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機票訂酒店被大數據「殺熟」?三大套路你必須知道 文旅部發文...

2020-12-17 中國經濟網

  10月9日,文化和旅遊部在官網發布《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徵求意見稿)》(簡稱《暫行規定》),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暫行規定》對虛假預定、不合理低價遊、價格歧視(大數據殺熟)、信用監管等問題都做出了具體規定,違反規定將被處罰。

  業內人士指出,大數據「殺熟」對老用戶來說是傷害,對新用戶來說僅靠價差誘惑也無法保證其長期活躍地使用,更關鍵的是會透支消費者信任,損害平臺長遠發展的根基以及有序的行業競爭環境。

  OTA平臺成「殺熟」重災區

  殺熟,即同樣的商品或服務,老客戶看到的價格反而比新客戶要貴出許多。

  值得注意的是,近兩年來包括滴滴出行、攜程、飛豬、京東、美團、淘票票等多家網際網路平臺均被曝疑似存在「殺熟」情況,涵蓋在線差旅、在線票務、網絡購物、交通出行等多個領域,特別是OTA(Online Travel Agent)在線差旅平臺較為突出。對此,上述各家平臺大多進行否認。

  2018年10月7日,知名作家王小山在微博炮轟飛豬旅行App利用大數據「殺熟」。飛豬對此回應稱:從來沒有,也永遠不會利用大數據損害消費者利益。

  行業龍頭攜程早前也被用戶指責存在「大數據殺熟」。3月10日晚間,微博網友@陳利人爆料稱,在攜程訂票未支付時,發現忘記勾選「報銷憑證」,退回修正再支付時被提醒「已無票」。重新搜索該票,價格貴了近1500元。而通過海航APP購買該票,價格比攜程第一次給出的價格低了2100元。

  3月11日,攜程發布致歉說明稱,攜程絕不存在任何「大數據殺熟」行為,對爆料所述訂單進行復盤發現,2月26日發布的新版本在機票預定程序中存在Bug,並對此作出道歉。經初步統計,該bug影響到約1300人,涉及成交訂單約100個。10日晚11時,該Bug已修復,將逐一與客戶聯繫,承擔用戶因此造成的損失。

  「大數據殺熟」的三種套路

  浙江大學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研究院院長馬述忠總結了「殺熟」的三種套路:

  一、藉助大數據進行「用戶畫像」

  根據用戶的收入水平與消費習慣實現「殺熟」。這是最常見的「大數據殺熟」套路。商家通過移動端應用後臺收集用戶的消費習慣信息,如經常瀏覽的商品類型、價格區間、購物歷史等,並進一步收集與用戶身份特徵(如手機號碼、微信、微博帳號等)相關聯的其它應用信息,通過銀行帳戶資金往來、簡訊等途徑估算用戶的收入水平,從而進行行為建模,給用戶貼「標籤」,針對性地向用戶推送一部分商品,隱藏另一部分商品,誘導用戶的消費選擇,並進行一定幅度的加價。

  二、通過地理位置信息實現「殺熟」

  商家通過移動端應用後臺收集用戶的地理位置信息並進行實時分析,若用戶所處的位置附近潛在的競爭對手較少,則進行一定幅度的加價。此外,用戶的住址、辦公地點、常去消費的場所等地理位置信息也可以用於判斷用戶的收入水平及消費能力,使得「用戶畫像」更為精準。

  三、通過用戶與移動端應用交互的行為細節實現「殺熟」

  用戶與應用交互的行為細節,如鍵入信息頻率、搜索關鍵詞等,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這一時點用戶對於商品或服務需求的迫切程度,一些商家會基於這些信息進行動態浮動加價。

  為什麼是「殺熟」而不是「殺生」?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產業經濟系教授駱品亮指出,首先,熟客往往「自以為是」,覺得跟商家熟就會得到更好的服務和更優惠的價格,孰料熟客往往要為「自以為是」付出代價。

  其次,熟客的行為軌跡相對固化,比較厭煩「貨比三家」,因此要為「慣性」或「粘性」支付更高的價格。

  最後,熟客往往具有較高的轉移成本,因此要為「鎖定效應」買單。

  總而言之,相比生客,熟客對價格沒有那麼敏感,也就是價格彈性比較低。所以,「殺熟」本質上是一種價格歧視策略。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黃璜曾向媒體表示,大數據「殺熟」對老用戶來說是傷害,對新用戶來說僅靠價差誘惑也無法保證其長期活躍地使用,更關鍵的是會透支消費者信任,損害平臺長遠發展的根基以及有序的行業競爭環境。

  文旅部出手整治

  近年來,我國在線旅遊市場快速增長,在線旅遊企業和平臺的數量不斷增多,方便了廣大人民群眾出遊,促進了旅遊消費,帶動了行業發展。但文化和旅遊部注意到,個別企業和平臺違反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情況時有發生,侵害了遊客的合法權益,擾亂了旅遊市場秩序,個別性質惡劣的案件更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給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帶來了較大負面影響,廣大人民群眾對此反映強烈,要求加強市場監管、規範市場秩序已成為社會共識。

  文化和旅遊部指出,在線旅遊企業和平臺既是線下旅遊行業的服務主體,又是在線電子商務平臺的經營者,具有雙重身份。目前,國內的相關法律法規尚未對在線旅遊市場規範作出明確規定,這給行業監管帶來較大難度。從各地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收到的舉報和投訴,以及媒體相關報導所反映出來的問題來看,上述企業和平臺涉及的問題主要集中於「旅遊安全保障和救助義務、消費者權益保障、虛假宣傳」等行業發展的重要方面,亟需通過健全法律法規來加以規範。

  《暫行規定》回應了社會熱點問題。對虛假預定、不合理低價遊、價格歧視(大數據殺熟)、信用監管等問題都做出了具體規定。其中,明確提出在線旅遊經營者不得利用大數據等技術手段,針對不同消費特徵的旅遊者,對同一產品或服務在相同條件下設置差異化的價格。

  相關部門已經注意到網際網路「殺熟」問題。早前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對電子商務法(草案)三審稿進行了審議。與此前的二審稿相比,三審稿提到,電子商務經營者根據消費者的興趣愛好、消費習慣等特徵,向其推銷商品或者服務,應當同時向該消費者提供不針對其個人特徵的選項,尊重和平等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對於文化和旅遊部的徵求意見,攜程方面表示將積極響應號召,堅決杜絕價格歧視、虛假預訂等現象,並對平臺上的產品及供應商進行更嚴格的監管,盡全力保障每一位用戶的權益和利益。目前,對於機票、酒店等產品,攜程稱均建立了嚴格的監督管理體系。

 

(責任編輯:蔡情)

相關焦點

  • 買機票訂酒店被大數據「殺熟」?文旅部出手整治
    來源:中國證券報買機票訂酒店被大數據「殺熟」?三大套路你必須知道,文旅部發文整治,違規將被罰!於蒙蒙10月9日,文化和旅遊部在官網發布《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徵求意見稿)》(簡稱《暫行規定》),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 買機票訂酒店被「大數據殺熟」?文旅部出手整治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原標題:買機票訂酒店被「大數據殺熟」?文旅部出手整治中國在線旅遊市場快速增長,在線旅遊企業和平臺的數量不斷增多,在方便公眾出遊的同時也促進了旅遊消費,但也有一些在線旅遊經營者損害消費者權益,給行業帶來負面影響。
  • 買機票訂酒店被「大數據殺熟」?文旅部出手
    「被大數據狠狠『宰』了一刀」  隨著在線旅遊平臺的普及,「機票價格越搜越貴、酒店起價越看越高」已經不是新鮮事,「大數據殺熟」也成為消費者普遍熱議的話題。而令她沒想到的是,自己的精心策劃竟然被平臺大數據「盯」上了。  「機票第一次搜是一個價格,過一段時間再搜價格就漲了。」周女士向記者表示,最後訂單票價比初次搜索票價高了近1000元,朋友在同天定到的同航班價格也比自己低幾百元。即使考慮機票餘量導致價格變動,自己「顯然也是被大數據狠狠『宰』了一刀」。
  • 訂酒店APP平臺用大數據「殺熟」:同一酒店兩個價格
    新華社南京3月27日電 題:消費越多價格越貴,APP平臺「殺熟」你被套路了嗎?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王珏玢 潘曄習慣了用APP預訂酒店、演出票的你,有沒有想過會被某些「比你更懂你」的網絡平臺「殺熟」而無知無覺?近期,不少網友發現,自己經常購物的網站、APP,消費越多、?得到的優惠越少,甚至價格越貴。
  • 文旅部:利用大數據「殺熟」等行為,禁!
    雖然因為疫情關係很多人上半年的出遊計劃都未能成行但是往常生活中很多朋友旅遊時都會通過旅遊APP 快捷地訂機票、訂酒店、訂門票國家文旅部近日發布的《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對上述現象均作出了具體規定,利用大數據「殺熟」等行為被明令禁止。文化和旅遊部表示,近年來,我國在線旅遊市場快速增長,在線旅遊企業和平臺的數量不斷增多,方便了廣大人民群眾出遊,促進了旅遊消費,帶動了行業發展。
  • 「大數據殺熟」每次訂酒店機票都多花了冤枉錢 你知道嗎?
    大數據殺熟大數據殺熟是指同樣的商品或服務,老客戶看到的價格反而比新客戶要貴出許多的現象。2018年12月20日,大數據殺熟當選為2018年度社會生活類十大流行語。簡單來說就是:1、登陸與不登陸,可能查到的機票,酒店價格不同!2、你用過的手機,因為各種存量信息,查的內容,可能和其他手機查詢到的結果不同!
  • 旅遊前訂酒店機票如何避免被大數據殺熟
    目前飛豬、去哪、攜程已經被證實存在明顯殺熟或者宰客問題,特別是購買3天以內的機票和酒店都會被這些網站宰客。例如在4月28號在飛豬訂4月29日的酒店,一般網站給你的價格是門店價格1.5倍以上。也就是說你打電話到門店訂酒店價格只有網站預訂一半。
  • 熟客智商稅:你遭遇過大數據殺熟嗎?
    在線旅遊平臺背後的「大數據殺熟」近年來逐漸為人熟知。9月中旬,央視新聞在微博上發起投票「你遭遇過大數據殺熟嗎」,勾選「遇到過,價格差異明顯」的用戶有1.5萬,佔了投票總數的七成。據文化和旅遊部最新公布的《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10月1日起,在線旅遊者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侵犯旅遊者合法權益。
  • 大數據殺熟、不合理低價遊……文旅部明令禁止這些旅遊「陷阱」
    隨著旅遊市場的回暖,一系列旅遊中常見的套路也再次受到關注。大數據殺熟、不合理低價遊……你中過這些常見的旅遊「套路」嗎?大數據殺熟、不合理低價遊……常見旅遊「套路」知多少有網友發現,在某些在線旅遊App上面,用新舊兩個帳戶同時查詢同一間酒店,新舊顧客的定價不同。
  • 大數據「殺熟」?國家文旅部:嚴令禁止
    以下問題你有遇到過嗎?同一家酒店的同樣房型在旅遊網站常客看到的價格比新用戶看到的價格貴了百元以上>查詢某個航線的機票幾分鐘前的機票價格是1500元過幾分鐘再查這個價格就可能變成了國家文旅部最新發布的《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對上述現象均作出了具體規定,利用大數據「殺熟」等行為被明令禁止。
  • 女子APP上買機票,同天卻出現不同價格,大數據殺熟你遇到過嗎?
    在生活當中做生意的都希望通過誠信經營能夠贏得回頭客,當然一般情況下,商家對於老顧客都會給予最大的優惠,這樣才能穩定住老顧客,當然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大數據精準殺熟,精準殺熟說的就是大家在網際網路上買機票、訂酒店,或者是打車的時候呈現在我們眼前的價格往往是老用戶要高於新用戶,其實往簡單了說就是專坑回頭客
  • 同一張機票差價200,大數據殺熟已經快要目無王法了麼?
    訂酒店的時候,他們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張先生通過相關的訂票系統平臺來訂,會比朋友訂的貴五六十元。「有一次訂南寧飛西安機票的時候,第一次發現是600多元一張,第二次刷新是800多元一張,我又拿朋友的手機來看,發現她是600多元一張。」廣西南寧市民白女士說。
  • 大數據分析殺熟、刷好評?文旅部出手了……
    經常使用某個應用程式(APP)卻發現自己預訂酒店機票的價格比「新手」貴、給商家的差評無法顯示……這些在線旅遊存在的問題都將得到規範。近日,國家文旅部發布《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對上述現象均作出了具體規定,利用大數據「殺熟」(是指同樣的商品或服務,老客戶看到的價格反而比新客戶要貴出許多的現象)等行為被明令禁止。
  • 利用大數據「殺熟」等行為,禁
    很多朋友旅遊時都會通過旅遊APP快捷地訂機票、訂酒店、訂門票那你遇見過國家文旅部近日發布的《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對上述現象均作出了具體規定,利用大數據「殺熟」等行為被明令禁止。
  • 在線旅遊平臺的「大數據殺熟」?下次還敢
    正好最近看到了文旅部出臺了《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預計在10月1日正式執行,其中第十五條的規定就是「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侵犯旅遊者的合法權益」。這一條也就是劍指我們常說的「大數據殺熟」。比如,自己打開的商品頁面的價格要比別人貴,自己叫的車比朋友叫的車多出幾塊錢,自己經常訂的機票、酒店的價格要比新手高出不少。為什麼稱為「殺熟」,就是這些網際網路電商、OTA(在線旅遊平臺)對你越了解,就越知道你的價格承受度和是否有比價習慣,一旦認定你是價格不敏感用戶,就會很容易對你下手,反而是新用戶,這些平臺為了留存還會給予一定的優惠,當然也留出一段「養熟期」。
  • 攜程「殺熟」,怎樣訂機票酒店更合適?
    近日,攜程「殺熟」又成為熱門話題。因網友@黑白影 發布的一條微博,眾多網友對攜程口誅筆伐。對於這樣的回應,不知道有多少網友會買帳。其實,自從去哪兒、藝龍、同程等旅遊出行服務平臺被攜程收入囊中後,攜程在中國旅遊出行服務市場已經一家獨大。
  • 大數據殺熟被明令禁止
    先說說大數據殺熟行為是什麼意思呢,其實我們大家或多或少的都被殺熟過,但是卻沒發現而已。比如說你每天上下班,經常使用某一款打車軟體叫車,那你的數據就被捕捉了,你哪一天哪一個時間需要車上下班就會在大數據中,你的需求就會變成必須,那你的車費就會比隨意叫車的「陌生人」高一點。
  • 央視點名「大數據殺熟」, 知道這些讓你有效反制「大數據殺熟」
    規定明確了在線旅遊經營者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侵犯旅遊者合法權益。大數據殺熟你經歷過麼?在享受網絡便利的同時,我們該如何反制呢?01 何為「大數據殺熟」?相信大家一定經歷過這樣的現象:某打車軟體,同一時間同樣起點和終點的行程的預估價格差異可以達20%以上; 通過某網絡訂票平臺,如果你高頻搜索和持續關注,則搜索的機票價格持續上漲,訂票後卻又發現價格下跌等等。如果你經歷過這樣的現象,那恭喜你,你被大數據殺熟了。
  • 攜程買機票幾分鐘漲價一千?網友再質疑大數據殺熟
    機票價格咋又漲了!」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情況,打算訂票出遊,隨手打開一個旅遊APP,搜索比價幾圈後發現,誒?剛剛還1668呢!怎麼變1998了?退出再來刷新幾遍,誒?沒票了???日前,[email protected],其在攜程疑似遭遇「大數據殺熟」現象。他表示,自己日前想要在攜程購買機票,顯示總價格17548元,因為沒有選報銷憑證,於是退出重新填寫。
  • 網上訂機票價格越搜越高?如何避免被大數據殺熟——大千生活
    網上訂機票價格越搜越高?如何避免被大數據殺熟——大千生活近日,月活躍用戶數超過2億,去年第四季度淨營收76億元人民幣的某大型旅遊APP陷入了大數據殺熟風波,且不說是否屬實,但是在臨近315的重要日子裡,該平臺瞬時間成為了千夫所指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