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者:五糧液、劍南春、瀘州老窖、郎酒、全興、沱牌
挑戰者:金六福、水井坊、國窖1573、捨得酒、金劍南、豐谷酒等等
五糧液:據資料顯示,2004年五糧液集團實現銷售收入138億元,創稅利38億元,比2003年分別增長15%和11.5%;品牌價值達到306.8億元,同比增加36.18億元;2005年1-6月份共銷售6.64萬噸,較上年同期增長13.12%。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8.07億元,同比增長了10.12%;實現淨利潤5.88億元,同比增長了9.58%。
沱牌集團:2005年1-6月份實現主營業務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10餘個百分點,沱牌中、高檔產品銷售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40%,特別是高端產品「捨得酒」銷售收入較2004年同期增長超過60%,產品結構調整效果明顯。
瀘州老窖:2005年1-6月份銷售收入、利稅總額、利潤總額同比分別增長了12.18%、17.6%和25.76%,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同比分別下降11.72%和30.90%。
■為什麼是「四川酒」?
近日,當人們打開旅遊衛視時,會聽見一句廣告語:「這個標誌,代表高檔酒的品質-----」,緊接著便會出現消費者熟悉的「品牌臉」——「劍南春」!這是「純糧固態發酵白酒」標識認證的「第一品牌」。說句實在話,不管「純糧固態發酵標識認證」今後會「花落多少家」,但有一個必然的結果:「劍南春」會是消費者認為的「純糧固態發酵白酒」,這是「品牌傳播的先知先覺效應」,這是「品牌傳播」的「先入為主效應」------不管您承認與否,「劍南春」是搶先獲得了「純糧固態發酵白酒標識」的「優先話語權」。如果從市場競爭原理出發,任何一個品牌或者說與「劍南春」處在同一競爭線上的品牌,不應該成為「純糧固態發酵白酒標識」的「追捧者」,因為那樣您只能是「綠葉作陪」!
這正是「劍南春」的「聰慧」和「高招」所在!
7月22日,金六福企業華致酒業有限公司在北京召開「陳年五糧液酒新聞發布會」,標誌著「金六福企業」與「五糧液」的合作更進一步,同時也預示著「金六福企業」致力於打造「中國第一酒商」的步伐加快,它不僅僅「賣」金六福,還賣「陳年五糧液」,這是「營銷思維的創新」!
五糧液,始終走在「營銷」視線的「創新啟點」!
不管您承認與否,「五糧液效應」和「金六福現象」始終是業界探究的核心之一。
為什麼這樣說?
第一、「五糧液效應」不僅僅是四川酒的「標杆」,更是整個中國白酒業的「標杆」。不管是率先掀起的「白酒OEM模式」,還是依靠規模效應成就品牌實力,都堪稱中國傳統行業的「領袖旗幟品牌」,這也難怪幾乎所有的「排行榜」,都有「五糧液」的「份」。
第二、「金六福現象」乃中國白酒OEM成功典型。就算是在五糧液集團內部,「金六福」不是OEM的「始作甬者」,但它是「最成功者」。分析「金六福」的成功經驗,發現「金六福」比起眾多OEM品牌商,有著截然不同的「特點」。首先,「金六福」具有「超前的營銷思維」。這主要體現在它基於「短期利益」與「長遠品牌規劃」、「短期投資」與「長遠獲利」之間,找到了很好的「平衡點」,這個「平衡點」就是讓品牌建立持續獲利能力。相比「金六福」,很多OEM商之所以難以成為「金六福」這樣的OEM商,關鍵在於絕大部分OEM商有著「急功近利的逐利心理」,錯誤認為「系出名門」就能「叫賣」,於是一些「短視行為」層出不窮,包括惡意招商、透支品牌價值----等等,而缺乏培育和建立品牌的「思想」;其次,「金六福企業」在「資本」與「實體」之間,建立產業核心。「金六福」品牌的建立,絕對離不開強大資本的支持。也許在「金六福」上市之時,乃至於市場成長期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人知道「金六福」背後,有著「新華聯」這支「資本巨鄂」在作後盾。這正好反映了「金六福」以及「新華聯」的「穩健作風」和「低調風格」,正如一位業內著名酒業集團總裁對「金六福」的評價:「做了,以及做好了再說,我看是金六福最大的優點」。相對而言,白酒業尤其是一些試圖通過OEM淘金的業外資本,則明顯地表現出更多「浮燥」和「虛張聲勢」,一亮相就「高噓」攜多少億資本重拳出擊白酒業;再次,「金六福」很好地把握住了「資源優勢整合與發揮」的「恰當好處」。
不可否認,「金六福」的成功有一定「五糧液」的「影響力」。近來,「五糧液」可謂春風得意,尤其是在高端白酒市場的成功表現,讓愈來愈多的資本追逐五糧液集團。它不斷喚醒了低沉的白酒市場,而喚起了消費者的「一邊倒」(即,消費者對五糧液品牌的偏好,呈極至增長)。但是,僅有這一點點「公地資源」(指「五糧液整體資源」,相對於旗下眾多子品牌、OEM品牌商而言)不足以支撐「金六福」,而必須在有效整合與利用「五糧液」相對資源的基礎上,發揮好自身的資源優勢。「金六福」做到了,它把自己定位在「中國第一酒商」,並充分將自身在市場運營、營銷團隊建立和激勵、品牌傳播等眾多自身優勢,建立在「五糧液」在酒品質量、釀酒規模和技術以及品牌號召力等資源優勢上,互動共享、發揮優勢,才得以今天的「金六福」。我以為,「金六福」才是國內學習「耐克」最成功的品牌。
四川酒,強在什麼地方?
也許放眼整個白酒市場,任何人都無法朵過「四川酒」的「視覺」和「營銷」包圍;在四川,除了有貴州茅臺等少許身影外,幾乎成了「川酒炮轟蜀都」的「縮影」;在貴州,儘管貴州酒軍團沒有給四川酒太多的市場空間,但只要每天晚上11:00打開貴陽電視臺,五糧液的廣告專題片不斷地「炮轟觀眾的大腦」,「郎酒」從貴州酒包圍貴州白酒市場的「合圍」中成功地「撕開一個口子」,成功地在貴州市場分得一杯羹,2005第一季度比上年同期增長100%;廣東,幾乎成了「四川酒的練武場」,水井坊依靠「顛覆式的營銷」,成功從廣東走向全國高端白酒市場;「古綿純」的「奇蹟」至今成為業內效仿的對象;「諸葛釀」現象引發人們對廣東區域市場的深度追究-----2005年,又將是「四川酒」的「圓舞年」:「紅太陽」、「諸葛釀」、「金六福」、「瀏陽河」、「國窖·1573」、「郎酒·中國郎」-----正揮舞著「營銷的魔棒」,各自找尋自己的「位置」------!在江蘇,五糧液的領導地位為四川酒成功領軍江蘇白酒市場奠定了基礎,面對「安徽酒的強勢終端突破」,愈來愈多酒廠望而卻步時,惟有「四川酒勇氣高漲」,竟然與一貫善於「營銷」的安徽酒比武起來------!
如此,這些無不說明「四川酒的市場效應是最大」。從競爭力上看,四川酒同樣是「領導者」!
筆者以為,「四川酒」強在「規模效應」與「品牌效應」。
■「四川酒」之「規模效應」
據資料顯示,目前四川有登記的酒廠4000多家,已發生產許可證1000家,這1000家的產量已達全省總產量90%以上。其中,規模以上白酒企業126家,股份制企業29家,私營企業73家;126家規模以上白酒企業企業,年產量50.51萬噸,佔全國的15.24%;產品銷售收入207.72億元,佔全國同行業的38.10%;全年實現利潤23.40億元,佔全國同行業的55.37%;
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據表明,2004年,四川白酒企業儘管產量略有下降,但銷售收入、稅金、利潤等各項指標仍保持優勢地位,其中實現利潤佔全國白酒利潤總額的54.2%。中國白酒前十名品牌中,四川就佔了五糧液、劍南春、國窖·1573、水井坊、沱牌等五個品牌,而單是上市的白酒企業,四川就有五糧液、瀘州老窖、沱牌和全興股份等多家企業;
2005年1-6月份,四川白酒保持全國白酒行業領先優勢地位。據四川省商務廳統計資料顯示,規模以上(年銷售收入達500萬元以上)白酒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2.41億元,佔全國白酒利潤總額58.97%。規模以上酒類企業生產白酒26.38萬千升,同比增長16.9%,佔全國總產量的17.1%;實現銷售收入145.55億元,同比增長17.49%,佔全國白酒銷售收入41.81%;實現稅金總額17.95億元,同比增長12.38%,佔全國白酒稅金總額33.01%;其中,代表四川白酒的「六朵金花」,2005年1~7月實現銷售收入142億元,同比增長13%,預計四川白酒「六朵金花」2005年銷售額將首次突破200億元。
這或許就是「四川酒」的「規模效應」。
四川白酒業的規模經營效應,一是體現在產能和銷售額上;另一方面則體現在規模型釀酒企業集中度上,即全國領先品牌眾多。據世界品牌實驗室日前推出的2005'中國最具價值500品牌榜數據顯示,五糧液(品牌價值302.51億元)、瀘州老窖(69.61億元)、劍南春(65.32億元)、沱牌麯酒(45.05億元)、郎酒(41.52億元)、全興大曲(14.33億元)這「六朵金花」均榜上有名,而且相比2004年,它們都有著較大的價值提升。
研究四川酒的「規模效應」,不難看出它的成功在於很好地利用好了國家相關產業政策機會。第一是20世紀90年代的「扶優限劣政策」;另一次是適於90年代中期的「上市融資機遇」。前者的最大作用在於直接推動四川酒向規模化企業發展,後者解決了規模化經營需要的「融資平臺」。這期間,成就了像「五糧液」、「全興」、「瀘州老窖」、「沱牌」、「郎酒」----等酒業集團軍。
其次,四川酒整體規模優勢還得益於四川省白酒企業進一步發揮品牌優勢,積極開拓市場,並依靠科技進步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加大產品結構調整力度,壓縮了低檔酒產量,擴大中高檔酒銷售,同時還積極實施了以酒為主的多元發展戰略。這其中,最為突出的有「劍南春酒廠集團」、「五糧液集團」、「全興集團」、「瀘州老窖集團」、「郎酒集團」-----全國大型釀酒集團的「領航計劃」。「劍南春」依託體制改革,強化科技創新引導白酒消費變革,進一步提高和突出「劍南春」品牌效應,逐漸向中高檔酒市場發力;「五糧液」則依託於「1+9+8品牌工程」,著力培養超高端和中高端白酒品牌,並配合積極多元化戰略,培育和建立新的經濟增長點;「全興集團」的戰略變革效果最為顯著,在經歷中低檔產品過分集中,而遭遇稅賦過重之痛後,主動出擊市場,將目標鎖定在中高檔白酒市場,先後成功運作「水井坊」以及中高檔「全興「系列酒品牌,不但發掘了新的市場主體,還培育了全興集團新的利潤支柱。
再次,四川酒在建立整體規模競爭優勢的戰略布局下,優先發展和培育了「規模龍頭釀酒企業」,其中最為核心的保住了「六朵金花」的品牌競爭優勢,並以此為核心,確立規模經營思想和戰略。
1984年,五糧液提出建設中國第一流的現代化企業目標,經過20餘年的艱苦發展,將最初生產能力只有3000多噸的五糧液,發展為今天生產能力達45萬噸,佔地7平方公裡的十裡酒城,成為世界最大的釀酒生產基地,也是其他白酒廠家的幾倍,甚至幾十倍。據相關資料顯示:2004年四川宜賓五糧液集團在發揮「六大獨特優勢」,實施「1+9+8」品牌戰略和多元化發展戰略的思想主導下,實現銷售收入138.1億元,實現利稅38.2億元,出口創匯1.24億美元,分別增長13.9%、12.04%、39.73%,取得連續11年酒類規模效益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