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radio -- 納西族作家筆下的《清香原野》

2020-12-25 麗江熱線


12月2日,由雲南省文聯、中共麗江市委、麗江市人民政府、天津出版傳媒集團共同主辦的木琴香女士《清香原野》新書首發式暨作品研討會在麗江古城木府玉音樓舉行,該書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展現了一個納西族女性的「萬裡紀行」。





《清香原野》一書由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全書分為5卷,包含行思隨想、外洋世界、神州萬裡、滇雲情愫、陌上山居等篇章。以圖文並茂的形式,訴說作者對家鄉、祖國江山乃至地球村、自然界的深情禮讚。作者木琴香以敏銳的眼光和鮮明的個性,訴說著對家鄉、祖國甚至地球村和自然界的美好禮讚,以大千世界的萬物萬事萬象為背景,把視野從個體生命體驗向美學、詩性、哲理延展,引發對家國、生命、時代乃至社會的思考與探究。




木琴香是麗江納西族女作家,她在醫藥、新聞、出版、文化、寫作等諸多領域都留下過輾轉的足跡,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她秉承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記萬事萬物的理念,創作了大量的散文作品,出版過散文集《清香留韻》等著作,多篇作品榮獲省級以上獎項。



在研討會上,全國的眾多作家、評論家、學者對《清香原野》一書的文學價值、藝術特色,以及少數民族創作的發展和未來進行了點評和研討。此次《清香原野》新書首發,百花文藝出版社與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局合作共建「百花作家麗江古城創作基地」,將進一步提升古城文化內涵,助推麗江文化事業再上新臺階。



編輯製作:段琪

節目錄音:楊超

編審:李霞、趙文立

終審:馬湘 和紅軍


相關焦點

  • 《清香原野》麗江首發:一個納西族女性的「萬裡紀行」
    中新網麗江12月2日電 (記者 胡遠航)2日,雲南納西族女作家木琴香新著——散文隨筆集《清香原野》在雲南麗江首發。該書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展現一個納西族女性的「萬裡紀行」。  《清香原野》一書由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全書分為五卷,包含行思隨想、外洋世界、神州萬裡、滇雲情愫、陌上山居等篇章。
  • 【麗江全接觸】《清香原野》:一個納西族女性的「萬裡紀行」
    《清香原野》散文集在麗江市古城區木府舉行新書首發儀式及作品研討座談會。散文集《清香原野在當天的研討會上來自省內外的專家學者認為,圖文並茂的散文作品《清香原野》是一部具有創新創意的作品,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給人以美的感受,其為納西族女性文學增添了異彩,也為繁榮少數民族文學百花園做出了卓越的努力和貢獻。
  • 統治麗江多年的人物,納西族的發展歷程,十分傳奇的少數民族
    木府土司是麗江的土皇帝,他統治了麗江470年咱們先說說納西族,納西族最早是由羌人的後代和當地的土著融合形成的。從西周到秦漢到魏晉納西族以遊牧和畜牧為主為生。大約在公元50年時,納西族建立過自己的國家。而且向大漢王朝,歲歲納貢。
  • 麗江納西族殉情、蠱毒揭秘
    新科學時代,麗江納西民族中真的還有這樣的習俗?走進麗江,為你揭秘。但每次到麗江的感覺氛圍是不一樣,於是,每天都有到麗江追夢的人。夜晚的桃花島、一米陽光等大眾化酒吧,傳出的尖叫聲。「阿表妹,阿表妹,你要來的噶,不來就說不來的話,莫讓阿哥我等著你------」楚雄彝族歌曲《阿老表》被搬到了麗江的酒吧演唱,麗江用其包容性,容納一切喜歡到麗江追夢的人。
  • 二十年代麗江,玉龍雪山納西族生活
    【麗江市玉龍縣白沙鎮玉湖村】該村位於麗江玉龍雪山(連綿雪峰十三座)的南麓,距離麗江古城約十公裡。此地早期村民是為納西王養鹿之人,亦被稱作竄闊羅。玉湖村距白沙鎮八公裡,面積逾七十平方公裡。全村耕地逾四千畝,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等。
  • 納西族的火把節,使麗江更美麗,使人們更快樂
    納西族的火把節使麗江更美麗,使人們更快樂看完了瀘沽湖再回到麗江,正趕上納西族人的火把節,這真是一個幸運啊,因為火把節是納西族人一年當中盛大而歡樂的節日,世世代代沿襲不斷。碰上了,高興!這時的麗江,秋風徐來,白雲半山,高天送爽,雪山送涼,綠草茵茵,鮮花怒放,好一派怡人秋光。真服氣人家納西族人的智慧,選擇這個無論是仙翁還是仙姑都會興奮得直想得瑟一番的漂亮季節裡舉行火把節,那真是天地人和,相得益彰。
  • 麗江radio【麗江古城杯】課本劇大賽:玉龍縣鳴音鎮中心完小「完璧...
    鳴音鎮中心完小有漢族、納西族、彝族、普米族、傈僳族、苗族、藏族等七個民族,少數民族學生佔總學生數的92.9%。因此,把故事的結尾與著名作家阿來先生筆下的一滴水結合在了一起,一滴水又何嘗不是因堅定的理想信念在經歷了漫長的黑暗與等待之後,看到了光明、感受到了美好,之後再繼續遠行
  • 在麗江遊玩,感受納西族最古老的象形文字魅力
    納西族作為一個古老的民族,據記載,是古代羌人的一支據《華陽國志》記載,東漢(公元25-220年)末年,該地區有「摩沙夷」活動。唐代開始,納西族先民分布記錄較詳細圍繞如今的麗江地區,分布著大量的納西族先民們,而且因為受到中原文化的影響,納西族無論是在語言,文字方面都有著非常大的影響。我們跟著如今分布在麗江周邊的納西族同胞,一起走進納西族同胞家裡,一起感受納西族文化。
  • 大理—麗江,他們納西族的文化,很幽默
    因為只有我們兩個是住在束河古鎮,其他的都住在麗江古城,所以我們比較特殊,是導遊開小車來接的,其他的坐的是麵包車,而且還挺擠的,一路上,導遊和我們聊天,向我們講解他們納西族的文化,很幽默。大概11點到達拉市海,也就是他們的村落拉市鎮,上個廁所後,大家開始上馬,開始我們的茶馬古道之旅。
  • 麗江白沙古鎮:納西族文化的發源地,歷史的見證者!
    白沙古鎮位於麗江城北約10公裡,北臨玉龍雪山,南至龍泉,西依芝山,是納西族的古都、世界級「古納西王國 」 ,曾經是納西族麗江政治、經濟、商貿和文化的中心。作為納西族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納西族木氏土司在白沙積累了規劃城鎮的經驗。如今,這裡給人的感覺也更原味。
  • 麗江納西族書面語真的是東巴文嗎?
    白沙是麗江納西族木氏土司的發家之地,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唐代。束白公路兩邊,還沒有被房屋侵佔,放眼望去,一大片平整的壩子地裡,油菜、向日葵和玉米長勢茂盛,就連叢生在路邊的狗尾草,看起來也非常漂亮。納西族是上古羌族南下,與雲南本地原始居民整合形成的民族。自古以來,自稱或他稱得來一堆千奇百怪的族名。1954年,統一稱作納西族。
  • 1922年,雲南麗江風物及納西族風情
    圖為1922年七月,麗江玉泉公園內的得月樓。玉泉公園又名黑龍潭,俗稱龍王廟,由眾多泉水積水成潭。玉泉龍王廟始建於清乾隆二年,因嘉慶、光緒兩朝皇帝敕封「龍神」二得名,後改名黑龍潭。得月樓建於清光緒二年。1922年,麗江指雲寺。指雲寺建成於雍正五年(1727年),為麗江五大寺之一。1922年9月,玉龍雪山腳下,大研古鎮附近的雪蒿村。
  • 麗江作家阿來:他的如花世界,在塵埃與雲朵之間,如此絢麗!
    ——摘自2016年03月07日人民網《作家阿來不談文學談生態 三年議案皆關環保》人類的生存,繁榮要依賴於大自然,人與大自然之間的關係如何,直接關係到一個族群、世族、村寨和個人的生死存亡。納西族的東巴文化就是一種比較突出地反應古代納西先民生態觀和自然觀的宗教文化。
  • 漫遊麗江 體味全國首家五星級納西族文化主題酒店
    這次來麗江前我預定了古城外的君瀾麗江國際大酒店,住了兩晚以後確實值得推薦。推薦理由一:就在古城獅子山腳下,走路只要五分鐘就到獅子山大門口,酒店外面就是七星街,外出購物吃飯都很方便。推薦理由二:全國首家五星級納西族文化主題大酒店,酒店從大堂到餐廳到房間,處處都體現納西族元素。在餐廳可以吃到原汁原味的納西族的特色美食。
  • 麗江radio---麗江導遊說:在玉水寨遇見熱愛的一切
    視頻(麗江導遊說視頻這句話用在麗江再貼切不過了。麗江是天賜寶地,同時也要感恩納西先民保留和改造了這塊福地。納西族對自然神署的敬畏文化,使得納西族居住地無山不綠,無水不清。玉水寨正是祭署文化保護和傳承的最後陣地之一。
  • 過去的麗江古城,古樸的納西族人民,一切都是那麼美好
    幾十年前的麗江古城四方街,人潮暗湧,紛紛擾擾,絡繹不絕,好不熱鬧。「麗江」一名,始於元朝至元十三年設置行政區麗江路。《元史地理志》說:「路因江名。」就「麗江」地名的由來最早起源於金沙江的別稱「麗水」。《雲南通志》:「江名麗水,源出吐蕃界,共龍川犁牛石下,本名犁水,訛犁為麗。」金沙江源於青藏高原犁牛石,而稱犁水,後因犁、麗聲音相近而異寫為麗水、麗江。
  • 麗江radio【麗江古城杯】課本劇大賽:大研中心小學把《一滴水經過...
    為進一步增強民族文化自信,激發麗江市廣大師生對祖國的熱愛,由中共麗江市委宣傳部、麗江市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麗江市教育體育局、麗江市廣播電視臺聯合主辦,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冠名的「麗江古城杯」第一屆中小學課本劇暨 「一滴水經過麗江
  • 麗江radio---麗江導遊說:裝滿故事的東巴王國(二)
    在這個露天的麗江博物館裡,你會看到和聽到不一樣的真實的麗江文化。站在東巴王國景區的祈福臺前,遙望遠處的玉龍雪山,內心深處更多的是多了一份寧靜和敬畏自然感恩社會的心。東巴王國景區是一幅畫,是雕刻在石頭上的藝術,把麗江納西族勤勞和智慧的體現的淋漓盡致。
  • 走進麗江!品嘗麗江特色美食小吃,感受納西族人民的飲食文化!
    納西烤肉:納西烤肉是麗江茶馬古道上的一道特色馬幫菜。將用香料醃製過的新鮮五花肉經過火烤和油炸,再配以佐料即可食用。烹製好的烤肉入口鹹香有嚼頭,肉皮和肥肉香脆不油膩。雜鍋菜:把當季蔬菜融匯在一起,用骨湯煮熟即可的雜鍋菜,是麗江當地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
  • 麗江納西族第一座寺廟,坐落在玉龍雪山腳下,外地人幾乎不知道
    北嶽廟是麗江納西族建造的第一座寺廟,也是玉龍縣境內唯一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融合的廟宇。北嶽廟坐落在玉龍雪山下的白沙鄉玉龍村,又名玉龍祠。因為大殿正中供奉「三多」神像,當地群眾又把北嶽廟稱為「三多閣」,意為三多神的家。「三多」是麗江納西族信奉的保護神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