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萬日本戰俘被流放西伯利亞,蘇聯婦女為什麼搶著選「老公」

2020-12-12 方程讀史

在2005年5月,俄羅斯新上演了一場愛情主題戲劇,它講述的故事就是日本戰俘與蘇聯婦女之間的愛情故事。這個故事是以真實的真人真事改編而成的。

這部戲的女主角名字叫季娜伊達,她在伊爾庫茨克州的一家幼兒園中做廚師。一天,她所在的幼兒園來了一位運水的工人,這名工人是一個日本戰俘,被俘虜後就押送到了這裡做勞力。

季娜伊達的第一次婚姻非常不幸,在這個偏僻安靜的山村中,她看到幼兒園裡有一個默默無聞、非常勤快的日本男子,季娜伊達不可控制地愛上了這個男人。

由於沒有人知道這個男人的名字,大家都叫他伊萬,他在這裡表現地溫柔善良,彷佛是戰爭年代的一個特例,沒有敵視和憤恨。儘管沒有得到官方的任何書面文書,季娜伊達還是和伊萬住在了一起。

季娜伊達在第一段婚姻中有一個女兒,伊萬對她也非常好,伊萬和季娜伊達都想要再生一個屬於他們兩個人的孩子,在1953年的5月,他們的女兒娜塔莉亞出生了,她們給女兒取了一個乳名,叫娜塔莎。

後來,伊萬告訴季娜伊達自己以前曾經是日本一家銀行的職員,並且已經結婚生子,有兩個孩子。此時的伊萬已經對回到日本不抱有希望,他想要在蘇聯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

伊萬想要拿到蘇聯國籍,實現自己在蘇聯擁有合法定居權,一天清晨伊萬吻別季娜伊達前去辦證明文件,但是這一去伊萬再也沒有回來。

季娜伊達等不到自己的丈夫就前去尋找,結果得到的答覆是:申請加入蘇聯國籍的日本戰俘都被送到遠東地區,他們將在那裡乘坐大船被全部送回國,但是不幸的是大船沉沒在大海上,傳言說是日本政府不容許背叛祖國的人。

得到這個消息的季娜伊達萬念俱灰,從此再也沒有了與伊萬重逢的期望。

從這個悲劇收場的愛情故事中可以發現,日本戰俘很少能夠留在蘇聯,成為具有蘇聯國籍的人。

類似這樣的悲劇故事遠不止這一個。當年有一位叫蜂谷彌三郎的日本戰俘,他與蘇聯女子生出感情,兩人不顧民族的差異和國家法律懲罰的阻撓,毅然選擇在一起。

後來,蜂谷彌三郎被送回到日本第一任妻子的身邊,蜂谷彌三郎一直以來都以為自己的妻子已經在戰爭中去世了,沒想到妻子一直苦等著他的歸來。

蜂谷彌三郎曾經寫了一本書,叫做《為戰爭而哭泣的兩個老婆》,用來紀念他一生中最親密的兩個女人。

為什麼蘇聯會有這麼多的日本戰俘?

在二戰尾聲時期,日本的兵力已經嚴重不足,尤其是面對來自太平洋戰場的威脅,更是讓日本兵員捉襟見肘。原本日本在我國的東北地區駐紮有120萬的關東軍,但是由於太平洋戰場消耗巨大,所以日本軍部抽調了50萬人左右的關東軍前去支援東南亞戰場和太平洋戰場。這樣一來,東北地區的關東軍就剩下不足70萬人,這些都是戰鬥力不強的兵員。

出乎日本人意料的是,在遭受美國原子彈轟炸的第二天,蘇聯就單方面撕毀合約,以雷霆萬鈞之勢打了日本東北軍一個措手不及。緊接著就是日本天皇宣布投降,日本的關東軍基本上就沒有抵抗太久的時間就全部遵照命令繳械投降,變成了俘虜。

蘇聯在接受日本投降後,並沒有將日本俘虜送回國,而是用火車將戰俘送往寒冷的西伯利亞。在西伯利亞,蘇聯設置了超過70個戰俘營來安置日本戰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抗戰,在戰爭中傷亡人數非常大,有被稱為二戰最慘烈戰鬥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

經過戰爭的消耗,蘇聯的男丁數量嚴重不足,據統計二戰結束後的蘇聯女性是男性的3倍之多,並且剩餘的大部分都是老弱病殘幼,青壯年的男子大部分都死在戰場上了。

蘇聯急切地需要大量勞動力來開發能源,這些日本戰俘就是最好的選擇,還是免費勞動力。西伯利亞雖然全年都低溫寒冷,但是這裡礦產資源非常豐富,日本戰俘可以成為重建蘇聯的一部分力量。

被送到西伯利亞的日本戰俘生活是很悲慘的,白天需要不停地勞作,晚上只能艱難地抱團取暖,據統計這些日本戰俘到1956年被送回國的時候只剩下50萬人,將近10萬戰俘埋骨西伯利亞。

日本戰俘與蘇聯女人的悲歡。

看押日本戰俘的蘇聯士兵中有很多人都是蘇聯婦女,因為男丁人數急缺,很多的工作都由女人代替。在與日本戰俘長時間的相處當中,難免就有曖昧的情愫產生,雙方猶如乾柴烈火,一旦有火星出現,將引起熊熊大火。

蘇聯當局發現了這樣的現象,很多蘇聯女子與日本戰俘勾搭在一起,很快蘇聯就明確禁止這樣的行為。一旦發現,蘇聯的女兵就會被立即開除黨籍,並且丟掉工作。

大火一旦燃燒起來,這區區禁令根本無濟於事。此後不少日本戰俘都想要申請蘇聯國籍,成為合法定居蘇聯的人,蘇聯從國家利益的角度考慮,決定設置一個資格審查標準,符合條件的人才能夠成為擁有蘇聯國籍的新蘇聯人。

這個標準是很苛刻的,只有那些掌握著重要技術和對蘇聯做出巨大貢獻的人才可以留下,在哈薩克地區,只有19名日本戰俘被批准加入蘇聯國籍,他們也成功與蘇聯婦女在當地組建家庭開始新生活。

更多的日本戰俘則要被送回日本,他們與蘇聯婦女共同編織的美好記憶也只能回憶了。因此當年蘇聯婦女與日本戰俘之間以悲劇收場的故事非常多,而文章開頭講述的兩個只是滄海一粟。

日本戰俘有些永遠沉入海底,即使幸運回到日本,絕大多數人都是悲慘一生,因為他們被視為國家的恥辱,沒有任何的社會保障待遇。

相關焦點

  • 二戰蘇聯建的監獄,關押的60萬日本戰俘為何無人逃跑?原因很簡單
    二戰末期,蘇聯出兵東北對日作戰,數月之間,日本最精銳的關東軍被蘇聯擊敗,幾十萬的日本兵成了蘇聯戰俘,但在日本投降後,蘇聯並沒有將日本戰俘遣送回國,而是將這些戰俘關押在了蘇聯最恐怖的監獄中,雖然這座監獄蘇聯不需要派人看管,但是日本戰俘卻不敢逃跑,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60萬日本戰俘的噩夢:比起死亡,他們更怕被送到西伯利亞挖土豆
    所以在美國的調解下,後來這些戰俘被送回日本。也沒有人出來指責中國對待戰俘的殘酷。而相比之下,同樣擁有不少戰俘在菲律賓就兇狠得多,60萬日本戰俘最後只剩下8萬左右,還被作為砝碼,向日本索要80億的戰爭賠償,最後才在美國的調解下,以8億的代價贖回這些俘虜。
  • 60萬日軍戰俘被押至西伯利亞,別提有多慘!中國網友卻說了四個字
    但你也許不知道,日本也有一支部隊遭遇了非人的待遇,60萬日軍俘虜被蘇聯帶到了西伯利亞,他們在這裡的遭遇,不少中國網友讓只想說四個字。那是1945年的8月,蘇聯軍隊在中國的東北兵分三路,只為一舉拿下日本關東軍,當時的日軍大勢已去,根本就沒有多少戰鬥力了,在蘇軍僅僅花了幾天就小妹了8萬日軍,而剩下的近60萬日軍選擇舉白旗投降,然而如此龐大數量的戰俘要如何處理呢?蘇聯表示他們也不知道。
  • 在蘇聯戰俘營裡,德國戰俘為什麼總是欺負日本戰俘?
    文/寂寞的紅酒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蘇聯人俘虜了上百萬的德國和日本戰俘,他們大部分被送到了西伯利亞的戰俘營做苦工。由於兩國戰俘往往被關押在一起,因此經常出現德國戰俘欺負日本戰俘的事情,德國戰俘經常和日本戰俘大打出手,日本戰俘經常被打的鼻青臉腫。
  • 讓日本戰俘深惡痛絕的西伯利亞挖土豆,究竟有多殘酷
    1945年,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那一年,大約60萬的日本軍隊成為了蘇聯人的俘虜。其中絕大多數戰俘被草草的送上了火車,隨著火車的行駛,戰俘們還納悶――這列火車怎麼不是回家的方向呢?可他們不知道,自己即將去的是冰天雪地、渺無人煙的西伯利亞。
  • 蘇軍如何對待投降的60萬日軍俘虜?很多戰俘累死在西伯利亞
    而南京大屠殺更是我們認為的「人間地獄」,而日本人就是那兇殘至極的地獄使者。但是這個地獄使者卻說,他們也曾體驗過「人間地獄」。這具體是怎樣一個情況呢?抗日戰爭後期,日本人在中國的不撓的反擊下開始節節敗退。但是儘管如此,它依舊霸佔著中國的東北地區,不肯離開。所以在1945年的8月3日,蘇聯紅軍對日宣戰,並且派遣了150萬名的士兵前往中國的東北地區。
  • 二戰後,日本戰俘可以和蘇聯女人結婚,為何歐洲戰俘卻無此待遇
    這齣戲劇女主人公的原型,是當地一名叫諾維科娃的婦女,而男主人公則是當年被關押在西伯利亞戰俘營,一名叫蜂谷彌三郎的日本關東軍戰俘。  據說蜂谷彌三郎返回日本時,他的日本妻子蜂谷久子仍在等他,但蜂谷彌三郎最終卻不得不離開她,再次回到蘇聯。因為那裡有他的另一個蘇聯妻子諾維科娃和兩人所生的孩子,痛苦抉擇之下,蜂谷彌三郎寫了一本名為《為戰爭哭泣的兩個女人》,來譴責戰爭帶給平民的傷痛。
  • 60萬日軍被蘇聯俘虜,只活下來47萬人,日軍:最怕蘇聯女護士
    就在這時,日本國內的局勢也是一團糟糕,日本大本營的高級幕僚們只是預感蘇聯出兵是前來搶地盤的,並不會對關東軍趕盡殺絕。因此,日軍大本營電令關東軍司令部,明確指出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可以放棄中國東北,全部撤退到朝鮮。
  • 從皇軍之花到西伯利亞苦力,50萬關東軍戰俘經歷了什麼?
    劇照但是,一個星期後蘇聯變卦了。史達林向遠東蘇軍下達了《關於日軍戰俘的接受、安置、勞動》的第9898號決議,要求徵用50萬日本戰俘到蘇聯強制勞動。021945年下半年,西伯利亞大鐵路上,火車呼嘯奔馳,晝夜不斷,從中國東北搞來的「戰利品」和日軍戰俘,被源源不斷運往蘇聯。594000名日軍戰俘,除傷殘者、喪失勞動能力者以及非日本民族的戰俘移交中國之外,其餘499807人悉數被編成千人營,用悶罐車拉往蘇聯。
  • 被蘇軍俘虜的60萬日本戰俘,到底有多少人活著回來
    既然抵抗不怎麼強烈,70萬關東軍戰死的並不多,最後有大約60萬人當了俘虜。考慮到戰爭期間國內青壯年損失太多,蘇聯本著廢物利用的想法,把在東北俘虜的60萬日軍俘虜都拉到了西伯利亞去開荒。雖然戰鬥期間日軍抵抗不激烈,蘇軍在戰鬥中損失不大,他們對於日本人也就沒有太大的仇恨,對於日本戰俘也就不會刻意虐待。
  • 為何蘇聯美女鍾愛日本戰俘,連政府禁止都不管用?原因只有六個字
    在二戰中,前蘇聯作為盟軍的中堅力量,在這場戰爭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二戰後期,蘇聯紅軍進軍中國東北,圍剿當地的日本關東軍。當時的關東軍已經不堪一擊,很快就全部為蘇聯紅軍所俘虜。二戰結束後,大約有60萬日軍俘虜被前蘇聯送到西伯利亞做苦役。當時,除了日本戰俘,還有很多其他國家的戰俘在蘇聯。
  • 當年被發配西伯利亞的幾十萬日本戰俘不是蘇聯的意思,而是日本!
    日軍戰俘上個世紀美國在日本本土投下了兩顆原子彈後,日本無條件投降,在中國及亞洲戰場的數百萬日軍士兵被迫全部放下武器,隨後被各國安排交通工具,準備陸陸續續把這士兵送回日本。按理來說,在任何一個國家,士兵無論勝利或失敗,只要能活著回來,都會受到如同英雄一般的歡呼,政府也會給予很高的待遇,但是日本卻是一個特例,非常不願意這些士兵回來,這是為什麼呢?
  • 日本關東軍戰俘在西伯利亞經歷了什麼?網友:引起強烈舒適感!
    1945年蘇聯紅軍向盤踞在我國東三省的日本軍發動了襲擊,不到一周的時間,日本關東軍就在蘇聯的炮火攻擊下全面潰敗。當時的蘇聯紅軍經過和德國的戰爭,已經磨鍊的非常的強大,他們用2.6萬門大炮,5500輛坦克,5000架飛機對著日本發起猛烈的攻擊,短短一周日軍就有8萬多人被擊斃,60萬人成了戰俘,而這60萬人的戰俘就被運到了西伯利亞。
  • 戰俘有什麼作用?蘇聯關押的60萬日本戰俘去向何方?
    這讓羈押在我軍的數十萬戰俘有了去向,同時也做到了瓦解敵軍以及補充兵源的作用。從1946年至1949年,俘虜達450萬,其中280萬成了解放軍戰士。瓦解敵軍鬥志抗美援朝戰爭中,我軍又實行了「隨虜隨放」的政策,從沒有美軍宣傳的虐待俘虜或是殺害俘虜的現象。
  • 被驅趕至西伯利亞的60萬日軍戰俘,到底跟美國有沒有關係?
    根據戰後戰俘管理所的統計,蘇軍在約45個受降區,一共俘獲了日軍戰俘約63.9萬人,其中包括了約163名將軍以及約2.6萬名日軍軍官(由於各個版本的史料數據的數據不同,這裡採用的是戰後戰俘管理所的統計數據)。
  • 對日本最狠的國家是哪個,竟強迫60萬日軍在西伯利亞做十年苦力
    從日俄戰爭到諾門坎大戰,他們可沒少吃日本人的虧,而且戰後日本又和美國攪合在了一起,所以蘇聯對於遣返日本戰俘一點也不感冒。蘇軍在停戰前夕,向東北的日軍發動突然襲擊,擊斃8萬多人,俘虜60餘萬人。對於這突如其來的60萬張嘴,其實蘇聯也沒有做好準備。蘇聯在衛國戰爭中蒙受重大損失,沒有這麼多錢、更沒有這麼多糧食養活這些人。但是將他們無罪釋放,蘇聯人又不甘心。
  • 日本戰俘的「人間地獄」
    日本戰敗投降後,蘇軍將60萬日本關東軍戰俘押解到蘇聯西伯利亞戰俘集中營。西伯利亞位於蘇聯遠東地區,是一片廣闊而寒冷地帶,環境氣候極其惡劣,年平均氣溫低於零度。日本戰俘害怕中國報復和虐待,能夠進入蘇聯戰俘營非常高興。特別是蘇軍謊稱會把他們通過西伯利亞鐵路運回日本國內時,更是一陣竊喜。
  • 日本戰俘在西伯利亞:還能吃上美國罐頭 稱比當日本兵舒服多了
    我們知道二戰結束以後,有60萬日本關東軍戰俘去了西伯利亞,實際上是日本對蘇聯的賠款,也就是通過這些戰俘的勞動創造出的那部分價值,就是日本對蘇聯的戰爭賠償。那麼,這些日軍俘虜在蘇聯吃的怎麼樣呢?我們通過日本俘虜的回憶錄,發現,日軍戰俘早期在蘇聯,主要吃黑麵包,還有自己攜帶的各種穀物。也就是穀物煮粥,然後吃黑麵包,但是數量很不足,在坐火車的十多天時間裡,蘇聯只發給每個俘虜2公斤黑麵包,然後每天就是喝粥。到了西伯利亞以後,主要就是少量黑麵包,每人每天只有1-2片。然後就是從東北運去的大豆,大米,玉米,野菜和高粱做成的粥。
  • 為何說60萬關東軍最怕的是蘇聯女兵?日本抗議解放俘虜,你別不信
    為什麼60萬關東軍最害怕的是蘇維埃聯邦的女性兵?戰後蘇聯也有很多問題。譬如由於德軍佔領了大半的蘇維埃聯邦,戰爭嚴重地破壞了蘇維埃聯邦的經濟。戰爭中,數百萬的蘇聯紅軍被德軍俘虜,數百萬犧牲。在蘇聯經濟重建中,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嚴重。這時,德國俘虜和日本俘虜派上了用場。
  • 二戰後日本30萬戰俘,死的比在廣島原子彈下還慘,日本人至今後怕
    當時廣島的人口是34萬多人,靠近爆炸中心的人幾乎全部死亡,全市房屋毀滅大半,那一年,廣島核爆造成的死亡是14萬人。然而對於日本人來說,相比廣島的噩夢,二戰後日本30萬戰俘的死,遠比死在原子彈下還慘,而那30萬戰俘的死亡經歷讓日本人至今後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