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已過,太陽越過赤道,北半球的白晝將越來越長,氣溫逐漸回暖。與氣溫一起回暖的,還有昆明鬥南盛開的鮮花、以及花鳥市場漸漸增多的人流。不過,市場裡的一些「朋友」已經離開了這裡,首先退出市場的就是倉鼠、鸚鵡。
鸚鵡、倉鼠退出花鳥市場
緊隨全面復工復產的節奏,昆明的花鳥市場也打開大門開始營業,不過開業快一個月時間內,鸚鵡、倉鼠已經退出花鳥市場。
25日,記者分別來到勳業花鳥市場、眠山花鳥市場、景星街花鳥市場。上午10點左右,一進入勳業花鳥市場,寵物店的狗吠聲清亮入耳,要是沒有這聲音,市場顯得安靜。尋著狗吠聲往裡走,寵物店長吳女士正在彎腰清理地板上的狗便便,她身邊大大小小圍繞著近20隻狗。3月初,市場通知復工以後,吳女士就開門營業,但市場內人流量太少,吳女士的生意慘澹。「有些人擔心消毒不到位,但我們每天都要地面消毒3次,給狗狗使用的毛巾都是用消毒液浸泡過,再擦拭身體。」吳女士說,近一周來到店內寄養、保養的寵物增多,做好消毒工作,大家都比較安心。
眠山花鳥市場,一家寵物用品售賣點內,狗籠、貓爬架擺放在店面的最外側,引人注意,鳥籠、倉鼠窩懸掛在店內後方,並不顯眼。這樣的擺貨方式,顯示出店主楊女士的市場邏輯。
「之前店裡面賣著倉鼠和八哥(鸚鵡),開業之後市場就要求把他們清走了,現在就剩下這些籠子了。」楊女士現在也沒想到辦法如何解決這些庫存,她期待著峰迴路轉的時候。
景星街花鳥市場 商戶期待人流增多
景星街花鳥市場,位於通城巷以西、景星街以南、景星苑以東,南接東風西路,市場分旅遊工藝品類、珠寶玉器類、花卉植物類、水族類、漁具類、鳥類6個區域。25日,鳥類已經已經消失在這個市場。
退休兩年的梁先生,喜歡到景星街花鳥市場閒逛。「看看鳥,看看魚,看看盆栽,感覺有生機。」梁先生說,退休以後,他也在景星街花鳥市場購買了一隻畫眉,一直養到現在,年紀上去之後,不像年輕人一樣還能睡得住懶覺,早上7點半左右他就是提著鳥籠到周邊的公園遛彎,這一項目已經成為兩年來他的日常活動。
「大家都不出門,那我也就不能出門,現在人都出來了,我也出來了。」25日中午時分,梁先生來到花鳥市場,想給愛寵購買飼料。來到熟悉的店家,他習慣性的與店家聊聊天。
「這段時間生意不好做,現在鳥、倉鼠都不給賣了,我就只能伺候這些魚了。」店家跟梁先生說,從3月開門營業以後,自己在魚類上損失就近3萬元。客人又少,閒著心慌的店家只能一遍遍的擦拭魚缸,然後坐下刷一會兒手機,再站起來看看魚缸內的情況,用小魚網撈出死去的小魚。在期待客人的光顧與一遍遍消毒擦拭的焦慮中,度過一天。
園博花鳥市場 上周六人流回暖
上周六(21日)下午,園博花鳥市場人流量出現爆發式的增長,單日人流量約5000多人。市場管理辦公室的工作人員也為此開心,畢竟人流的到來,必然會促進市場的交易量,租戶的生意就會得到一定改善。
在走訪的幾個花鳥市場中,園博花鳥市場最大。剛進市場,綠意盎然,多到叫不上名字的肥嘟嘟的多肉、蘭花、山茶、景觀樹,看著養眼且朝氣蓬勃。上午10點,一位近60歲的女士已經選購好5種綠植,拎著沉甸甸的袋子走出市場。
寵物區,狗狗、貓貓並不吝嗇他們的叫聲,對著來往的人流大聲叫嚷。區間內幾十家貓狗寵物店都很熱鬧,少一點的店家也有10多隻狗狗在店內,有人牽著柴犬剛從寵物店裡走出來,美容過後的狗狗看著更神清氣爽。「這段時間人多了一些,生意比之前好了,但要與正常情況相比,那還是有差別。」一店家介紹。
與前幾個花鳥市場不同,園博花鳥市場內還有倉鼠、兔子在售。價格與此前並無變化,一隻垂耳兔售價300左右。店家介紹,店裡售賣的兔子、倉鼠、龍貓都是人工飼養,並且已經接種過疫苗,可放心購買。
記者諮詢業內一位寵物醫生,寵物醫生介紹,目前兔子、倉鼠之類的小動物主要是人工飼養,但並沒有相應的疫苗可以注射。
自救 免房租 開啟網播
記者了解到,花鳥市場都是在2月底3月初恢復運營。受疫情影響,年後一個多月的時間都暫停營業,面對房租、人流少,很多商戶都很擔心收入問題。
「我們減免了商鋪1至3個月的租金。」為了恢復商鋪店家的信心,園博花鳥市場辦公室針對市場持有產權的400多戶商鋪採取減免租金的辦法,來緩解店家經營壓力。市場工作人員介紹,上周六下午1點以後,到市場的人流激增,較正常情況下增長50%以上,與剛開始復工期間增長近200%。對於市場內,仍然在售賣倉鼠、兔子的商家,工作人員稱,該商鋪的產權並不屬於市場,所以市場無監管權,只能請相關監管部門進行監管。
此外,記者了解到,目前復工的花鳥市場均會對市場進行全方位消毒,並要求商家做好店內消毒查殺工作。
除了市場方的支持,店家也在尋找自救之路。開直播,教授寵物飼養經驗、自己DIY寵物零食、介紹多肉品種即習性……在線下實體經濟較難的情況下,商家也在思變,尋求新的經營模式。「直播已經成為潮流了,用自己的經驗做做看,主動出擊總會比被動等待好一些。」一店家說。
昆明市森林公安局:加大對花鳥市場巡查力度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至3月23日各縣市區森林公安機關聯合林草、市場監管、農林部門對花鳥市場、農貿市場、餐館飯店等經營場所及野生動物馴養繁殖場所開展巡查檢查。共出動警力9319人(次)、警車2029(臺)次,檢查野生動物馴養、繁殖場所5788個、野生動物養繁殖場共221個。
針對花鳥市場等經營場所不得售賣野生動物的情況,昆明市森林公安局民警表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條例》、《雲南省陸生野生動物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及相關司法解釋,凡是列入國家一級、二級保護動物、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一、附錄二以及列入「三有」動物名錄的所有野生動物,不得非法獵捕、收購、運輸、出售以及利用。森林公安民警在執法過程中,發現上述違法犯罪行為,將依法從嚴懲處。
兔子、倉鼠是否可以飼養、食用?
2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決定對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哪些野生動物不能吃、不能交易作規定。記者針對走訪的情況,對相關內容進行梳理。
問:花鼠、倉鼠、麝鼠等馴養野生動物,可以吃嗎?
答:這些動物屬於野生動物保護法明確禁止的食用野生動物,不可以食用。
問:兔子、鴿子等人工養殖動物也在禁止範圍嗎?
答:兔、鴿等人工養殖利用時間長、技術成熟,人民群眾已廣泛接受,所形成的產值、從業人員具有一定規模,有些在脫貧攻堅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按照《決定》的規定,這些列入畜牧法規定的「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的動物,也屬於家畜家禽,對其養殖利用包括食用等,適用畜牧法的規定進行管理,並進行嚴格檢疫。
答:養殖產業鏈受了衝擊怎麼辦?
答:決定可能影響相關產業鏈,考慮到確實會對一些山區、偏遠地區的養殖戶影響較大,有些地方可能將其作為精準扶貧的產業,全國人大常委會要求地方政府加強引導,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協助轉型或調整。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科研、製藥、展示的目的,經過嚴格審批,還是可以人工繁育,其他都禁止。
網上鷯哥在售 商家:「加微信私聊」
雖然市場內已經不見倉鼠、鸚鵡、畫眉的影子,但他們依舊存在於網絡購物中。
2月初,劉先生的小侄子說想養一隻小兔子,劉先生就在網上搜索活兔售賣,果然有售。2月初下單,但直道3月中旬,物流恢復以後,兔子才開始發貨。「買了4隻,到家死了2隻,商家把死兔的錢退還。」
,
26日,記者再網購平臺上搜索兔子、倉鼠、鸚鵡、畫眉均有售賣。一家專售倉鼠的店鋪月銷3500餘件;一家專售鷯哥、八哥、畫眉的商家,商家稱所售均為人工繁殖,鷯哥幼鳥售價950元,最近一月銷量1件,在記者諮詢鷯哥銷售情況後,客服發來:「鷯哥淘寶禁售,加掌柜微信看圖片視頻,詳細聊」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