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開國十大元帥之一!

2020-12-18 萌貨說文史

梅州,廣東省轄地級市,位於廣東省東北部,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是中國著名的文化之鄉、華僑之鄉、足球之鄉、山歌之鄉、金柚之鄉、客家菜之鄉、單叢茶之鄉、油茶之鄉、漢樂之鄉、溫泉之鄉、長壽之鄉、中華詩詞之市。

梅州自古以來因「梅花」而盛名,是中國唯一以「梅」命名的城市。南宋詩人楊萬裡宦遊梅州時曾寫下「一路誰栽十裡梅,下臨溪水恰齊開;此行便是無官事,只為梅花也合來。」的絕妙詩句。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名人!

仇士良:

仇士良,字匡美,循州興寧(今廣東興寧市)人。唐朝時期宦官,左監門衛將軍仇文晟之子。

唐順宗時期,淨身進入東宮,侍候太子李純。玩弄權術,穩步高升。唐憲宗李純即位後,遷內給事,出任藩鎮監軍使,入為內外五坊使,加冠軍大將軍。長慶初年,拜鳳翔監軍使,封南安縣公,寶曆二年,遷鄂嶽監軍使,晉封郡公。唐文宗太和年間,拜右領軍衛將軍、知內侍省事,遷左軍中尉兼左街功德使。甘露之變後,加特進、左驍衛上將軍。開成五年,拜開府儀同三司、左衛上將軍,封楚國公。擁戴唐武宗繼位,拜觀軍容使、兼統左右三軍。昭異渥也。公每念禍伏福中,祿為身累。將持盈滿,莫過退休。

會昌三年,以內侍監致仕,卒於家中,享年六十三,追贈揚州大都督,被人檢舉私藏武器,追削官爵,籍沒家產。擅權攬政20餘年,欺上壓下,排斥異己,橫行不法,貪酷殘暴,先後殺死二王、一妃、四宰相,使得朝政更加昏暗和混亂。

古革:

古革,古程鄉(今梅縣)縣城人。其曾祖父古成之是宋代端拱二年進士,祖父古宗悅是宋代皇岉五年進士。古革、古堇、古鞏兄弟三人。宋紹聖四年(公元1097年),昆仲三人同赴京都應試,三人同列金榜,同登丁丑進士。古氏「四代五進士,兄弟同登科」,而名揚天下。

羅孟郊:

羅孟郊,字耕甫,號休休,廣東循州府興寧縣刁坊鎮羅壩村人。羅孟郊早年喪父,侍母很孝順。少時家貧卻聰穎好學,精通經史。二十歲時,他在興寧神光山附近的羅嶺草舍裡,勤奮攻讀,留下了「神光映讀」一段佳話。宣和五年(1123年)他考中舉人。宣和六年(1124年)考中進士,為一榜(亦稱一甲)第三名探花,始就太學博士職。後累官至諫議大夫、翰林院學士、掌制誥。

蔡蒙吉:

蔡蒙吉,廣東梅州人,南宋愛國詩人、抗元英雄、民族英雄,著名社會活動家。12歲中進士,被時人譽為「神童進士」,其祖父蔡若霖、父親蔡定夫均為進士,因此當地有蔡府「一門三進士」之佳話。公元1276年,蔡蒙吉率孤軍與元軍作戰,城陷被俘,英勇不屈從容就義,年僅32歲。

在舊《廣東通志》中被稱為廣東古八賢之一,與東晉程旼、唐代韓愈、張九齡,北宋劉元城、狄青,南宋文天祥及明末抗清名將陳子壯齊名。

宋湘:

宋湘,字煥襄,號芷灣,廣東嘉應州(今廣東梅州市梅縣區)人。清代中葉詩人、書法家、教育家、官員。

宋湘集詩人、清官、教育家、書法家於一身,為國為民有卓越貢獻。宋湘文採風流,詩書雙絕,被嘉慶帝封為「嶺南第一才子」。其著作頗豐,詩作千餘首尤為出類拔萃,反映了清朝的社會現實、自然風光以及詩人的內心世界。是清代中葉嶺南三大詩家之一。同時,宋湘還善書法,擅長草書,風格浩方雄奇。代表作《伯牙琴臺題壁》《五別詩》均蒼勁瀟灑。

黃遵憲:

黃遵憲,漢族,字公度,別署人境廬主人、觀日道人、東海公、法時尚任齋主人、水蒼雁紅館主人、布袋和尚、公之它、拜鵑人,出生於廣東嘉應州,清朝著名愛國詩人,外交家、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教育家、文學家、史學家、民俗學家,中國近代傑出的愛國者、維新志士、中日友好的先驅使者。

1876年中舉人,歷任駐日本公使館參贊、美國舊金山總領事、駐英國參贊、新加坡兼馬六甲總領事等職,戊戌變法期間署湖南按察使,助湖南巡撫陳寶箴推行新政。工詩,喜以新事物熔鑄入詩,有「詩界革新導師」之稱。黃遵憲的作品有《人境廬詩草》、《日本國志》、《日本雜事詩》、《己亥雜詩》、《己亥續懷人詩》、《朝鮮策略》、《治法》、《人境廬集外詩輯》、《黃遵憲與日本友人筆談遺稿》等。被譽為「近代中國走向世界第一人」、「近世詩界三傑」之冠。

範荑香:

範荑香,原名蒥淑,字茹香,又字荑卿。廣東大埔三河鎮梓裡村人,生於嘉慶十年(1805),範引頤之女,同邑鄧耿光室。十二歲即能賦詩填詞。有《化碧集》,梅州管又新民國五年(1916)刊行。範荑香為近代嶺東三大女詩人之一,與黎玉貞、葉璧華齊名。

古直:

古直,字公愚,號層冰,梅州市梅縣區梅南滂溪村人。自幼聰敏,負笈苦讀,早慧有成。青年時加入中國同盟會,投身辛亥革命和討袁護法等一系列活動。古直在參與社會變革以及從事教學的過程中,創辦了梅州中學、龍文公學、高要初級師範等學校。在任封川縣、高要縣縣長期間,興辦教育、育苗造林、興修水利,做過不少益於民生的事。古直辭官後,隱居廬山,研究國學,專心著述。後來,被聘為國立廣東大學(隨後改名為中山大學)文學教授,中文系主任,從事中文教育,執教十餘年。解放後在廣東省文史研究館供職,並擔任省政協委員。

李金髮:

李金髮,原名李淑良,廣東梅縣人。早年就讀於香港聖約瑟中學,後至上海入南洋中學留法預備班。1919年赴法勤工儉學,1921年就讀於第戎美術專門學校和巴黎帝國美術學校。李金髮於1925年至1927年出版的《微雨》,《為幸福而歌》,《食客與兇年》,是中國早期象徵詩派的代表作,為中國新詩藝術的發展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雕刻和詩文是李金髮業餘的最大愛好。蔡元培先生稱他為「文學縱橫乃如此,金石雕刻誠能為」。他在留學期間,詩歌創作已取得了輝煌成就。他的詩歌,深受法國象徵派詩人波特萊爾和魏爾倫等人的影響,慣用新奇晦澀的蠹象和格調表現對人生命運的感嘆,追求虛幻美,被人稱為「詩怪」。著名學者朱自清則把他譽為「把法國象徵派詩人的手法介紹到中國詩壇的第一個人」。

李金髮的詩文著作主要有《為幸福而歌》、《嶺東情歌》、《微雨》、《食客與兇年》、《義大利藝術概要》、《雕刻家米西盎則羅》、《北京的最後勾留》、《梭米頓夫人傳》、《肉的囹圄》、《古希臘戀歌》、《藝術論文集》、《德國文學ABC》、《異國情調》等。他的作品《棄婦》和《裡昂車中》被選入1984年出版的《現代百家詩》中。李金髮詩文著作表現了他熱愛祖國、熱愛故鄉、深明民族大義的愛國主義思想。

丁日昌:

丁日昌,字持靜,小名雨生,別名禹生,潮汕先賢,廣東潮州府豐順縣(今梅州市豐順縣)人,晚年定居揭陽縣榕城梅林巷內。潮汕詩人,梅州八賢之一,客家先賢,歷任廣東瓊州府儒學訓導,江西萬安、廬陵縣令,蘇松太道,兩淮鹽運使,江蘇布政使,江蘇巡撫,福州船政大臣,福建巡撫,總督銜會辦海防、節制沿海水師兼理各國事務大臣。是中國近代洋務運動的風雲人物和中國近代四大藏書家之一。

1877年7月,丁日昌積勞成疾,告假回家養病。1882年2月27日,中國近代富有改革精神的政治家,洋務運動的實幹家,在揭陽縣城病逝,皇帝遣官致祭,御製祭文,賜金建造陵墓於揭陽城西之福地。

羅大綱:

羅大綱,原名亞旺,太平天國名將,梅州市豐順縣湯南鎮新樓種玉上圍/上圍古寨人。洪秀全金田起義,固然主要是依靠楊秀清、馮雲山、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等「上帝教」骨幹,而沒有參加「上帝教」的羅大綱也是一位一開始就對太平軍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主要將領。

王興:

王興,字電輝,廣東大埔縣古野鄉人。本姓黃,先世因避仇人尋釁而改姓王。他自少年即好勇尚氣,有膂力,然遇事精細,人稱他為「繡花針」。13歲時,殺人逃命,輾轉流落恩平。1648年迎昭宗朱由榔移駐肇慶,被封為總兵,領兵駐守恩平、陽江、新會等地,進行抗清活動。後無力回天,自穿公服,舉火自焚。

李威光:

李威光,字作楫,號韜序。廣東長樂縣(今五華縣)華城鎮黃埔村人,於清雍正十三年(1735)出生在長樂縣的一個小康家庭。其父李資始是前清廩生,知書識義,對其子從小學書習武管教頗嚴。其母是一個才思敏捷,性格開朗的農村婦女。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李威光束裝上京,參加壬辰科會試。殿試一舉成名,欽點狀元及第。李威光與福建上杭的丁錦堂是客家人在清代僅有的兩位武狀元。

葉劍英:

葉劍英,原名葉宜偉,字滄白,廣東省梅縣人,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忠誠戰士,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之一,長期擔任黨和國家重要領導職務的卓越領導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

葉劍英同志長期擔任黨和國家重要領導職務的卓越領導人,他是以毛澤東同志和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重要成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德高望重的開國元勳之一,是我們黨、國家和軍隊的一位傑出領袖,他在無數次關鍵的時刻挺身而出,拯救了無數的生命,也改變了一個國家的命運,在國際上享有崇高威望和地位,被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最具影響力的代表人物之一。

當然,梅州歷史名人還有很多,我在此就不一一述說了,你還知道哪些梅州歷史名人呢?

相關焦點

  • 苗德志篆刻作品《開國十大元帥、十大將軍》被中國博物館協會收藏
    書畫篆刻家苗德志《開國十大元帥、十大將軍》篆刻作品被中國博物館協會收藏。    新華網消息:近日,瀋陽市政協委員、齊白石藝術優秀傳承人、書畫篆刻家苗德志創作的20方篆刻作品《開國十大元帥、十大將軍》和繪畫作品《家鄉水》分別被中國博物館協會、美國中國美術館收藏。    苗德志的書法作品《出塞》和《師說》分別被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收藏,其繪畫、書法、篆刻藝術成就贏得權威機構的廣泛認同。
  • 中國開國十大元帥評定標準:彭德懷元帥勇猛剛烈
    對創建和領導人民武裝力量或領導戰役軍團作戰、立有卓越功勳的高級將領,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十大元帥正符合這個嚴格的標準。除了後來被授予的十大元帥和十大將外,被評為元帥的還有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被評為大將的還有李先念、譚震林、鄧子恢、張鼎丞等人。  毛澤東當時是中共中央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是全國武裝力量最高統帥,理應被授予大元帥銜,是眾望所歸。  周恩來,曾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
  • 金華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黃大仙!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名人!駱賓王:駱賓王,字觀光,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市)人。唐代詩人。出身寒微,少有才名。永徽年間,成為道王李元慶府屬,任武功主簿,遷長安主簿。儀鳳三年(678),入為侍御史,因事下獄,遇赦而出。
  • 開平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周文雍:周文雍,廣東開平人,中共黨員。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參加省港大罷工和廣州起義。歷任廣州工人代表大會特別委員會主席,中共廣州市委組織部長、工委書記,廣州工人赤衛總隊總指揮,廣州蘇維埃政府人民勞動委員,中共廣東省委工人部長。
  • 女大校林月琴:第一任丈夫是開國中將,第二任是開國元帥
    第一位開國少校建國後的1955年,解放軍首次實行了軍銜制度,在這次授勳儀式上,曾經對建國有功的將士們都受到了表彰,其中更是有一些女性革命者被授予了軍銜。不過,由於女性總體上來說力量弱於男性,所以能夠通過軍功得到高軍銜的人自然是寥寥無幾,上校以上的女軍官就已經是鳳毛麟角了,更別提更高的將軍軍銜了,只有李貞一位革命家得到了少將軍銜。
  • 高密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高密三賢之一!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鄭玄:鄭玄,字康成。北海郡高密縣(今山東省高密市)人。東漢末年儒家學者、經學大師。鄭玄曾入太學攻《京氏易》《公羊春秋》及《三統曆》《九章算術》,又從張恭祖學《古文尚書》《周禮》和《左傳》等,最後從馬融學古文經。
  • 桐鄉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紅軍中唯一的女師長!
    這裡的烏鎮是典型的中國江南水鄉古鎮,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稱,有六千年歷史,是全國二十個黃金周預報景點及江南六大古鎮之一。這裡的福嚴寺位於桐鄉市境內江南古運河左岸鳳鳴街道,創建於南朝梁天監二年,已有一千五百餘年歷史,歷來被視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清代同治十一年至光緒六年石門知縣餘麗元曾有詩曰:玉溪東去小溪通,路轉橋橫起梵宮。
  • 南寧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唯一的四屆亞洲影后!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風景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鄧穎超:鄧穎超,生於廣西南寧,1924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社會活動家,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中國婦女運動的先驅。
  • 鄧州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南陽五聖之一!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宗炳:杜茂:杜茂,字諸公,漢族,南陽郡冠軍縣(今鄧州市張村鎮冠軍)人,東漢初年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一,在劉秀平定河北時投奔,隨劉秀平定河北,剿滅五校農民軍,消滅劉永餘部,輔佐劉秀建立東漢王朝。在雲臺二十八將排第20位。歷任中堅將軍、大將軍、驃騎大將軍,先後受封為樂鄉侯、脩侯、參蘧鄉侯。
  • 懷化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中國十大大將之首!
    這裡的黔陽古城位於懷化市洪江市政府駐地黔城鎮古城社區,是全國保存最為完好的明清古城之一,古城三面環水,是湘楚苗地邊陲重鎮,素有「滇黔門戶」和「湘西第一古鎮」之稱。這裡比雲南麗江大研古鎮早1400年,較湖南省內的鳳凰古城早900年,各種文化在這裡交融。「一片冰心在玉壺」的經典詩句就是王昌齡在該市芙蓉樓前寫下的。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
  • 南雄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南雄歷史上第一位進士!
    這裡的珠璣巷,原稱敬宗巷,位於廣東省韶關市南雄縣城北部偏東,地處梅嶺與南雄縣城之間,始建於南宋,是古代中原和江南通往嶺南驛道上的一個「商業重鎮」,廣東地區保存較好的古巷古道之一。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葉露茜:葉露茜,廣東南雄人,1936年與明星影片公司的年輕明星趙丹結婚。
  • 福鼎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林氏十大武狀元之一!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風景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楊楫:楊楫,字通老,學者稱悅堂先生,南宋福建長溪縣瀲村(今福鼎縣秦嶼冷城)人。宋代理學家,朱熹弟子。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中進士,累官司農寺簿,除國子博士,尋出湖南提刑江西運判。著《奏議》、《悅堂文集》。
  • 常德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延安五老」之一!
    歷史故事「劉海砍樵」、「孟姜女哭長城」以及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記》等浪漫主義情結貫穿常德城二千多年的歷史,開創了常德獨有的「善德文化」。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宋教仁:宋教仁,字得尊,號遁初,一作鈍初、遯初、敦初,別號漁父,化名犟齋、宋錬、中島等,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仙瑞鄉上坊村香衝(今漳江鎮教仁村香衝組)人。中國近代革命先驅者之一,被稱作為「中國憲政之父」。
  • 太倉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明四家」之一!
    這裡的沙溪古鎮位於太倉市中部,是一座有著1300多年歷史的江南水鄉古鎮。沙溪古鎮區內保存著明清臨水建築和漫長的古街,古老的小巷,古樸的古橋及歷史文化名人故居。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徐上瀛:徐上瀛,別名青山,號石泛山人,江蘇婁東(太倉)人。明末著名琴家。虞山琴派代表人物。
  • 延安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中興四將」之一!
    延安市,簡稱「延」,古稱膚施、延州,陝西省地級市,位於陝西省北部,地處黃河中遊,黃土高原的中南地區,被譽為「三秦鎖鑰,五路襟喉」,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發祥地之一。這裡的寶塔建於唐代,共九層,登上塔頂,全城風貌可盡收眼底,是歷史名城延安的標誌,是革命聖地的象徵,是延安市的標誌性建築,是遊覽延安的必去之地,山下還有歷代遺留下來的摩巖刻字多處,範仲淹隸書的「嘉嶺山」和「胸中自有數萬甲兵」等題刻最著名,是融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歷史文物、革命舊址為一體的著名風景名勝區。
  • 天長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皖東地區唯一的狀元!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風景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朱壽昌:朱壽昌,字康叔,宋揚州天長(今安徽天長)人。《宋史》載有他棄官千裡尋母之事,他是流傳甚廣的所謂古代「二十四孝」中的一位。他是清代一位不可多得的多才多藝的文學藝術家和天才。少年時期,家境豐裕,且天資過人,勤奮好學。20歲,父母相繼去世。宣鼎一味讀書,家道開始中落。26歲時,入外家為婿。1858年,太平軍攻佔天長後,攜家離鄉,飄零四海。40歲時,開始創作《夜雨秋燈錄》。在戲曲創作上也有很高成就,代表作有《返魂香傳奇》等。
  • 陽春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粵東三子」之一!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風景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梁應材:梁應材,陽春縣城人,明萬曆四十年(1612)廣東鄉試中第12名舉人。天啟二年中第128明進士。曾任江西進賢、蕪湖知縣,遷駕部主事,升任吏部文選司員外郎。為人清廉謹慎,52歲辭官回鄉,卒年74歲。葬在七星山口廟,陵墓仍存。
  • 北海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民革創始人之一、鐵四軍的元老!
    北海,別名「珠城」,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地級市,地處廣西壯族自治區南端,北部灣東北岸,是我國最早的對外通商口岸和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之一。這裡的北海銀灘是北海市著名的旅遊景點,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銀海區。沙灘均由高品位的石英砂堆積而成,在陽光的照射下,潔白、細膩的沙灘會泛出銀光,故稱銀灘。
  • 棗陽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南宋中後期民族英雄!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黃火青:黃火青,湖北棗陽新市鎮楊莊村人。1926年參加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三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共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委員。在黨的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1978年三月起,擔任中央政法小組副組長,中央政法委員會委員,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黨組書記。
  • 林州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抗美援朝五大烈士之一!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風景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郭巨:郭巨,東漢隆慮(今河南省林州市)人。以孝聞名於世,他「埋兒奉母」的故事被收錄《內丘縣誌》中,東晉幹寶編撰的《搜神記》也記載了他的故事。後被選入《全相二十四孝詩選》(即《二十四孝》),因而被人廣為傳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