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皇統治的陰霾下 西伯利亞變成了戰俘和苦役流放地

2020-12-12 悅圖者

在300餘年的漫長歲月中,沙皇時代視西伯利亞為「國內殖民地」。在西伯利亞長期奉行「懲罰式的墾殖」政策。圖為1885—1886年被沙皇俄國流放到西伯利亞地區做苦役的戰俘,罪犯、政治犯。

西伯利亞成為國內外有名的苦役流放地,西伯利亞流放是俄國社會政治鬥爭的「晴雨表」。同時,它給西伯利亞開發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是西伯利亞勞動力匱乏、社會經濟發展遲緩的重要原因之一。

自16世紀末起,西伯利亞這個「金窖」在沙皇統治的陰霾下變成了一條「罪孽的袋子」苦役流放地。 俄國史上著名的「銅鐘流放」開啟了西伯利亞流放之先河,後來登上沙皇寶座的鮑裡斯·戈都諾夫成為西伯利亞流放制的始作俑者。

西伯利亞流放是俄國社會政治鬥爭的晴雨表,它同難以計數的與沙皇專制奮力抗爭者聯繫在一起。俄國曆次農民戰爭的眾多參加者都是西伯利亞流放制度的犧牲品。

隨著沙皇專制制度的不斷加強,西伯利亞流放制逐步形成,1649年沙皇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頒布一部重要法典,使農奴制度在俄國最終確立。該法典首次把流放西伯利亞作為一種刑罰固定下來,規定流放西伯利亞是僅次於死刑的重刑,並指定新建不久的雅庫次克及勒拿河流域為流放地。17世紀下半葉,每年流放到西伯利亞的人數最多可達6000~9000人。

在官場傾軋中失勢的人也是西伯利亞流放的承載者,1728年彼得二世將聲名顯赫的亞·達·緬希科夫公爵發配到鄂畢河下遊荒涼的別廖佐沃鎮。「比隆苛政」時期在俄國供職的來自波羅的海沿岸的一些高官也「光顧」西伯利亞,其中比隆及掌握軍權的布·克·米尼赫被流放到彼雷姆,總攬外交事務的安·伊·奧斯捷爾曼被流放到別廖佐沃鎮並死於這裡。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

彼得大帝開創了強迫移居西伯利亞的時代,1698年發動叛亂的射擊軍約600人被放逐到西伯利亞,他們幾乎遍及西伯利亞的每一座城堡。

相關焦點

  • 肖瑜評《死屋》︱流放西伯利亞:所禁錮的,與重生的
    《死屋:沙皇統治時期的西伯利亞流放制度》,[英]丹尼爾·比爾著,孔俐穎譯,後浪︱四川文藝出版社2019年6月出版,528頁,88.00元《死屋:沙皇統治時期的西伯利亞流放制度》(The House of the Dead: Siberian Exile under the Tsars)是英國歷史學家丹尼爾·比爾(Daniel Beer)所著的一部歷史研究著作,曾榮獲2017
  • 日本戰俘的「人間地獄」
    1945年8月9日,蘇軍出兵中國東北,曾經不可一世的關東軍在蘇軍強大武力攻擊下,瞬間灰飛煙滅。日本戰敗投降後,蘇軍將60萬日本關東軍戰俘押解到蘇聯西伯利亞戰俘集中營。西伯利亞位於蘇聯遠東地區,是一片廣闊而寒冷地帶,環境氣候極其惡劣,年平均氣溫低於零度。日本戰俘害怕中國報復和虐待,能夠進入蘇聯戰俘營非常高興。特別是蘇軍謊稱會把他們通過西伯利亞鐵路運回日本國內時,更是一陣竊喜。
  • 沙皇俄國東擴的最後屏障:記西伯利亞汗國的覆滅!
    但當時間進入16世紀後,野心勃勃的沙皇俄國打破了他們寧靜的生活。勵志將版圖擴張到整個東歐平原的沙皇伊凡雷帝顯然不允許有「自由民」游離於其統治。因此整個伊凡雷帝統治時期,沙俄軍隊對生活在南俄草原的哥薩克人打擊不斷,並最終於1579年一舉擊潰哥薩克人。正是在此戰之後,已無處可去的以葉爾馬克·齊莫菲葉維奇·奧萊寧為首領的哥薩克隊伍唯有北逃投奔斯特羅加諾夫家族。為何會選擇斯特羅加諾夫家族?
  • 當文學遇見西伯利亞
    在沙俄時期,因為生存條件惡劣,它成為苦役、政治犯和戰俘的流放地。如今,神奇獨特的自然環境和風土民俗,讓它成了旅遊發燒友的必去之地。西伯利亞是俄羅斯文學創作的源泉之一。19世紀,因觸怒沙皇而被流放西伯利亞的經歷,直接啟發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自傳性作品《死屋手記》;契訶夫耗費三年寫作的《薩哈林旅行記》,是他考察了西伯利亞的苦役監獄和貧苦生活,「用文字診斷俄羅斯」的作品。
  • 西伯利亞的流放制度,起源於一口參與暴動的銅鐘?
    流放的對象,既有普通罪犯和政治激進分子、農奴制和村莊政治的受害者,也有追隨丈夫和父親的妻子與孩子,更有逃犯和賞金獵人的身影。2017年坎迪爾歷史獎大獎,頒給了英國倫敦大學皇家霍洛威學院高級講師丹尼爾·比爾,表彰他的歷史著作《死屋:沙皇統治時期的西伯利亞流放制度》。
  • 讓日本戰俘深惡痛絕的西伯利亞挖土豆,究竟有多殘酷
    其中絕大多數戰俘被草草的送上了火車,隨著火車的行駛,戰俘們還納悶――這列火車怎麼不是回家的方向呢?可他們不知道,自己即將去的是冰天雪地、渺無人煙的西伯利亞。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在蘇聯鋼鐵洪流的衝擊下,日本關東軍是兵敗如山倒,同年5號,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於是乎,將近60萬的日軍成為蘇聯戰俘。
  • 為何蘇聯美女鍾愛日本戰俘,連政府禁止都不管用?原因只有六個字
    引言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距今已經有75年,這場戰爭對於全世界都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第二次世界大戰完整歷史實錄》一書的序言中寫道:「……它結束了一個戰爭和動蕩的舊時期,迎來了一個和平和發展的新階段。」二戰結束後,大約有60萬日軍俘虜被前蘇聯送到西伯利亞做苦役。當時,除了日本戰俘,還有很多其他國家的戰俘在蘇聯。
  • 日本關東軍戰俘在西伯利亞經歷了什麼?網友:引起強烈舒適感!
    ,所以後來日本戰敗之後,也嘗到了自己種下的因。1945年蘇聯紅軍向盤踞在我國東三省的日本軍發動了襲擊,不到一周的時間,日本關東軍就在蘇聯的炮火攻擊下全面潰敗。當時的蘇聯紅軍經過和德國的戰爭,已經磨鍊的非常的強大,他們用2.6萬門大炮,5500輛坦克,5000架飛機對著日本發起猛烈的攻擊,短短一周日軍就有8萬多人被擊斃,60萬人成了戰俘,而這60萬人的戰俘就被運到了西伯利亞。
  • 二戰德軍和日軍關係如何?看到西伯利亞戰俘營一幕,才知道有多差
    在戰爭最開始時,各國對於戰俘的態度也大不相同,像義大利軍隊,別看很少能俘虜到盟軍,但如果俘獲到,那也是以禮相待的,而與義大利軍隊相反的就是日軍,不管你是哪個國家的,都能虐一遍,也正因如此,後來不管是美軍還是蘇軍都會對日本戰俘進行報復,這種報復行為,最常見的還是蘇軍和德軍。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雖然同是邪惡軸心,同是被俘虜的,德軍還瞧不起日軍。
  • 極地大逃亡:蘇聯戰俘徒步6500公裡,從西伯利亞走到印度
    隨著這本書的暢銷,一個堪稱奇蹟的越獄故事被人熟知,一群蘇聯戰俘,從西伯利亞雅庫茨克附近的勞改營中逃出,一路穿越西伯利亞,翻越喜馬拉雅山,走過戈壁灘,徒步6500公裡,從蘇聯走到印度,這個故事比任何志怪小說更加傳奇,故事開始於1939年。
  • 俄國人初佔西伯利亞,被崛起的準格爾教訓,沙皇曾5次遣使聯誼!
    沙皇的宮殿沙俄以哥薩克人為前鋒,沒花多大力氣就侵佔了西伯利亞,1604年託木斯克城的建立,標誌著對西伯利亞的侵佔完成。1647年以後的幾年,準噶爾汗國還屢次興兵進攻西伯利亞的俄國人據點。對此,沙俄也是力不從心,甚至有時候還要顯得低聲下氣,比如1650年派克裡亞皮克夫去向準噶爾人辯解自己的侵略行徑。後來,僧格統治準噶爾汗國,沙俄為了爭取他,1664-1670年5次派遣使團來準噶爾地盤來活動。
  • 「0419分享書籍」《人物誌》《山河入夢》《死屋:沙皇統治時期的...
    具有人文主義傾向的中國傳統艾化,特別重視對人的評價和研究,並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才發現和使用的知識系統。《人物誌》就是三國曹魏政權後期人物劉劭撰寫的一部專門研究人才問題的著作。書中提出了德和才、兼才幹和偏才、英和雄等概念,探討人的內在修養、性情與外顯能力及行事風格的關係,提供了一個識別人才、使用人才的獨特視角。
  • 從皇軍之花到西伯利亞苦力,50萬關東軍戰俘經歷了什麼?
    要恢復戰爭創傷,必須有人來勞動,日軍戰俘大多是青壯勞動力,而且是免費的,不利用白不利用。一箭三雕!史達林不愧是狠人,從不吃虧。就這樣,「皇軍之花」變成了西伯利亞苦力。這近50萬戰俘中,有30萬體力強壯者被分配到了最艱苦的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其餘的分散在歐洲、中亞和外蒙地區。蘇聯管理戰俘的機構,是內務部戰俘和拘押人員事務管理總局,這是1939年蘇波戰爭後為處理波蘭戰俘而設立的機構。為了關押日軍戰俘,它共設立了267個戰俘營,下設2112個戰俘管理所。
  • 60萬日本戰俘的噩夢:比起死亡,他們更怕被送到西伯利亞挖土豆
    所以在美國的調解下,後來這些戰俘被送回日本。也沒有人出來指責中國對待戰俘的殘酷。而相比之下,同樣擁有不少戰俘在菲律賓就兇狠得多,60萬日本戰俘最後只剩下8萬左右,還被作為砝碼,向日本索要80億的戰爭賠償,最後才在美國的調解下,以8億的代價贖回這些俘虜。
  • 60萬日本戰俘被流放西伯利亞,蘇聯婦女為什麼搶著選「老公」
    由於沒有人知道這個男人的名字,大家都叫他伊萬,他在這裡表現地溫柔善良,彷佛是戰爭年代的一個特例,沒有敵視和憤恨。儘管沒有得到官方的任何書面文書,季娜伊達還是和伊萬住在了一起。從這個悲劇收場的愛情故事中可以發現,日本戰俘很少能夠留在蘇聯,成為具有蘇聯國籍的人。類似這樣的悲劇故事遠不止這一個。當年有一位叫蜂谷彌三郎的日本戰俘,他與蘇聯女子生出感情,兩人不顧民族的差異和國家法律懲罰的阻撓,毅然選擇在一起。
  • 很多戰俘累死在西伯利亞
    抗日戰爭後期,日本人在中國的不撓的反擊下開始節節敗退。但是儘管如此,它依舊霸佔著中國的東北地區,不肯離開。所以在1945年的8月3日,蘇聯紅軍對日宣戰,並且派遣了150萬名的士兵前往中國的東北地區。而當時還霸佔著東北地區的日本士兵的數量就只有70萬人不到。可想而知,蘇聯紅軍的勝利是毫無懸念的。
  • 西伯利亞天寒地凍,為何日軍戰俘寧願砍樹,也不去女澡堂做工?
    大家好,當你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你已被小編的華麗文採吸引了吧,你一定要成為小妹的鐵桿粉絲哦~西伯利亞天寒地凍,為何日軍戰俘寧願砍樹,也不去女澡堂做工?日本作為發動這場戰爭的三個軸心國之一,在戰敗後,也出現了大量的戰俘,每個國家處理戰俘的方法都是不一樣的,比如說擁有幾十萬日本戰俘的蘇聯,他們又是怎麼處理這些戰俘的呢?西伯利亞天寒地凍,為何日軍戰俘寧願砍樹,也不去女澡堂做工?
  • 浪漫而詩意,從西伯利亞來的雪蕩滌了陰霾的日子
    這場雪從西伯利亞而來,浪漫而詩意。站在窗前,昏黃的天空在幾盞路燈的點綴下顯神秘和厚實,一陣緊似一陣的西風嗚咽著,無數飄逸的花朵撞在玻璃上綻開冰涼的花瓣,瞬間又飄飛融入空中。舞步旋舞著潔白的旋律,今夜無夢而眠!我起了個大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