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報記者深入脫貧縣、脫貧村、脫貧戶,見證脫貧攻堅成果...

2020-12-21 山西日報數字報

  2018年10月17日是全國第五個扶貧日。今年9月,省政府正式批准夏縣、聞喜縣、陽曲縣等12個省定貧困縣退出。
  10月11日至13日,山西晚報記者受山西省扶貧辦邀請,深入脫貧縣、脫貧村、脫貧戶,親眼見證實實在在幹出來的脫貧攻堅成果。
  夏縣
  埝掌鎮北坡村:因地制宜,小花椒帶富全村鄉親
  「北方有椒樹,雜然草木間。無意華林秀圃,自甘立荒原……」10月12日,山西晚報記者來到夏縣埝掌鎮北坡村時看到,村裡關於花椒的宣傳隨處可見。繞過盤山路,中條山前是成片的花椒樹,場面壯觀。
  「村裡一直有種植花椒的歷史,每家每戶幾乎都有一棵花椒樹,供自己食用。」四季飄香花椒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周永平向山西晚報記者介紹,通過前期走訪調研,花椒樹非常適合山區種植,每畝花椒樹收入可達4000元。之前種植的小麥、玉米,每畝純收入不足200元。
  從200元到4000元,平時不起眼的花椒讓周永平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周永平說:「起初,鄉親們並不接受種植花椒,主要考慮未來銷售問題,有的不栽、有的栽死。面對這種情況,村裡的黨員、幹部實行承包製,一人負責十幾戶鄉親的種植。短短五年時間,合作社從2010年的7名成員發展到全村參與,個別種植大戶實現10萬元以上的年收入。」
  「我們家種植的花椒樹有17畝,其中7畝地的花椒樹有收成,10畝地的花椒樹還未長成,這幾年,光這7畝地的年收入就達到3萬元左右,最好時收入達到5萬元。」脫貧戶周紅學說,妻子因治療心臟病欠的外債現在也還完了,等10畝花椒樹長大了,生活會越來越好。
  晝夜溫差大和獨特的山區氣候,讓北坡村的花椒色澤好、味道香。目前,合作社通過了花椒「綠色食品」認證,被評為「山西省農業合作社示範社」,花椒油、花椒粉等延伸產品通過電商平臺銷往全國各地。
  泗交鎮:搭建就業創業基地,出門就能務工增收
  10月12日,夏縣瑤臺山下的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小區——新天地小區裡正在進行一場隆重的物資捐贈儀式,中國電信運城分公司向貧困戶贈送洗衣機和電餅鐺。
  「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不但幫我們解決孩子上學、看病就醫等問題,還一戶戶商量如何致富,做了不少好事。現在我們搬入新房,電信公司還給我們送來全自動洗衣機,真是太好了!」貧困戶薛雙虎說。
  與薛雙虎有著相同感受的張桃典告訴山西晚報記者,她們以前住在莧坪村山上,居住環境差,孩子上下學、購買生活物品都很不方便。如今,90餘平方米的住房寬敞明亮,孩子可以到附近的移民小學上學,冬天還能使用空氣能來供熱,住房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小區還配備日間照料中心、便民服務室等公共服務設施。
  山西晚報記者在現場看到,小區住房均為7層,每個單元都配有電梯。「小區在規劃時充分考慮到移民搬遷群體多是老、弱、病、殘,為了方便出行、居住,提升搬遷戶的滿意度,專門設計了電梯。」泗交鎮副鎮長秦立平說。
  為確保搬遷鄉親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小區隔壁就是夏縣易地扶貧搬遷就業創業基地,基地以「鳳還巢」計劃為契機,吸引勞動密集型企業拎包入駐,目前已有香包製作、電子元件加工、工藝葫蘆種植三家企業,使500餘搬遷貧困鄉親邁出家門就能務工增收。
  「回想起上世紀80年代,從縣裡到村裡單程需要六七個小時,物資匱乏,鄉親們基本靠天吃飯。現在不一樣了,住上樓房,還能就近工作,這樣的日子以前根本不敢想。」在香包粘花車間,69歲的楊明告訴山西晚報記者。
  夏縣99個貧困村全部脫貧,貧困發生率不到1%
  根據全省「十三五」脫貧攻堅滾動規劃,2017年我省共有15個貧困縣摘帽退出,夏縣是其中之一。99個貧困村全部退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從34343人減少到2754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84%。
  夏縣扶貧開發中心主任解利軍介紹,全縣易地扶貧搬遷涉及6個鄉鎮1720戶6855人,投資3.2億元建成了8個集中安置點,安置1484戶5965人,分散安置236戶890人,完成了全部入住,實現了產業就業項目到戶到人。
  據悉,易地扶貧搬遷實行「三規三監三個配套到位」工作機制。其中「三個配套到位」是基礎設施實現水、電、路、氣、暖、網「六通」,硬化、綠化、亮化、淨化、美化、文化「六化」;公共服務達到黨員活動室、社區服務中心、便民服務室、物業管理室、金融服務點、文化廣場、商業超市、衛生室、日間照料中心、紅白喜事場「十有」;產業就業創業項目配套就是在每個集中安置點新建了總投資3000萬元的8個特色產業園區,惠及896人,人均年增收1.2萬元;引導幫扶務工就業1855人,人均年增收1.2萬元;搬遷戶自主創業、與能人或合作社聯合創業121戶436人,戶均年增收3萬元,實現每個搬遷戶都有穩定致富項目和就業崗位。
  此外,夏縣作為農業大縣,依託「優質糧食、設施蔬菜、精品林果、生態養殖、高山綠茶、中藥材種植、觀光農業」七大特色產業板塊,全力打造提升58個產業示範園區。
  聞喜
  薛店鎮:中藥材成為支柱產業,被譽為「中華遠志第一鎮」
  距離聞喜縣城25公裡,北垣最東端的薛店鎮中藥材種植示範園區內,大型作業機械正在田間收割中藥材。
  「以前地裡種植的是小麥、玉米、高粱老三樣,如今被黃芩、遠志、柴胡新三樣替代。」脫貧戶楊溫發告訴山西晚報記者,中藥材種植周期雖然長一些,但經濟效益遠高於老三樣。
  楊溫發說:「這裡以前是旱地,最初種植藥材時,種子貴、經常被鳥吃、大雨衝走等情況制約種植戶的積極性。脫貧攻堅以來,合作社請專家、教授檢測土質、傳授種植技術。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村裡花280餘萬元打了4口深井,鋪設19000米的供水管網澆灌土地,徹底解決種植中藥材的後顧之憂。此外,貧困戶享受優先待遇,可以便宜拿到種子,澆灌、除草等也將優先安排。」
  由於地處丘陵高處,地勢平坦,海拔較高,立體氣候明顯,特殊的地理、氣候條件賦予了薛店鎮中藥材產量高、品質優的特點,尤其是遠志的產量佔到全國產銷量的六成,被各大藥廠、藥商譽為「中華遠志第一鎮」。
  「目前,薛店鎮中藥材種植已拓展覆蓋全鎮10個行政村、園區主要種植黃芩、柴胡、遠志、丹參、地黃、防風、板藍根等10餘個品種,種植面積達3.3萬餘畝,年產黃芩1.2萬噸、柴胡5千噸、遠志4千噸,成為全鎮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薛店鎮副鎮長楊保輝介紹。
  下一步,薛店鎮將引進中藥材深加工企業,通過與企業合作,做大做強中藥材同時,促進周邊貧困戶就業問題。
  郭家莊鎮七裡坡村:優質山楂實現一元一顆銷售紀錄
  10月13日,山西晚報記者來到郭家莊鎮七裡坡村,山楂的採摘已經接近尾聲。種植基地裡,深紅色的山楂被綠葉襯託著;合作社裡,包裝好的山楂正準備運往全國各地。
  「目前,合作社的山楂已銷往黑龍江、廣東、西藏、浙江等地,受到客戶一致好評。我們的優質山楂實現了一元一顆的銷售紀錄。」半山腰山楂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玉仙說。
  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富硒山楂受到熱捧。李玉仙介紹,合作社種植富硒山楂已有三年歷史,並得到七成種植戶的認可。其中,脫貧戶的變化最大。
  「我們的富硒山楂交給合作社託管,冬季施肥、夏季打藥,每畝地約300元至600元左右的投入也全部由合作社來承擔,除此之外,我還在合作社打工,每年可以獲得雙份收入。」堆後村脫貧戶黃引存如是說,以前自家地裡種的都是麥子,每斤收入不到1元錢,去年,6畝山楂收入兩萬元。看到市場前景不錯的黃引存,去年又種植7畝山楂。
  「這裡海拔680多米,年平均氣溫12.6攝氏度、降雨量510毫米,無霜期244天,日照率達55%以上。氣候溫和,無霜期長,光照充足,降雨適中,溫差明顯,為山楂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李玉仙介紹,目前已有七月紅、大金星、歪把紅、甜裡子等10餘個品種,通過檢測,山楂中的17種胺基酸均高於其他產地。
  如今,七裡坡山楂種植已輻射周邊3萬畝左右,合作社帶動貧困戶實現脫貧功不可沒。在收購貧困戶山楂時,合作社以最高價收購,村民每畝地能多收入700元至800元。
  聞喜實施社會保障扶貧,資助上萬名貧困學生
  2014年以來,聞喜縣共脫貧8525戶29529人,退出貧困村67個,貧困發生率由5.3%降至0.97%,脫貧攻堅實現了決戰決勝。
  「通過實施『15611』產業規劃,發展優質苗木6萬餘畝,優質糧食20餘萬畝,蔬菜12萬餘畝、食用菌150餘萬棒,乾果經濟林16萬餘畝,中藥材9.7萬餘畝,畜牧養殖存欄量達到494萬餘頭。建成10個特色產業示範園、100個特色產業示範村,帶動2.85萬名貧困人口增收脫貧。同時,建成28個村級光伏電站和400戶戶用光伏電站,帶動近1000戶貧困戶增收。」聞喜縣扶貧開發中心主任王紅衛說。
  在生態補償脫貧方面,聞喜縣組建脫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16個,吸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01人,為223名貧困勞動力提供護林崗位,年人均收入達到1萬元。
  與此同時,該縣實施社會保障扶貧。兜底貧困人口5552人,建設「留守兒童之家」54個、日間照料中心107個,救助農村五保老人555名、孤兒165名。資助義務教育階段和學前教育貧困學生11062人次,中高職貧困生87人,貧困大學生56人。落實健康扶貧「雙籤約」服務和「三保險三救助」醫療保障救助措施。深度貧困人口「三保障」得到有效落實。

本版採寫/攝影:山西晚報記者 李晶

相關焦點

  • 平涼市組織收聽收看甘肅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會議
    會議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上聽取脫貧攻堅總結評估匯報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保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確保各項工作經得起歷史、實踐和人民檢驗。
  • 索鴻賓深入洛門鎮檢查指導脫貧攻堅工作
    新天水訊 據武山縣融媒體中心消息11月18日,市政協副主席、縣委書記索鴻賓深入洛門鎮檢查指導脫貧攻堅工作。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繼續保持攻堅態勢,以良好的精神狀態和紮實的工作作風,認真開展脫貧攻堅七項專項行動,切實做好脫貧攻堅各項後續掃尾工作,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提高脫貧工作質量,有機銜接鄉村振興。
  • 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如何銜接?貴州突出「7個重點」
    多彩貴州網訊(記者 李思瑾 吳蔚 楊昌鼎)12月10日,貴州省委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貴州省委副秘書長、省扶貧辦黨組書記、主任李建說,貴州66個貧困縣已全部摘帽,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已全部達到脫貧標準,徹底撕掉了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標籤。
  • 索鴻賓深入灘歌鎮調研脫貧攻堅工作
    1月25日,縣委書記索鴻賓帶領縣委辦、縣委組織部、民政局等單位負責人,深入灘歌鎮調研脫貧攻堅工作。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和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論述,把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緊密結合起來,因地制宜發展富民產業,進一步鞏固提升脫貧成效,堅持不懈幫助廣大人民群眾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 汝陽縣委書記潘峰到十八盤鄉竹園村調研脫貧攻堅工作
    3月11日,汝陽縣委書記潘峰到縣城移民安置點、汝南安置點察看安置點遺留工程建設、綠化提升等情況,併到十八盤鄉竹園村調研脫貧攻堅工作,實地走訪貧困戶,察民情、聽民聲、解難題,詳細了解產業發展、政策落實、幫扶措施等工作情況。他強調,要聚焦未脫貧村和剩餘貧困人口,精準施策、強力攻堅,採取有力措施,堅決攻克最後貧困堡壘。縣委常委、辦公室主任張超峰,副縣長蔡紹傑參加。
  • 永泰縣實施「五大行動」提高脫貧攻堅質量
    永泰縣以實施「五大行動」為抓手,強化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黨建引領和組織保障,保持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鞏固擴大脫貧攻堅成果,推動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聚焦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建成國內首家縣級鄉村振興研究院,依託開設鄉村振興大講堂,邀請鄉村建設領域專家開展鄉村振興主題產業等工作交流。
  • 蔣景林深入衙下集鎮、玉井鎮調研脫貧攻堅工作
    4月22日,縣人大常委會主任蔣景林深入衙下集鎮單家山村、玉井鎮苟家坪村和楊家臺村調研脫貧攻堅工作。蔣景林一行先後到五保戶林培祥、未脫貧戶李應生、邊緣戶馬廷錄、殘疾人戶林海洋等家中詳細了解每戶種植、養殖、收入等情況,仔細查看住房、飲水和人居環境,詢問子女上學、外出務工以及醫療救助、慢病卡辦理、殘疾人補助等各項扶貧政策落實情況。
  • 脫貧攻堅「加速度」 「八仙過海」有高招——甘肅8個未脫貧縣決戰...
    記者近期在8個貧困縣調研,所到之處,幹部群眾精神狀態昂揚飽滿。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這些地方先後遭受了風雹、暴洪、滑坡、泥石流等災害,一線幹部和群眾不畏艱難,千方百計堵脫貧漏洞,保障群眾增收,向最後貧困堡壘發起衝鋒。8月9日以來,受連續強降雨天氣影響,甘肅多地發生暴洪、滑坡、泥石流災害。
  • 方正深入貴池區調研督導脫貧攻堅和信訪工作
    據池州日報報導 12月20日上午,池州市委書記方正深入貴池區調研督導脫貧攻堅工作。他強調,要認真落實安徽省委十屆十二次全會部署,樹牢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一鼓作氣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統籌推進鄉村振興和基層治理,為「十四五」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 ...繼續前進——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看脫貧攻堅有效銜接鄉村振興
    新華社北京11月20日電  題:向著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繼續前進——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看脫貧攻堅有效銜接鄉村振興  新華社記者楊靜、戴小河  11月下旬的雲南怒江大峽谷,微風和煦、天氣宜人。
  •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振興的政策思考及建議
    2020 年 3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強調,「要多措並舉鞏固成果」「要保持現有幫扶政策總體穩定,扶上馬送一程」。文章通過梳理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發展重大戰略的基本邏輯,分析新階段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難點與重點,探討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主要思路和關鍵內容,提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促進鄉村振興針對性策略,為 2020 年後扶貧開發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政策參考。
  • 譚精益深入回龍寺鎮檢查指導脫貧攻堅等工作 要求認真落實「四不摘...
    譚精益深入回龍寺鎮檢查指導脫貧攻堅等工作 要求認真落實「四不摘」要求 全面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 2020-10-19 20: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展望「十四五」】雲南: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
    省委十屆十一次全會明確要求,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放在壓倒性位置來抓,迅速開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四個專項行動」,即建立「一平臺三機制」。「一平臺」是指「建救助平臺」。在縣級政府層面建設面向困難群眾的救助平臺,定製「找政府」App,脫貧戶返貧即通過手機提出申請,縣平臺下達指令由鄉、村核實,如屬實即交有關部門實施幫扶救助,做到「簡便、快速、精準」。
  • 西藏舉行阿里地區脫貧攻堅成果新聞發布會
    原標題:11月17日西藏舉行介紹阿里地區脫貧攻堅成果情況新聞發布會  11月17日西藏舉行介紹阿里地區脫貧攻堅成果情況新聞發布會,邀請阿里地委委員、行署常務副專員袁富國介紹阿里地區脫貧攻堅成果,並回答各位記者的提問。
  • 凱翼汽車深入「壩壩會」,見證合江縣脫貧攻堅成效
    當地縣委書記、鎮黨委書記、回洞橋村第一書記出席活動並匯報了合江縣脫貧攻堅情況和未來規劃,解答群眾對脫貧工作的疑問。合江縣委縣政府相關負責人、凱翼汽車代表和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一行出席了這場「鄉村壩壩會」。
  • 王國泉深入烏蘭鎮走訪調研脫貧戶產業發展狀況
    王國泉深入烏蘭鎮走訪調研脫貧戶產業發展狀況 2020-12-16 19: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凱翼汽車深入"壩壩會",見證合江縣脫貧攻堅成效
    11月25日,在凱翼汽車全程護航之下,"百縣千村行"四川日報採訪團隊一行來到瀘州市合江縣榕山鎮回洞村,以"壩壩會"這樣基層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聽取當地貧困戶講述脫貧故事。當地縣委書記、鎮黨委書記、回洞橋村第一書記出席活動並匯報了合江縣脫貧攻堅情況和未來規劃,解答群眾對脫貧工作的疑問。
  • 周小駒到零陵區珠山鎮督戰脫貧攻堅工作
    (通訊員:卿科文)3月6日,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周小駒到零陵區珠山鎮督戰脫貧攻堅工作。周小駒輕車簡從,以「四不兩直」方式深入珠山鎮於家村貧困戶、邊緣戶、產業基地以及永州市鑫城錳業有限公司走訪調研,詳細了解當地貧困戶特別是未脫貧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和飲水安全保障情況,貧困家庭勞動力新增轉移就業、公益崗位新增就業、無勞動能力家庭兜底保障情況,當地企業復工復產及精準扶貧情況,已脫貧戶鞏固提升和邊緣戶動態監測情況等。
  • 國家級貧困縣「清零」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任務艱巨
    脫貧摘帽是幹出來的,是了不起的成績  ●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脫貧摘帽後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根據中央精神,要設立過渡期,保持政策總體穩定  □ 本報記者   王 陽  □ 本報見習記者 白楚玄  「我們家目前養了10頭黃牛,估計每頭牛的市場價值在8000元至10000元左右。」蔡紅說。
  • 脫貧攻堅「加速度」 「八仙過海」有高招
    脫貧攻堅「加速度」 「八仙過海」有高招  ——甘肅8個未脫貧縣決戰衝刺觀察  經過多輪反貧困鬥爭,甘肅目前還有8個未摘帽縣。記者近期在8個貧困縣調研,所到之處,幹部群眾精神狀態昂揚飽滿。除了兜底保障,甘肅還通過新增5萬個鄉村公益性崗位等適合兜底人群增收的方式,鞏固脫貧成果。  面對疫情和暴洪等災情,甘肅省聚焦深度貧困,吹響了總攻號。全省對8個未脫貧縣掛牌督戰,由省部級領導幹部分片包抓。結合新一輪省委巡視、各地自查自糾、整改中央巡視和脫貧考核突出問題,全省各地反反覆覆「過篩子」,千方百計摸情況、補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