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短短10年,臺灣文創是如何崛起的?
「文創,讓生活變得不一樣」
導讀:2002年臺灣啟動文創戰略,在政策、產業與創意三引擎驅動下,產值由2002年的4352.6億新臺幣增長到2010年的6615.9億新臺幣,2013年突破萬億新臺幣,佔全臺生產總值的5%以上,成為臺灣經濟的「中流砥柱」。
民資全面進入時,產業生態和市場通路已趨於成熟,臺北華山、松山、西門、高雄駁二、花蓮酒廠等文創基地遍布全臺,文創品牌厚積薄發,源源不斷的創造力和新技術湧入,塑造臺灣文創在華語文化圈不可撼動的領頭羊地位。
9個品牌看臺灣文創的關鍵詞
每個宏觀的生態系統,都由無數個微觀單元組成,文創行業更是如此,深度理解臺灣文創的最佳途徑,是在宏觀的背書下,聚焦各個品牌本身,通過對其核心價值、品牌風格及其產品、服務、社會和時代使命的綜合理解,再回溯到宏觀層面,看看它們是如何建立以及向世界輸出「臺灣人的生活風格」。
01、誠品書店 人文思維
凌晨2點,西門町人潮早已退去,最熱鬧的臺北夜市也已經昏昏欲睡,而此時誠品敦南店跟其他時段相比,不過是少了些觀光客,多了些埋頭閱讀的年輕人。這家臺北唯一24小時營業的書店,已經成為亞洲最具影響力的文化地標。
吳清友先生說,誠品是這個社會時空環境下「臺灣人的集體創作」,他用26年時間和一以貫之的人文思維,從一家書店開始,打造一個橫跨人文/藝術/創意和生活多領域的文創平臺,經營著臺灣文創從業者的夢想。
人類最偉大的創作盡在書本當中。活在當今社會,假使沒有一點文學和藝術的涵養,日子是很難從容過下去的,因為人類的思維存在於人和自我、人和他人、人和社會、人和天地,甚至是人和鬼神之間。所以,去那裡買本好書、在哪兒讀一會書,跟衣食住行一樣,早已成為現代人生活的一部分。
02、掌生穀粒 在地文化
在掌生穀粒之前,沒有人行銷人會想:一陣攝氏36°的焚風、一場悄悄潛入田間地頭的夜雨,或是一聲驚雷,會對三個月後收割的穀子產生什麼影響,顆粒飽滿一些、甜度更鮮明?穀子又會用什麼樣的方式把這個訊息告訴餐桌上的我們?
創始人程昀儀女士說,掌生穀粒販賣「臺灣人的生活風格」,在地是臺灣生活風格的一部分。因為敬天、惜物、愛人,所以一直保留著美好的手藝和心境,掌生穀粒深入農田,與農戶維持親密關係,採購價格由生產者來定,不議價。
掌生穀粒告訴農戶:「有機的栽作不是叉著腰站在田邊職責你做的不好,而是伴隨,出現困難一起承擔。」因為「農作是大地的一場『偶然』,即使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都不會收成到相同的結果」,所以遇到情況不好的米,必須滿懷赤誠的告訴消費者,而可愛的臺灣人一直選擇與農戶站在一起。
絕大多數人,被掌生穀粒「設計金獎級」的包裝和迷人的文字打動,程昀儀女士說掌生穀粒有百分之六七十的功夫是用在行銷上,因為我們賣的不是農產品,不是稱斤論兩,我們在講華人的文化。象形文字是從記錄農業、記錄生活開始,米谷5000年的時間養活了黃種人,它有著厚厚的文化內涵,我們好好講,可能一輩子都講不完」。
03、阿原肥皂 愛惜身體
阿原說:「臺灣四面環海與充滿山林的自然環境,蘊藏許多珍貴的青草藥,是老天爺賜給我們的自然良方。可惜除了老一輩的人知道善加利用之外,現代人已多半不識」。相比常人,阿原由於自身的過敏膚質,對天然肥皂多了份依賴。
2005年成立的肥皂工作室,秉持「愛惜人身,將心比心」的原則,阿原把自己當做嘗百草的神農氏,將臺灣山坡的魚腥草、田間的左手香和民間常用的艾草等天然生長的青草藥材,拿來做肥皂。
為了保持肥皂自然的能量與生命力,阿原堅持不用工業純淨水和過濾水,而是從萬裡山區接引活泉水來做肥皂,為了保證青草藥材的從一而終的品質,阿原開了農場。對自然深植到骨子裡的信仰,讓阿原堅定站在所有的化學洗滌品的對面。
但臺灣並不是缺少手工肥皂,阿原脫穎而出的秘密,無非是比別人多了一份「愛惜人身」的信念,一份「將心比心」的堅持。如今阿原正在積極開拓大陸市場,要將臺灣人美好生活的價值觀,和老天爺賜給人們的自然良方,分享給更多人,因為「清潔是一種修行」。
04、食養山房 深度體驗
深度體驗是食養山房追求的層次:沒有菜單、選用當季食材;沒有華麗的餐具,隨意搭配的食器充滿禪機,細膩而不拘泥,低調而不張揚。沒有宣傳,卻讓人趨之若鶩,食養山房把心靈的「深度體驗」做到了極致,成為臺灣文創不可不嘗的一道文化名菜。
創辦人林炳輝先生是個深愛茶道、帶著修行人氣味的地道臺灣人,他說他懶得照著菜譜做菜,於是隨便混搭出無數菜,用修行人對生命境界的體悟,帶領來到這裡的人走進純粹心靈的境界。
食養有一種在美食中安駐下來的魅力,依山澗溪流而建,綠樹圍繞,花映其間,每個空間都通透澄明得幾近於無,即使是帶著紛亂的思緒而來,它們也會像梳理好的羽毛一樣伏貼,何況還有潺潺的水聲,撫慰著那些浮躁之心。心念在能力之上,生命在事業之上。心靈的禪修,沒有指路人將難以到達,而林炳輝先生和它的食養山房,一個是指路人,一個是修行的道場。
05、上引水產 跨界實驗
之前,水產店就是水產店。直到上引水產用全新的思維,將傳統水產店打造成一家集合水產販賣、日式料理、生鮮超市和生活家居融為一體的跨界生活美學體驗店,所有人恍然大悟:原來水產店這樣做也可以。
上引水產是一種全新的餐飲模式,既像賣場,又像餐廳,600平米空間共規劃10個主題區域,透過批發自營、產地直送的模式,顧客在這裡可以體驗到多種美食享用模式。從精緻日料到海鮮火鍋、木炭燒烤,加上蔬果、肉類、酒水飲料等,現場加工、烹煮、炭燒,吃客擠爆整個賣場。
生活美學區域有精挑細選的食器、花器、家用品以及應景的書籍、刊物等,將餐桌上的感官無限蔓延。
這種輕跨界思維是臺灣文創的一大特徵,稍微跳出日常經驗和慣有思維,就能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06、日星鑄字行 匠心手藝
在計算機排版成為印刷業主流之前,書籍報紙多採鉛字排版的活版印刷。那時的書頁不像現在這樣平滑,撫摸紙上的文字,可以感受到淡淡的凸痕,那是活版印刷的壓痕,是鉛字的腳印。
曾經遍布神州的鑄字行,隨著電子印刷業飛速發展而退出歷史,偌大的臺北,只剩下最後一家叫做日星的鑄字行。日星傳人張介冠先生說,如果日星沒了,等於斷了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活版印刷的命脈,子孫們將不知道祖先做的是那項行業。
用鉛字印刷的書,獨特的觸感會讓整個人進入文字的世界,在字句之間流連忘返,這是現代書籍做不到的。所以即使虧損了很多年,只要臺灣還有活字印刷廠持續運營,日星就會一同努力。
張介冠先生的匠心與多年的堅持,終於在臺灣文創產業興起的潮聲中迎來喜訊。臺北最後一家鑄字行、擁有整個華語世界最後一批繁體鉛字銅版模的日星,陸續受到出版和文創同行的青睞,設計兼具懷舊與創意的「鉛字小禮盒」、開發活版字體庫、向年輕人傳授活字印刷技術,日星也開始成為華人旅客到臺必須探訪的漢字聖地。
07、雲門舞集 文化復興
都說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其實應該是人+文,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文。一個社會、一個時代的人文涵養,是人們代代深耕、代代相傳的結果,絕非一朝一夕所能。今天台灣對中華文化的傳續,得益於1966年政府發起的「中華文化復興運動」,這場文化運動為幾代臺灣人打下良好的國學基礎,包括創辦雲門舞集的林懷民。
雲門舞集最傑出的作品,絕大部分是向傳統文化取材《九歌》改編自屈原編撰的《楚辭》;《水月》取鏡花水月之意,把偈語和太極的原理作為編舞的出發,融入道教哲學;《行草》三部曲的靈感來自王羲之《奉桔帖》、蘇東坡《寒食帖》、張旭行草、懷素狂草等傳世書法作品,林懷民認為,書法中氣的流動、留白,書法的原則和舞蹈動作的原則是相輔相成的。
每個時代都有獨特的人文生態,文創領域所講的文化復興,絕不等同於回頭走老路,而是藉助當代語境和社會環境,創作出具有人文傳續意義的作品。
08、VVG好樣集團 生活美學
在臺灣,因為有誠品,做書店不太容易被議論和傳言的事情,然而臺灣有一家入選「全球最美的二十家書店之一」的書店,卻不是誠品,而是VVG Something好樣本事。
翻開VVG的履歷,才知道走過十幾個年頭的好樣,已經從一家藏在巷內的小店,發展成為多元化經營的事業體。每一家,都是臺北生活美學的實踐家。
VVG說,臺北過去總愛將就,也缺乏美學的教養,所以在品嘗VVG的美食、悠遊VVG的理想空間時,也該讓自己擁有一樣的靈魂,把自己完全打開,用力的思考,在自己的能量範圍之內,把每個細節做到最好,讓臺北因為我們而真的變得更好。
正因為有「用生活的方式教育這個城市」的美好信念,才有好樣敢想、敢做、而且一定要盡己所能做到最好的生活美學價值觀。在開放的環境,人們會與每一寸空間產生或偶然或必然的聯繫,所以VVG把每一個角落都當成是生活美學的實踐來經營。
在VVG,你能看見琳琅滿目,能感受到被美好包圍,卻沒有絲毫的刻意與誇張,這是體驗生活美學的最佳狀態。
09、FRANZ法書店 融入國際
FRANZ(法藍瓷),一個將東西方藝術完美融合的瓷器品牌。經典而不失時尚,富有創新而又韻味十足,既有歐洲新藝術的流線造型元素,又注入了濃濃的東方氣息。
創立於2001年的臺灣品牌法藍瓷,是頂級禮品代工商陳立恆先生『為他人做了很久嫁衣』後創立的品牌,憑藉著充滿藝術創意的設計和巧奪天工的技藝,快速打入海內外政商名流圈。
法藍瓷把生產基地設在中國景德鎮,然而即使回到全世界陶瓷藝術的故鄉,法藍瓷作品同樣絕不拘泥,結合東方美學思考與西方新藝術(Art Nouveau)的裝飾風格,用浮雕與雕塑的立體造型和浪漫夢幻的豐富色彩,主動融入全球美學元素,用東方哲學與美學的包容性,打造深具國際審美的作品。
如今,「新瓷器時代」的佼佼者法藍瓷在全球多個國家開設數千家門店,成為政商名流、精英階層及瓷藝愛好者的上上之選。
融入國際不等同於拋離或弱化原本的基因,而是取決於品牌文化的建立之初,是否具有足夠包容的哲學和市場視野。
一千多年來,陶瓷一直是最具識別的「中國語言」,是全世界人們對東方文明的共同認知,法藍瓷恰恰是在新的時代語境裡,用流傳已久的「瓷語」,跟世界進行新的對話。
生機盎然的文創品牌,是整個生態系統良好運轉的直觀呈現。以上品牌,從不同角度洞見臺灣文創的關鍵詞,而這遠遠不是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