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臨近,「忘年會」是日本人必不可少的一種聚會,這種「忘年會」與中國的「年夜飯」有點相似。
中新網12月31日電 據日本新聞網報導,日本的元旦新年是西式的,但也保留著許多傳統習俗,主要包括忘年會、供奉鏡餅、供門松等。
忘年會新年臨近,「忘年會」是日本人必不可少的一種聚會,這種「忘年會」與中國的「年夜飯」有點相似。
「忘年會」在日本辭書上的解釋是「把一年的苦勞都忘卻的餐會」。據說最早的文字記錄出現在15世紀日本室町時代的《看聞日記》中,伏見宮貞成親王寫到:永享2年(1430)12月21日,「先有一獻。其後連歌初。會眾如例。夜百韻了一獻。及酒盛有亂舞。其興不少歲忘也。」
如今,忘年會不僅在日本企業內部搞,朋友之間也搞,自己成立的興趣組織也搞,從12月10日開始,「忘年會」鋪天蓋地,人緣多的人,可能一個晚上要趕2個場次。
日本人在新年之前,要在家中供奉「鏡餅」,目的是祭神。
供奉鏡餅日本人在新年之前,要在家中供奉「鏡餅」,目的是祭神。
鏡餅是用稻米做成。據悉,古代人的「三神器」(三大貴重的生活品)之一,是銅鏡,因此,這種稻米糰子做成銅鏡一樣的形狀,於是有了「鏡餅」的稱呼。
鏡餅一般為上下兩個相疊,供奉在家中的客廳正中。供奉時間上很有講究,約定俗成的日期是12月28日,因為日本人認為「8」這個數字比較吉利,而9這個數字的發音,與「苦」相同。所以,都要避開29日這一天。如果30日或31日開始供奉的話,會被稱為「一夜餅」,對神不夠虔誠。
過年前,日本人都要在家門口供奉「門松」。
供門松過年前,日本人都要在家門口供奉「門松」。日本宗教文化中,有一位「歲徳神」,主管新年繁盛之事,居住山中。因此,日本人在過年前,在家門口立門松,或著在門上掛一枝松枝,表示「迎神」。
正規的門松,是用三根柱子和松枝構成,並綁以特製的稻草繩。但是,許多居住在公寓樓裡的人沒有這麼大的地方可以放門松,因此,超市裡專門有賣小松枝,可以掛在門上,以表心意。
31日的年夜飯,蕎麥麵是日本人家中必不可少的。
吃過年蕎麥麵日本人把12月31日,稱為「大晦日」,也就是中國的「大年三十」、「除夕」,英文寫作「New Year"s Eve」。
與中國北方人吃餃子,南方人吃年糕不同,日本人過年是吃蕎麥麵,日文寫作「年越」。31日的年夜飯,蕎麥麵是日本人家中必不可少的,哪怕是夜裡值班,許多人也會去便利店買一盒方便麵一樣的蕎麥麵吃。
歷史資料顯示,過年吃蕎麥麵,早在江戶時代已經流行,並成為一種習俗。過年要吃蕎麥麵的說法有這麼幾種:一是蕎麥麵細長,象徵長壽。二是,蕎麥麵可以去五毒。三是家族成員之間的緣分如蕎麥麵一樣綿長。四是蕎麥麵比較脆容易切斷,因此過年時吃,就可以把過去一年的煩惱等去除。
迎新年看紅白歌會,已經成為日本人的一種習俗。
紅白歌會迎新年看紅白歌會,已經成為日本人的一種習俗。第一屆紅白歌會在1951年舉辦。當時沒有電視,只有電臺廣播。1953年開始,紅白歌會在電視和電臺同時轉播。到2012年12月31日,是第63屆。
「紅白」並非表示「紅白喜事」,而是整個歌會分成紅組和白組,進行對抗賽。時間從日本時間晚上7時半開始到11時45分結束。從45分開始到0時正點為止的這15分鐘時間,NHK都直播主要寺院的敲鐘儀式,讓全國聽眾在一聲聲鐘聲迎接新年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