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在校臺灣學生6000人 大陸就業通道仍待疏通

2020-12-13 華夏經緯網

  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在京的臺生不到100人。而到目前,北京在冊臺灣學生1300多人,全國在校臺灣學生約為5000~6000人

  本刊記者/劉英麗

  5月12日,胡錦濤與宋楚瑜會談後發表的會談公報中提出:「大陸方面要儘快實施在大陸就讀的臺灣學生與大陸學生同等收費標準,並爭取於年內設立臺灣地區的獎學金。擴大兩岸人才交流,大陸方面逐步放寬政策,鼓勵和促進臺灣同胞在大陸的就業。」

  這段話對於6000名在大陸讀書的臺灣學生(自稱「臺生」),是一個期盼已久的利好。10年間,已有不少臺灣學生陸續來到大陸讀書。不過,臺灣並不承認這個學歷,而他們在大陸的就業狀況也遭遇不少尷尬。

  正如宋楚瑜在清華大學所言,臺灣學生重視的三個重點問題分別是:第一,學歷認證,希望兩岸都能夠共同解決;第二,希望臺灣的學生在大陸受教育之後,也有公平的就業機會;第三,是不是也給臺灣的學生提供一些獎學金。

  公報發表次日,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陳雲林宣布,大陸有關方面將對在高等院校就讀的臺灣學生按照大陸學生標準同等收費;並逐步放寬臺灣同胞在大陸就業的條件。同時,他也再次呼籲,臺灣當局儘快承認他們在大陸求學的學歷。

  姜正揚,8年前由臺灣來到大陸讀書,碩士、博士、博士後、第二博士,一路讀來,都很順利,直到今年畢業面臨分配才遇到麻煩。「花了一年時間到處找工作,包括很多北京高校,直到2004年9月去天津南開大學試講,才獲得肯定的回覆」,姜說。

  南開大學要為姜辦手續時,問題又來了:目前沒有接受臺灣籍人士就業的相關政策。直到姜所在的學校出面、甚至國臺辦領導做說服工作,才漸漸打消接受單位的顧慮,使姜有了現在的身份:南開大學臺灣經濟研究所副教授。

  姜是幸運的,據他介紹,同樣想去高校任教的臺生中,只有他的手續辦下來了,其他人多以「客座」、「訪問學者」的身份在授課。一個在首都師範大學已經教了一年書的博士,至今仍是「訪問學者」的身份,而這卻涉及到評職稱、算教齡、工資福利、保險等一系列問題。

  雖然臺灣居民來大陸求學就業已有時日,但由於兩岸數十載阻隔,相關規定長期闕如,臺生在大陸就業,常常遭遇無據可依之困。

  2000年後,隨著大陸名校的國際聲望和教學質量較臺灣日益提升,越來越多的臺灣年輕人「登陸」求學。北京市臺灣同胞聯誼會副會長葉芳證實,80年代末陸續有臺灣學生來讀書,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在京的臺生不到100人。而到目前,北京在冊臺生1300多人,全國在校臺生約為5000~6000人。

  根據葉芳於2003年年底對北京市臺生的就業情況所做的統計,當時北京各類畢業生已有450多人,80%的臺生返回臺灣,15%繼續求學,還有5%在大陸就業。

  就業的20個人多是葉芳認識的,一個個問過去,有的是因為喜歡在大陸發展,有的是因為和大陸人結婚,有的則看重這邊的市場。這些人大多自己開公司,或者和別人合夥做生意,能進入大學、研究機關和文藝團體等國有企事業單位的只有兩三個。

  而回到臺灣的學生,因為學歷不被承認,也面臨找工作的困難,做公務員或者教書幾乎不可能。

  「實施臺灣學生與大陸學生同等收費標準,對臺生影響不是很大,一般來念書的還是負擔得起學費,主要的影響在與心理認同上」,姜正揚說:更重要的問題是就業。

  2002年4月28日,國臺辦新聞發言人張銘清曾表示:「在大陸就讀後畢業的臺灣學生,只要具備在大陸就業的相應條件,符合用人單位需要,有關部門支持他們在大陸就業。」

  其時據張銘清介紹,當時大陸共有一百四十多所高等院校已招收臺灣學生近四千人。臺灣學生就讀期間,憑有效證件可在交通、住宿等方面享受與大陸學生同等待遇……

  但後來並沒有相關的政策出臺。因此,北京市臺聯在2003年和2004年兩年的統計中發現,臺生的就業形勢並未得到好轉。

  「我們可以接受臺生嗎」?這是大多接受單位存在的疑慮。政策沒有說可以,也沒有說不可以,但大多單位選擇謹慎的做法。

  就業難影響到來大陸讀書臺灣學生的熱情。一位希望隱去姓名的在京臺生對本刊透露:「這兩年報名來大陸學習的臺生數量在下降,錄用率卻在提高。」

  公報發表後,「相信很快相關政策便會出臺,」上海市臺聯名譽理事吳瓊孚很樂觀:「站在文化戰略上考量,兩岸最終將做爭取民心的工作,而加強年輕一代的教育更是其中要點。」

  但葉芳還有一些擔心:臺生就業問題牽扯太多經脈,「許多問題是很細小的,卻給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例如,一位去中央歌舞團演奏的臺灣人辦不到北京市籤發的「綠卡」,因為北京市人事局「無權給中央單位的人發綠卡」。還是這位臺灣同胞,在買到了歌舞團以優惠價出售的房子後,但卻拿不到房產證,因為沒有戶口。

  大多數臺灣學生在大陸就業的同時,並不願意放棄自己的臺灣「護照」,以方便回去探親。但這樣就拿不到大陸戶口,由此帶來難以盡數的麻煩。葉芳說,只有一個辦法可行,那便是各個執行部門觀念轉變:像對待大陸生一樣看待臺生。(《中國新聞周刊》)
 

相關焦點

  • 第五屆「海峽兩岸高校就業服務與生涯發展教育論壇」在校舉行
    第五屆「海峽兩岸高校就業服務與生涯發展教育論壇」在校舉行 來源:學生就業指導中心   時間:2018-12-05  瀏覽:
  • 大陸人在臺灣,臺灣人在大陸,冰火兩重天
    目前,大陸人在臺灣主要是兩部分人,陸配和陸生。陸配是指臺灣人的大陸配偶,其中以大陸新娘為主。陸生是大陸赴臺學習的學生,都是年輕人。年初疫情爆發後,蔡英文當局在對待陸配和陸生方面的做法,讓這些大陸人寒心了。首先是陸配不但赴臺無門,還造成骨肉分離。
  • 臺灣輔仁大學大陸招生 學生畢業後不得留臺就業
    [今年政策]  50萬新臺幣獎學金 寧波學生有點動心  為了吸引大陸學生,來寧波招生的臺灣高校還是做了一些努力。拿輔大來說,為大陸生分配宿舍時,每個寢室都會有2名臺灣學生和2名大陸學生,這樣使得大陸學生能更快更好地融入臺灣的學習和生活。
  • 安徽鳳臺:搭建「綠色通道」 疏通就業渠道
    近年來,淮南市鳳臺縣錢廟鄉黨委、政府把農民工城鄉統籌就業和在家門口就業工作當成頭等大事來抓,認真開展創業培訓,提高勞動技能,引進招商企業,積極拓寬就業渠道,為用工單位和求職者搭建「綠色通道」,幫助農民工和部分貧困戶疏通就業渠道。 宣傳就業政策,摸清就業需求。
  • 大陸偷渡臺灣人數銳減 從6000人到246人(圖)
    資料圖:到臺灣旅遊的大陸旅行團中新社臺北2月8日電(記者 耿軍 閆曉虹)臺灣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高孔廉在此間透露,大陸私渡臺灣人數大為減少,去年全年僅有246人。8日上午,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舉辦新春記者茶敘,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高孔廉向記者通報大陸私渡人員來臺灣的情況。據高孔廉介紹,違規進入臺灣的大陸居民於1993年達到高峰有6000多人,此後逐漸下降,去年只有246人。另一方面由於兩岸關係的改善,大陸方面接返私渡客的速度亦很快,目前收留中心只剩34人尚未遣送回大陸。
  • 臺海觀瀾|臺灣人在大陸,大陸人在臺灣,冷熱兩重天
    大陸人赴臺旅遊年年創新高,大陸媒體盛讚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對於蜂擁而來的大陸遊客,臺灣民眾偶有抱怨,但也主要集中在大陸客高門大嗓、不守秩序這些小節上,總體上,大陸遊客展現出的強大的消費能力,讓臺灣民眾尤其是旅遊業者笑逐顏開。蔡英文執政後,兩岸人文交流開始降溫,直到今年,氣氛最冷。
  • 臺海觀瀾 | 臺灣人在大陸,大陸人在臺灣,冷熱兩重天
    大陸人赴臺旅遊年年創新高,大陸媒體盛讚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對於蜂擁而來的大陸遊客,臺灣民眾偶有抱怨,但也主要集中在大陸客高門大嗓、不守秩序這些小節上,總體上,大陸遊客展現出的強大的消費能力,讓臺灣民眾尤其是旅遊業者笑逐顏開。蔡英文執政後,兩岸人文交流開始降溫,直到今年,氣氛最冷。目前,大陸人在臺灣主要是兩部分人,陸配和陸生。陸配是指臺灣人的大陸配偶,其中以大陸新娘為主。
  • 臺灣女生在大陸五年,家鄉人聽她大陸口音竟變臉
    赴陸5年的謝寧說,5年來她因課業忙碌,每年都只有過年時回臺待短短幾天,每次都覺得很開心、很舒服;今年她第一次待足兩個月,卻驚訝發現不論在哪裡買東西,本來態度不錯的臺灣人,只要聽見她的口音、用詞,覺得像大陸人,態度就大轉變,臉立刻垮下來,變得很不友善。我不知道為何我只是去大陸讀書,就好像被當作叛徒?謝寧說,許多臺灣店員一認為對方是陸客,就擺出要賺你錢的嘴臉。
  • 臺當局:大陸學生與臺灣人結婚得「走人」
    臺灣「內政委員會」再爆藍綠推擠衝突,主席張慶忠的衣服被「綠委」林淑芬差點扯下來。(中評社黃惠玟攝)環球網5月11日消息 對於大陸學生赴臺求學若與臺灣民眾結婚可取得臺灣「身份證」並工作。臺「教育部長」吳清基表示,會在「大陸學生赴臺辦法」中規定,如果發生此情況大陸學生將不能繼續留在臺灣求學。
  • 心儀大陸名校 臺灣學生「登陸」求學蔚然成風
    去去去,去大陸。」隨著大陸的發展,臺生赴大陸求學近年蔚然成風。在今年全國兩會上,臺籍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陳雲英對媒體表示,2018年臺灣學生到大陸高校讀書的人數是2017年的5倍,教育部今年1月公布的新政策將吸引更多臺生來大陸尋找發展空間。
  • 臺灣女生在大陸求學五年 回到臺灣後驚呆了
    例如每次有人試著理性討論說兩岸如何和平共處、經濟交流,臺灣人就會回「426(死阿陸諧音)滾回去」,仿佛毫無理性。 謝寧說,5年來她因課業忙碌,每年都只有過年時回臺待短短幾天,每次都覺得很開心、很舒服;今年她第一次待足兩個月,卻驚訝發現不論在哪裡買東西,本來態度不錯的臺灣人,只要聽見她的口音、用詞,覺得像大陸人,態度就大轉變,臉立刻垮下來,變得很不友善。
  • 當越來越多的臺灣人想來大陸
    當越來越多的臺灣人想來大陸 2019年03月13日 08:45:00來源:中國臺灣網 >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全國特殊教育學會副理事長陳雲英提到,今年將會有更多臺灣高中甚至是初中學生來到大陸學習。
  • 臺大學生「登陸」實習:「想來大陸就業」
    中新網漳州7月18日電 (張金川 龔雯)「來大陸實習近半個月,自己每天都感到溫暖與充實。」臺灣輔仁大學研究生楊蕙慈,向中新網記者道出了第一次來到大陸金融機構實習的感受。臺灣東海大學大三學生張晉祥分享實習感受。 張金川 攝  在廈門銀行漳州分行,12名臺灣大學生首次前來實習。
  • 外媒稱大陸環境吸引臺灣學生 臺灣高教雪上加霜
    相對於大陸對臺灣學生降格以求,臺灣對陸生則多所限制,先前臺灣對陸生還有「三限六不」的不友善措施,多項限制目前雖已取消,但還維持「畢業不能留臺就業」和「不採認醫事學歷」兩項。  報導稱,對於大陸提高誘因鼓勵臺灣學生前往大陸念書就業,臺灣教育部門高等教育司副司長朱俊彰表示,「不否認這會有一些吸引力,但不至於有太大的磁吸效應;高教本來就是國際化的市場,世界各國也都在吸引人才,我們能做的就是打造更好的環境,吸引更多人赴臺就讀。」
  • 大陸學生有望到臺灣上大學
    據臺灣媒體的報導,日前,臺灣教育主管部門計劃從2009年開始,招收大陸學生赴臺就讀大專院校,並開放承認部分大陸學歷。按照規劃,臺灣各大學每年招收大陸學生的名額總數約為2000人。那麼,臺灣當局為什麼在這個時候開放大陸學生赴臺就讀?大陸學生到臺灣上大學有哪些規定?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20年免試招收臺灣學生簡章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20年免試招收臺灣學生簡章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首批「211工程」和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坐落在首都北京朝陽區。學校校園規劃精緻,環境優雅,是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事業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 新媒:對臺灣年輕人大陸仍是富有吸引力就業市場
    原標題:新媒:對臺灣年輕人大陸仍是富有吸引力就業市場  新加坡亞洲新聞網4月2日文章,原題:儘管兩岸關係緊張,但對臺灣年輕人而言,中國大陸仍是富有吸引力的就業市場2014年臺灣的「太陽花學運」是近年來反大陸情緒的一次大規模爆發。但對臺灣年輕一代求職人群而言,北京的吸引力依然強大。
  • 臺灣觀察:畢業季到了,臺灣大學生的就業預期如何?
    帶著這個問題,記者23日走訪臺灣師範大學和政治大學的兩場招聘會,發現臺灣年輕人對起薪普遍要求不高,更看重工作經歷和發展前景,不少人把目光投向大陸,願意西進工作,開拓視野、接受挑戰。3月23日,臺灣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工作人員向臺灣政治大學學生陳昱勳(左)介紹公司情況。
  • 臺灣女生在大陸五年,回到臺灣後驚呆了(圖)
    赴陸5年的謝寧說,5年來她因課業忙碌,每年都只有過年時回臺待短短幾天,每次都覺得很開心、很舒服;今年她第一次待足兩個月,卻驚訝發現不論在哪裡買東西,本來態度不錯的臺灣人,只要聽見她的口音、用詞,覺得像大陸人,態度就大轉變,臉立刻垮下來,變得很不友善。    我不知道為何我只是去大陸讀書,就好像被當作叛徒?
  • 臺灣空姐赴大陸就業 「臺灣腔」成航空公司賣點
    臺灣空姐赴大陸就業 「臺灣腔」成航空公司賣點 2017-08-27參與互動    臺灣空姐赴大陸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