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訊 古語有云「民以食為天」,可見在中國這樣一個重視「吃」的國家飲食的地位。逢年過節、喜慶弔唁、親族聚會、好友相逢、送往迎來,乃至辦一切有眾人參加的事,似乎都離不開吃。曾記得看過一本叫做《中國人的飲食世界》的書,它裡面寫道:「一個民族對外來的東西往往是採取猶豫或者拒絕的態度,但各個民族最不拒絕吸收其它民族優長的乃在於食物。」還有個更好的例子就是一度燃爆中國人對美食的熱情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它講述的不僅是食物,更是食物背後的文化和文化的交流。
西藏旅遊業長盛不衰,不僅是因為獨特的高原美景,深厚的藏族文化也是它吸引遊客的關鍵所在。既相互交融又各具特色的飲食文化在如今的拉薩的八廓街上最為突出。八廓街又稱為「八角街」,位於拉薩市舊城區,是拉薩著名的轉經道和商業中心,較為完整的保存了古城的傳統面貌和居住方式。
藏餐館
藏式餐食,一直是青藏高原上的主要飲食,傳統藏餐以糌粑、酥油茶、犛牛肉、青稞酒等為主。但是隨著交通越來越便利,市場經濟的發展,青藏高原的飲食越來越豐富,傳統藏餐正在慢慢發生改變。現在藏餐館內,除了傳統藏餐外,還會提供西餐等其他形式的餐飲。
瑪吉阿米餐吧,這座位於八廓街東南角土黃色的小樓據傳是當年六世達賴倉央嘉措與情人幽會的地方,從而名聲大振,如今已經成為八廓街上的標誌性建築。它最初是西餐廳,後來成為以藏餐為主,包括中餐西餐等在內的綜合餐廳,旅遊旺季遊客都會排隊等餐。
圖為瑪吉阿米餐廳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尼泊爾餐廳
由於文化和地緣因素,拉薩市有很多尼泊爾人,所以尼泊爾餐廳在拉薩也很常見,其中最有名的要屬娜瑪瑟德餐廳。老闆是尼泊爾籍人,但父母有一方是藏族人,年輕時就在拉薩打工。老闆娘山南藏族人,2006年與丈夫結婚後,經營一家小餐館,只賣一些早點,後來生意越來越好,餐廳也不斷擴大。如今,娜瑪瑟德餐廳成為拉薩最有名的尼泊爾餐廳。除了尼泊爾餐,娜瑪瑟德餐廳還提供印度餐、藏餐、西餐、中餐等類餐飲,因為菜品豐富、味道可口且價格適中,吸引了大批本地顧客和外來遊客。老闆娘桑吉非常驕傲地說:「5月份到11月份,我的餐廳遊客居多;冬季主要是來朝佛的牧民;藏曆新年期間,本地人為主。一年中,我的消費者從來不會中斷。」
除了提供餐飲,老闆娘也非常注重傳播藏族文化。餐廳的設計和裝潢方面,體現出濃厚的藏文化和尼泊爾文化;有非藏族遊客點餐時,老闆娘會鼓勵員工向顧客介紹藏族餐飲和藏族傳統文化。
圖為八廓街上的餐館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西藏商報
川菜館
青藏鐵路的開通讓進入拉薩更加便利,也帶來了更多的商機,來自全國各地的商人來到拉薩,希望能到這裡挖金。在拉薩的餐飲行業中,川菜館大約佔有70%,因為四川省緊鄰西藏自治區,在拉薩務工的外地人中四川人居多,他們或是在拉薩開川菜館,或是成為川菜的最大消費人群。還有來自山東、河北、河南、江浙地區的商人,在旅遊業蓬勃發展的拉薩準備「大展拳腳」,用美食創造財富。為了吸引消費者,很多中餐館裡也會做一些藏餐,比如藏面、犛牛肉等。
素餐館
近年來,隨著對健康飲食和養生的關注,選用「素食」成為很多人的選擇,逐漸成為一種飲食時尚。藏族人因信仰佛教,很多人都吃素餐,或者在固定的時間會吃素餐。為了吸引更多的消費者,素食餐廳迎合藏族的信仰習慣,每月藏曆初八、初十、十五、三十,餐廳會準備素食自助餐,價格非常實惠。所以每逢有素食自助餐的這幾天,餐廳的生意非常好。
圖為伊雲閣清真餐廳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西藏商報
清真餐館
拉薩的清真大寺位於八廓街社區內,很多穆斯林都圍繞著清真大寺居住生活,所以附近有很多清真餐館。據了解,大多數清真餐館規模不是很大,經營者大都是青海或者甘肅的,其中回族、保安族、東鄉族居多。旅遊旺季每天要晚上11點才關門,淡季時雖然遊客少了,但是周圍的穆斯林或者藏族朝佛者會來用餐。
在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指出:要牢牢把握大團結大聯合的主題,堅持一致性和多樣性統一,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如今,拉薩傳統飲食更加多元化,各具特色又和諧共存,這是西藏各族人民之間交往交流交融的結果,也是民族文化堅持一致性和多樣性統一的結果。(中國西藏網 文/孫健)
(責編: 郭爽)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