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攜程「殺熟」又成為熱門話題。因網友@黑白影 發布的一條微博,眾多網友對攜程口誅筆伐。
隨後,攜程回應稱,「酒店同方不同價並非殺熟,用戶所看到的差異,有的是因為用戶領用或購買優惠券造成,有的本身就不是同一種產品。」並稱這件事給了他們警示,下一步攜程將會優化產品設計和頁面展示,給用戶儘量好的體驗。
對於這樣的回應,不知道有多少網友會買帳。
其實,自從去哪兒、藝龍、同程等旅遊出行服務平臺被攜程收入囊中後,攜程在中國旅遊出行服務市場已經一家獨大。隨之而來的並不是消費者得到更多的優惠,而是消費者遇到越來越多的「糟心事」,捆綁銷售、被攜程殺熟、退改籤亂收費問題等層出不窮。
去年十月,女藝人韓雪就曾發微博,告知網友「攜程在手看清楚再走」,炮轟攜程APP存在不少「套路」,特別是捆綁銷售。
今年四月,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發布的《消費者飛機票退改籤情況調查報告》。這份調查結果顯示,在接受線上調查的1250名消費者中,995名消費者有過退改籤的經歷,佔79.6%,而機票退改籤費用總體偏高,收費標準混亂。
隨後,攜程旅行網、去哪兒網、飛豬旅行網、驢媽媽旅遊網、同程旅遊網、藝龍旅行網、途牛旅遊網7家網際網路機票銷售平臺就「退改籤亂收費」現象被江蘇省消保委約談。
從這裡可以看出,出行、旅遊這些傳統意義上的買方市場被旅遊出行服務平臺霸佔後,已經轉變成為賣方市場,都由它們「說了算」。
以前的旅遊出行服務平臺可以看作為「中介銷售平臺」,這些平臺可以作為供需雙方的溝通橋梁,傳達供需雙方的實際需求,由此降低旅遊出行市場的交易成本,促進交易達成。簡而言之就是「物美價廉」,在這樣的前提下,旅遊出行服務平臺發展迅速。然而瘋狂發展後的旅遊出行服務平臺卻違背了初衷,不再以消費者為主,它們常利用供需雙方信息不對稱,欺買瞞賣。甚至與某些不良供給方沆瀣一氣共同作惡,坑害消費者。這樣的行為已經涉嫌違法違紀,這樣的平臺不僅會被執法部門懲罰,還會遭到市場的報應。
其實,近些年來,國內旅遊出行行業已經發展的足夠完善。這些旅遊出行服務平臺早已不是「最優解」。再加上這些旅遊出行服務平臺不斷「作妖」。消費者們完全可以選擇更合適,更便捷的旅遊出行方式。
訂機票:現在現在各個航空公司都有了自己的官網app,定票可以直接在官方上比價。並且退改籤也不會像旅遊出行服務平臺那樣亂扣費。同時,不少航空公司已經加入航空聯盟,乘坐飛機可以積攢裡程數,用於兌換裡程或者禮物,通過攜程、去哪兒等平臺預訂,一般無法積累裡程。
訂酒店:很多連鎖酒店都已經推出官方APP,消費者可以直接在APP上預訂酒店,價格與攜程、去哪兒那些相差不大,而且經常會有特價房。除此之外,如果是五星級豪華酒店的常客,則更推薦直接在官方網站或APP上預定,因為連鎖五星級酒店常常採用積分制,住房就可以得到積分,積分積累下來可以換禮品甚至直接抵扣住房款。而通過攜程、去哪兒等平臺預訂,一般無法得到積分。
門票:可以通過大麥、淘寶甚至微信等平臺進行比較後,再購買。
不可否認,攜程、去哪兒等平臺曾經為大家的旅遊出行提供了便利,但是近兩年來,這些旅遊出行服務平臺的所作所為總給人一種「店大欺人」的感覺。既然如此,消費者完全可以拋棄這些旅遊出行服務平臺,選擇更合適的旅遊出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