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舊」得真實 「殘」得可愛
瓦房、碉樓、麻石、青磚……述說著光陰的故事。還有帶著小孩的老人、婦女們,與你不期而遇,充滿溫暖和歷史的畫面總能讓人內心寧靜。
這裡就是羊臺山下的客家古村麻磡村。借著國慶假期,很多市民和記者一樣,選擇與「歷史」郊遊。然而寧靜的古村背後是飽受風雨、破落不堪。值得高興的是,麻磡將迎來新機遇,將對標觀瀾版畫基地進行改造,這或許是一個美好的開始。
南山區麻磡村坐落在羊臺山西南面的山腳下,西麗水庫的上遊,毗鄰白芒關聯檢站,是西麗北部二線關口位置。該村被稱為「深圳十大客家古村落」之一,擁有近400年歷史。
據介紹,明末清初期間,麻磡村的先人從河源遷徙到該地並居住下來。該村位於南山區最北端,由於地處偏僻,目前僅有一條67路公交線經過,也是67路終點總站。村子最北邊的羊臺山腳下,是一處近4000平方米的老瓦房群,現有各類瓦房、碉樓共計300多間。這些老瓦房群構造頗簡單,多採用麻石、青磚作材料,屋脊由瓦片覆蓋,呈船形。建築風格大部分屬於客家式,其中也夾雜了部分廣府式。
西麗街道辦事處負責人向記者介紹,改革開放後,村子向南發展,建了五個工業區和一處公園。許多村民也將新家遷移到麻磡村南部,留守老房的,都是一些老人和帶孩子的婦女。
目前,麻磡村還保留著4座碉樓。這幾年來,為了生存,村裡不少房子用作出租屋,甚至餐廳。但由於排汙系統缺失,飽受煙火和水的侵蝕,部分老瓦房外牆已剝落斑駁。此外,碉樓四周也已被建築廢料填埋得無處落腳,碉樓內部也因無人修繕而落滿塵埃。曾有業內專家分析,青壯年常住人口的缺失,使村落缺少了根本的生命力。除了要加強古村落保護意義的宣傳外,相關部門還應積極面對,採取適當措施。
留住麻磡村的300多間老瓦房和碉樓,讓古村落走出目前的尷尬境地!這一課題早已引起南山區政府的關注。目前,麻磡村已經向深圳市、區兩級文物管理部門提出申請,把古民居「晉升」定為文物保護單位。
據悉,南山區將投入政府投資和社會投資共計675億元,推動北部片區的發展。麻磡村的老瓦房群將趁勢迎來改造機遇。(記者 李亞男)
(責編:陳育柱、王星)
深圳龍崗端出「民生大盆菜」深圳市龍崗區「社區民生大盆菜」入選「2015年度中國社區治理十大創新成果」。數據顯示,「社區民生大盆菜」自實施以來,在2015年民生投入和2014年基本持平的情況下,龍崗區民生投訴下降了40%。【詳細】
「晚八點」點亮深圳羅湖、南山、中心三大書城均處於各區的中心區域,多年來累計接待讀者近3億人次,銷售圖書近1.5億冊、總額33億元,舉辦各類文化活動1萬多場,為深圳市民提供了一個低門檻、高品位的文化生活去處,成為深圳名副其實的文化客廳。【詳細】
問題跑道,除了標準還缺啥「首先要改變現有的招標制度。」業內人士認為,如果不能建立更科學的項目投資管理方式,一味以「誰便宜買誰」為採購標準,問題跑道很難杜絕。「畢竟一分錢一分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