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人口學者何亞福發表言論說,既然18周歲已經是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了,如果犯罪,就要負完全的刑事責任了,怎麼還不允許結婚?是啊,為什麼呢?
先來看看我們的法定結婚年齡。
新中國成立後在1950年頒布的《婚姻法》將法定婚齡提高到男20歲、女18歲。建國初期,我國未對人口有嚴格的限制,一度還存在著人多力量大的思想。到文革結束,我國人口已經由5億增加到8億,人口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問題。因此,1980年新修訂的《婚姻法》將法定婚齡提高了2歲,調整到了現在的男22歲、女20歲,2001年修訂的《婚姻法》延續了這一規定。
世界各國法定結婚年齡最早9歲
來看看世界主要國家法定結婚年齡:伊朗法定結婚年齡9歲;荷蘭法定結婚年齡12歲;法國法定結婚年齡15歲;菲律賓法定結婚年齡16歲;韓國法定結婚年齡16歲;日本男18歲、女16歲;巴西16歲;新加坡法定結婚年齡18歲;瑞士法定結婚年齡男20歲、女18歲;德國法定結婚年齡18歲;英國法定結婚年齡男女均16歲,黛安娜王妃17歲嫁給查爾斯王子;丹麥、芬蘭、波蘭法定結婚年齡男21、女18;越南男20歲、女18歲。
印度男女的法定結婚年齡是女孩18歲而男孩21歲,印度政府雖然在法律中規定了結婚年齡,但卻沒有相應的執法措施,對違法者最多只是處以15天的拘役和1000盧比的罰款。
美國各州不一,部分州規定,如雙方未滿成年人年齡,須經父母同意方可結婚,有的州規定男子不滿18歲、女子不滿16歲者,即使父母同意也不能結婚。愛達荷、密西西比、新澤西和華盛頓等州則允許年滿14歲的男孩、年滿12歲的女孩結婚。
這樣看起來,與世界各國相比,我國的法定結婚年齡算是比較晚的。
我國古代其實是一個「早婚國家」
我國古代其實是一個「早婚國家」,按照《禮記》所規定的男女成年標準來理解,古代嫁娶年齡一般是男20歲、女15歲。但各朝代略有不同,比如唐代,男15歲、女13歲以上;明代,男16歲、女14歲以上。據《梁書·張緬傳》和《周書·城冀傳》記載,梁高祖的四女兒富陽公主和北周高祖女兒平原公主都是在11歲就出嫁了;漢昭帝8歲繼位,娶了剛滿6歲的上官安女為皇后。
古代人認為「男有室女有家」後,人們才能安居樂業,社會才能穩定和諧。在周代,已到適婚年齡的男女的終身大事還被列入了官方議程,專門設置了管理男婚女嫁的政府官員。而在晉代,如果女子到了一定年齡還沒有嫁人,官府就要強行給她找對象。《晉書·武帝紀》記載,司馬炎在泰始九年冬十月詔令,「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長吏配之。」意思是說,女子到17歲,如果父母不將閨女嫁出去,地方官府就要找個「剩男」逼其出嫁。
古代對於適齡男女婚嫁問題,亦制定了相關法令:越王勾踐規定男子20歲而娶,女子15歲而嫁;宋仁宗時期規定男子15歲而娶,女子13歲而嫁;明太祖規定男子16歲而娶,女子14歲而嫁。到了法定年齡不嫁人的女子,是要被處罰的。譬如南北朝時,如果女孩適齡仍未出嫁即為犯法,家裡人都是要跟著坐牢,這也就是《宋書·周朗傳》中說的「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
而漢朝孝惠皇帝時,誰家要是有女兒15歲至30歲還沒有嫁人,就要罰款600錢。唐朝對於男子20歲以上,女子15歲以上還沒有結婚的也要處罰。這種強迫女子出嫁的初衷,雖然可能首先是出於增加社會人口的考慮,但在客觀上確實解決了不少光棍娶不到老婆的問題。
我國古代的早婚政策之所以能夠存在,有著多方面原因。一方面,自然災害頻發、戰爭不斷、天災人禍使得人口死亡率較高;另一方面,古代生產力水平低下,只有依靠增加勞動力來提高生產力。
而受封建宗法制度中家族觀念的影響,人們都把人丁興旺看成是一個家庭繁榮興旺的重要標誌。因此,雖然古代也有人提出「反對把女性當成生產機器」的非主流觀念,但是出於人口、賦稅徭役、家族觀念的需要,一直沒有提高婚齡。
平均結婚年齡其實沒那麼早
法定的結婚年齡並不等同於實際的結婚年齡。日本的法定結婚年齡為男18歲、女16歲,比我國的男女法定婚齡分別小4歲。2013年,日本女性的實際結婚年齡已經達到了29.3歲。實際上,由於房價居高不下、結婚成本提高、對婚姻的期望值過高、生活和工作壓力大等原因,現代人的初婚年齡已經不斷提高。例如,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上海市居民初婚年齡為男性30.17歲、女性28.19歲,分別比2012年上升0.17和0.89歲。
全世界的婚姻都有一個共同的趨勢:晚婚,或者根本不結婚。不過,雖然婚姻大趨勢是統一的,但各國各地之間仍然存在明顯差異。結婚年齡最顯著的區別角度似乎在於一個國家的收入水平,發達國家的人們結婚更晚。北歐和西歐國家的平均結婚年齡最高,都在30歲以上。阿富汗的平均婚齡是20.2歲,是幾個婚齡最低的國家之一。總共大約有12個國家的80%的男性和女性直到49歲才結婚,甚至有更多的人選擇「協議結婚」或類似的方式。
延伸閱讀
杭州人結婚平均年齡:男30.49歲,女28.31歲
杭州市民政局2015年初公布了一組數據,數據顯示,杭州人結婚還是有點晚的。
2014年杭州人初婚平均年齡(僅含國內婚姻):男27.99歲,女26.11歲。
2014年杭州人結婚的平均年齡(僅含國內婚姻):男30.49歲,女28.31歲。
2010年,南開大學心理學研究中心、嫁我網和北京零點研究諮詢集團聯合,在北京、上海、廣州、昆明、成都、西安、長沙、鄭州、南京、瀋陽等10大城市走訪了數千對結婚3年以內的夫婦,結果顯示:男性平均結婚年齡為北京28.2歲、上海31.1歲、廣州30.8歲、昆明28.4歲、成都29.2歲、西安28.3歲、長沙28.0歲、鄭州27.7歲、南京28.5歲、瀋陽29.9歲;女性平均結婚年齡為北京26.1歲、上海28.4歲、廣州28.2歲、昆明26.5歲、成都27.1歲、西安26.2歲、長沙25.9歲、鄭州26.4歲、南京27.0歲、瀋陽27.9歲。
這樣算來,10大城市平均結婚年齡為男性29.2歲、女性27.1歲。按照這個數據來看,杭州男生女生還是拖了後腿。
綜合新京報、錢江晚報、無釐頭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