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加速度」 「八仙過海」有高招——甘肅8個未脫貧縣決戰...

2020-12-25 荊楚網

經過多輪反貧困鬥爭,甘肅目前還有8個未摘帽縣。記者近期在8個貧困縣調研,所到之處,幹部群眾精神狀態昂揚飽滿。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這些地方先後遭受了風雹、暴洪、滑坡、泥石流等災害,一線幹部和群眾不畏艱難,千方百計堵脫貧漏洞,保障群眾增收,向最後貧困堡壘發起衝鋒。

8月9日以來,受連續強降雨天氣影響,甘肅多地發生暴洪、滑坡、泥石流災害。在此次災害中,隴南市禮縣橋頭鎮的深度貧困村張鐵村受災嚴重,全村700多畝中藥材,有430畝受災,其中100畝絕收,兩條村組道路水毀嚴重。

「保障貧困群眾穩定增收是第一要務。」張鐵村黨支部書記趙希珍介紹,一方面,當地政府和村兩委積極協調保險公司,通過保險理賠緩解災害影響;另一方面,村幹部積極協調組織村裡的貧困人口外出務工,擴大增收渠道。

「截至目前,張鐵村已組織29名村民外出務工,多數是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趙希珍說。

不少貧困村還通過補基礎設施短板,保障扶貧產業發展。定西市通渭縣馬營鎮陳坪村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完成了5條村組道路硬化,目前還有3條正在施工。

「產業發展,道路先行。」陳坪村第一書記周金珂介紹,這些村組路將飼草玉米和中藥材種植田連在一起,也是貧困群眾增收的產業路。

調研發現,甘肅現有未脫貧人口中,享受兜底保障政策的佔近一半,有的縣佔七成,按現行標準脫貧不成問題。除了兜底保障,甘肅還通過新增5萬個鄉村公益性崗位等適合兜底人群增收的方式,鞏固脫貧成果。

面對疫情和暴洪等災情,甘肅省聚焦深度貧困,吹響了總攻號。全省對8個未脫貧縣掛牌督戰,由省部級領導幹部分片包抓。結合新一輪省委巡視、各地自查自糾、整改中央巡視和脫貧考核突出問題,全省各地反反覆覆「過篩子」,千方百計摸情況、補短板。記者在甘肅8個未脫貧縣調研時看到,這些縣「八仙過海」,幹部、群眾甩開膀子加油幹,衝出了脫貧攻堅「加速度」。

——打破扶貧老套路,思路一變天地寬。宕昌縣山背村、羅灣村是兩個地處高山之上、白雲之間的深度貧困村。這兩年,當地黨委、政府轉換思路,不僅將兩村群眾易地搬遷安置,在扶貧車間就近就業,還引進文旅企業,在村莊舊址上建起「山灣夢谷」田園綜合體。這裡成為甘肅鄉村旅遊的新地標,吸納300多名群眾穩定就業。山背村村民權青海感慨:「窮山村竟然變成了風景區,不可能竟然變成了可能。」

通渭縣乾旱少雨,但長期以糧食生產為主。從2017年起,通渭縣轉換思路,力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3年間金銀花種植達到10萬畝。西和縣發展半夏產業,已由幾千畝發展到兩萬畝,年產量佔全國半夏市場的75%以上,全縣2/3的農戶在半夏這條產業鏈上增收致富。通渭縣扶貧辦副主任王想雄說,「三西」是我國扶貧開發的發源地,扶貧歷史悠久,但也容易陷入定式思維。觀念一轉變,脫貧之路越走越寬。

——愚公移山水穿石,量變最終生質變。貧困地區生存條件差,選準產業不易,產業發展成本高、難度大。記者採訪了解到,8個縣近幾年靶心不散,持續聚焦「兩不愁三保障」衝刺清零,群眾住房、吃水、就醫、上學難題基本解決,深度貧困面貌徹底改變。在通渭縣、宕昌縣的一些偏遠農村,村民已吃上自來水,建起了淋浴室。臨夏縣、鎮原縣通過易地扶貧搬遷,群眾人均僅需繳納2500元,就能搬到樓苑小區。臨夏縣還投資7000多萬元,流轉2000多畝地,建設日光溫室400座,解決群眾搬遷後續產業發展問題。針對未兜底保障的貧困戶,東鄉族自治縣、通渭縣、西和縣等地持續開展入戶產業達標工程,基本都有2項或2項以上增收渠道。

——群眾「不認命,拼命幹」,幹部「狗不咬,問不倒」。

今年4月份,身體殘疾的東鄉族自治縣汪集鎮咀頭村村民牟學忠,料理完地裡的莊稼,趕緊與愛人出門打工。他說,靠務工收入,家裡去年蓋起了新房,「現在窮苦人趕上了好時候,更應該不認命、拼命幹。」去年冬季以來,東鄉縣的鄉鎮幹部、駐村幹部、村幹部逐一入戶排查短板,排查影響自來水穩定通水的隱患,不少偏遠山村再沒出現過凍管、停水。甘肅省扶貧辦副主任王海明說,精準扶貧為深度貧困地區錘鍊出一批優秀的青年幹部,他們經常走村入戶,進群眾家門狗不咬,對群眾家庭情況十分熟悉。

記者從甘肅省扶貧辦獲悉,截至2019年底,甘肅省8個未脫貧縣共有貧困人口17.5萬人,貧困發生率由2012年底的33.2%下降到0.9%。基層幹部反映,以8個未脫貧縣為代表的甘肅深度貧困地區,如期脫貧沒問題。各地正在通過補齊產業和基礎設施「兩弱」短板,堅決攻克最後的深貧堡壘。(記者 王朋 王銘禹)

相關焦點

  • 脫貧攻堅「加速度」 「八仙過海」有高招
    脫貧攻堅「加速度」 「八仙過海」有高招  ——甘肅8個未脫貧縣決戰衝刺觀察  經過多輪反貧困鬥爭,甘肅目前還有8個未摘帽縣。記者近期在8個貧困縣調研,所到之處,幹部群眾精神狀態昂揚飽滿。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這些地方先後遭受了風雹、暴洪、滑坡、泥石流等災害,一線幹部和群眾不畏艱難,千方百計堵脫貧漏洞,保障群眾增收,向最後貧困堡壘發起衝鋒。  8月9日以來,受連續強降雨天氣影響,甘肅多地發生暴洪、滑坡、泥石流災害。在此次災害中,隴南市禮縣橋頭鎮的深度貧困村張鐵村受災嚴重,全村700多畝中藥材,有430畝受災,其中100畝絕收,兩條村組道路水毀嚴重。
  • 甘肅最後8個貧困縣脫貧 75個貧困縣全部摘帽
    來源:經濟日報11月21日,甘肅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最後8個未脫貧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甘肅全省75個貧困縣已全部摘帽退出。據介紹,甘肅是全國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的省份。全省共有75個貧困縣,其中58個是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貧困縣,17個是省定插花型貧困縣。黨的十八大以來,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至2019年底,有67個縣陸續摘帽退出,尚餘臨夏州的東鄉縣、臨夏縣,隴南市的宕昌縣、西和縣、禮縣,定西市的通渭縣、岷縣,慶陽市的鎮原縣8個深度貧困縣未退出。
  • 涼山還剩7個未脫貧縣,四川:我們有信心!
    紅星新聞消息,9月9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在成都舉辦四川脫貧攻堅專場新聞發布會。這也是國新辦目前唯一一場在北京以外舉辦的脫貧攻堅主題新聞發布會。現場,涼山州的脫貧攻堅成為關注點之一。四川省委書記彭清華在發布會上介紹,2013年底,四川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有625萬,其中涼山超過了88萬。
  • 甘肅75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11月21日上午,甘肅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發布會,宣布隴南市宕昌縣、定西市通渭縣等8個深度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甘肅全省75個個貧困縣全部摘帽退出貧困縣序列。甘肅是全國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的省份之一。全省共有75個貧困縣,其中58個是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貧困縣,17個是省定插花型貧困縣。黨的十八大以來,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到2019年底,有67個縣陸續摘帽退出,剩餘8個縣未退出,分別是:臨夏州的東鄉縣、臨夏縣,隴南市的宕昌縣、西和縣、禮縣,定西市的通渭縣、岷縣,慶陽市的鎮原縣,全部是深度貧困縣。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衙下集鎮:做大做強生豬產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衙下集鎮:做大做強生豬產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2020-09-21 10: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甘肅舉行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系列發布會(武威專場)
    原標題:12月7日甘肅舉行全省「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武威專場  12月7日,甘肅舉行全省「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武威專場,請武威市委書記柳鵬,武威市委副書記、市長周偉,武威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市扶貧辦主任楊青山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 「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臨夏發布會舉行 649個貧困村全部...
    「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臨夏發布會舉行649個貧困村全部退出 56.32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每日甘肅網12月22日訊(掌上蘭州·蘭州晨報記者梁峽林)在12月21日舉行的省政府新聞辦
  • 榆中縣上花岔鄉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出實招
    鄉黨委書記作為履行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第一責任人」,始終將脫貧攻堅責任記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守好自己的「責任田」。今年以來,組織召開鄉黨委(擴大)會議12次,召開中央、省委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反饋問題整改工作部署會議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拆危治亂等推進會議8次,及時傳達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以及中央、省市縣脫貧攻堅重要指示精神,層層壓實脫貧攻堅責任,將脫貧攻堅重點工作任務細化實化到業務領導、包村領導及各村黨支部書記。二是緊盯頭雁領飛,建強支部堡壘。
  • 一鼓作氣乘勢而上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隴原大地上的堅實民政力量
    、補短板、保重點、強基層、求突破,積極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等職責,為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貢獻了民政力量。堅持民生為先 全力築牢兜底保障防線甘肅是欠發達省份,也是全國脫貧攻堅任務非常重的省份,特別是「兩州一縣」更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今年以來,全省民政系統圍繞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堅決攻克深度貧困堡壘。一是聚力抓好脫貧攻堅。
  • 甘肅實現貧困縣全部摘帽
    新華社蘭州11月21日電(記者王朋)記者從21日召開的甘肅省政府新聞發布會獲悉,甘肅省人民政府批准最後8個未脫貧縣脫貧摘帽。至此,甘肅75個貧困縣全部退出貧困縣序列。此次摘帽退出的8個縣分別是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臨夏縣,隴南市宕昌縣、西和縣、禮縣,定西市岷縣、通渭縣,慶陽市鎮原縣,全部是深度貧困縣。截至2019年底,8個縣未脫貧人口減少到10.14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3.2%,80%的貧困村出列,為整縣摘帽退出奠定了堅實基礎。
  • 66個脫貧縣鄉村遊 ①|赤水河畔的脫貧攻堅,風景變「黔」景
    序11月23日,貴州宣布最後9個貧困縣脫貧摘帽,至此,貴州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不少縣區從貧困「堡壘」變成旅遊界的「黑馬」,畫出鄉村魅力新顏。針對這些脫貧縣,多彩貴州網·多彩黔行精心策劃了【66個脫貧縣鄉村遊】原創欄目。
  • 決戰脫貧攻堅 | 浠水巴河:凝心聚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10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對脫貧攻堅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現在脫貧攻堅到了最後階段,各級黨委和政府務必保持攻堅態勢,總結脫貧攻堅經驗,善始善終,善作善成,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秀美浠水」微信公眾號開設「決戰脫貧攻堅」專欄,集中報導扶貧領域中的典型人物、典型事跡和亮點經驗。
  • 【只爭朝夕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朝著幸福的方向奔去——內蒙古全力...
    編者按: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經過8年持續奮鬥,我區脫貧攻堅取得重大成果。舊貌換新姿,愁容變歡顏,全面小康的幸福圖景在內蒙古大地越繪越清晰。為更好地梳理黨的十八大以來內蒙古脫貧攻堅工作中的經驗做法,展現貧困地區發生的喜人變化和廣大黨員幹部的實幹精神,《內蒙古日報》今日起推出脫貧攻堅系列報導,全方位、多角度反映8年來我區在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徵程中的努力與溫暖、奮鬥與夢想。時序更替,逐夢前行。
  • 「在脫貧攻堅這件事上,我們是敢死拼命的」——甘肅脫貧攻堅進程回顧
    25年前,新華社記者拍攝的一張照片中,一位母親執一淺碗含水為幾個兒女洗臉的場景,至今仍讓人唏噓。這裡,是甘肅,全國脫貧攻堅任務最艱巨的省份之一。86個縣市區,58個被納入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17個是省定插花型貧困縣;國家「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就有甘肅的臨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縣。這又是一片充滿韌性的土地。
  • ...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甘肅12萬公裡農村路為脫貧致富鋪平坦途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甘肅12萬公裡農村路為脫貧致富鋪平坦途一條條通村公路像一個個「毛細血管」,把偏遠村落串連起來,為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鋪平了道路甘肅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而交通在脫貧攻堅中發揮著「先行官」的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大力推進以建制村通暢工程為重點的農村公路建設,累計實施建制村通暢工程4.8萬多公裡,於2017年底提前實現了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目標。
  • ...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青春閃耀脫貧路——全省共青團組織...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青春閃耀脫貧路——全省共青團組織積極作為助力脫貧攻堅這是一支最富有朝氣、最富有夢想的力量,當其匯聚於脫貧攻堅之中,由青春寫就的這份成績單,為我省脫貧攻堅增添了別樣色彩。
  • 山西晚報記者深入脫貧縣、脫貧村、脫貧戶,見證脫貧攻堅成果...
    2018年10月17日是全國第五個扶貧日。今年9月,省政府正式批准夏縣、聞喜縣、陽曲縣等12個省定貧困縣退出。  10月11日至13日,山西晚報記者受山西省扶貧辦邀請,深入脫貧縣、脫貧村、脫貧戶,親眼見證實實在在幹出來的脫貧攻堅成果。
  • 「原創」聚焦「九力」決戰脫貧攻堅
    聚焦脫貧攻堅原動力,決戰脫貧攻堅。促進扶貧與扶志並行,物質脫貧與思想脫貧同步,最大限度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原動力,決戰脫貧攻堅。聚焦掛鈎幫扶親和力,決戰脫貧攻堅。騰衝市123個單位全部掛鈎到村。全市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都有幫扶幹部掛鈎,所有非建檔立卡貧困戶都有幹部聯繫;所有村民小組都有科級幹部掛鈎;212個有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村都有單位掛鈎;18個鄉鎮都有市級領導掛鈎。近年來,掛包部門共投入資金約4.58億元。 聚焦多措並舉專注力,決戰脫貧攻堅。
  • 引得春風度玉關——甘肅強黨建促脫貧攻堅紀實
    進入決戰收官之年,全省組織部門按照省委的決策部署,壓實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的政治責任,緊盯最後8個未摘帽貧困縣,聚焦395個未退出貧困村和17.5萬未脫貧人口,靠前站位、擔當作為,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匯聚磅礴力量。一縷縷新風、暖風吹過高山大川,吹過溝壑峁梁,吹進群眾的心坎裡。
  • 含山縣林頭鎮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中盡顯風採
    【摘要】 含山縣林頭鎮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中盡顯風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