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國在工作中
越國開心農莊裡的開心市民
蘭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張旭永特約記者滿自文魯昀文/圖
永登縣黑城村的越國開心農莊,如今成為我市近郊遊的一張金名片,這裡阡陌交通、樹木蔥蘢,花海飄香、風景怡人,農家風情與現代遊樂設施相映成趣,吸引越來越多的家庭攜子遊。打造這一樂園的,是一位土生土長的本地人,他叫張月國,四十年磨一劍,致力於建設越國開心農莊田園綜合體項目,促使其初具雛形。
今天,我們聊聊這位70後「農莊主」的打拼故事,順便捋一捋改革四十年來,永登農村所發生的滄桑巨變,再為改革路上的生力軍吶喊助威,攥拳鼓勁。
懷揣200元走涼州的一位出門人
12月13日,從蘭州乘車,經過100公裡的路程來到越國開心農莊,一雙熱情的手伸過來:「我是張月國,歡迎歡迎,請,請進。」這是一位相貌堂堂的漢子,有著西北人特有的質樸與熱情,言談拘謹,逢人微笑,給人一種穩重溫暖的感覺。
談話中,我們了解到,1971年,張月國出生在黑城村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童年,他記憶裡滿是生活的拮据。1987年,改革開放潮起潮湧,16歲的張月國中學畢業後,懷揣夢想和200元現金遠赴武威市涼州區,走上了創業之路。
資金短缺,人地生疏。初來乍到的張月國從廢品收購行業做起。由於從業誠信度高,僅僅一年,他就成了同業中的佼佼者。這一年,他掙了2萬多元,收穫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並上繳稅金1000元。
1992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和發展為張月國的事業帶來了機遇,他的生意規模越來越大,前來投奔的同鄉越來越多。他先後帶領十幾名同鄉到武威發展,給予他們資金,幫助他們創業。
事業越做越大,上繳稅金從1000元到萬餘元,張月國也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商人,可他並不滿足於此,他惦念家鄉父老鄉親,籌劃改變家鄉面貌,讓鄉親們早日致富成了他的新目標。
引進生產線到家門的一位成功企業家
2005年7月,張月國謝絕當地政府的挽留,毅然回到闊別多年的家鄉,開始了人生的第二次創業。
儘管曾經的創業成功為他積攢了大量經驗,但這並不代表回鄉創業仍舊一路坦途。他認真研判市場形勢,全面考察發展行情,短短幾個月,一條年產3萬多噸的氧化球團生產線在家鄉落成,並一次點火成功。聘專家、招人才,企業逐漸步入正軌,解決了當地100多人的就業問題。與此同時,他仍不忘初心,通過捐款捐物等方式支持家鄉發展,並抽空外出學習考察。
他先後十多次前往北京、陝西、山西、河北、寧夏等地取經,確定了發展鄉村旅遊項目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思路,把目光投向了鄉村旅遊業。2014年,他率先斥巨資在家鄉柳樹鎮黑城村開始建設越國開心農莊。
談起為什麼把事業轉向鄉村旅遊,張月國說:「這些年,為了養家餬口,農村裡的青壯年紛紛外出打工,許多人都是在過年的時候回家一次,隨之造成的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等社會問題引人關注,老人不能沒有兒女陪伴、孩子不能沒有父母關懷。我建農莊,也是為了鄉親們能一邊在這裡掙錢,一邊照顧家裡。」
4年來,越國開心農莊景區內容不斷豐富,百畝花海、房車營地、開心橋、體能樂園、餐廳、燒烤園等項目的建成,使農莊成為了包含吃、住、遊、購、娛的田園綜合體。通過「節會搭臺、經濟唱戲」的方式,舉辦了縣市圍棋聯誼賽、紫色花海觀賞節、稻草藝術節、七彩風車節、活力越國農莊攝影大賽等多項活動,吸引了天南海北眾多遊客。
一張繪進莊稼地裡的「田園綜合體」藍圖
今年,越國開心農莊被確定為當地「三變」改革的經營主體,農莊緊緊圍繞「三變」改革,積極探索「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精準扶貧」的新路子。通過土地流轉、勞動用工、入股分紅等多種方式,流轉土地2003畝,每畝土地增加農民收入500元。吸收村集體資金100萬元入股分紅,每年保底收入6萬元。吸收60萬元財政補助資金以1:1比例與群眾閒散資金進行配股,年底按戶分紅。目前,參與配股的貧困戶達29戶,一般農戶22戶。農民參股入股、務工就業、分紅得利,已扶持53戶建檔立卡戶脫貧摘帽,162人脫貧,人均年收入達到10200元。
隨著蘭州市慶祝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鄉村旅遊看永登」大型媒體採訪活動在農莊舉辦,景區知名度得到大幅提升,僅十一黃金周期間,農莊就接待來自陝西、山東、江西、寧夏、北京、青海及省內各地的遊客9萬餘人次。現在的越國開心農莊,已成為永登縣發展田園綜合體及「三變」改革的樣板之一。張月國本人也榮獲2018年蘭州市「返鄉創業明星」稱號。
越國開心農莊的發展使當地群眾嘗到了「甜頭」,他們不僅可以每年領取到土地流轉費用,還能在農莊內入駐商戶或務工賺錢。
張月國說:「借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土地承包期限也有了延長,農民們吃上了定心丸,我發展鄉村旅遊帶領大家奔小康的決心也更加堅定。目前,通過在農莊裡入駐商戶實現就業的群眾達到200多人,景區管護人員用工量達到了120餘人。」
張月國說,下一步,開心農莊計劃通過商業街的修建和景區內商戶的引進,預計在2019年使個體經營項目達到100家以上,周邊群眾在這裡就業將更加方便。
30年創業史,張月國取得了成功,也帶著鄉親們增加了收入。回望過去,展望未來,他充滿信心說:「我是運氣好趕上了改革開放以來的各項好政策,市場經濟讓我放開腳步向前走,鄉村振興我要擼起袖子,幹出樣子。今天取得的一些小成績不是最終目標,未來還要更加努力,讓家鄉父老鄉親過上好日子,越過越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