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如果人力成本上漲20%,酒店將全行業虧損」,酒店已淪為比高科技還難的行業,用人成本高,留人難。
前臺人均年支出:
3000元/月*12月=3.6萬
培訓、招聘、福利、及隱性成本 >5萬/年
前臺人力佔比:
開元曼居:11/56=18%
錦江都城:8/35=23%鉑濤麗楓:11/48=23%亞朵:14/45=31%富驛:7/33=21%雲魔方:5/16=31%
前臺+客房>50%人數
客房常規1人配10-15間,已到極限。
那麼,如何解放「前臺」人力?且看各位老總有何高見吧!
傅全勇 | 開元酒店集團CIO:
一、崗位模糊化,培養多面手,身兼數職,然後拿1.5甚至1.8個人的工資,酒店很多事情都是流程化的標準程序,沒什麼問題。
二、內部流程簡化,尤其是後端崗位,例如行政財務等。同時包括對客流程,想辦法把4步變成2步,把5分鐘變成3分鐘。但是服務品質不能受損,特別是高端酒店的前廳和餐廳等,酒店的本質還是服務。
三、用科技引導客戶改變行為,使部分客戶自己完成一些本來由酒店工作人員做的事情,例如支付選房,店內自助服務等。另外一個就是利用科技把一部分工作前置,酒店能夠預知客人的需求,從而實現合理調配人力資源。
王小月 | 富驛酒店集團VP:
酒店的下個十年是什麼樣的,每個酒店人都有自己的暢想,我個人認為技術絕對不是終極目標,而是服務手段。我們今天談各種新技術,智慧酒店的各種構想,他們有個前提應該是能讓客人有更好的體驗,而不僅僅是引導客人去適應新時代。
我認為酒店最重要的部分還是服務,這也是酒店區別於公寓或者短租產品的重要價值點。所以我覺得並不應該提倡把一個酒店的所有服務都變成自助。當我們僅僅從成本的角度出發來節約人力的時候,酒店只能降低自己的品質和檔次,我認為解放人力最大的價值點在於被解放出來的人力應該為酒店創造更大的價值。
無論是配合特色服務,結合場景營銷,都可以為酒店帶來更加個性化的特徵。
顧林 | 亞朵酒店集團運營VP:
不可否認,如今酒店行業已經進入網際網路時代,但是作為亞朵酒店來說,我們第一要考慮的還是「客戶體驗」!從客人進門到步入房間,賓客關係、前臺、奉茶等人員缺一不可。
首先,亞朵是一個有溫度的酒店,人是溫度的製造者;我們可以給客人提供自助check in等設備作為一種選擇,但不限於只有這一種方式;在技術方面,我們不斷對PMS系統進行優化,來減少前臺客人的等待時間;我們對客人充分信任,在離店辦理中幾乎無停留。
不僅僅是亞朵,我覺得酒店的本質是要做有溫度的服務,因此我們的視角是首先評估賓客感知度。亞朵賓客滿意度,2014年,全年,2015年Q1,我們的網評數據,在目前的中檔酒店裡面,亞朵是最高的。我們的會員二次有效率超過40%。我們ADR遠超同類酒店。把員工看成成本中心,還是利潤中心的問題,視角不同,做法就不同。
伍國柱 | 街町酒店CEO:
酒店是人員密集型行業,我認為未來的趨勢不一定在於減少人,更多的是著眼於提升服務價值。目前人都在重複機器能夠完成的流程性工作,未來人應該更多做機器完不成的事情。打散目前的整個流程並且重新拆分組合,讓客人主動成為流程的一部分,讓更多客人參與進來,淡化服務和被服務的角色觀念,更注重情感方面的溝通和共鳴,我覺得是可以探索的。
我們算是國內比較早的嘗試這方面的酒店,雖然行為習慣的引導和技術創新需要過程,但不怕慢,只要往前走,總會到達。
李予愷 | 錦江都城集團COO:
增加客人與酒店互動、參與感和社群化、減少人力成本勢在必行!
陳熙慧 | Borabora CEO:
一、「酒店如何解放人力」方法總結:
一專多能:基於流程化的標準程序,培養多面手。如接待不僅是接待,可以收銀、可以承接銷售職能;
流程簡化:服務品質不受損的前提下簡化對客流程;
善用人力:如提供比勞務公司稍高的佣金鼓勵員工休息日回崗;
人力共享:連鎖酒店可區域共享維修、銷售等人力資源;
管理效益:如調整波峰、波谷期人員排班和配比;
技術升級:引導客戶自助服務,讓部分工作前置,預知客戶需求;
架構重組:把酒店拆成有商業模式的小公司,可以讓員工創業、可以讓商業空間有更多發揮,如大堂、早餐廳和前臺可以合併成大堂營業部,由員工自行進行商業的運作,酒店除了給予基本的工資保障,其餘商品售賣、升級銷售等都可以由員工自行進行業績收入分配;
後端創新:客房服務通過移動房控軟體的支持員工合理工作安排來優化工作流程,提高效率,打造新常態SOP;
分享經濟:一定的培訓認證基礎下運用附近周邊的兼職員工,通過開發使用相應的APP,使得供需雙方能方便地溝通確認,有可能達到更好地利用社會資源實現雙贏。
二、「酒店如何解放人力」觀點總結:
創造價值:最大的價值點在於被解放出來的人力應該為酒店創造更大的價值。無論是配合特色服務,結合場景營銷,都可以為酒店帶來更加個性化的特徵;
客戶體驗:第一要考慮的還是「客戶體驗」,酒店的本質是要做有溫度的服務。可以給客人提供自助check in等設備作為一種選擇,但不限於只有這一種方式;
服務提升:未來的趨勢不一定在於減少人,更多的是著眼於提升服務價值。目前人都在重複機器能夠完成的流程性工作,未來人應該更多做機器完不成的事情;
智能運用:智能化自助式行動裝置的引入,在星級酒店可以員工降低勞動強度,扁平化業務流程,提升客戶滿意度,但不一定省人;
極客文化:從簡單機械的前臺辦理工作流程中脫離出來,卻要了解更多智能化設備的使用並為客人提供引導及幫助,所以前臺不僅僅是前臺,也是一名極客;
流程精簡:節約成本並不是降低人力,而是減少溝通成本,精簡流程,將低效且無價值的工作交給機器代替。把一個工作單位碎片化,對於標準可複製的工作交由機器完成;
應用場景:產品雖然重要,但實際應用場景更重要,前臺員工的激勵體系最重要,落地執行有多難。同樣客戶到前臺有多少種對話場景?當然,我不是說自助不好,從前端解決問題是好事,但是核心問題是沒有把場景想全;
市場差異:經濟型和高星級的市場細分是不同的,很多高星級的細分市場,經濟型的做不了,很多具體的場景與要求,沒有人去處理,光靠系統是完成不了的,尤其是國內;
未來趨勢:加客人與酒店互動、參與感和社群化、減少人力成本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