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高鐵管家和智行火車票這兩款訂票APP,本文作者將從市場分析、用戶分析、競品分析、範圍層分析和結構層分析這五方面來展開講述其優缺點,並提出了自己的建議。此外,還在文末對這兩款軟體進行了點評,且展望了訂票軟體的未來。
中國的交通體系以公路、鐵路和航空為主,其中公路運輸用戶基礎最大,但是由於運營主體分散,網際網路程度還很低。在中長距離客運方面,相對於市場化程度和在線預訂滲透率較高的機票業務,火車票預訂業務潛在用戶規模巨大,具備較強的流量優勢。火車票具有標準化程度高,票價較低等特點,決策時間較短,適合手機等小屏行動裝置,火車票預定業務已經成為在線旅遊網站新的流量入口。
根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 (CNNIC) 今年8月最新發布的《第38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6月,在網上預訂過機票、酒店、火車票或旅遊度假產品的網民規模達到2.64 億,在線預訂火車票用戶佔比已經達到28.9%。來自易觀智庫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在線旅遊市場交易規模達到4737.7億元,同比增長49.6%;2016年第一季度中國在線旅遊市場移動端交易規模達到1155.6億元,在線旅遊市場移動端滲透率達到74.2%,移動端預訂量全面超越PC端,用戶對火車票等旅遊出行預定服務增長需求迅速。
易觀《中國在線旅遊移動端市場季度監測報告2016年第1季度》
2011年6月,鐵道部上線12306網絡購票平臺;
2011年7月,攜程收購久久票務網,並改名「鐵友網」;
2012年4月,鐵道部公告稱12306網站是火車票銷售的唯一網站;
2013年3月,鐵道部撤銷,成立鐵路總公司;
2013年11月,12306手機客戶端上線;
2014年3月,12306開始對網際網路購票進行身份信息核驗,實施實名制購票;
2015年7月,攜程收購廣州蒜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將其「智行火車票」收入囊中。
根據ASO114發布的2016春季安卓應用市場份額排名,選取了市場份額前三的應用寶(24%)、360手機助手(21%)和百度手機助手(17%)。這三個市場份額最大的應用市場比較具有代表性,統計結果如下表:對於iOS市場,在App store 中可以看到,高鐵管家在旅遊類應用中排名12,智行火車票排名19,鐵友火車票排名55。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高鐵管家在應用寶的下載量高達9千萬次以上,三個市場合計1.3億次;攜程系的智行火車票和鐵友火車票在三大市場下載次數合計分別為6千萬次和3.7百萬次。總體看,高鐵管家一個App的用戶總量約為智行火車票和鐵友火車票的總和。(註明:在攜程收購智行火車票之後,智行火車票和鐵友火車票的功能,界面完全相同,所以只選取智行火車票和高鐵管家進行分析。)
使用百度指數對智行火車票和高鐵管家進行分析,得到結果如下圖:從圖中可以看出,兩款軟體的搜索關注度基本持平,並且顯示出明顯的季節周期變化。作為以搶票為主打功能的訂票軟體,其搜索指數在春運前,各大節假日之前都會出現搜索量的高峰。
從《易觀國際:2015年中國在線火車票預訂市場專題研究》的結果來看,高鐵管家的人均單日啟動次數和訪問時長都比智行火車票要高,高鐵管家處於領先地位。
用戶使用火車票購票軟體最主要的需求當然是購買火車票,特別是在春運期間和節假日旅行期間由於火車運力不足,傳統的窗口購票和12306在線購票的需要往往失效,用戶需要時刻進行「刷票」,才能有希望購買到一張火車票。最近一兩年,火車運力不足的局面有所緩解,消費者的需求也逐漸從簡單的買票,提升到希望獲得「選座」,退改籤服務,酒店和接送站等一站式旅行服務上來。下表為各種火車票購票方式對比。
從用戶集中的地理位置可以看出,高鐵管家的用戶更集中在北上廣等大城市,並且從年齡屬性上看,高鐵管家的用戶年齡更大,35-44歲年齡段遠高於智行火車票。根據以上分析,高鐵管家的用戶更偏向於大城市的中年商務旅行人士(乘坐高鐵出行更多,對交通費用更加不敏感),智行火車票的用戶在三四線城市的青年人居多,在出行時需要更多考慮費用問題。以上分析結果與易觀智庫的分析結果吻合,其在《中國在線火車票預訂市場專題研究報告2015》中指出,高鐵管家用戶主要以省會城市為主,在縣級市及以下行政區域用戶比例顯著低於其他App;從年齡層面來看,在25-40歲主流消費群體年齡段中,高鐵管家用戶比例顯著高於其他App,用戶消費能力更強。
中國火車票預定市場呈現以中國鐵路總公司為唯一源頭的結構,下遊訂票平臺多樣,競爭激烈。
高鐵管家開發者活力天匯科技成立於2009年,旗下產品包括航班管家、高鐵管家、夥力專車、夥力食等。活力天匯曾在2011年1月完成500萬美元的A輪融資;2011年12月獲得1500萬美元B輪融資;2016年4月11日獲得9.33億元C輪融資,投後估值為約21.59億元。其中A股公司海航凱撒旅遊(證劵代碼:000796)以2.5億元對活力天匯進行增資,認繳活力天匯新增註冊資本259.5778萬元,持有11.5768%股權。航班管家和高鐵管家2015年平臺交易總額接近200億元,實現了自2013年以來333%的年複合增長。活力天匯在2014年在移動端旅遊交通預訂領域市場份額位列第四(7.2%),排名僅次於攜程、去哪兒和阿里旅行。
2015年7月22日,攜程宣布收購火車票自動查詢預訂軟體公司廣州蒜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蒜芽科技」),作價近1億元人民幣。至此,攜程旗下擁有鐵友火車票、智行火車票和訂票助手(ios系統)三款訂票軟體。
結論:
高鐵管家下方的一級菜單除了車票預定和我的中心與智行火車票相同,另外兩個功能是我的行程和旅行服務,突出了管家功能。高鐵管家在首頁展示了廣告和「商城」服務;而智行火車票突出了「搶票」功能。
在點擊「搜索」或者「查詢」按鈕之後,高鐵管家查詢界面如上圖,結果顯示餘票量,並提供按出發時間、耗時、到達時間排序以及始發到站篩選功能。智行火車票默認顯示各種席位餘票,其他的排序和篩選功能與高鐵管家類似。智行火車票右下角「顯示價格按鈕」可以切換到顯示各坐席價格,這一點方便旅客比較不同坐席的價格,以便做出決策;高鐵管家用戶對價格更加不敏感,所以只顯示餘票情況。另外,兩款軟體在搜索結果頁面都會提供相關機票價格情況,這也是提供更多功能,增加營收的手段。
如果相應坐席沒有票,兩款軟體都會提示搶票。高鐵管家的「有票閃電提醒」和智行火車票的「雲監控」功能是類似的: 用戶設定條件(車次,坐席,時間)之後,實時監控餘票情況,高鐵管家只提供簡訊和App提醒功能,智行火車票除了有票提醒之外,還可以自動下單,不消耗手機電量和流量(需要使用加速包功能,加速包1元/個,最低需用5個,加速包越多搶票越快,默認10個)。
高鐵管家的「先付錢自動搶」功能和智行火車票的「雲搶票」功能類似,都是預先設定備選車次,坐席,設置停止搶票時間,並且預留通知電話,支付火車票價款和一定的「服務費」之後,就能實現自動搶票。關於服務費,高鐵管家提供10元~30元的套餐供選擇,並且默認最高價格的搶票套餐,頁面給出價格提示;智行火車票,提供10元和30元的搶票通道,默認選擇最高價30元通道,但是頁面不給出價格提示;兩款軟體都可以不選擇套餐/快速通道,只需要預先支付火車票票面價格就可以實現先付款,後臺自動搶票功能。
結論:
建議:
兩款軟體都提供「上車補票」功能,高鐵管家將此功能放在查看車次詳情頁面下方的菜單,智行火車票在點擊搶票之後才會給出搶票火車上車補票的選擇。我認為兩種方式各有優缺點:高鐵管家可以直接選擇相應功能;智行火車票只有點擊搶票功能,才對用戶給出上車補票的方案,用戶可能難以發現此功能。
在很多時候,我們無法買到A→ C的車票,但是可以買到中途B站的車票,這樣就可以實現A→B(車上補票)→C的旅行。高鐵管家選擇上車補票功能後,會出現一個專門的頁面(最左圖),告知上車補票功能的相關情況,並且提供一個用戶交流討論的功能,如「看看別人怎麼說」,方便解決用戶的疑問,可以實現用戶之間的互相教育。在給出上車補票方案之後,智行火車票(最右圖)選擇方案之後的購票流程和普通買票過程完全相同,沒有任何提示。相比之下,高鐵管家(第三圖)在選擇上車補票方案後,還會提供一次「行程提示」。
結論:
建議:
本次分析的兩款火車票訂票軟體,可以在直連12306實現購票、搶票和監控功能之外,均提供增值服務,如提供「團體票」、「指定下鋪/靠窗」以及「連坐/臥鋪包廂」等功能,訂票時限均為開車時間48小時後的車票(均為順豐速遞)。
在費用方面,高鐵管家默認提供20元/人的意外保險,可以改為10元套餐或者不選套餐;智行火車票提供的套餐為30元/人的至尊VIP極速出票服務,可選擇20元/人的快速出票,或者10元/人的無憂出行意外險,或者不購買任何套餐。除套餐服務之外,使用兩款軟體的快遞車票業務,均需要20元的配送費和5元/張的鐵路客票代購費(線下代購服務的主要收入移入線上)。
結論:
接送站功能上,高鐵管家的專車分為接送高鐵站(普通車站也可以使用)和接機送機。專車服務是由活力天匯公司旗下的自營業務「夥力專車」提供,在購票時選擇套餐,還有機會獲得優惠券;智行火車票的專車業務選擇範圍更大,可以在滴滴快車、易到用車和一號專車等服務提供商中選擇。攜程曾經在2013年12月和2014年8月分別對易到用車進行了兩輪投資,合計5300萬美元。雖然如今易到用車已經被收入樂視麾下,但是攜程在易到仍然有較深入的合作關係。
在特色服務方面,高鐵管家首頁有商城入口,和機票、酒店、專車、汽車票並列,進入之後商城有數碼產品,旅行箱包,禮品等出行相關商品,豐富了收入來源,只是此功能不是用戶的核心需求,經營狀況未知。在商城的Baner循環播放多個廣告圖片,目前有PPmoney(P2P理財)的廣告,據我了解,之前和真融寶、美利金融,合拍貸等知名P2P理財公司進行合作。
作為以「管家「為名的高鐵管家,在首頁還提供行程服務、時刻表和火車站信息,並且支持添加自己的火車行程信息,並能提現提醒;在旅行服務菜單,除了再次提供酒店和商城(一元奪寶,旅行好物推薦)入口外,「速位點餐」功能可以方便用戶在去車站的路上購買火車站候車室的快餐,實現預定快餐功能,目前合作的商家有吉野家和永和大王。
智行火車票的出行服務在「個人中心」下的二級頁面,不如高鐵管家位置明顯,提供的服務基本來自攜程,除了酒店、機票和拼車(滴滴),還提供船票預定和門票服務。智行火車票的本地服務接入的是58同城,一元購接入的是網易一元購,類似於高鐵管家的「一元奪寶」。智行 火車票也與網際網路金融企業「融360」合作,提供快速辦理信用卡的通道。
結論:
建議:
高鐵管家和智行火車票的功能結構圖如下,高鐵管家的商城和酒店等功能,存在多個入口;而智行火車票接入攜程服務的入口不是那麼明顯,很多功能位於個人中心下,二級菜單的出行服務中,用戶比較難發現。
建議:
下面對兩款軟體的互動設計進行分析,以典型的購票流程為例,高鐵管家和智行火車票的交互流程基本類似,只是高鐵管家的監控功能無法自動下單,智行火車票的監控具有自動下單功能,但是至少需要5元/張的套餐費用。
總體來看,高鐵管家的風格更加統一。比如,頁面上方的部分,高鐵管家在每個頁面上都是藍色背景,風格統一;但是智行火車票的很多頁面上方部分,顏色並不統一。
兩款軟體在交互和轉場上,都基本沒有特殊效果,唯一發現的是智行火車票在查詢上車補票方案時,給出了以下動態查詢的頁面。
結論:
本次分析的兩款軟體,基本功能都是滿足用戶購買火車票的核心需求,並且都能夠較好地實現。
高鐵管家作為後來居上者,在搶票功能之外,提供了諸如在線購物,出行寶理財產品,行程服務等場景化的服務產品。高鐵管家聚合了活力天匯旗下其他服務,比如專車和夥力私廚等自營服務,其業務營收涵蓋了傳統的訂票相關收入(極速出票,送票上門,保險銷售等),還增加了自營商品銷售,P2P等理財公司合作等新型的收入來源。
相比之下,智行火車票的收入模式更加傳統,主要依靠訂票相關收入(極速出票,送票上門,保險銷售等),並且在訂單中默認選擇最高價的套餐且不提示價格,有誘導消費的嫌疑。攜程收購智行火車票之後,感覺並沒有充分利用其流量入口功能。雖然,機票、汽車票、專車業務能夠接入攜程,但是攜程豐富的旅遊產品資源被放在「個人中心」下的二級菜單—「出行服務」當中,入口過深,導流效果估計並不理想。智行火車票的業務創新能力相比高鐵管家較弱。
對於高鐵管家這種獨立經營的應用,要在目前的基礎上拓展場景化服務,滿足用戶個性化,多元化需求。比如橫向整合購物、天氣等資訊功能;加大後端產品開發,服務用戶到站後的酒店,本地遊(用車,門票)需求,甚至可以增加社交功能,比如旅行攻略,遊記,出遊圖片分享等UGC內容,增強用戶粘性。
對於智行火車票這種被攜程等大公司收購的應用,要加大與母公司產品整合力度,提供更好的體驗而不是過於盈利嚮導。作為流量入口,可以提供更加暢通的途徑接入攜程的酒店,本地遊(用車,門票)等產品,並且努力將智行火車票的用戶轉化為攜程的用戶。
在運營上,要抓住春運等訂票高峰,退出相關的營銷策劃,增加社交屬性,比如購票成功後提供「炫耀」之類的分享功能,以事件營銷和社會化營銷為重點。微博上智行火車票的官方帳號,更新停止於2014年6月23日,而高鐵管家雖然一直在更新,粉絲數剛突破一萬。高鐵管家的微信公眾號相比智行火車票更新文章更多,質量也較高。總體來看,智行火車票的創新能力和營銷力度都較低,還有比較大的提高空間。
本文由 @oliverzmg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