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到汽車音響比家裡的音響效果(音色)好呢?這是因為普通人很難聽到「HiFi」音響,「HiFi」音響是發燒友玩的,也是很燒錢的一個愛好。一套幾十萬的音響器材隨便扔在家裡,普通人是很難做到的,即使經濟條件允許但是思想上不一定能夠接受。因此大家平時接觸的家用音響都是一些普及行音響,談不上高保真,音效自然差一些。
想要保證音效,器材搭配是一方面,聽音環境同樣重要。一堆好的器材還不一定能搭配出好的聲音,器材並不是價格高就好、而是與其他器材匹配才好,做到取長補短。就像樂隊一樣,如果每個人都想用拼命的去展現自己,那麼樂隊整體效果會非常的差,一首優美動聽的樂曲必須經過大家互相配合才能演奏出來。
音響也是如此的道理,喇叭材質不一樣,頻率不一樣,音箱箱體結構不一樣,做終成品音響的屬性也不一樣。例如有的音響好推,就是因為選用了高靈敏度的喇叭單元。但是這樣的箱子功率往往都偏小,不能承受大功率。有的箱子靈敏度低,吃功率、不好推,但是大動態表現好,可以承受較大的功率能鎮場。
音箱離不開功放,功放雖然就是一個音頻放大器,但是功放也有很多種。例如最早的膽機,也就是電子管功放,雖然功率小但是人聲甜美,特別適合聽人聲,音色偏暖。其實論保真度電子管功放幾乎是最差的,但是因為其偶次諧波比較豐富,聲音得到了美化,因此會讓人覺得聲音溫暖動聽,也就是膽味十足。其實這種甜美的聲音是一種「音染」,一種耳朵比較受歡迎的音染。
保真度高的是「石機」,也就是電晶體功放,失真度較低,但是聲音比較冷、硬,但是適應面也更加廣泛,效率高、功率大、體積小、保真度高,也是目前應用最多的功放,這類功放已經做到極致,就是單純的高保真放大器。因此這類功放玩的是前級,不同的前級會有不同的音色,最終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還原「音樂現場」。音響玩法很多,也是一種感覺,玩音響無止境,因此有人說是玄學!
例如一根無氧銅鍍銀音頻線上千或者過萬,換上去以後音色真的會有改變。音箱線、電源線都有高端產品,因此音響玩法很多 ,不同器材之間的搭配也有很多種玩法。
因此玩HiFi很燒錢,普通人很難玩的轉。器材有了,還要有有一個良好的聽音環境,隨便擺放在家中肯定聽不到好的聲音。因此玩音響還要搞聽音環境,環境對音響影響比較明顯,一些雜波駐波、反射波都會導致聲場紊亂,定位不清晰,聲音模糊。例如家中地磚、天花板、牆壁都是聲波幹涉的災區,想要聽到高保真聲音, 必須對聽音環境做出改變。例如加隔音、加吸音材料,牆壁、地板天花板都要處理,其實這就是聽音室。環境搞定以後器材擺放也同樣重要:
例如上圖中的5.1音響擺位,就是為了讓沙發成為「皇帝位」,坐在沙發上的人才能聽到最佳的效果,整套音響服務範圍只有沙發。其他位置聽到的聲音、聲場定位都很糟糕,就是單純的聽個響而已。關於HiFi就不在過多敘述,這裡說的就是器材、聽音環境對音響的影響,以看到普通家庭很難擁有一套高保真音響以及理想的聽音環境。
生活中常見的音響早已經變味了,現在的樓房都不隔音,因此大功率的音響在樓上沒有生存空間。很多人家裡的音響要麼是N年前電腦配的2.1低音炮,要麼就是可攜式小音箱,少數家庭裡還有N年前的山寨家庭影院。
上圖中的有源音箱在2.1音箱裡算是上等貨,音質也相對好一些。但是這類音響的低音其實是模擬出來的,用小口徑喇叭經過功放渲染、經過迷宮反射後得到的聲音,因此你能聽到下潛很深的低音,但是聽起來毫無波瀾,沒有空氣感,如同一潭死水一樣。低音渾濁,高音刺耳就是這類音箱的真實寫照。
近年來各種智能音響如雨後春筍一樣冒出來,這種音響廣泛採用數字功放,效率高功率大。數字功放音色偏冷,聽點舞曲之類還湊合,同時採用的喇叭單元口徑進一步縮小,低音依然是渲染出來的,與大口逕自然出來的低音沒有辦法比,你只能聽到低音但是找不到「空氣感」 ,整體效果依然是一潭死水!不同頻率對聽音效果影響特別大:
小口徑喇叭頻率窄,不均勻,保真率低是音質差的主要原因。
這樣一來汽車音響就佔據了很大的優勢。首先喇叭口徑大,車機功率大。很多小音響選用2-3寸的喇叭單元,功率也只有3-5w左右。而汽車喇叭口徑都在6.5寸以上,車機功放功率在40w以上。器材之間的差距還是很大的,單憑這一點,汽車音響就贏了!尤其是售價超過20w的汽車,音響選材上都不會差到哪裡去,整套價格遠遠比常見的家用音響高的多。
除了器材品質不一樣之外,汽車內聽音環境也很重要。汽車內空間普遍小,而且四處布滿了吸音材料,地毯、座椅、軟頂都是良好的吸音材料。小空間同樣功率可以獲得較高的聲壓,功率損失小。而房間裡面積往往比較大,小音響放到房間裡無法建立更高的聲壓,聲音也會變得飄忽不定聲場也不清晰,沒有音頻處理器很難調試出好聲音。
其實汽車聽音環境比較複雜,並不是簡單的換上好器材就可以出好聲音。三分器材,七分調試說的就是汽車音響。汽車內環境複雜聲場幹涉也比較多,共振也比較多。而揚聲器安裝位置也有限制、聲音傳播受阻,而且一些基本問題也很難解決,例如車門共振只能通過做隔音貼止震板改善,可操作空間並不大。
因此改裝的汽車音響都帶有dsp音頻處理器,可以根據車內聽音環境做出最佳的調整,也是考驗一個音響師的時候,這就像一個樂隊一樣分工要明確,各自為戰就是一鍋粥。音響調試要針對實際聽音環境對每一隻喇叭(聲道)做出針對性的單獨調節,多隻喇叭相輔相成才能獲得一個滿意的音色。
HiFi音響可以調出汽車音響的音色,但是汽車音響永遠調不出來HiFi音色。但是目前的家用音響基本告別了「HiFi」,小單元喇叭,小功率數字功放的可攜式音箱成為家用音響的主力,這樣的音響怎麼能和大單元、大功率功放的汽車音響比音色呢?已經不是一個級別的產物,沒有可比性,目前只有耳機+耳放這種組合完全可以媲美汽車音響音質,高端器材直接超越汽車音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