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世界!以色列農業:如何用科技將沙漠變成農業綠洲?

2020-12-11 騰訊網

農業行業觀察 nyguancha.com

行業研究|商業案例|實戰課程

農業產業創新服務平臺(公眾號:nyguancha)

每個乘坐以色列航班的外國人,都會得到一本宣傳性的地圖手冊,上面寫著「以色列,一片流著奶和蜜的土地」。

但每當談到中東,人們腦海中總會自動聯想到漫天的沙塵與無邊無際的荒漠,沒有什麼綠色植被,水資源也很匱乏。在這樣的環境下,中東眾多的阿拉伯國家都在為糧食無法自給與人口爆炸帶來的各種問題而煩惱。

同處中東地區的以色列開國總統魏茨曼卻說:「只要給我們一碗水,一顆種子,這個民族就能生存。」

魏茨曼的底氣和自信來源於以色列高度發達、領先世界的農業。以色列國土總面積的45%是沙漠,耕地資源和淡水資源嚴重缺乏。但以色列卻是中東為數不多實現了糧食自給的國家,並且每年大量出口穀物、油料種子、肉類、咖啡、可可和糖。

此外,以色列農業科技異常發達,是世界農業科技發展的領航國家。不僅實現了糧食基本自給和食品種類的極大豐富,還把自己的農產品打入歐盟等奉行最高品質標準的市場。

以色列極其匱乏的自然資源和極其發達的現代農業,其對比可能是世界各國中最強烈的。從聽天由命,到事在人為,以色列農業的發展歷程很值得一看。

以色列,是地中海東岸的小國,國土面積1.49萬平方公裡,2/3土地為沙漠和山地,只有20%的國土可以不經改造就耕種,耕地面積只有41萬公頃,人均1畝地。

此外,以色列水資源匱乏,氣候乾旱,降雨量偏少,年均降水量約200毫米,人均水資源270噸,不足世界人均的3%。

以色列開國總統魏茨曼有句名言:「只要給我們一碗水,一顆種子,這個民族就能生存!」魏茨曼何以有這樣的底氣和自信,答案可能只有一個:以色列高度發達、領先世界的農業。

位於以色列海法的巴哈伊花園,難以想像這是中東

震撼世界的以色列農業科技

1.滴灌

以色列滴灌和微灌如何影響外國糧食供應的最近一個例子是「Tipa」,這是一種以色列開發的套件,這個套件使得塞內加爾的700戶農戶每年收穫三次農作物,而不是一次,甚至是在並不肥沃的土地上。最新的型號可以自動清洗,無論水質和壓力如何,都能保持均勻的流速。

2.穀倉

以色列設計的穀倉為非洲和亞洲農民提供了一個令人驚訝的簡單和便宜的方式來保持糧食新鮮。由國際食品技術顧問Shlomo Navarro教授發明的巨大袋子既能保持水分又能排出空氣。它們的使用遍及發達世界,包括非洲和遠東地區,甚至在與以色列沒有外交關係的國家,如巴基斯坦。

3.生物蟲害防治

在謝裡亞基布茲,一家名為Bio-Bee的公司繁育有益的昆蟲和蟎蟲,用於生物防治,繁育大黃蜂用於溫室和開放田地的自然授粉。

研發經理西蒙·斯坦伯格博士說,該公司全球最暢銷的是兩毫米長的梨形橙色蜘蛛,是蜘蛛蟎(一種毀滅性的農業害蟲)的高效敵人。

他說:「自1990年以來,百分之百的加利福尼亞草莓種植中使用這個來自聖地的掠食性蟎蟲。在以色列,Bio-Bee產品使甜椒農民能夠將化學農藥的使用量減少75%。」

4.奶牛養殖

以色列奶牛場都在全球奶牛場使用先進系統,用於草料管理,奶牛監測和餵養。

SAE Afikim是參與越南五年計劃的10家以色列公司之一,負責5億美元的奶牛場項目的各個方面。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同類項目 。該項目將包括用於12個最先進的大型奶酪生產車間的30,000頭奶牛和每年供應3億升奶的加工廠。

5.定製農場解決方案

基於基布茲的農業知識在線(AKOL)製作獨特的軟體,幫助生產者種植水果和蔬菜,養殖家禽和奶牛,管理葡萄園和製作橄欖油。

在IBM的「雲」中,AKOL的最新項目為世界上任何地方的農民提供了以色列專家的信息。成千上萬的農民可以獲得量身定製的解決方案,安排小組購買用品並與同事溝通。

AKOL建議農民何時種植,灌溉和收穫;如何應對乾旱;如何選擇最適合他們所在地區的作物?如何實施基於氣候的理想儲存和溫度控制程序;以及如何跟蹤雞,畜,水果的成長等運行現代化專業農場的思路。

6.一種更好的土豆

經過近三十年的研究,希伯來大學的戴維·利維教授開發了在炎熱乾燥的氣候條件下種植的土豆,可以被鹽水灌溉。

土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營養來源之一,但從來沒有在像中東這樣的炎熱的沙漠地區生長。現在這些地區的農民可以種植土豆作為經濟作物。

利維教授說,他同時也是為了增進以色列與鄰國之間的了解,通過約旦、埃及、黎巴嫩和摩洛哥的科學家和官員與以色列科學家會面,分享知識和建立信息和技術的橋梁。

7.從空氣中擠壓每一滴水

Tal-Ya水科技開發了可重複使用的塑料託盤,從空氣中收集露水,將作物或樹木所需的水減少高達50%。

由非PET回收和可回收的塑料與紫外線過濾器和石灰石添加劑製成的方形鋸齒託盤,圍繞每棵植物或樹木。隨著過夜的溫度變化,Tal-Ya託盤的兩個表面都會形成露水,這會使露水直接凝結到根部。如果下雨,託盤會提高每一毫米水的效果27倍。

託盤也阻擋了太陽,所以雜草不能紮根,並保護植物免受極端的溫度變化。「農民需要少量的水,而且農作物的肥料要少得多」,這意味著地下水汙染減少。

8.無與倫比的作物保護

幾年前,希伯來大學的技術轉讓公司與作物保護產品世界領先企業合作,開發和商業化緩釋除草劑和不傷害益蟲的有針對性的殺蟲劑。

全球除草劑市場總值超過150億美元,其中約四分之一用於土壤除草劑和其他農藥。以色列方法將除草劑納入膠束或囊泡中,其被吸收到帶負電荷的粘土礦物上,以實現緩慢和控制釋放,減少浸入較深的土壤層。這提高了效率並減少了所需的劑量。

這種新型殺蟲劑殺死了夜飛飛蛾的毛蟲,這種蟲子對全世界的農民來說是一個普遍的禍患,而對任何其他生物的影響甚微。新型殺蟲劑可以通過少得多的產品實現高水平的控制,大大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9.在沙漠中釣魚

過度捕撈是食物供應的嚴重威脅,這是一個嚴重的情況,因為魚是數億人的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以色列的GFA(Grow Fish Anywhere)先進系統使得沙漠養魚成為可能。

以色列「零排放」制度消除了常規魚類養殖中的環境問題,不依賴於電力或靠近水體。專門開發的微生物在罐中淨化魚類廢物副產物,不需要溢出和補充。

在紐約,使用GFA技術的最大設施在2010年生產了約100噸鯛魚、鱸魚和羅非魚。

10.溫室氣體的食物

以色列的清潔技術公司在中國開設了一個商業藻類農場,並在美國和義大利開展業務。

人們不會吃電廠汙水養殖的藻類,但由這些藻類再培養的農產品可供人類消費。此外,在二氧化碳和陽光下蓬勃發展的小植物,生產出在遠東尤其受歡迎的有價值的營養食品添加劑。

11.將鯉魚重新引入非洲

維多利亞湖鯉魚在半個世紀前是附近烏幹達村民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當尼羅河被引入湖中時,它衝擊了包括鯉魚在內的大部分小魚。村民沒有設備和能力去捕撈,因而引發了當地的蛋白質缺乏症。

以色列的項目不僅在烏幹達養魚場成功繁育鯉魚,還向當地居民提供了如何挖池塘和養魚的培訓。

12.更好的種子、更好的作物

希伯來大學農業科學家開發了一種商標技術「TraitUP 」,可以將遺傳材料引入種子而不改變其DNA,這種方法在播種之前立即有效地改善植物。

大學的技術轉讓公司向Morflora公司授權種子處理技術,用於在果園和樹叢中種植果樹,並在苗圃中進行幼苗處理。

奇蹟是如何產生的?

每個乘坐以色列航班的外國人,都會得到一本宣傳性的地圖手冊,上面寫著「以色列,一片流著奶和蜜的土地」。

這絕不是忽悠。以色列的奶牛平均產奶量早已是世界第一,一頭牛每年產奶約1.2萬升;民眾人均每年消費500克以上的蜂蜜,基本依靠國內自產。

迄今為止,以色列農業產值和出口比1948年建國時翻了數百番,但農業在GDP中的比重不斷下降,從50年代的60%降為目前的1.8%。農民從總勞動力的70%降為僅3%。以色列農產品自給率達95%,還大量出口,只進口部分糧食、糖、油、咖啡、茶等。進出口相抵,仍淨出口近2億美元。以色列國際合作項目的1/3是農業項目,每年3000多農業專家在外國講學,60多個國家的人員來以色列培訓。按照以色列的農業水準,地球可以養活3倍於現在的人口。

以色列人用雙手,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頭腦,自力更生戰天鬥地,發展了並仍在持續推進一整套極其獨特的農業技術,不僅實現了糧食基本自給和食品種類的極大豐富,還把自己的農產品打入歐盟等奉行最高品質標準的市場。

以色列極其匱乏的自然資源和極其發達的現代農業,其對比可能是世界各國中最強烈的。

「遍地奶蜜」的奇蹟是如何產生的?以色列官方的說法,不外乎以下幾方面:對科技創新的高度重視、不浪費每一滴水、產業化發展之路等。

對科技創新的高度重視:科技為本

科技永遠離不開奇思妙想和大膽創新,現代農業也是如此。以色列總統佩雷斯曾說過,以色列所孕育的創造力,與國土面積完全不成比例,卻與國家所面臨的危險相當。

以色列把「科技興農」作為國策。農業發展主要受益於科技,農業投入也主要用於農業科研,政府通過宏觀調控和具體指導,鼓勵農民採用新技術。以色列政府每年農業科研經費上億美元,佔農業產值的3%,全國有3500多個高科技農業公司和7個農業研究。

早在1870年,在特拉維夫的 Mikveh Israel 就建立了一所農業學院,農業學科的教員與導師在那裡開展農業研究,並幫助許多早期的猶太定居點種植實驗性的作物。(因為環境惡劣,巴勒斯坦之前幾乎沒有現代農業生產經驗。)

其後,農業研究機構不斷發展。而今,希伯來大學(雷霍沃特校區)、巴伊蘭大學、特拉維夫大學、魏茨曼科學研究學院、本·古裡安大學(內蓋夫校區)也都有許多下屬的與農業研究有關的學院或系。

它們的主力是承擔3/4農業科研的農業部的研究組織,它下屬農技、水土、種植、動物、園藝、農作物、儲存等研究所,形成了有科研人員、技術員和農民密切合作的體系,使科研成果迅速推廣普及。

以色列的高科技公司的數量僅次於美國,其研究領域包括材料、化工、電子、基因、細胞、醫學、生物工程等。

以色列分子水平的生物工程研究能隨心所欲地開發菜果、花卉、畜禽新品種,新品種問世周期大大縮短。用生物工程改造番茄,不但產量倍增,而且口味好、耐儲存,現已開發出40多種,種籽出口每公斤價格達數千美元,現在,歐洲的西紅柿種籽40%來自以色列。

除了種籽,以色列農業從育苗、栽培、灌溉、施肥、收割、加工、儲藏、溫室等每個環節,都努力追求最佳效益,發展成高度專業分工的科技密集型產業。農戶像經營現代化工廠一樣管理農場。

在溫室方面,精確控溫控水控通風技術使高附加值作物的產量得到巨大提升,一個例證是每公頃西紅柿的單季平均產量達300噸,是露天產量的4倍。

在乳製品方面,「流淌牛奶和蜂蜜之地」名不虛傳。一個小小的牛頸監控項圈,就可以達成報告活動量低於正常值的奶牛,早期監控牛是否存在潛在健康問題、有病施治後實時監控治療效果、監測奶牛身體營養狀況甚至情緒變化等繁複的功能,統一輸入電腦後幫助奶農做出最佳決策。目前,該國一頭牛年均產奶量已達1.2萬升,實驗室理想狀況已達1.3萬升,兩項紀錄都是世界第一。

在家禽方面,以色列培育的家禽品種抗病性強,適應沙漠白天酷熱、夜晚陰冷的天氣。自動化雞舍的功能極其完備,除常規功能外還可自動收集禽蛋,自動打掃雞舍衛生,對雞舍的餵食和光照等都可以精密控制。

以色列農業還有專門的農作物收穫後學科,主要致力於新鮮作物的高品質保護、處理、加工、儲存和運輸,細到薄薄一張水果保鮮膜都要追求透氣性、防病害性、耐存儲性、保持原有風味性的完美統一。

總之,以色列農業分工之細、各個領域研究之透徹和相互支持、高科技對農業的介入之深,都是世界領先的,正是這些因素與高素質人力的完美結合,幫助以色列實現了農業騰飛。

不浪費每一滴水

北水南調是基石

以色列首任總理本·古裡安曾預言,以色列的未來在南方沙漠。水是改造沙漠的命脈,以色列從1952年起耗資1.5億美元,用11年時間建成了145公裡長的「北水南調」輸水管道。

以色列約 90% 人口居住在該國中部與北部海岸平原與中部谷地中,而以色列的主要水資源集中於北部加利利海與約旦河谷地一帶,遠離人口聚居的海岸平原與中部谷地。極高的人口密度、極小的土地面積以及分布不均的水資源,使得用水成為極大問題。

為此以色列建立國家輸水系統,直接從約旦河上遊加利利海開始,開鑿了長達 130多千米的運河、管道與隧道,並修建了許多泵站與水庫,形成了一個覆蓋了大部分全國人口密集區的巨大輸水系統。

以色列的「北水南調」,每天可輸送 170萬立方米的水,在 2006年其中的 60% 用於農業灌溉,35.5% 為生活用水,其餘的4.5% 為工業用水。

滴灌是法寶

在以色列,「水利是農業的命脈」的真諦,不在於挖溝渠,而在於科學灌溉高效用水。

1962年,一位農民偶然發現水管漏水處的莊稼長得格外好。水在同一點上滲入土壤是減少蒸發、高效灌溉及控制水、肥、農藥最有效的辦法。這一發現立即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聞名世界的耐特菲姆(NETAFIM)滴灌公司於1964年應運而生。

滴灌的原理很簡單,然而,讓水均衡地滴滲到每顆植株卻非常複雜。以色列研製的硬韌防堵塑料管、接頭、過濾器、控制器等都是高科技的結晶。以色列滴灌系統目前已是第六代,最近又開發成小型自壓式滴灌系統。如今,世界80多個國家使用以色列的滴灌技術,耐特菲姆滴灌公司年收入2.3億美元,其中80%來自出口。

在一般人印象中,滴灌就是布設大量打上微小孔洞管線的一種較節水的澆灌方式,但以色列人把它做到了極致。以一個深埋地下的簡單噴嘴為例,它就凝聚了大量的高科技。首先,它由電腦控制,依據傳感器傳回的土壤數據,決定何時澆、澆多還是澆少,絕不浪費的同時也保證作物生長的需要。其次,為防止作物的根系生長堵塞噴嘴,噴洞周圍精確塗抹專門的藥劑,僅抑制周邊一個極小範圍內的根系生產。再次,為防止不噴水時土壤自然陷落堵塞噴嘴,需要在噴水系統中平行布置一個充氣系統,灌溉完畢後即刻充氣防堵。

最後,以色列不能大量使用可飲用水灌溉,農民使用的基本上是回收水,為防止回收水中較多雜質堵塞噴嘴,事先需要在回流罐中使用環保的物理方法沉澱雜質,並在管線中安裝第二道過濾閥門。

事實證明,滴灌的效益是驚人的:一是節省寶貴的水資源。傳統澆大田方式,85%的水都是白白蒸發沒有被作物吸收,而地下滴灌可把水的利用率大幅提升到95%。二是隱形地節省了人力成本,鋪完管線以後,未來大量農田的灌溉將由少數幾個農民通過智能設備來控制。一名基布茲(集體農莊)社員就展示了他手機中的灌溉應用程式,他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澆灌他的作物,農民赤日炎炎辛苦挑水澆田的景象一去不返。

滴灌使每寸土地都透著高科技,電腦控制的水、肥、農藥滴噴灌系統是現代農業的基礎。它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證明,以滴灌為代表的科學灌溉將大大緩解全球水資源危機。

滴灌不僅改變了以色列農業,也改變了全世界農業的灌溉方式。

海水淡化是補充

以色列的海水淡化近年來發展很快。

2006年以色列海水淡化能力才有 100萬立方米/天,到 2013年時海水淡化供水能力增加到 6億立方米/年,預計2020年將增加到 7.5億方立方米/年,到 2050年時 ,70%的生活用水將是海水淡化水。

以色列是世界上海水淡化成本做得最低的地方,大型淡化廠的成本做到了 1美元/立方米以下,最好的做到了 0.54美元/立方米,這樣的價格使得以色列的淡化水已經可以作為農業與生活用水大規模使用了。

在各國都依賴珍貴水資源的中東地區,這一技術優勢無疑將大幅提高以色列的地位。

正確的發展戰略:產業化之路

以色列農業奇蹟得益於正確的發展戰略。建國50年來,以色列農業是推動經濟發展的槓桿,農業和整個經濟的發展相輔相成。

從80年代開始,以色列農業實現產業化。根據國際市場和本國自然條件,以色列70年代開始改變農業生產結構,從以糧食生產為主,轉向發展高質量花卉、畜牧業、蔬菜水果等出口創匯的農產品和技術,用高科技、現代管理不斷提高農業效益,形成高投入、高科技、高效益、高產出的特色,建成了一整套符合國情的節水灌溉、農業科技和工廠化現代管理體系。

此外,以色列還堅持可持續發展。以色列建國後陸續制訂了關於森林、土地、水、水井、水計量、河溪、規劃與建築等方面的法規,把水和土地作為最重要的資源嚴格計劃使用。水資源是以色列的戰略資源,以色列把科學用水作為基本國策,專門建立了國家水資源管理機構,統一管理水資源的開發、分配、收費及汙水處理。

以色列注重用經濟手段和市場機制保護資源、環境,實行用水許可證、配額制及鼓勵節水的有償用水制,推廣節水技術。農業用水執行配額獎懲,水成本每立方米0.3美元,城市水價0.7美元,農用水價0.18-0.28美元,用水超過配額加價3倍。以色列汙水利用率達90%,佔農業用水的20%。

目前,以色列正在建立國家綠色核算體系,汙染稅、環境許可證、綠色標誌等環保制度都是為了引導、鼓勵綠色消費。

在世世代代的猶太人的改造下,以色列已不再是一百多年前的荒蕪原野,今日其已成了《聖經》所說的「流奶與蜜之地」,成了全球農業的領航者。

猶太人通過自己的雙手與智慧,獲得了屬於自己的富饒「應許之地」。

相關焦點

  • 彈丸小國以色列是如何發展成世界農業強國的?
    眾所周知,以色列這個彈丸小國,面積不大不說,還遍地是沙漠,氣候炎熱,一年的年降水不如我國沿海一場颱風帶來的雨量多。但是就是在這樣極端惡劣的自然環境下,以色列的農業硬是殺開一條「血路」,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以色列每年的農業產值超過50億美元,其中對外出口超過20億美元。
  • 以色列的農業氣象服務
    以色列農業主要是在半乾旱沙漠地區進行的,可是其糧食產品的70%是自己生產的,其中鮮花、反季蔬菜和水果還出口歐洲及世界各地!以色列的農業向世人證明,在半乾旱沙漠地區農業同樣能持續發展。  培訓團先後訪問了以色列氣象局、魏茲曼科學研究院和以色列國家供水公司附屬電子機械局人工增雨處等,實地考察了以色列的農業生產、農畜產品加工銷售、農業氣象應用服務情況和農業氣象技術。
  • 在死海尋活水(上):以色列農業裡的生態性
    因此,以色列重新復國之後,生態的可持續性,成為猶太民族思考的重要問題;水資源的有效使用也成為了農業發展的重中之重。以色列人是如何通過先進的技術系統,在沙漠中實現了糧食的自給自足,還能大量向歐洲出口蔬果和花卉?我們考察了宗教、政治、文化等因素如何影響整個地區(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控制區的總和)的農業和食物體系,發現這其中遠非生產和消費這麼簡單。
  • 以色列發達的農業,是旅遊的另外一個亮點
    上次文章寫過,以色列國土面積雖然只有25740平方公裡,但因其自然景觀豐富、人文景點多樣,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大批遊客前往以色列。除了景點,我也介紹過以色列的創新能力、教育水平,這兩項也居於世界領先地位。今天我想講一下以色列的農業。
  • 沙烏地阿拉伯全是沙漠,他們是如何發展農業的?
    而沙特的自然環境恰恰不利於發展農業,歷史上很多時候基本是遊牧業,也反映了這個問題。沙特境內主要是大沙漠和高原,可耕地很少,耕地面積僅佔全國總面積的0.2%。另外由於沙漠多,氣候乾燥少雨,最高氣溫可達54℃,平均年降雨量僅60毫米。這可是在全國大部為沙漠和荒漠高原,沒有一條河流、沒有一處湖泊的沙烏地阿拉伯啊!
  • 種一斤沙米,讓2平方米沙漠變成綠洲
    「沙米「顧名思義,沙漠中種植的大米。這種神奇的造物來自科爾沁沙漠腹地,百公裡內無汙染源,世界首塊產業化沙漠種植稻米讓荒漠回歸綠洲,沙米的誕生,取自天然,反哺自然。今天的主角,就是這位專注於沙米種植、榮獲熊貓指南2019農業大師獎的滕飛。
  • 農業又老土又辛苦?其實數字農業很酷,農民種田不用鋤頭用手機
    但其實這是傳統農業中才有的情況,現在農業正在向現代農業轉型,將數位化技術廣泛地應用於農業中,農民種地不用鋤頭用手機,又酷又省力!農業十分發達的以色列、荷蘭就有許多新奇有趣的數位化農業技術,將傳感器、無人機、微型衛星等高端技術都運用在農業中,使農業發生了質的改變。
  • 滕飛 夢圓沙漠「綠洲」
    儘管農業對於他來說是一個新的行業,但他觸類旁通,並沒有覺得轉行是很困難的事情。他已經為「新中農」的發展設定了五個維度:品牌農業、科技農業、金融農業、網際網路農業和合作社農業。滕飛還有自己引以為豪的種植模式以及商業模式,他堅信這將是未來十年農業發展的方向。  2015年夏天,滕飛邀請朋友、客戶到沙漠的水稻田觀賞,還有許多人慕名而來參觀了解。「白天你會看到滿地的水鳥,到了晚上,蛙聲一片,看到的、聽到的人都會覺得很震撼。」滕飛的眼中很是欣慰,笑容浮在臉上。「每次聽到別人評價『你做的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甚至『一件偉大的事情』,這讓我很驕傲。」
  • 乾旱缺水卻是農業強國!以色列經驗值得學習,中國雲南踏出第一步
    位於中東地區的以色列是一個乾旱缺水的國家,沙漠面積佔國土面積的67%,自然條件十分惡劣。但以色列卻在這樣的環境中,採用開源節流用水等先進技術,打破了先天限制,成為了世界知名的農業強國,在茫茫無邊的大漠中,怒放出獨屬於自己的花朵。
  • 埃及那麼多沙漠,為什麼不把尼羅河的水引入到沙漠中,變成綠洲?
    提到非洲,很多人都會想到沙漠、乾旱、缺水等詞彙,其實不是的,非洲也有河流,也有綠洲,只不過撒哈拉地區確實非常乾燥,讓人們產生了這種印象罷了。埃及是非洲最大的國家之一,他們毗鄰尼羅河,有的人有疑問,為什麼埃及人不把尼羅河的水引入到沙漠中,讓沙漠變成綠洲呢?
  • 探尋沙漠綠洲背後的「秘密」
    不,它們的情況正被各種採集器監測著,「一呼一吸」都變為涓涓「數據流」實時傳回位於沙漠實驗室的數據中心。「它們就像孕育在媽媽肚子裡的小生命,以前我們不清楚冬季在地下時它們會如何,但現在所有的情況都能了解。」重慶交通大學沙漠土壤化團隊成員蔣學皎說,現在他們的沙漠土壤化技術不僅是「黑科技」,還有了「高科技」。
  • 以色列的科技水平發達到什麼程度?專家一席話讓人心驚!
    以色列擁有4所世界級大學(世界排名前150),40%以上的人擁有大學學位,工程師比例大約為每萬人140名(美國為85名),GDP的4.2%用於科技研發,人均專利申請量全球第一,佔世界總人口0.2%的猶太人誕生了160多位諾貝爾獎得住(佔總數的24%),近20年總計有10名出生於以色列本土的以色列人和以色列裔人曾獲得諾貝爾獎。2014年,以色列創新能力居全球第一位。
  • 對話|沙米創始人滕飛:中國農業將在跨界中產生新農業
    沙漠是中國最後一塊面積最大的淨土,如果想做有機農業,那就必須掌握純淨廣闊的土地資源。但隨著農業生產中化肥農藥的使用,很多土地資源已經被汙染了,所以說沙漠就成了種植水稻首選之地。那麼,要如何做呢?因此,中國的農業應該有更多的維度去支撐,不是專門圍繞種植,還要圍繞品牌、農資、金融、科技網際網路,以及我們所謂的合作社模式。未來我們要把維度設計好,同時要執行好,並且豐富農業未來的維度。再利用跨界的方式,讓整個農業升級。最後,滕飛認為,中國農業的變革或者說升級可能會來源於跨界,用跨界思維改變整個傳統農業的經營方式。未來中國農業的發展是在跨界過程中產生新農業。
  • 國土95%為沙漠,埃及為什麼不引尼羅河水入沙漠,讓沙漠變綠洲?
    同樣作為中東國家的以色列,在老美的扶持下站穩了腳跟,憑藉著先進的科技將沙漠變為良田。把尼羅河水引入沙漠造綠洲,埃及曾經實施過,不過最終以失敗告終。埃及位於非洲東北部,地處歐亞非三大洲的交界地帶,其境內的蘇伊士運河連接著大西洋與印度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海上交通航線之一。曾經的古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他們建造了聞名世界的金字塔。
  • 以色列內蓋夫沙漠兩日遊
    項目包括:1)內蓋夫本Ÿ古裡安大學沙漠研究所參觀本古裡安大學成立於1969年,建校初衷是改造以色列南部沙漠地區內蓋夫。大學以以色列首任總理大衛·本-古裡安的名字命名,致力於實現本-古裡安的願景:讓農業、科學、技術和創新在沙漠遍地開花。
  • 中國30萬人用30年讓沙漠變成綠洲,卻因「它」讓許多治沙人落淚
    中國的沙漠是世界上沙漠面積較大、分布較廣和沙漠化危險較嚴重的國家之一。世界各地的沙漠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越來越大的危險,所以人們都開始重視沙漠的防治,比如我國的西北地區就是長時間受沙漠化的困擾。根據其中的一個治沙人員了解到,原來的沙漠現如今已經變成了一片綠洲,但是現在的沙漠上不僅只出現了綠色的植物,還有新的東西出現,就是塑料,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沙漠上會有塑料製品的出現?中國這30年的治沙工程讓原本是荒漠額土地變成現在的綠洲,這讓很多中外遊客很震驚,他們帶著好奇心來到這裡旅遊探究。
  • 以色列:沙漠上建成的國家,如何成為水資源強國?
    但如今,以色列卻一躍成為了水資源強國,不但實現了本國用水的自給自足,還將先進的水技術推廣向了全世界。以色列是如何在沙漠中找到水源,並逐漸成為的水資源強國的呢?為求建國的猶太人硬是在這片沙漠裡創造了綠洲,實現了「用水自由」,他們用現實漂亮的打了英國「預言家」一巴掌。2.窮盡一切辦法,在沙漠中獲取水源以色列的自然水資源主要分兩部分,一部分是地上水,另一部分是地下水。地上水主要來自於河流和湖泊,而地下水則是來自地表以下的蓄水層。
  • 充滿生機的以色列內蓋夫沙漠
    不久前,記者受邀前往內蓋夫沙漠參觀,切身體驗了內蓋夫沙漠的別樣風情。吸引眼球的沙漠景觀沙漠是以色列面積最大的地貌,內蓋夫沙漠覆蓋了以色列60%以上的領土。但與其他單色調的沙漠不同,自從進入內蓋夫沙漠起,就不斷地看到大片的綠色。一人多高的仙人掌、渾身尖刺的駱駝草到處屢見不鮮,而點綴在沙漠中的城市,更是顯示出內蓋夫沙漠的綠色生機。
  • 埃及為何不將尼羅河水引入沙漠來解決耕地不足問題?
    埃及現在人口規模已經超過1億人,成為世界人口大國,但是由於埃及96%的地區被沙漠覆蓋,而耕地主要分布在尼羅河兩岸的狹窄綠洲地帶,這導致耕地嚴重不足。埃及現在70%的糧食依賴進口,如果將尼羅河的河水引入沙漠地區,將沙漠變成綠洲,這樣可以增加很多耕地。
  • 以色列國土面積小,還都是沙漠,為何能迅速崛起成為世界強國
    作為一個沙漠上的國家,建國之初的以色列面臨的最大困難,就是耕地和水資源的先天不足。但是以色列人,卻僅用了5%人口的農民,不僅完全實現了糧食的自產自足,還向其它國家大量出口優質的水果,蔬菜,棉花等農副產品,創造外匯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