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心齋」三味

2020-12-17 吉安新聞網

     

醉心齋一角

     

冷和平書法作品  

◆冷和平

冷和平,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西省規範漢字書寫教育專家、井岡山紅色書畫院副院長、廬陵書畫院副院長、井岡山大學書法研究院院長。

現代家庭書房是不可或缺的,它是家庭文化的體現和象徵,也是家庭成長的歷史和訴說。

印象最深的莫過於魯迅先生提到的「三味書屋」了。書屋面積不大,隸屬於先生的老師壽鏡吾家,那是魯迅先生年少求學的好去處,「至樂無聲,太羹有味」。據壽家的後人說,所謂三味就是「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前年我和大地之聲的歌友們曾流連於此,箇中三味恍如隔世,隱隱的有和先生相遇之感。

近人梁啓超先生的書齋名叫「飲冰室」,源出《莊子》裡的語句:「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熱歟?」意為「我今天早上接受國君詔命到了晚上就得飲用冰水,難道是因為我內心焦躁擔憂嗎?」「朝聞道,夕飲冰」,別有新意,名鑠學界,飽含憂國憂民之慮。梁先生一千餘萬字的煌煌巨著《飲冰室合集》便是在此誕生的。

國學泰鬥啟功先生一生好畫、好詩、好書,也好筆硯,家中藏有康熙用過的一方古硯,上刻銘文:「一拳之石取其堅,一勺之水取其淨」,先生便將自己十多平米的書房取名為「堅淨居」,自詡「堅淨翁」。足見先生堅持操守、清清靜靜、坦坦蕩蕩的君子之風。

和啟功先生比起來,我的書房要闊綽許多。近30平米的面積,矗著一排長長的書櫃,兩張一米八的書桌並立擺放,寫起字來隨意揮灑。人在室中,隨意徜徉、仰坐,悠然自得。其名曰「醉心齋」,是自己而立之年的一時興起,酒酣耳熱後的心血來潮。如要究個所以,和「顛張醉素」倒是有些關聯。實際上,韓愈在他的《祭裴太常文》詩中有「群儒拱手,宗祝醉心」一句,但那是我後來溯源的結果。四十歲後,總想給書房換個雅致的名字,因有許挺先生題字在先,只好作罷。過了知天命之年,覺得「醉心」難得,想想自己不就是篤情於此,心無旁騖嗎,益發覺得一個人一輩子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實屬不易,便有了「醉心忘老易,醒眼別春難」的感慨。

書是齋的靈魂。無書不成房,有書方立命。歐陽修先生也說:「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我知道,讀書就是讀自己,讀自己的心。

我16歲積書,但凡在外求學,旅遊、出差,都會隔三差五的帶些自己喜歡的書和字帖回來,且引以為寶。書多了怕遺失,就請朋友刻了個藏書印,端鈐於扉頁上,頗有「享之千金」的喜好,意思很明確,別人借了我的書是一定要還的。在井岡山大學的日子,我開設了《比較文學》《西方文化史》《外國文學》和《書法》等課,看到與我的教學相關的書籍都會毫不吝嗇的傾囊相購,久而久之,積有5000餘冊。十多年前,一友人借走了川端康成文集裡的一本書,一直沒有歸還,至今我仍耿耿於懷。至此後,我的書概不外借。想起民國時,魯迅先生遇到借書的主,也往往是另購新書相送,自己書架上的書,「敝帚自珍」得不行,遂心有所安。

每次搬家,最不願捨棄的就是自己讀書時留下的課本和筆記。至今書漸漸泛黃,人也漸漸變老,夜深人靜的時候,偶爾翻看自己的歷史,不怒不驚,不悲不戾,不嗔不喜,別有滋味。什麼都可以想,而又什麼都可以不想,只是悄悄地把自己的思緒延伸出來,「我思故我在」,任自己神遊物外,花謝花開,獨孤求敗,「萬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曉送流年」。

坐擁書房的墨香是我的最愛了。四十餘年來,我把自己最美好的歲月都融進了默默無聞的書法學習中。在黑白交替的世界裡,我有了實實在在的安穩,放下來許許多多的沽名釣譽。那宛如生命延續的線條,計白當黑的墨韻和心手合一的酣暢,都讓我在無數的「此在」獲得情感的釋放,那是忘我的愜意和「心正字正」的皈依。

我16歲學書,像個咿咿呀呀學語的孩子,踉踉蹌蹌,獨自漫步於書法的海洋。後拜蔡正雅先生、張用博先生、許挺先生為師,獲益匪淺。專心致力於學習顏楷和行書,所耗去的紙墨數不勝數,一周幾乎用去一刀宣紙,兩周用去5斤墨汁,三個月便要處理一批廢紙,書房滿目狼藉,但我不願我的家人輕易去觸碰我靈魂的居所。

二桌一椅,設於書房中偏南向,離窗三尺餘。桌上有墨罐、筆筒、毛氈、硯山各一,帖若干,四個圓形的銅鎮紙。置松花石與書桌一角,層層疊疊,饒有情趣。因嗜茶有年,故而桌上有茶杯、茶壺。見杯中茶葉浮浮沉沉,有所思。半日讀書,半日寫字,閒時靜坐,天天於此,豈不快哉。

十多年前,青莽先生為我做過一聯:「和光永葆攀絕頂,平淡長修顯芳塵」,由尹承志先生書寫,筆道蒼茫淋漓,靜如處子,動若脫兔。欣欣然,每每想起,竟不敢有太多懈怠。

有了書香、墨香和茶香,真想把自己的書房易名為「三香齋」,只是我骨子裡偏認死理,執著於先入為主。後一書友饋我「平心居」三字,甚喜,只因有了「醉心齋」,便再也容不下其它了。

相關焦點

  • 連江「三味書屋」盼重生
    然而,歲月蹉跎,這個大院也日漸「衰老」,院內「三味書屋」牌匾遭竊,該如何讓古厝重生?  「浙江有三味書屋,連江也有三味書屋,我們不能把老祖宗留下的寶貝給弄丟了。」周家第17代後人周鳳華告訴記者,他們計劃借鑑連江三落厝的模式,對周家大院進行保護、開發。
  • 「三味書屋」的三味是指哪三味?
    「三味書屋」的三味是指哪三味?小學的時候就學過一篇課文,叫《三味書屋》,相信很多人對於魯迅的三味書屋都再熟悉不過了,那你知道這「三味書屋」指的是哪三味嗎?三味書屋是晚清紹興府城內著名私塾,也是魯迅12歲至17歲求學的地方,位於魯迅祖居內,距離魯迅故居100米。正如魯迅筆下描寫的那樣:「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著一塊匾道:三味書屋;匾下面是一幅畫,畫著一隻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三味書屋的三味是指哪三味呢?
  • 讀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三味是哪三味?
    三味書屋的三味是指哪三味?因為家裡小朋友讀了魯迅的書《魯迅全集》,而且上學也學了好多魯迅的文章,特別要求去了紹興魯迅故裡。魯迅生活過的祖居到故居,三味書屋、百草園、風情園等魯迅筆下的古宅古蹟,也看到了青石板、粉牆黛瓦、烏篷船,真實的感受了一把當年魯迅生活的場景。
  • 紹興魯迅故裡三味書屋,魯迅小時候讀書的地方是什麼樣的呢?
    紹興魯迅故裡三味書屋——魯迅小時候讀書的地方是什麼樣的呢?大家從小讀書的時候,語文課上肯定學過一篇文章《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那麼這個三味書屋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書屋呢?為什麼取名為三味呢?三味書屋位於魯迅故裡入口處,經過一座石板橋就到了。這裡是魯迅先生小時候讀書的地方,據說他在12歲那年來這裡上學。之後又經歷了一些磨難輟學回到鄉下居住,於1894年才返回紹興的家,重新回到三味書屋上學,之後一直持續了六年。
  • 魯迅先生的「三味書屋」,指的是哪三味?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一篇文章大概是我們最為熟悉的,魯迅先生的一篇文章。以前讀的時候,只覺得這是很好的一篇散文,讀之令人猶如身臨其境。但是,卻沒有想過——百草園為什麼叫百草園,三味書屋又為什麼叫三味書屋?
  • 一個齋號拍了2300萬!文人原來這樣取齋號......
    曾國藩《看雲歸岫草堂》而除了「齋」字,古人書房取名還有用堂、室、屋、樓、館、閣、軒、舍、居、洞、廬、庵、簃亭、山房等等。齋號多是古代學富五車的文人雅士標示自己做人作文的追求的形象化符號,從齋號就可以領略其不同於別人的個性化心境和情趣。當下,藏家對於齋號的熱衷度持續上升。
  • ​一個齋號拍了2300萬!文人原來這樣取齋號......
    曾國藩《看雲歸岫草堂》而除了「齋」字,古人書房取名還有用堂、室、屋、樓、館、閣、軒、舍、居、洞、廬、庵、簃亭、山房等等。齋號多是古代學富五車的文人雅士標示自己做人作文的追求的形象化符號,從齋號就可以領略其不同於別人的個性化心境和情趣。當下,藏家對於齋號的熱衷度持續上升。
  • 三味書屋為什麼偏偏是三味,不能是一味四味七八九味嗎?
    三味書屋的內裡結構我們現在全國各地的三味書屋們,基本上都是書店的名字,這個被魯迅帶火起來的名字,是當時的一所民辦私立的學校,也叫私塾,魯迅的少年時代基本是在這裡度過的。三味書屋是出了名的私塾,它位於紹興縣都昌坊口11號,老師壽鏡吾是一位博學的老師,他像個鎮守一方的將軍,在私塾裡任教60年,不僅他本人的名聲,這私塾的名氣,也十分被業內認可。按魯迅的描寫,三味書屋的內裡結果是很典型的,「中間掛著一塊扁道:三味書屋,扁下面是一幅畫,畫著一隻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
  • 書房齋號大有名堂
    原標題:書房齋號大有名堂 古往今來,大凡文人墨客都要給自己的書房、畫室起個雅名,亦謂之齋號。齋號的取名,既反映主人的個性與品性,又關聯主人的寄情與愛好。主人在命名前,要對齋名內容的雅與俗、深與淺、簡與繁、穩與浮作反覆推敲,一經定名終身不改。
  • 只狼三味線武士支線怎麼做 三味線武士支線完成方法
    在遊戲中有不少的npc都有支線是可以完成的,在這裡小編要為大家來講一下這個三味線武士的支線任務,感興趣的可以來看看這篇只狼三味線武士支線完成方法。三味線武士支線完成方法 在我們進入葦名主城之後可以前往蓄水區,回到出生地就能看到這個武士,那麼為什麼要叫他三味線武士呢?
  • 《只狼》三味線武士支線怎麼做 三味線武士支線完成流程攻略
    導 讀 小編為您盤點只狼三味線武士支線完成方法,只狼三味線武士支線怎麼做,很多的小夥伴可能都不太了解,下面九遊小編就為你們帶來了只狼三味線武士支線完成方法
  • 暢談民國風骨,細品人生三味
    社會山三味別墅樣板間品鑑圓滿成功2020年5月27日,民國意境與人生三味——社會山三味別墅媒體品鑑活動 暨大師對談沙龍,在社會山三味別墅內舉行。三味別墅的實樓樣板間,傳承了民國小洋樓的獨特文化底蘊。著名室內設計師親自操刀,別墅空間的尺度、色彩、材質、韻律得到了完美的調和,充分體現出三味別墅客戶群高雅的審美品位,也貼合了社會中堅階層別墅置業的升級性需求,令到訪的媒體老師讚不絕口。
  • [特別篇]日本樂器--三味線
    「三味線」是中國的傳統樂器三弦經過琉球王國 (現在的衝繩) 傳入日本 ,產生了早期的衝繩「三線」,之後傳到日本本土 ,逐漸成形。在日本傳統音樂界中 ,也直接稱「三味線」為「三弦」。為了不與日本的三弦混淆 ,因此在中國一般只稱日本的這種民族樂器為「三味線」。日本的三味線基本分為「琴杆」、「天神」(纏弦的部分) 和「琴身」三部分。
  • 一個齋號,拍了2300萬!
    而除了「齋」字,古人書房取名還有用堂、室、屋、樓、館、閣、軒、舍、居、洞、廬、庵、簃亭、山房等等。齋號多是古代學富五車的文人雅士標示自己做人作文的追求的形象化符號,從齋號就可以領略其不同於別人的個性化心境和情趣。而在當下,名家齋號已經大熱,藏家對於齋號的熱衷度持續上升。2015年某拍賣公司春拍,李可染《九藤書屋》四字為代表,成交價高達391萬元,名副其實的「一字千金」。
  • 高橋竹山的津輕三味線
    所謂津輕三味線,是使用粗杆的義太夫三味線*,1弦線非常粗,線的粗細逐漸變化,彈奏時不追從歌的旋律而只是彈出節奏,在這個基礎上加上纖細的裝飾音,有時還會使用左手的小指來豐富聲音。太棹 Futozao *義太夫三味線,為義太夫調伴奏的粗杆三味線。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魯迅故居含三味書屋和周家老臺門,紹興魯迅故居新臺門坐北朝南共六進,有八十餘間房子,連後園即百草園在內佔地4000平方米。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魯迅故裡高度還原了魯迅先生著作《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場景,百草園佔地約2000平方米,為周氏族人共有菜園。園內種植皂莢樹、桑樹等,有矮牆、水井等建築。三味書屋,清代建築,在魯迅故居東約70米處,本是壽氏書房,後改為私塾,魯迅12歲至17歲時在此入塾。書屋是壽家臺門東花廳,坐東朝西,三開間平屋。
  • 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距離
    還記得三味書屋嗎?是魯迅年少時求學的地方,也對魯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三味書屋裡,魯迅遇到了一個好老師壽鏡吾,嚴格的要求使得魯迅對學習知識產生敬畏之情,魯迅良好的學習習慣與這三味書屋有著一定聯繫。在三味書屋學習的那段時期,魯迅也曾遲到過,而有人發現當時魯迅的家離三味書屋的距離不過一百多米。這麼近的距離魯迅卻會遲到,這究竟是怎樣一回事?
  • 魯迅《三味書屋》中的三味是啥意思?他說出真相,很多人理解錯了
    了解魯迅先生的人肯定知道他小時候求學的地方——三味書屋,對,就是上文中被刻下「早」字課桌所在的私塾。他也寫過一篇叫《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文章,回憶他的童年妙趣生活。不過「三味書屋」裡的「三味」,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真實的意思和你想的「三味」一樣嗎?我們接著往下看。
  • 北齋,北齋!
    那些逃難和罹難的齋公,帶走了北齋公房久遠的故事。最近的歷史故事是:1943年初日軍掃蕩騰北,進佔高黎貢山,齋公逃散,房舍成為日軍駐守高黎貢山的主要據點之一。1944年6月中國遠徵軍攻佔冷水溝和北齋公房埡口後,日軍退至此地堅守,與我攻擊部隊反覆爭奪,直至大部戰死。經過此次戰火,古寺屋架被毀,僅存石砌的外圍牆體和地基,並從此不復有人居住。
  • 魯迅先生《三味書屋》中的三味,具體是哪3味?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更是體現得極為明顯,那是魯迅先生回憶童年時候入學,以及讀書時候的種種故事,他從自己家有很多草的後院進入了一個叫做「三味書屋」的學堂讀書。魯迅12歲的時候進入三味書屋中讀書,壽鏡吾是他的啟蒙學生,而魯迅在學業上的根基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打下,他在很多年後依然非常清晰地記得,自己的先生對他說「周樹人,希望你繼續努力」,而他也在受到這個鞭策以後,始終沒有停止過在學業方面的努力,最終成為一代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