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研究發現微型自供電溫度傳感器晶片可用於高靈敏熱電偶設計

2020-12-24 RFID世界網

  4月15日消息,據外媒報導,來自牛津大學、代爾夫特大學和IBM蘇黎世的一組研究人員證明,石墨烯可用於構建靈敏且自供電的溫度傳感器。這一發現為高度敏感的熱電偶的設計鋪平了道路,該熱電偶可以集成在納米器件甚至活細胞中。

研究人員製造出微型自供電溫度傳感器

  熱電偶是低成本測溫的理想選擇,因為它們是自供電的,相對容易製造。同時,它們的靈敏度往往變化很小,因為它們的信號來源於固有的材料特性。通常,熱電偶是兩種具有不同Seebeck係數的材料的組合,連接在傳感端,從而可以測量在傳感和參考之間建立的與溫度差成比例的熱電壓。為了用常規熱電偶實現片上測溫,通常需要兩個獨立的製造過程。然而,可以很容易地集成到當前晶圓級集成中的熱電偶已經引起了人們的興趣,此前報導了多方面的努力來製造單金屬熱電偶。然而,這些熱電偶的靈敏度很小(約為1μV/K),佔地面積大,厚度約為100納米。

  來自牛津大學、代爾夫特大學和IBM蘇黎世大學的研究人員團隊現已證明,石墨烯可用於構建敏感的、單材料和自供電的溫度傳感器。他們將石墨烯(一個單原子厚的碳原子薄片)做成了U形圖案,在傳感端連接著一條寬窄的腿。通過仔細調整石墨烯支腳的幾何形狀並利用電子在石墨烯器件邊緣的散射效應,研究小組獲得了最大靈敏度ΔS≈39μV/ K。

  據研究人員介紹,這項研究結果可能為高靈敏度熱電偶的設計鋪平道路,並有可能集成在範德華結構和未來的石墨烯電路中。此外,由於石墨烯的生物惰性和在各種情況下的穩定性,這些熱電偶還可以在惡劣或敏感的環境(例如細胞和其他生物系統)中用作溫度傳感器。

  同時,該溫度傳感器晶片具有可擴展性、可靠性,可安裝到納米設備中,將是未來CPU熱管理的關鍵。通過沿臨界點分布的溫度監視器來確定CPU的某些部分的局部加熱,可以向控制系統提供反饋。作為響應,熱管理可以允許通過點冷或負載分配((例如在不同的計算核心之間)進行熱負載的重新分配,從而避免熱點、延長設備壽命並節約能源。這樣的溫度傳感器應具有較小的佔地面積、高精度、消耗最少的功率並且與已建立的納米製造技術兼容。

1

相關焦點

  • 熱電偶:基本原理與設計要點
    儘管RTD具有更好的精度和可重複性,但相對而言,熱電偶具有如下優勢:• 量程較大• 響應時間較快• 成本較低• 耐久性較好• 自供電(無需激勵信號)• 無自熱效應然而,利用熱電偶進行高精度溫度測量可能比較複雜。
  • 4種常用溫度傳感器校準設備
    IPTS-68適用於測定任何溫度,數值與熱力學溫度相近而又具有較高的復現性。IPTS-68是以一些可復現的平衡態的定點溫度,以及能夠精確分度的標準儀器為標準校準設備的。由IPTS—68所定義的熱力學溫度(T68)和攝氏溫度U68)間的關係為IPTS-68定義的基準點列於下表中。
  • 關於傳感器能量採集,你知道多少?
    能量收集是一個相對較新的術語,用於描述低功率電子傳感器系統的供電,以便它們可以真正無線使用,而無需最終需要充電的電池。環境中有幾種可以「收穫」的來源,最常見的是振動,應變,溫度和光。用於收穫振動的常用方法使用懸臂梁,其上附接有一層或兩層壓電材料,以產生電荷/電壓。 可以通過附加尖端質量來調整頻率範圍,以改變收割機的固有頻率以匹配操作頻率,從而最大化能量輸出。從振動中獲取功率的另一種方法利用線圈中的移動磁體的電磁效應(或反之亦然),其也可以在諧振時被調諧以獲得最大輸出。
  • 「世界上最小的計算機」是比一粒沙子更小的傳感器
    板載微型設備是處理器,RAM,光伏發電系統,以及使用光脈衝進行通信的無線發射器和接收器。基站將光束髮射到晶片以為其供電,並且晶片使用傳輸LED將數據作為光發送回基座。使用光作為電源和數據可能聽起來像災難一樣,但計算機是圍繞這個問題設計的,例如,團隊使用開關電容而不是光敏二極體。
  • 基於單片機的發動機尾氣參數採集系統的設計
    圖1為本系統的原理圖,具有冷端補償的單片K型熱電偶放大器與數字轉換器MAX6675進行溫度採集,VESX-100型壓力傳感器採用三線制,10~32 V供電,輸出信號為l~5 V,可以直接和AD轉換器件連接,單片機對A/D轉換後的數字量進行處理,傳送到上位機。
  • 數顯溫度計設計電路圖大全(DS18B20/89S51單片機/液晶)
    LM35是一種內部電路已校準的集成溫度傳感器,其輸出電壓與攝氏溫度成正比,線性度好,靈敏度高,精度適中.其輸出靈敏度為10.0MV/℃,精度達 0.5℃.其測量範圍為-55—150℃。在靜止溫度中自熱效應低.工作電壓較寬,可在4——20V的供電電壓範圍內正常工作,且耗電極省,工作電流一般小於60uA.輸出阻抗低,在1MA負載時為0.1Ω。
  • 傳感技術與傳感器未來發展趨勢一覽!
    第二階段:固體傳感器這類傳感器是從20世紀70年代後期開始發展起來的。這種傳感器由半導體、電介質、磁性材料等固體元件構成,利用某些特性製成,例如熱電效應、霍爾效應、光敏效應,它們分別被製成熱電偶傳感器、霍爾傳感器、光敏傳感器等。這類傳感器具有成本低、可靠性高、性能好以及接口靈活等特點。
  • 新型微波治療儀研究
    功率源一般採用由磁控管,磁控管的應用範圍很廣最常見的應用是微波爐,磁控管用於產生高功率信號。輻射器的作用是將功率源輸出的功率集中在病變部位。智能控制電路輸出PWM波形驅動開關電源,同時實時測量輻射部位溫度,微波腫瘤消融需要在一定溫度環境下進行,超出範圍達不到效果反而會惡化腫瘤,故需要實時監測其溫度變化 [1] 。
  • 國內外傳感器廠商和代工廠特點介紹(TOP 100)
    該公司集中致力於壓力傳感器的研究,已能將產品的最高工作溫度提高到225 °C;年生產百萬片壓力傳感器晶片,具有10萬級到萬級超淨車間。DkIesmc主要傳感器產品:壓力傳感器、變送器,電子式壓力開關,溫度傳感器,熱電偶等。DkIesmc該公司於1998年成立,主要開發高精度傳感器,是專業生產傳感器的企業。
  • 精準的矽晶片溫度檢測——顯示測量精度為±0.1°C
    溫度傳感器工業應用中使用的溫度傳感器種類繁多,各有其優缺點。鑑於有許多文本詳細介紹了各種溫度傳感器的操作,我不再贅述,只是提供一些總結。熱電偶熱電偶提供了一種低成本、中等精度的高溫測量方案。正如Thomas Seebeck在1821年發現的那樣,它們基於兩個結點之間產生的電壓,每個結點都由不同的金屬構成,放置於不同溫度環境下。對於K型熱電偶(由鎳鉻合金和鎳鋁金合金製成)來說,它輸出約41 μV/°C的電壓,可用於測量超過1000°C的溫度。但是,塞貝克效應依賴於兩個結點之間的溫度差,因此,在熱端測量相關溫度時,冷端必須持續測量已知的溫度。
  • 一種霍爾電流傳感器的電路設計
    設計了一種零磁通型霍爾電流傳感器,可廣泛應用於交流變頻驅動、焊接電源、開關電源、不間斷電源等領域。該零磁通型霍爾電流傳感器通過砷化鎵霍爾元件檢測由通電電流產生的磁場,繼而有效地檢測被測電流。
  • 二線三線的溫度傳感器怎麼接線?
    溫控儀溫控儀的工作原理:電源的主電路直接通過交流接觸器的主觸點連接加熱裝置,溫度傳感器感應到此時的溫度低於設定值,總和低導通接觸器線圈得電吸合,加熱裝置開始工作,當溫度達到設定值時,總和低斷開轉為總高導通,接觸器線圈失電觸點復位,加熱停止溫度逐漸降低,當溫度低於設定值時,又變為總低導通,加熱開始以此循環工作。
  • TWC-2C多路溫度測試儀、空調溫度測試
    看看TWC-2C多路溫度測試儀、空調溫度測試一個產品是怎樣的A.配置一個7寸液晶真彩觸控螢幕,一個界面可同時顯示16 路溫度測試數據及升溫曲線B.儀器測量精度:±0.3% rdg+ 1℃ 解析度:0.1℃ 測量範 圍:-50 ~1000 ℃C.儀器標配
  • 不要再說熱電偶測溫不準了,記住這7點!
    熱電偶,是工業上最常用的溫度檢測元件之一,具有測量精度高、測量範圍廣、構造簡單以及使用方便等優點。為了保證熱電偶測量準確,我們經常要求組成熱電偶的兩個熱電極的焊接必須牢固;兩個熱電極彼此之間應很好地絕緣,以防短路等等結構要求。
  • 五種最常見的溫度傳感器
    現階段,溫度控制器的五種最普遍種類包含:熱敏電阻熱電偶RTD(電阻溫度探測器)大數字溫度計IC仿真模擬溫度計IC1、熱敏電阻熱敏電阻(即,THERM人RESiStor的)是一種溫度傳感設備,其電阻是其溫度的函數。
  • MOS管在醫用控溫毯控制系統驅動電路設計中的應用
    物理降溫可用於亞低溫治療法,腦組織受損的患者可依賴亞低溫治療(28~35℃)使腦部在血氧不足的情況下有更高的耐受度;物理升溫可用於手術或康復治療,防止術後併發症或全身麻醉時間過長而出現的體溫過低情況。與國外醫療環境條件相比,國內醫用控溫產品的發展起步相對較晚,所以國產醫用控溫毯和國外同類型產品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體現在安全可靠性能、控溫精度及UI操作界面等方面。
  • ...中央企業|華東光電集成器件研究所|溫度傳感器|中國石油|疫苗|...
    呼吸機用壓差傳感器醫療供氧系統用氧分壓傳感器兩種傳感器通過各項測試和用戶試用,性能指標均達到產業化標準,完全可替代進口產品,實現國產化。壓差傳感器已於4月12日籤訂首批產品銷售訂單,正式投入市場人體測溫用高精度MEMS紅外溫度傳感器技術高性能耳溫槍、額溫槍等非接觸測溫工具是對大規模人員進行發熱篩查的主要工具之一,而其核心部件MEMS紅外溫度傳感器長期主要依賴進口。
  • 傳感器熱點:SmartSens推出用於手機的全系列CMOS圖像傳感器
    即使在無法避免長軟管連接的應用中,傳感器的響應和精度也不會受到影響。【東京大學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超薄壓力傳感器,可以直接連接到皮膚】東京大學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超薄壓力傳感器,可以直接連接到皮膚。它可以測量手指與對象的交互方式,從而為醫學和技術應用生成有用的數據。該傳感器對使用者的靈敏度和握持物體的能力影響最小,並且耐摩擦乾擾。
  • 美國ALLEGRO型號ACS709線性霍爾電流傳感器ic晶片
    該器件採用小尺寸表面貼裝封裝,可在客戶應用中輕鬆實現。ACS709由精密線性霍爾傳感器集成電路組成,銅導電路徑位於矽晶片表面附近。施加的電流流過銅傳導路徑,來自霍爾傳感器IC的模擬輸出電壓線性跟蹤由施加的電流產生的磁場。採用這種專利封裝配置,ACS709的精度最大化,因為霍爾元件非常靠近待測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