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艾薇巴蒂!歡迎來到小米辣的旅行背包世界,這裡有最全的旅遊資訊以及旅遊景點推薦,喜歡就給小米辣「揪」個關注吧,放心不疼!
都說「川渝一家親」,然而對於四川和重慶大家印象最深刻的還是「火鍋」!如今的火鍋市場儼然已經成了熱門,而作為火鍋代表的兩地,成都和重慶在過去短短一二十年內橫掃了不少競爭對手,而這兩地的火鍋味道特色也是各有千秋。今天,小米辣就跟大家聊一聊成都和重慶的老火鍋!
火鍋底料(牛油VS菜籽油 )
重慶火鍋主打牛油,正宗的重慶老火鍋都是純牛油熬製,不加其他油(有的為了提鮮會加少量的雞油,不過量很少,比例大致在5%左右)。
成都火鍋主要就以菜籽油為主,一般還會添加色拉油,而且比例會很大,一般是2份菜籽油1份色拉油,有的擇會高達五五開的比例。(PS:這和兩地的地理位置有關,以前成都平原糧食作物比較多,菜籽油比較豐富;而重慶山多地少,加上水碼頭都是各地販運的牲畜到碼頭後就地宰殺,所以動物油價格會比較便宜。)
而成都火鍋底料講究「麻辣鮮香」,味道更細膩、講究,層次感更強;而重慶火鍋則注重「火辣、粗礦」,味道比較重,這個和重慶的天氣差不多。總的來說兩地火鍋各有特色,屬於同宗,只是極致派和豪放派的差別。
油水比例(濃鬱VS清油)
重慶火鍋的香味主要來自於老油,所以油水的比例很高,一般是6:4,有的會高達7:3,後期會熬到8:2,但是一般到這個時候味道才叫純正,這也是重慶人吃火鍋從來不喜歡服務員老是來加湯的原因。一般重慶火鍋底料中的花椒和辣椒在重慶火鍋中的作用只是補充麻辣和香味,主要的香味還是來自於各種燙涮的食材在老油裡的沉澱。
而成都火鍋的香味主要來自於底料,因為菜籽油的鎖香能力確實不如動物油。因此,成都火鍋的油水比例會比較低,也就自然形成了油少的局面,有個細節也可以發現,在成都吃火鍋,服務員就很喜歡過來加湯。在重慶也有個對於成都火鍋的稱號,「清油火鍋」。
招牌(市井VS文藝)
重慶的火鍋,基本上以市井人名為主,那是因為由於重慶火鍋發源於碼頭文化的棒棒軍,因此重慶本土山城的江湖氣息很濃鬱,所以重慶的的火鍋店取名像比如:曉宇,莽子,二娃,佩姐,胖妹都非常的簡單粗暴。
而成都的火鍋店招牌取得都比較文藝,突出一個「川」字文化,「蜀」字特色,大氣恢弘的感覺。比如:蜀九香,大龍燚,蜀大俠,川西壩子,味蜀吳,都是著重突出巴蜀的文化氣息。這也間接反映了兩地居民的性格差異。
環境(粗獷VS精緻)
在重慶,往往高門大店的火鍋店客人稀稀拉拉,蒼蠅館子的火鍋店各種豪車排隊。老重慶都知道,街頭小巷的很多火鍋店不在乎就餐環境,因為對大家來說好像這樣才是重慶人不拘小節的性格,而且這些火鍋店的味道絕對比那些全國知名連鎖的味道要好很多,大家覺得這樣街坊鄰居的人情味才是吃火鍋該有的氛圍。
成都火鍋,堂子敞亮,裝修精緻,而且這些年來成都的火鍋店越來越朝著主題餐館的路線去發展,商家老闆除了火鍋的口感之外,在一些其他的用戶體驗的細節方面都做足了功夫,包括摺疊筷子,圍裙,吃火鍋的衣物收納箱。火鍋店有大廳、有包間,服務員著穿上統一的工作服,用餐前遞上消毒的溼毛巾,為客人的衣服套上防油濺的衣套,用餐後為客人送上口香糖。
還是那句話,成渝兩地居民的性格決定了兩地對待火鍋就餐環境有一些很大的區別。
最後,看完了成都火鍋和重慶火鍋的差別,你們更傾向於哪裡的火鍋呢?
看風景,悟人生,我們一直奉行的是希望各位旅行者在旅途中放慢腳步,不一定把所有的景點都看到,但是希望每次經歷一個地方的時候,都用心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