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屬於全球遊戲玩家的盛事,被稱為遊戲屆奧斯卡TGA頒獎典禮已經圓滿落幕。
TGA年度最佳遊戲被《戰神》一舉拿下。網友不禁感嘆「你奎爺還是你奎爺」。
原本今年呼聲最高的的《荒野大鏢客2》,雖然不敵《戰神》錯失年度最佳遊戲,但包攬了TGA其他多項大獎,也算是可喜可賀。
而在電競相關的獎項中,《守望先鋒》則是自2016年發售以來,連續三年奪得TGA最佳電競遊戲獎項。
《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則是拿到了2018TGA年度最佳電競賽事獎項。
雖然電競類獎項不是TGA眾多獎項中力度最大的,在頒獎過程中也是很快的介紹完畢。但是每個獎項都是經過國內玩多個專業遊戲媒體和玩家共同評選出來的,無疑是對該遊戲在本年度的表現的高度認可。
在電競獎項幾乎被《守望先鋒》和《英雄聯盟》承包時,《DOTA2》只獲得了一個最佳電競遊戲的提名,更別說出現在得獎名單了。
有人說DOTA是真的涼了嗎?
關於這樣的問題,曾經有人在知乎上提出相似的疑問,引起眾DOTA玩家的討論和回答。
得到贊同最多的回答分析了DOTA和其他競爭遊戲的常年在線人數、國外現狀等,結論:就算可能不再有往年「網吧全是DOTA」的熱度,但穩定的玩家數也能熬死其他遊戲了,不會涼。
而更多地回答是玩家們則回憶起在「吃飯睡覺打DOTA」中與兄弟們度過了自己的中學、大學生活。「空虛的女人穿絲襪,寂寞的男人打DOTA。」這句話成了共同的記憶。
將自己那幾年的瘋狂寄托在DOTA這款遊戲中,時不時再玩上兩把,不過一起開黑的兄弟成家立業扛起生活的重擔,再聚起來已經不容易了,漸漸成了雲玩家,但依然熱愛這個遊戲。
「遊戲人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0%,這個遊戲是不是要DEAD了?」
「排遊戲排了40分鐘排不到人,這個遊戲是不是要涼了?」
「這屆本子獎金曲線好幾次低於上屆,這個遊戲是不是要死了?」
每當提及DOTA這個遊戲時國內總有人發出這樣的聲音,究其原因可能是曾經的輝煌歷史太過耀眼。
《DOTA》(Defense of the Ancients)
自2006年開始進入眾多玩家的視野。寄生於《魔獸》的即時對戰平臺,因其公平的玩法和新穎的形式收穫眾多玩家。
而在國內,那兩年也是網際網路迅速發展的時期,那段時間裡《真三國無雙》、《CS》、《地下城與勇士》等眾多遊戲跟《魔獸》系列一起佔據了網吧的電腦桌面。
而《DOTA》在國內火爆的開始要從2008年說起。那時還沒有什麼電子競技的概念,國內的團隊只是在網吧玩遊戲的「網癮少年」們。
2008年,當時被譽為DOTA界神話的Vigoss和Rush3D,卻被當時名不見經傳的國內戰隊7L打敗,立刻在全球DOTA界引起轟動。
而7L的主力五人組LongDD、Buring、單車、PD、DGC等人也被捧上神壇,成為中國DOTA席捲世界的起點。
也是這個時候,大多數玩家開始接觸《DOTA》,網吧一眼望去幾乎被《DOTA》對戰地圖統治。
如果說,7L戰隊是引領中國DOTA震驚世界的"頭狼",那麼EHOME則是中國DOTA權傾朝野的"獅王"。
2010年EHOME戰隊鋒芒畢露,十連冠的名聲聲明海外,在國內外的比賽上擁有壓倒性的實力,甚至放出豪言"如果拿了亞軍,那麼獎盃就直接扔在機場了,因為EHOME的獎盃陳列室沒有地方放亞軍獎盃。"
而當時,在國際比賽中如果遇到中國戰隊無不面露難色,面對傳說中的強大實力,氣勢上就已經輸掉一半。
到了2011年,DOTA界發生了兩件大事:
一、《DOTA2》正式發布;
二、V社正式開展首屆DOTA2全球邀請賽,也就是Ti1,獎金高達160萬美金。
自此,一直到2017年Ti全球賽,中國3冠4亞,都展現了強勁的實力,即使沒有冠軍,中國DOTA的實力似乎仍然足以令世界側目,那句"CN Dota,Best Dota",一直到現在都是中國DOTA圈神聖一般的存在。
而偶數年"CN"戰隊奪冠的魔咒卻在2018年被結結實實的打破了,在小組賽中國戰隊創下了歷史最差成績,只有LGD頂著壓力苦苦支撐,最後落敗。
而2018年又可以說是中國電競的元年,中國電競的強勁勢頭在各個賽事上嶄露頭角。RNG戰隊在亞運會上通過《英雄聯盟》為LPL、為中國奪得金牌;IG戰隊在《英雄聯盟》S8總決賽中逆襲取勝,全國歡呼「IG牛批」。
而在幾乎同一時間的DOTA邀請賽,中國戰隊勢單力薄,艱苦徵戰,但國內關注度遠不及《英雄聯盟》,微博熱搜榜也全被S8霸佔,少見Ti8蹤影。
在Ti8小組賽後,DOTA解說海濤在接受採訪時曾坦言:"原因很複雜,不是一句兩句能說清楚的……但我覺得最重要的原因,是老隊員的動力和活力都不足了吧。"
的確,DOTA圈電競選手青黃不接的現象已存在多時,現在稱得上中流砥柱的都是徵戰多年的老將,難見新面孔,打法已經被競爭對手研究的差不多。
現在急需注射一批新鮮血液來刺激一下CN DOTA,就像當年的Wings一樣,讓人眼前一亮,打得對手措手不及。
而在電競圈之外,《DOTA》中國玩家的情況似乎也不理想。
不同於08年DOTA稱霸網吧的盛況,現在再去網吧,你看到的會是一溜的吃雞、英雄聯盟,難見《DOTA2》玩家,就像前面提到的玩家一樣,當年玩DOTA的人,現在已經工作、結婚,難有時間再玩一把。
而根據V社的官方統計數據,《DOTA2》的玩家人數在2016年開始實際是在逐年下降的。
而國內的玩家分析原因可能是以下幾點。
一、入門門檻高,上手難
《DOTA2》中上百個英雄,上百個物品;英雄個人技能之間的契合性,英雄與英雄之間的技能配合性,英雄與物品之間的關聯性,都夠一個新手研究大半年的。
這是什麼鬼?
怎麼選英雄?這英雄什麼定位?
出門裝買什麼?怎麼買裝備?
上路中路下路野區分別在哪?這是哪?我要去幹嘛?對面那是什麼鬼?我怎麼死的?技能怎麼放啊喂?在這也能被防禦塔擊殺?
於是一頭霧水的新手揣著無數問號被勸退,投入相對簡化的《英雄聯盟》的溫暖懷抱中了。
二、遊戲的運營
《DOTA2》自2013年正式發布,國內由完美世界代理運營。與此同時,《英雄聯盟》、《王者榮耀》等類似遊戲也上市。
在大多數平臺卻少見《DOTA 2》的宣傳,或者相關賽事的宣傳,就連直播平臺都少見《DOTA》的身影。
而另方面不同於騰訊通過其社交軟體的優勢可以一鍵登錄,已經習慣一鍵操作的年輕人,難有耐心通過完美的考驗,在《DOTA2》從一開始註冊需要2個帳號的繁瑣過程又勸退了一批人。
三、老玩家不太友好
就算新手們不厭其煩的通過註冊帳號、熟悉英雄物品的難關,恐怕也難過老玩家這關。
因為系統操作複雜,當初老玩家們很多技巧都需要自己百度和長時間的經驗才會領悟。成為了老玩家後再碰到一些萌新求帶,自然是不會有好臉色的。
而老玩家們被自己的新手豬隊友坑過無數遍後,破口大罵是常事,這下又勸退了一批人。
對於新鮮血液的高難度考驗同時也考驗著《DOTA2》,自16年後玩家人數逐漸減少。
可是,這樣就能說《DOTA2》涼了嗎?
答案也不盡然。
《DOTA2》Ti賽事的獎金,從首屆的160萬美金到今年的2553萬美金,每年都在打破最高紀錄。
相對比其他電競獎金而言更是遙遙領先,甚至是《英雄聯盟》的3倍多。
而上文中一直說的玩家人數問題,雖然有逐年下降的現象,但玩家總數一直穩定位列前幾名。就像玩家說的「這個速度,熬也能熬死其他遊戲」。
而該遊戲的評價在多個專業遊戲媒體口中一向是優秀的代表,獲得了2013年最佳策略遊戲與最佳多人遊戲這兩項大獎。
被評價道「它是同類遊戲中最公平也最有戰術深度的作品。融合了RPG和RTS的雙重要素,其多樣性足以讓成千上萬的人不眠不休的戰鬥」。
《DOTA》作為moba遊戲類鼻祖,十幾年依然堅挺。就像大多數80後一樣,許多人即使做不到隨時和老友開黑通宵,但遊戲更新了還是會打開電腦進去看看或者再來一把。
最後這遊戲到底會不會涼?
誰說了都不算,還是要交給時間來給出答案。
著迷說——分享ACGN領域有趣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