸國曼德勒市旅遊。2009--2010年,我在緬甸國家中部的仁安羌油區,進行石油勘探開發,工作了一年多。曼德勒市(Mandalay),也叫瓦城,是緬甸的第二大城市,僅次於仰光,位於緬甸中南部的內陸,是幾個古代王朝曾經建都的地方,也是華僑大量聚集的城市,是緬甸故都
  • 打卡緬甸,曼德勒之旅,將是難忘的一次旅行
    曼德勒是緬甸的第二大城市,如果我們要去緬甸旅遊的話這裡將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接下來我們直接進入正題,看一看到了曼德勒都有哪些地方可以玩一玩呢。一:曼德勒皇宮。曼德勒皇宮據簡單了解是緬甸這裡最後一個皇朝的皇宮!目前坐落在曼德勒的市區中,不過很遺憾原來的皇宮在二戰期間被戰火摧毀了,現在世人看到的是後來重建的。宮殿整體是個四方形,外圍環繞著一圈的護城河還有城牆,一共有四道正門和八道邊門,整個皇宮內一公寓一百多坐大小不一的宮殿,所有的宮殿都是以紅色和金色為主。
  • 曼德勒市區的皇宮與寺廟——緬甸之旅1(上)
    曼德勒也叫瓦城,是緬甸第二大城市。行前做了攻略,確定了自己最感興趣的兩個參觀地點——曼德勒皇宮與因瓦古城。曼德勒皇宮就位於市區,範圍大約3公裡見方。皇宮由寬闊的護城河環繞,宮宇、堞牆、綠樹、藍天的倒影映照其中。
  • 發展中的緬甸:曼德勒紀行
    近日,我從中國雲南芒市起飛,前往緬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採風考察。作為雲南的鄰居,緬甸我曾數次前往,過往行程包括仰光、內比都等地,體驗過緬甸在有限開放後經濟開始發展的脈搏,也曾只身前往緬北交戰區,拍攝過內心惶恐的當地人民。
  • 帶你走進封城後的緬甸曼德勒
    同樣是醫生的曼德勒省長以及曼德勒市長,因默契的配合以及快速的反應能力,深受民眾讚譽。而第二波疫情爆發後,雖然曼德勒政府也採取了一定的防疫手段,但經過大選,以及各種因素的影響之後,民眾對新冠病毒的態度,由恐懼變成了無視。因此,即使是在疫情持續惡化的時候,曼德勒皇城邊上,每天都有人聚集散步,且其中還有不少人不佩戴口罩。
  • 實拍緬甸曼德勒,有自然風光也有古樸佛塔,看起來格外迷人
    如果你去緬甸旅行,那麼我非常建議你第一時間就前往第二大城市曼德勒旅行。在這裡你將看到眾多精美的自然風光以及最市井的煙火氣息。曼德勒山地處曼德勒市區的北部,古時候被稱為羅剎女山,如今成為緬甸著名的佛教勝地,在山上可以遇到眾多的佛寺,從山頂眺望,可以一覽曼德勒市區和伊洛瓦底江景色一覽無遺。在距離曼德勒40分鐘的阿馬拉布拉古城境內有著一座世界著名的古橋,這座橋就是烏本橋。雖然看起來簡簡單單的純柚木橋,卻屹立著150多年歷史,每天日落時分眾多的遊客和當地人來這裡一覽曼德勒最美的日落。
  • 神秘的東方佛國緬甸旅遊感受曼德勒篇
    奧敦大金塔曼德勒,是曼德勒省的省會、著名的故都、緬甸的第二大城市,人口約80多萬,是緬甸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之一。是中部地區的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位於伊洛瓦底江中遊東岸。曼德勒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大部分建築被毀。城東北的曼德勒山,海拔260米,上有許多寺院、寶塔和紀念碑,從山麓到山頂有蜿蜒曲折的走廊,山頂廟宇建築精緻,山下白塔林立,是緬甸佛教聖地之一,也是旅遊勝地。由於穿著沒有過膝的沙灘褲,租了條沙龍,過了把穿裙子的癮。是緬甸當地人的服飾,男人們無論是有錢人還是窮人,無論街頭小販還是辦公室職員等等,清一色的紗籠裙。
  • 緬甸旅遊攻略,曼德勒情人橋,夕陽下的烏本橋
    緬甸旅遊資源豐富,受到許多遊客的喜歡,緬甸的旅遊景點大多是以佛塔寺廟為主,但是有一個景點卻與佛法無關,這個景點就是烏本橋,又叫情人橋,這個景點到底有多熱門,據說來緬甸旅遊的情侶都會一起到烏本橋旅遊。第一,烏本橋位於曼德勒的城郊,車費5000緬幣約合25元人民幣。烏本橋位於曼德勒國際機場的方向,地處曼德勒的城郊,緬甸旅遊的交通方式有,摩託車,嘟嘟車,計程車,價位由低到高,乘客的人數的數量也是由少到多,但是從這幾種交通方式,價格大都在25元左右。
  • 緬甸-萬塔之國之曼德勒
    飛機飛往昆明之前的候機樓,和朋友說要來雲南幾天,朋友突然說緬甸好像不錯,最近幾年旅遊開放了,中國人可以落地籤,掛了電話後,查機票,查籤證,查航班,飛機還沒登機,己經買了3天後去曼德勒的機票了 雖然說在之前有考慮過到緬甸旅行,但是對於一個新的國家開啟,有時候還是會有點困難的,只是這次正好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