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延安五老」之一!

2020-12-24 萌貨說文史

常德,古稱「武陵」、「朗州」,湖南省轄地級市,位於湖南北部,江南洞庭湖西側,武陵山下,史稱「川黔咽喉,雲貴門戶」。歷史故事「劉海砍樵」、「孟姜女哭長城」以及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記》等浪漫主義情結貫穿常德城二千多年的歷史,開創了常德獨有的「善德文化」。

這裡的桃花源是陶淵明筆下《桃花源記》所描述的「世外桃源」真跡地,是《辭海》《詞源》中唯一添加注釋的《桃花源記》原型地,千百年來,陶淵明、李白、劉禹錫、蘇軾等都在此留下了許多珍貴的詩文和墨跡,其山水田園之美、寺觀亭閣之盛、詩文碑刻之豐、歷史傳說之奇,舉世聞名。這裡的夾山寺又名靈泉禪院,位於湖南省石門縣夾山國家森林公園內,唐代鹹通十一年(公元870年)善會大和尚獲賜領眾僧開山建寺,享有「三朝御修」的盛譽,規模宏大有「騎馬關山門」之稱。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

宋教仁:

宋教仁,字得尊,號遁初,一作鈍初、遯初、敦初,別號漁父,化名犟齋、宋錬、中島等,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仙瑞鄉上坊村香衝(今漳江鎮教仁村香衝組)人。中國近代革命先驅者之一,被稱作為「中國憲政之父」。

1882年出生於湖南常德。1904年2月,華興會在長沙成立,宋教仁任副會長;同年,因長沙起義失敗,前往日本,入日本東京法政大學學習西方政治。1905年,加入中國同盟會,任司法部檢事長。1911年10月11日,湖北軍政府在武昌成立,宋教仁致力於建設民主共和政權,大力宣傳革命宗旨。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宋教仁被任命為法制院院長。1912年8月,中國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宋教仁到處演說為國民黨爭取多數席位。1913年2月,國會選舉接近尾聲,國民黨取得重大勝利。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火車站遇刺;3月22日凌晨4時48分不治身亡,年僅31歲。

段弘古:

段弘古,山南東道澧州安鄉(今屬湖南)人,唐代詩人。

排行第九,秀才。讀縱橫家書,不事產業,年五十而不就祿,嘗幹謁御史大夫何士幹、山南東道節度使於頔、李景儉、呂溫及右拾遺張宿。呂溫去世、李景儉貶謫後,段弘古南下拜見劉禹錫、柳宗元。劉、柳將其推薦給永州刺史崔能。後段弘古南下拜訪容官經略使竇群,途經桂州時,刺史未曾禮遇,因此致病,一病而終。崔能贈以特賻,予以喪具道裡費用,使得段弘古歸葬澧州。代表作品有《奉陪呂使君樓上夜看花》、《秋懷》、《孤竹》 。

王爾琢:

王爾琢,又名蘊璞,湖南省石門縣人,中國工農紅軍優秀指揮員。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同年秋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任國民革命軍第4軍25師74團參謀長。1928年1月,參加領導湘南起義,任工農革命軍第1師參謀長;4月,朱德與毛澤東部隊井岡山會師後,王爾琢任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參謀長兼第28團團長,協助毛澤東、朱德指揮五鬥江、草市坳和龍源口等戰鬥,為保衛和發展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作出了重大貢獻。1928年8月25日,在江西崇義思順墟追擊叛徒時,英勇犧牲,年僅25歲。

李群玉:

李群玉,唐代澧州人,極有詩才,「居住沅湘,崇師屈宋」,詩寫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傳》稱其詩「詩筆妍麗,才力遒健」,《全唐詩·李群玉小傳》載,早年杜牧遊澧時,勸他參加科舉考試,但他「一上而止」,宰相裴休視察湖南,鄭重邀請李群玉再作詩詞,他「徒步負琴,遠至輦下」,進京向皇帝奉獻自己的詩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覽」其詩,稱讚「所進詩歌,異常高雅」,並賜以「錦彩器物」,「授弘文館校書郎」。三年後辭官回歸故裡,死後追賜進士及第。

戴君恩:

戴君恩,字忠甫,號紫宸,別號蘭江痴叟。明澧州(今湖南澧縣閘口鄉石莊村)人。 著有《說山》、《四書剩言》、《繪孟風評》、《讀風臆評》、《撫晉疏草》、《掌園雜記》及詩文等。

戴君恩著述頗豐, 留有大量的詩文。

疇卻簪纓石穴中,歷來官號古今同。

青山綠水千年事,明月蒼松一徑風。

襟帶恍依遙草碧,圖書幾擬落霞紅。

幽林雖是史漢筆,也有芳名記石宮。

丁玲:

丁玲,女,原名蔣偉,字冰之,又名蔣煒、蔣瑋、丁冰之,筆名彬芷、從喧等,湖南臨澧人,畢業於上海大學中國文學系,中共黨員,著名作家、社會活動家。1936年11月,丁玲到達陝北保安,是第一個到延安的文人。丁玲的到來,給陝甘寧抗日根據地原本力量薄弱的文藝運動增添了新鮮的血液。她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作出過無法取代的貢獻。

代表著作有處女作《夢珂》,長篇小說《太陽照在桑乾河上》《莎菲女士的日記》,短篇小說集《在黑暗中》等。

翦伯贊:

翦伯贊,維吾爾族,湖南常德桃源縣人。中國著名歷史學家、社會活動家,著名馬克思主義史學家,中國馬克思主義歷史科學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傑出的教育家。

翦伯贊先生早年參加過「五四運動」,北伐戰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翦伯贊歷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中央民族事務委員會委員、燕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副校長,以及中央民族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中國史學會常務理事兼秘書長,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翦伯贊是馬列主義新史學「五名家」(郭沫若、范文瀾、翦伯贊、呂振羽、侯外廬)之一。他治學嚴謹,著作宏富,為史學界所推崇和頌揚,主要著作有《歷史哲學教程》《中國史綱》(第一、二卷)《中國史論集》《歷史問題論叢》等,並主編了《中國史綱要》。

楊么:

楊么,南宋義軍首領。名太,龍陽(今湖南漢壽)祝家崗(今新興鄉)人。出生僱工,幼時讀私塾2年,輟學後在商船上傭工餬口。南宋初,鐘相起事,楊么為首領之一。鐘相死後,他與夏誠、黃佐、周倫、楊欽等率其中餘部,利用河湖港汊,設立營寨,堅持戰鬥。後戰敗身死。《後水滸傳》一書當中說他是宋江轉世。

髡殘:

髡[kūn]殘,清畫家。本姓劉,出家為僧後名髡殘,字介丘,號石溪、白禿、石道人、石溪道人,殘道者、電住道人。湖廣武陵(今湖南常德)人。與石濤合稱「二石」,又與八大山人,弘仁,石濤合稱為「清初四畫僧」。好遊名山大川,後寓南京牛首山幽棲寺,與程正揆交往密切。擅畫山水,師法王蒙,喜用幹筆皴擦,淡墨渲染,間以淡赭作底,布置繁複,蒼渾茂密,意境幽深。善書法,能詩。存世作品有《層巖疊壑圖》《臥遊圖》《蒼翠凌天圖》《清髠殘江上垂釣圖》等。

鐘相:

鐘相,南宋時期佔據洞庭湖一帶的農民起義軍首領,武陵人,他宣稱:法分貴賤貧富,非善法也。我行法,當等貴賤,均貧富。以鐘相、楊么為首的起義軍聲勢浩大,深受百姓支持,使鼎州的地主豪紳十分恐懼,他們勾結孔彥舟軍隊鎮壓農民起義軍。孔彥舟在屢遭失敗之下,朝廷無奈,只得派嶽飛率領嶽家軍前往平定洞庭湖叛亂。孔彥舟派奸細混入起義軍內部,偷襲攻破鐘相營寨,鐘相被俘殺。

車浚:

車浚,三國時吳國官員,官至太守,三國時南平(今安鄉縣)人。

吳名將陸遜守荊州,聞浚名,屢相延請,浚均不往。及後相會,遜因謂浚說:「早欽風採,何為龍蟠鳳峙,不肯降顧耶?」浚答道:「誠知公侯敦公旦之博納,尼父之善誘,然蜥蜴不能假重雲以升舉,鷃雀不能從激風以飛揚,是以無因。」舉座聞之皆嘆其談吐不凡,因相顧謂曰:「武陵蠻夷郡,乃有此奇人!」

後累遷會稽太守,史稱:「公清有政績」。吳末帝天璽元年(276年),會稽郡遭大旱,而孫皓貪婪暴虐,徵收算緡,浚拒不出本郡緡錢,且上表為民請求賑貸。孫皓以浚「欲樹私恩」,遂遣人梟其首。曾孫胤,另有傳。

林伯渠:

林伯渠,原名林祖涵,字邃園,號伯渠,湖南安福(今臨澧縣)修梅鎮涼水井村人。早年加入同盟會。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他曾參加南昌起義、長徵等重要革命活動,任陝甘寧邊區政府主席。新中國成立後,林伯渠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秘書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一、二屆副委員長。是著名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教育家。是黨和國家重要領導人之一,與董必武、徐特立、謝覺哉、吳玉章並稱「延安五老」。1960年林伯渠先生去世。

你還知道哪些常德歷史名人呢?

相關焦點

  • 延安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中興四將」之一!
    這裡的寶塔建於唐代,共九層,登上塔頂,全城風貌可盡收眼底,是歷史名城延安的標誌,是革命聖地的象徵,是延安市的標誌性建築,是遊覽延安的必去之地,山下還有歷代遺留下來的摩巖刻字多處,範仲淹隸書的「嘉嶺山」和「胸中自有數萬甲兵」等題刻最著名,是融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歷史文物、革命舊址為一體的著名風景名勝區。
  • 梅州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開國十大元帥之一!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名人!仇士良:仇士良,字匡美,循州興寧(今廣東興寧市)人。唐朝時期宦官,左監門衛將軍仇文晟之子。唐順宗時期,淨身進入東宮,侍候太子李純。玩弄權術,穩步高升。是清代中葉嶺南三大詩家之一。同時,宋湘還善書法,擅長草書,風格浩方雄奇。代表作《伯牙琴臺題壁》《五別詩》均蒼勁瀟灑。
  • 開平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周文雍:周文雍,廣東開平人,中共黨員。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參加省港大罷工和廣州起義。歷任廣州工人代表大會特別委員會主席,中共廣州市委組織部長、工委書記,廣州工人赤衛總隊總指揮,廣州蘇維埃政府人民勞動委員,中共廣東省委工人部長。
  • 長葛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潁川四長」之一!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鍾繇:鍾繇,字元常。豫州潁川郡長社縣(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漢末至三國曹魏時著名書法家、政治家。鍾繇擅篆、隸、真、行、草多種書體,在書法方面頗有造詣,推動了楷書(小楷)的發展,被後世尊為「楷書鼻祖」。
  • 高密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高密三賢之一!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鄭玄:鄭玄,字康成。北海郡高密縣(今山東省高密市)人。東漢末年儒家學者、經學大師。鄭玄曾入太學攻《京氏易》《公羊春秋》及《三統曆》《九章算術》,又從張恭祖學《古文尚書》《周禮》和《左傳》等,最後從馬融學古文經。
  • 鄧州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南陽五聖之一!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宗炳:杜茂:杜茂,字諸公,漢族,南陽郡冠軍縣(今鄧州市張村鎮冠軍)人,東漢初年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一,在劉秀平定河北時投奔,隨劉秀平定河北,剿滅五校農民軍,消滅劉永餘部,輔佐劉秀建立東漢王朝。在雲臺二十八將排第20位。歷任中堅將軍、大將軍、驃騎大將軍,先後受封為樂鄉侯、脩侯、參蘧鄉侯。
  • 福鼎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林氏十大武狀元之一!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風景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楊楫:楊楫,字通老,學者稱悅堂先生,南宋福建長溪縣瀲村(今福鼎縣秦嶼冷城)人。宋代理學家,朱熹弟子。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中進士,累官司農寺簿,除國子博士,尋出湖南提刑江西運判。著《奏議》、《悅堂文集》。
  • 太倉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明四家」之一!
    這裡的沙溪古鎮位於太倉市中部,是一座有著1300多年歷史的江南水鄉古鎮。沙溪古鎮區內保存著明清臨水建築和漫長的古街,古老的小巷,古樸的古橋及歷史文化名人故居。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徐上瀛:徐上瀛,別名青山,號石泛山人,江蘇婁東(太倉)人。明末著名琴家。虞山琴派代表人物。
  • 陽春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粵東三子」之一!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風景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梁應材:梁應材,陽春縣城人,明萬曆四十年(1612)廣東鄉試中第12名舉人。天啟二年中第128明進士。曾任江西進賢、蕪湖知縣,遷駕部主事,升任吏部文選司員外郎。為人清廉謹慎,52歲辭官回鄉,卒年74歲。葬在七星山口廟,陵墓仍存。
  • 北海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民革創始人之一、鐵四軍的元老!
    北海,別名「珠城」,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地級市,地處廣西壯族自治區南端,北部灣東北岸,是我國最早的對外通商口岸和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之一。這裡的北海銀灘是北海市著名的旅遊景點,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銀海區。沙灘均由高品位的石英砂堆積而成,在陽光的照射下,潔白、細膩的沙灘會泛出銀光,故稱銀灘。
  • 延安五老研究中心與佛山大瀝探索共富新模式
    日前,南開大學中共延安五老研究會(中心)一行人員來到廣東佛山,與大瀝鎮進行友好對接交流。探索先富帶動後富,實現共富的幫扶新思路、新模式,奮力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在大瀝鎮,中共延安五老研究中心創建者、王定國基金會發起人吳潤澤同志以及研究會(中心)黃冠日、羅禮尚等一行人員與鎮黨委書記劉浩文進行交流座談。
  • 林州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抗美援朝五大烈士之一!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風景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郭巨:郭巨,東漢隆慮(今河南省林州市)人。以孝聞名於世,他「埋兒奉母」的故事被收錄《內丘縣誌》中,東晉幹寶編撰的《搜神記》也記載了他的故事。後被選入《全相二十四孝詩選》(即《二十四孝》),因而被人廣為傳誦。
  • 蘭溪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金華四先生」之一!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歷史名人!貫休:貫休,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溪(今浙江省蘭谿市)人。唐末五代時期前蜀畫僧、詩僧。七歲出家和安寺,日讀經書千字,過目不忘。唐天復間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為「禪月大師」,賜以紫衣。貫休能詩,詩名高節,宇內鹹知。
  • 襄陽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精武英雄!
    襄陽,簡稱「襄」,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鄂、豫、渝、陝毗鄰地區的中心城市,這裡已有2800多年建制歷史,是楚文化、漢文化、三國文化的主要發源地。歷代為經濟軍事要地,素有「華夏第一城池」、「鐵打的襄陽」、「兵家必爭之地」之稱。這裡的襄陽古城位於湖北省襄陽市,地處漢水中遊南岸,三面環水,一面靠山,易守難攻。
  • 海口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與包拯齊名的清官!
    海口,別稱「椰城」,海南省省會,自北宋開埠以來,已有上千年的歷史。這裡的秀英炮臺位於海口市秀英港區東南側,海秀大道秀英村,是海南古代宏大的軍事設施。炮臺北側原來的海水區域已經被後來的圍海造地工程填沒。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名人!丘浚:丘浚,海南瓊山人。明朝中葉著名的學者和政治家、經濟學家,著有《大學衍義補》等著作。他為官40年,歷任編修、、經筵講官、侍講、侍講學士、翰林學士、國子臨祭酒、禮部侍郎、尚書、纂修《憲宗實錄》總裁官、文淵閣大學士、戶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等職。
  • 龍海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東林黨後七君子之一!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潘榮:潘榮,字尊用,號疏庵,漳州龍溪縣(今福建省龍海市顏厝鎮)人,明朝大臣。正統十三年(1448年),考中進士,出任吏部給事中。景泰初年,遷右給事中。天順六年,出使琉球,遷都給事中。
  • 江陰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清代三大詞人之一!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劉半農:劉半農,江蘇江陰人,原名壽彭,後名復,初字半儂,後改半農,晚號曲庵,中國新文化運動先驅,文學家、語言學家和教育家。曾參加辛亥革命,民國元年後在上海以向鴛鴦蝴蝶派報刊投稿為生。
  • 吉安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宋末三傑」之一的民族英雄!
    這裡是贛文化三大支柱之一,自古乃人文淵源之地,「三千進士冠華夏,文章節義寫春秋」,孕育了自成一系的江右廬陵文化,素有「金廬陵」、「江南望郡」、「山水福地」、「文章節義之邦」、「狀元之鄉」、「才子之鄉」、「廬陵風光半姑蘇」、「將軍市」、「紅色搖籃」、「革命聖地」的美譽。
  • 新餘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西門慶的歷史原型!
    這裡的抱石公園是為紀念新餘籍國畫大師傅抱石所建,是中國首座以美術家名字命名的公園,是江西省重點文化設施之一。 這裡的仙女湖位於江西省新餘市西南郊,是江西省開發最早的湖泊型景區,是東晉文學家幹寶所著古籍《搜神記》中記述的「毛衣女下凡」傳說和「中國七夕情人節」的發源地。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名人!
  • 東陽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東陽史上最後一位武狀元!
    這裡的橫店影視城,是集影視、旅遊、度假、休閒、觀光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旅遊區,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歷史場景成為國家重點旅遊景點。1996年,為配合著名導演謝晉拍攝歷史巨片《鴉片戰爭》而建,並對社會正式開放。這裡的東白山位於浙江省中部,主峰太白尖位於浙江金華東陽市虎鹿鎮。自古以來為浙中名山之首,是浙中地理上的「屋脊」,也是古越文化濫觴於會稽的崇高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