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刺桐城是你這一生 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

2020-12-09 泉州微觀

白巖松說,泉州,這是你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

宋元時期,泉州憑藉其優越的地理位置以及自然條件而成為了著名的外貿港口,各地文化匯集於此,造就了泉州別樣的風景。泉州,又稱「刺桐城」,位於福建省的南部、晉江的下遊,水陸交通便利,是古代著名的天然港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也被評為:國際花園城市。

此地古稱佛國,滿街皆是聖人,泉州就是一個低調而不失華麗的城市。談起泉州, 遍地的美食、小吃、古廟林寺,無論哪裡去多少遍都不會膩。面線糊、炸醋肉、四果湯、海蠣煎、土筍凍、五香卷、潤餅菜,雞腿怣等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食,談上三天三夜怕是也談不盡。

來泉州的第一站我推薦大家來泉州市區的鐘樓,獨具歐洲風格的鐘樓,是西街的一個地標。靜靜地矗立在西街的中心,東接東街、南接中山南路,北接中山北路,鐘樓仿佛一個忠誠的守護者。

早在宋朝時期,西街就已經是泉州繁榮的符號。時代的更迭下,西街愈發顯示出時間所沉澱下來的美麗,如果你想看看老泉州的風貌,西街是必須來打卡的地方。

夜幕降臨的西街魅力十足,氤氳的晚霞仿佛與西街的老景融為一體,隨手一拍都能拿來當壁紙。西街有一處最高處,可以登上看西街全景及夜景,可以去體驗一下。

西街往西走就是開元寺,開元寺內有東西塔。泉州東西塔是鎮國塔、仁壽塔的合成,是中國現存最高的一對石塔,位於泉州市區西街泉州開元寺內。開元寺始建於唐朝垂拱二年(公元686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悠久歷史。

東西塔早年有對外開放可以爬上去,觀看內部結構,我爬上去過一次,裡面是石頭做的樓梯,每一階都是石頭,樓梯道比較狹窄,每次僅容一個成年人上下。近年來,為了保護東西塔,內部結構不再對外開放。寺裡還有一棵千年老樹。

鐘樓往南走,便是中山南路,騎樓。看不到盡頭的長廊,復古的櫥窗,舊式的南洋風格雕花。拍下的每一幀都是唯美畫面。具有「古早味」的商業街,如今重新修整,煥然一新,歷經八十多年多年風雨,依舊繁華如昨。

此外,可以去一下關帝廟。泉州煙火氣最旺的寺廟之一,關帝廟的旁邊是清淨寺。清淨寺,初名聖友寺,又稱艾蘇哈卜大清真寺,是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國創建的現存最古老的伊斯蘭教寺,始建於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是年為回曆400年。清淨寺佔地面積2184平方米,整體為石構建築,仿照敘利亞大馬士革伊斯蘭教禮拜堂的建築形式。門票就幾元錢,裡面保存十分完好,值得參觀,走一走,看一看。

走完這兩站可以去文廟逛逛,文廟即為泉州府文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泉州市主要文化古蹟之一,2019年中央電視臺春晚戲曲晚會曾在泉州府文廟設置分會場。

泉州清源山、閩臺緣博物館都可以去體驗一下。

最後別忘了品嘗一碗麵線糊、加五香卷、海蠣煎、遠芳小籠包、鴨血湯、再來一份養容美顏的土筍凍。街頭巷尾還有很多美食,像雞排、雞腿怣、芥菜飯歡迎來泉州打卡。

相關焦點

  • 為何白巖松說泉州是你一生有機會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
    白巖松在泉州海藝節開幕式用了「一生至少要來一次的城市」評價來評價這座古老的城市。足見其本人對泉州的熱愛,當然,泉州也足以稱得上這個稱號,且不說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東方第一港」的美譽人盡皆知。晉江,鞋都。安溪,茶都。永春,香都。惠安,石都。德化,瓷都。石獅,服裝城。其GDP更是連續18年高居福建省榜首。 今天連姐不談歷史文化經濟,只說說泉州的旅遊。
  • 兩句詩,一座城:泉州,這是你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
    而說你想起的第三個城市是什麼的話,這就要考慮大家的知識儲備了。可能有朋友會因為土樓而知道龍巖市,有朋友會因為喜歡喝茶而知道武夷山和南平市。說起泉州這座千年古城,想必知道的人也不少,作為閩南三角洲之一,泉州經濟總量連續21年保持全省第一,有著諸多享譽全國的民營品牌。而如果要我去介紹泉州的話,我大概會用兩句古話去形容泉州。
  • 泉州,是你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
    ,是你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文:南天一劍 圖:網絡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松說:「泉州,是你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泉州是福建省東南沿海的一個地級市,簡稱泉、鯉,別名鯉城、刺桐城,閩南話為主要方言;泉州是著名僑鄉,祖籍泉州的華僑、華人有750多萬人,港澳同胞有
  • 泉州,這是你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
    玩耍之地[鐘樓]歷史性的建築——泉州鐘樓。泉州有三座鐘樓,最古老的就是這座建於1934年的西街鐘樓,也是泉州市民心中默認的鐘樓。鐘樓高度是主體的兩倍,塔尖有一個十字架,這是天主教教堂的標誌。粉色的塔身高聳,在藍天的映襯下顯得格外漂亮。[關帝廟]泉州關帝廟也稱泉州通淮關嶽廟,泉州關帝廟早年主祀關聖帝君,明代開始附祀嶽飛,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明代朱元璋改弦更張為關帝廟,從明初到現在也有600年的歷史,廟宇內有很多各時代文人墨客的手筆。
  • 泉州西街:你一生至少應該走一次的古街
    每逢節假日,如果你要問泉州哪個地方人最多、人氣最旺、遊客最多,恐怕,非西街莫屬!漫步其間,你可以悠然觸摸一個古城千年不變的肌理格局。西街,成為人們認識泉州這個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城市的一扇窗口,一張靚麗名片。莫言、餘秋雨走過這裡,感慨以西街為核心的泉州古城是「一座藝術的碼頭」(餘秋雨語)、是一個令人感受「萬古千秋」(莫言語)的城市。
  • 白巖松:泉州,這是你一生有機會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不同的泉州,但不可否認泉州正以它,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你我。泉州,每天不一樣。相信在泉州的每一個人都知道這句話。它以驚人的發展速度一次,又一次贏得了全球矚目。在泉州,最愛的是泉州的跨海大橋在你遊走於這個城市時它用最美的海景回饋你泉州灣大橋▼
  • 這是你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福建泉州
    今天我們不講重慶,來講講白巖鬆口中「這是你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地方」——泉州。這句話是我編的,但是通過滿街的早餐內容來看,把面線糊列為泉州最受歡迎的早餐之一,我想是沒有什麼爭議的。那次出差,我把吃早飯的體驗都貢獻給了面線糊,一次是文廟附近的後城面線糊;一次是美食街的「水門國仔」,也是我想給大家分享的行程的起點。
  • 「海絲•泉州」泉州,這是你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美食加美女
    裴巷的小西埕,幾乎來泉州玩的年輕人都會來這裡打卡。俗話說,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這面牆是由舊的房屋拆除以後留下的一面牆改造的。上面寫了白巖松的一句話,「泉州,這是你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因為一句「泉州,是你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火得一塌糊塗。
  • 泉州是一生至少要去一次城市;你若來,這個美食不容錯過
    白巖松曾說:泉州,是你一生有機會,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泉州這座城市除了有著深遠歷史文化,當然還有那讓遊子念念不忘的家鄉味。這些具有閩南特色的小吃,則讓泉州這座城市更加獨特而讓人懷念。有一種食物它能讓你流連忘返,勁道夠Q彈。它就是--拳頭母。
  • 泉州最火打卡勝地,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看網紅牆下人來人往
    一條1000米的古街,一座千年古剎,兩座石塔,十條古巷,還有二十八個文物保護單位,小小的一條街,卻集中了讓其他城市嫉妒的眾多勝景,這已經是這座城市最赤裸裸的炫耀了而白巖松留下的「泉州,這是你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又把這份榮耀推向全國,藉助網絡而享譽世界。
  • 一生要去一次的城市,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有著歷史悠久的街區
    說到泉州,相信很多人都會知道,這是個有歷史的城市,海上絲綢之路起點,這裡孕育了太多的故事,那麼你會想來泉州走一走嗎?央視主持人白巖松曾說過,泉州,這是你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泉州這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古稱刺桐城,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至今已有1750多年的歷史。
  • 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泉州,兩日遊超實用旅遊攻略
    ,當地人的生活節奏比較慢,泉州不是典型的旅遊城市,沒有過多的商業化,也沒有太多高樓大廈,景點大多不收費 ,公交也很方便。,是你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的網紅牆就是這裡啦,門口牆山掛滿了許願牌。,要不然進不去哦。
  • 再現刺桐城輝煌 值得泉州人驕傲
    耗時4年精心打磨,備受關注的三集紀錄片《重返刺桐城》近日正式亮相央視紀錄片頻道。連續三晚的講述,《重返刺桐城》以雅各·德安科納撰寫的《光明之城》為引線,用一個個人物故事,一次次場景還原,一處處遺蹟史料,用古今穿插、交互呈現的敘事方式全面梳理了從古刺桐城到今日泉州城的歷史進程,展現了泉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城市的獨特魅力,贏得了國內眾多媒體和廣大市民網友的廣泛關注和好評。
  • 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泉州,伴遊網推薦超實用的自由行旅遊攻略
    泉州又稱鯉城、刺桐城、溫陵,目前是福建省的經濟中心,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也是我國著名的僑鄉和臺胞祖籍地。泉州地處祖國東南沿海,與臺灣隔海相望,在古代泉州港被譽為「東方第一大港」,與埃及的亞歷山大港齊名。
  • 避開人從眾,去泉州度假吧,這是你一生至少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
    泉州是個非常低調的城市泉州是第一眼就愛上的城市1934年,融合了西洋、閩南風格,已經成為泉州的標誌性建築之一。遷到泉州及閩南一帶,中原人帶來了中原先進的技術和經驗。當他們來到泉州時,看到這裡的山川地勢很像古都洛陽,就把這地方也取名「洛陽」。
  • 她是「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離廈門不遠,美麗、低調有內涵
    閩南特色的建築廟宇,去文廟廣場聽南音看梨園戲,去西街觸摸泉州的歷史,品嘗藏在街頭巷尾的美食,繁華與市井交織,每走一步都會有驚喜。,見證了這座城市近千年的繁榮與昌盛。「不行宗教旅,枉到刺桐城。」古往今來,宗教早已滲透進泉州城的每一個角落,涵養著世世代代的泉州人。在這裡,儒釋道、伊斯蘭教都可以兼容並存,東西文化匯集。
  • 紀錄片《重返刺桐城》傳奇揭秘泉州千年繁華
    向海而生海為田,向海而立船作馬……」這首磅礴大氣的主題歌,鋪陳開來一幅多元共生的歷史場景。曾經別號刺桐城的泉州,包括馬可波羅在內的許多海外冒險家,都曾把刺桐城描述成當時世界最大的港口。《重返刺桐城》全面考證梳理了從古刺桐城到今天泉州城的歷史沿革,延伸了中國海洋文明的歷史軸線,增強了歷史信度,豐富了歷史內涵,活化了歷史場景。
  • 外地遊客納悶:為何別名刺桐城的泉州,卻總看不到刺桐花
    到泉州時,我只知道在這座城市別名「鯉城」,是因為古時的城池形狀神似鯉魚而得名。後來朋友告訴我,泉州還有一個充滿詩意的別名—刺桐城。我不但是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還是第一次聽說刺桐,這也難怪,刺桐樹在中國本就不常見,不知道也就理所應當了。
  • 外地遊客納悶:為何別名刺桐城的泉州,卻總看不到刺桐花
    到泉州時,我只知道在這座城市別名「鯉城」,是因為古時的城池形狀神似鯉魚而得名。後來朋友告訴我,泉州還有一個充滿詩意的名字—刺桐城。那為何泉州叫作「刺桐城」呢,這得從1000多年前說起了。我把這個問題拋向友人,他嘆了一口氣說,這也是迫不得已的。雖然刺桐花嬌豔欲滴,可刺桐樹卻有一個特性,那就是枝葉太脆。巧的是,泉州又是一個多颱風的城市,大風襲城之下,落紅繽紛,樹枝墜下,會造成巨大安全隱患。
  • 泉州——古刺桐城
    泉州 --- 古刺桐城泉州城,走在街上,能感覺到舒緩的,有濃重歷史文化的氛圍,很舒服,很安心!。不像到處城市,擴建,改造,推土機,一片狼藉。街道的兩旁到處都是高大的刺桐樹。現在你說,有什麼外國人可以在中國開店,這是無法想像的事情。泉州人說著最古老的閩南語,據說是全中國最難的方言。當地人做生意,是泉州人幫泉州人,相對來說,是排外的。因為資源有限,當地人都敢闖敢拼,所以整體經濟,在福建來說,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