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青年出國愛在古蹟上寫「到此一遊」

2021-01-11 環球網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李靜報導 日本人外出旅遊不但喜歡拍照,年輕人更喜歡在文物古蹟上留下「到此一遊」等字樣。

據日本媒體6月30日報導,日本岐阜市立女子短期大學6名女學生今年2月到義大利進行研修旅行時,在聖母百花大教堂展望臺大理石牆面上籤下校名和自己的姓名。消息傳出後在日本社會引發軒然大波,輿論抨擊學生輕率行為丟盡日本人的臉,校方也嚴重警告闖禍的學生,並寄出英文信函向教堂致歉。此外,京都產業大學3名男大學生後來也被證實曾於該教堂亂塗亂畫,最後被校方施以停課處分;29日,日本1名高中棒球教練也曾在蜜月旅行時和妻子共同在教堂中寫字留念。

調查所發現,該教堂大理石牆面上除日文外,遍布義大利文、英文、西班牙文的塗鴉,其中日文塗鴉約佔1成,尤其以圓頂展望臺的塗鴉情況最為嚴重。

日本教育專家分析,塗鴉行為出於和拍照一樣的心理,只是想要留下自己到此一遊的證據,但如果在世界古蹟上亂寫亂畫,可能就必須檢討日本社會只注重成績的教育方式出了什麼問題。

相關焦點

  • 在唐代寺院中寫「到此一遊」居然成了古蹟,估計寫的人都沒想到吧
    不知道是不是為該條例的實施造勢,日前,在北京慕田峪長城上塗寫「很愛你」的李某最近在景區工作人員陪同下,對自己寫的字跡進行了擦除。看見李某的字跡,筆者竟然有點慶幸,多虧是粉筆寫的字,要是用硬物刻下的字該怎麼辦?擦還是不擦?如果擦只能把牆磚表層磨掉,豈不是另一種方式的破壞古蹟?投鼠忌器啊。
  • 中國遊客為何鍾情於「到此一遊」?(全文)
    中國人愛到此一遊,不獨中華民族的象徵的長城身上已經是傷痕累累,刀刻、筆寫的「到此一遊」幾乎布滿了牆體;當你走到國內任何一個公園或自然或人工景點,類似的情況簡直是無所不在。2013年02月25日,海南省三亞市,許多景觀植物不是被刻上了名字就是寫上情侶們在此山盟海誓的字樣。。
  • 到此一遊,雅乎?俗乎?
    ●●●敦煌莫高窟壁畫上留下「XX到此參觀考察」的「墨寶」;美國自由女神像的腳下看到了「XX到此一遊」的中國文字;埃及盧克索神廟的浮雕上刻下「XX到此一遊」;八達嶺長城更是已經傷痕累累,刀刻、筆寫的「到此一遊」幾乎布滿了牆體;甚至公園的涼亭上,甚至,某廁所的牆上……似乎國人鍾愛「到此一遊」已經到了停不下來的地步——但如果追溯「到此一遊」的祖師爺,恐怕要數家喻戶曉的孫悟空了。
  • 歷史上最早的「到此一遊」,與兩位君王有關,有一位是秦始皇祖先
    現如今,幾乎任何一個名勝古蹟都能夠看到各種「到此一遊」之類的刻字,不僅影響其他遊客觀賞的心情,同時也破壞了名勝古蹟本身,這種人的素質極其低下。但你可曾知道,歷史上最早的「到此一遊」居然與國代的兩位君王有關,其中一位還是秦始皇他祖先。
  • 往長城磚上刻字的女孩找著了,沒想到刻「到此一遊」的衝動古已有之
    上周有個新聞,長城恢復售票第一天,一個女孩居然在長城磚上刻字,讓人家給拍下來了。對方問:「鑰匙能刻上嗎?」女子答道:「只能寫。」手之欠,態度之從容,令人髮指。今天,我們請故宮出版社宮廷歷史編輯室主任王志偉為您盤點一下老照片上的「到此一遊」。
  • 「到此一遊」源於何處?旅遊刻字為何屢禁不止?
    這些歷史古蹟不少留言板、記事本,在牆上亂塗亂畫,不僅損壞了人類珍貴的歷史文化,也違反了《文物保護法》相關規定,嚴重者將面臨刑事或民事處罰。此事引起了廣大網民的譴責,近年來,破壞文物的事情是屢禁不止,相關景區也是制定相應的措施來杜絕此類事情的發生,但是收效甚微。
  • 為何那麼多人都愛「到此一遊」?
    丁×昊,南京一名普通初中生,因刻畫在埃及盧克索神廟上歪扭的7個漢字「丁×昊到此一遊」而名動天下,成為繼「賈君鵬」之後一個知名度極高的網絡知名人士。  丁×昊不是第一個(相信也不是最後一個)在名勝古蹟上塗寫「到此一遊」的人。他們把自己並不太美妙的文字和名號刻寫在了大江南北所有名勝古蹟上:長城、天壇、秦陵、漢墓,名山、奇石、經典畫、珍稀植物,沒有他們不敢下手的。
  • 長城設置了塗鴉牆,以後可以肆意寫到此一遊了
    5月9日,一女博主在網上發博:「我想讓長城知道我還愛你,很愛很愛……」還配圖兩張。一張為自拍,另一張為刻在長城的牆磚上用愛心連接的兩個名字。該女博主發博之後,立刻引發網友關注。當天下午就被慕田峪派出所傳喚。5月13日,慕田峪長城官方公布了後續結果。塗字處已做保護處理。
  • 從化北回歸線標誌塔被寫滿「到此一遊」
    原標題:從化北回歸線標誌塔被寫滿「到此一遊」   記者幫收C all:作為目前世界上南北回歸線上最高、最大的一座標誌塔,位於廣州從化太平鎮的北回歸線標誌塔,近日因處處可見「到此一遊」塗鴉被吐槽。有遊客昨日透露,該標誌塔所在的北回歸線公園,長期疏於管理,導致垃圾滿地、塗鴉滿牆。
  • 「到此一遊」總被罵,古人為何「留名」垂千史,差距在哪裡?
    剛過完「五一小長假」,在景區看到各處的塗劃、塗鴉,比如:「XX到此一遊」、「山西XXX」、「XX,我愛你」等等話語,不禁有想表達一下的衝動,心想:寫字這麼醜,還敢往石頭上刻!「到此一遊」現象正在消耗著更多的文物「素質低」拷問著全民靈魂隨意扔垃圾,攀爬雕塑古蹟,信手塗鴉塗畫…等等行為,很容易成為社會熱點
  • 「到此一遊」——老照片裡的塗鴉
    比如,在旅遊景區裡刻畫「到此一遊」的行為現在為人所不齒,但翻看老照片能發現,類似的不文明塗鴉可真不是現代人的專利,早已有之,有些還非常「幸運」地被拍攝下來。  瑞典學者喜仁龍在20世紀20年代拍攝了一組靜明園照片,一張照片中,殘破的雲牆上開闢了一座非常別致的花瓶門,門額上有乾隆帝御書「沁詩」二字,也許是這座隨牆門的造型打動了喜仁龍,他便把附近的一名小童喚到鏡頭前,留下了一枚小景。
  • 為什麼一出門旅遊,就有人控制不住寫「到此一遊」?
    儘管裝有監視器,還有警察和安保人員不間斷地巡邏,但在這座歷史悠久的建築的各個角落,還是有人刻上了自己的名字作為到此一遊的證明。他的墓碑上面被寫滿了名字,頭像上被噴滿了各種油漆。唐代很多名家都有題詩於牆的記載,著名詩僧寒山更是將大多數詩都寫在牆壁上。而崔顥在黃鶴樓牆上寫就了傳世名作《黃鶴樓》之後,李白又接著在牆上「跟帖」,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 多國遊客出國有陋習 英國人經常爛醉如泥
    熱點看他國隨著埃及文物被中國人刻上「到此一遊」曝光後,國人旅遊的惡習引起人們的重視。如公共場合衣冠不整、亂刻亂畫、亂扔垃圾等被人們整理出來。首先,美國遊客穿著經常很隨意:寬大的襯衫、露腳趾的拖鞋、隨時端著啤酒杯……一項在全世界99個國家進行的調查中,41.9%的人認為美國遊客的穿著品位是世界上最差的。另外,由於美國人生活節奏過快,出國旅遊也似乎「分秒必爭」。美國人因此常被貼上粗魯的標籤,「在德國一頓晚餐可能會吃上三個小時以上,如果你想抓緊時間,卻會冒犯一桌客人。」
  • 文人遊玩後題字作畫是風雅 你寫「到此一遊」是沒文化(組圖)
    北京故宮裡,一口有300年歷史的銅缸上,多了一個「愛心桃」,裡面還有兩個人的名字。「故宮銅缸被情侶秀恩愛」的事件再次牽動了大眾那根關於「到此一遊」的神經,大家很容易會想到,今年「五一」期間,成都武侯祠,嶽飛書寫的《前出師表》上刻字的「路培國」也成了網絡名人。  為什麼那麼多遊山玩水人喜歡「到此一遊」呢?是不是有什麼「傳統」?
  • 「到此一遊」也是種心理疾病
    這是今年以來在鬥獸場被發現的第5起外國遊客破壞古蹟事件。過去,我們總說國人喜歡「到此一遊」,就連習大大在馬爾地夫訪問時都提醒國人「到海外旅遊講文明」。但事實證明,旅遊時人過留名,是沒有民族差異的。人們為什麼這麼喜歡彰顯「到此一遊」呢?
  • 出去旅遊千萬不要隨便寫「到此一遊」!後果很嚴重!
    網友「空遊無依」的一條微博迅速引發熱議,他在埃及盧克索神廟的浮雕上看到有人用中文刻上「丁錦昊到此一遊」,為國人輕易毀壞千年文物的行為感到震驚和羞愧。孫悟空似乎被冤枉了很多年,不少人說,「到此一遊」是孫猴子教的。當時猴子一個筋鬥翻到如來佛祖的五指邊時,難掩得意之情,為留下憑證,便在佛祖的手指上大書「齊天大聖到此一遊」八個大字。可是,真是這樣嗎?
  • 刻字塗鴉成頑疾"齊大俠"們為何都要"到此一遊"【2】
    管理部門:一不留神,又來個「到此一遊」  記者調查發現,瀋陽故宮也是刻字塗鴉的重災區,太廟門兩側的磚牆上布滿了各種題字和表白,有的「到此一遊」甚至存在幾十年之久。  「鳳樓曉日」被喻為著名的盛京八景之一。
  • 埃及神廟浮雕被刻「丁錦昊到此一遊」 網友吐槽系仇家所為
    24日,網友「空遊無依」的一條微博引發熱議,他稱自己在埃及盧克索神廟的浮雕上看到有人用中文刻上「丁錦昊到此一遊」。網友「空遊無依」為此表示「無地自容」。諸多網友認為國人不該輕易毀壞他國的千年文物,紛紛表示譴責,大呼「丁錦昊,你要火了。」不過也有網友認為,這很可能是「丁錦昊」的仇家刻上去的字跡。
  • 世界上真有「五指山」!出現不到30年,遊客寫滿「到此一遊」!
    很多人對於五指山都是不喜的,畢竟它鎮壓了我們都愛的孫悟空,當然,這確實只存在於傳說中。 但是你知道嗎,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五指山。 只是或許是因為深受西遊記的影響,去到那裡的許多遊客會在「五指山」上留下「到此一遊」的文字,不僅有中文還有英文,只能說明孫悟空的影響是巨大的。
  • 「到此一遊」寫進埃及神廟 網友人肉嫌疑人引爭議
    「到此一遊」寫進埃及神廟 網友人肉嫌疑人引爭議   昨天晚上,埃及盧克索神廟的浮雕上出現中文「到此一遊」的消息引發眾多網友關注。隨後網友「人肉」出了「到此一遊」的嫌疑人可能是一名15歲的中學生,再次引發網友們的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