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唾手可得的歡愉,越讓人麻木。人總喜歡不可得,或不易得。像紫荊淺草的天婦羅菜式,只得三分鐘的壽命,你若抓住,即是絕味;若你放過,只剩焰火之後的灰燼。
很多人初次在紫荊淺草,吃日本菜,覺得是清冷,對喜歡大魚大肉油香味重的四川人來說,感覺很尷尬,幸好遇見天婦羅,一口咬下去,外皮油香味重,裡面還是溫清脆甜,兩重滋味細細糾纏,終成絕味,就像男歡女愛,高潔的愛和熱燙的欲,二者共存,才是絕妙的體驗。
三分鐘作廢的快感
食物都有保存期限,而天婦羅最好的時光只有三分鐘,從誕生到滅頂,超過這個時間,快感的魔法就會消失。如何能在短短的三分鐘裡,最大地滿足口舌之欲?紫荊淺草,從製作開始就深入、細緻、綿密地拆分時間、重組食材,用最平凡的材料激發最燦爛的高潮。 由於天婦羅麵粉下的蔬鮮菜或是魚蝦,都是生材料即下油鍋炸,短時間內,面衣香脆可口,裡面的蔬菜也還未出水,蝦肉富有彈性,是最佳的食用時間。淺草創作料理通常會在這個時間之內將天婦羅呈上,食客們最好是儘快享用,正所謂「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若是還覺得不夠味,可以小酌,天婦羅搭配溫醇的白葡萄酒堪稱美味。而傳統的日式吃法是先可以喝一點清淡的啤酒,潤潤舌頭,再溫一壺燒酒,再來還可以喝點紅酒。
都是油炸,炸雞塊薯條和炸天婦羅的「名聲」卻是相差甚遠,一個是上不得大雅之堂的「垃圾食物」,一個竟然是出入高級場所的「貴料」;一個吃來滿嘴油膩,一個吃來卻是清香四溢。細細數來,天婦羅的原料不過是麵粉、雞蛋、紫蘇葉(又叫大葉)、蘿蔔、姜、魚蝦、蔬菜,尋常可見,生料過油炸熟也是家常的做法。偏偏料理中,就將天婦羅做成了一大菜系,做成了高級料理。
金色魔法
如何能讓油炸的食物去掉油的腥、膩,又能保有油的醇香?如何讓面衣下的新鮮蔬菜和魚蝦保持原味?除了時間上的技巧,製作過程的細膩也體現了淺草美食文化裡的小中見大。
三分技術,七分選料
在製作天婦羅時,紫荊淺草講究「三分技術、七分選料」。料理的口味本就以清淡為主,非常注重突出原料本身的風味,所以原料的新鮮度是選擇的首要標準。而做天婦羅的材料,除了講究用料清淡之外,根據天婦羅製作的特點又有更多的要求。因為油炸食物本已油重,如果再用來炸肉,就如炸雞一樣,難免會油膩。美食從來就不是1+1=2。
所以,紫荊淺草的天婦羅選材通常會以海鮮類和蔬菜類為主,脂肪過多或酸味過重的原料一般不選。此外,外殼較硬的貝類和甜味的水果也不適合,前者不易入味和加熱,後者糖分過高,易焦。
在這些原則下,廚師長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來制。不過淺草各門店,每個季節都會有當季的特別食材。在春季,一般選擇鯛魚、銀魚、香魚、大蝦、花菜、鮮筍、蘆筍等;夏季選擇茄子、毛豆、南瓜、冬瓜、紫蘇葉、莧菜葉等;秋季選擇銀杏、鮮貝、海鰻、墨魚、牡蠣、香蕉乾等等。當然在四川也有很多四季都可選用的材料。
香脆的秘密
和中國菜的面衣不同,天婦羅的面衣(又叫掛糊)薄透,好像金色蟬絲。特別是用蔬菜製作的天婦羅,不僅薄透,有時菜葉的另一面幾乎沒有糊。這樣,天婦羅才能既有油香,又不會吸收過多油脂,影響到餡料的清爽原味。
製作天婦羅,油是關鍵之一。在日本本土,關東用香油,關西用清油,炸出來的口味又有不同。另外,油溫更是關鍵中的關鍵。淺草大廚介紹說,太熱,面衣和原料都會變焦,吸油過多;偏低,面衣不脆,原料也會因為吸油而綿軟,所以製作時必須將油溫控制在175~180度左右。
松魚乾汁、醬油、海米汁是天婦羅的主要調味汁,可以在炸之前醃漬原料,也用來炸後蘸汁,也成為「天婦羅汁」。除了基本調料方式,各家料理也都有自己的配方,紫荊淺草喜用山泉軟水,加昆木、木魚花燒以及海帶熬製。光是蘸汁,其實已經夠香甜,如果再加上蘿蔔泥和姜泥,甜中帶辣,滋味又更上一層樓。
淺草提示:
時蔬天婦羅的熱量 145大卡每百克
熱量約佔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成年人每天所需攝入總熱量的14%。
蛋白質(克)=17.59
纖維素(克)=15.67
維生素A(微克)=4.48
維生素C(毫克)=0.59
碳水化合物(克)=8.51
脂肪(克)=5.37
天婦羅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鈣、鐵等礦物質,有養心益腎、健睥厚腸、除熱止渴的功效;而且維a、維d、維b含量也較多;其中的卵磷脂被人體消化後可以避免智力衰退,增強記憶力,同時還是老年性痴呆的剋星;可促進肝細胞再生,提高人體血漿蛋白的含量,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增強免疫力。
食用禁忌:儘量不與西瓜同食。
紫荊淺草 大世界店
淺草逸廬 紫荊南路店
淺草心居 麗江J.LIFE店
紫荊淺草 綿陽萬達店
無界迴轉 銀石廣場店
無界迴轉 德陽尚美廣場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