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都是亮點!揭秘首艘國產極地科考破冰船「雪龍2」號

2020-12-19 騰訊網

它是全球第一艘採用船艏、船艉雙向破冰技術的極地科考破冰船,具備全球航行能力,能滿足無限航區要求,擁有智能船體和智能機艙等多個智能符號,裝載多項國際一流水準的科考設備。

今日(7月11日),我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考破冰船「雪龍 2」號在上海正式交付使用。記者從自然資源部獲悉,「雪龍2」號交付後,將正式加入我國極地考察序列,計劃於下半年和「雪龍」號極地考察破冰船共同執行我國第36次南極考察任務。

首艘國產極地科考破冰船「雪龍2」號,實現了多項世界性的技術創新和突破,可以說「全身都是亮點」。

它是全球第一艘採用船艏、船艉雙向破冰技術的極地科考破冰船,具備全球航行能力,能滿足無限航區要求,擁有智能船體和智能機艙等多個智能符號,裝載多項國際一流水準的科考設備。

今天,新京報記者在交付現場登上「雪龍2」號實地探訪,對這艘未來的極地「科考利器」進行全方位揭秘。

7月10日,即將交付的「雪龍2」號停泊在上海崇明島。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攝

【破冰】

全球首艘雙向破冰科考船,可突破20米當年冰冰脊

「雪龍2」號船長122.5米,型寬22.32米,設計吃水7.85米,設計排水量13996噸,航速12—15節,續航力2萬海裡,自持力60天。

它是全球第一艘採用船艏、船艉雙向破冰技術的極地科考破冰船,具備全迴轉電力推進功能和衝撞破冰能力,可實現極區原地360°自由轉動。雙向破冰均具有以2~3節船速連續破1.5米冰加0.2米積雪的能力,艉部破冰能實現在20米當年冰冰脊加20釐米雪層不被卡住,可實現無限航區包括極區航行和作業。

「雪龍2」號政委王碩仁告訴記者,船艏和船艉破冰的原理不同,「船艏是通過船本身的重量壓碎破冰,船艉是在海底通過螺旋槳把冰打碎,同時推進。」

「雪龍2」號總設計師吳剛介紹,雙向破冰採用的是全迴轉吊艙電力推進系統,在遇到很難「拱」的冰脊時,推進部轉動180度,同時把船尾變船首,尾部的螺旋槳能在海面下削冰,把10多米高的冰脊「掏空」。

「通俗一點解釋,這個原理有點像小朋友玩的航模,變體不在船內在水下,有外殼包裹防水,轉動的是體外的槳葉。也可以想像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風扇,風扇要轉動是不用改變旋向的,只需要把風扇頭扭轉角度就行。」吳剛說,這也是充分考慮極區水平冰和冰脊冰分布的複雜性並經過多次試驗後,作出的一個最優選擇。

【航行】

採用DP-2動力定位,惡劣海況下「穩如泰山」

在「雪龍2」號艏部,配備有2臺1200千瓦槽道式側向推進器,加上尾部兩個大功率吊艙推進器的聯合作用,能使船在四級海況實現定點定標,同時具有較高的可靠性和冗餘度,滿足科考調查和惡劣海況的應急需求。這就是「雪龍2」號採用的DP-2動力定位系統。

「動力定位的意思,即動態的把船定在多需要的方位,海上情況複雜多變,有風浪還有暗流,一條船要在海上定住位置,需要克服多方面的力,難度很大,必須有推進器來輔助。」吳剛解釋,採用DP-2動力定位,就是為了防止某一個推進器出現單邊故障導致定位失效。

通過這一技術的使用,「雪龍2」號的船艏能根據海上風向和海水流向選擇合適角度,使船體「穩如泰山」。

「雪龍2」號進行交付前的檢查。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攝

【科考】

冰區月池可供科考儀器從船甲板直通海底

「雪龍2」號裝備的考察設備遠多於「雪龍」號,最引人注目的是船艉中部的冰區月池系統。

通過這個淨寬3.2米、深達底層甲板的正方形「井口」,科考儀器設備可以從船甲板直通海底,即便是100%海冰覆蓋的海區也能進行採樣作業。船舯同步設有 160 平米的作業月池車間,可滿足設備轉運、舷外水文生物和CTD作業等需求。

月池是為了解決極地冰區環境作業和大風浪天氣下的科考作業而設計的,通過月池,科考人員不用再在零下幾十度的室外甲板上操作設備。「考慮到在極地環境下,船周都是碎冰,船外操作科考儀器下水,存在諸多困難和風險。我們專門設計在船體正中間打開一道『井口』,儀器從中間釋放下水,極大地提高了操作效率和安全性。」吳剛介紹,「雪龍2」號上建造的月池是世界上第一個「水密月池」,即月池實現完全水密封,即便完成沉入水中也不會漏水。

同時,「雪龍 2還配備有深水和中淺水多波束系統、深海淺地層剖面儀、生物儲量評估回聲積分儀系統、水下全方位聲吶、超短基線、萬米測深儀等聲學設備,滿足海底精細化測量和漁業資源探測需求。第一、第二通用實驗室、物理實驗室、低溫實驗室等 580 餘平米實驗空間可根據航次任務進行靈活布置。

【智能】

全船配備傳感器,智能船體實現全方位感知

「雪龍 2」是一艘智能化船舶,裝配智能船體、智能機艙、智能實驗室及智能穿戴等。通過為全船設備配備各種傳感器,實現全船信息的全方位智能感知、獲取、交換和展示;基於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技術和數據處理與分析技術,實現船舶和科考的智能化運行和輔助決策。

「『雪龍2』號是一艘科考破冰船,遠在南北兩極,一旦出現故障需要救援難度很大,船體與冰碰撞的概率又高,所以我們考慮,可以通過哪些智能操作,更好地輔助人工減少風險。」吳剛說。

吳剛介紹,「雪龍2」號船體部分,船身內表面每隔一定距離安裝一個應力監測點,測量震動和應力的變化、獲取數據,「這樣我們可以了解船的哪個位置碰撞最厲害,什麼航速下需要減速。另外,每當船完成任務返航歸來,每一個被冰刮過的地方都留存有數據,經年累月可以知道船身哪一塊磨損嚴重需要更換,以此保證船的安全性。」

「雪龍2」號的另一個智能符號是智能機艙。「機艙對船來說相當於人的心臟,智能機艙可以保證隨時對船舶的動力系統進行監測,把各種傳感器數據集中到一個軟體臺進行分析決策。」

「雪龍2」號破冰效果圖。來源:中國極地研究中心

【人性化】

手機可流暢上網,船員生活起居人性化設計

與「雪龍」號相比,「雪龍2」號最大的亮點之一,就是在通訊能力上實現了極大的提升,實現wifi全覆蓋。

「極地科考時間長達幾個月,網絡是船上人員與家人聯絡的唯一方式。設計這艘船的時候,我們就制定了一個硬性指標:未來登上這艘船,手機一定要可以流暢上網。」吳剛介紹,這需要在船上加載擁有很大帶寬的VAST衛星通信系統,同時還要做更多「放大器」,讓wifi信號覆蓋船的各個區域。「雪龍2」號實現wifi覆蓋後,也讓船上跟岸上聯繫更加便捷,可快速地傳輸圖像和聲音。

此外,「雪龍2」號針對船上人員的生活起居進行了多處人性化設計,如房間加熱設施、窗戶雙層保溫、室內防滑處理、淡水的充足供給等,「這些設計都是我們親身體驗過『雪龍』號後一一提出的,科學考察實驗室的布局、防寒加熱區域,哪些地方需要加溫防寒,哪些地方需要加強通訊,都是有針對性的。」

新京報記者 吳嬌穎 編輯 陳思

校對 李世輝

相關焦點

  • 全身都是亮點!揭秘首艘國產極地科考破冰船「雪龍2」號 - 國內...
    今日(7月11日),我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考破冰船「雪龍 2」號在上海正式交付使用。
  • 「雪龍2」號來了!第一艘「中國製造」極地科考破冰船震撼登場
    從1994年10月至今,中國「雪龍」號極地科考破冰船(以下簡稱「雪龍」號)共承擔了 22次南極考察和9次北極考察任務,出航 4100多天,航行裡程達75萬餘海裡,見證了中國極地科考的重要時刻。而「雪龍2」號即將開始的南極首航,將開啟中國極地科考的新天地。
  • 中國將自主建造首艘極地科考破冰船助力"雪龍"號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導,中國自主建造的首艘極地科考破冰船或將在2013年建成。這就意味著,今後我國極地科學考察將擺脫單兵作戰,破冰船助力「雪龍」號,在極地展開完美探索。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黨委書記秦為稼告訴記者,目前這一項目已得到國家發改委正式批覆,即將向國內外開展設計招標,並將在國內自主建造。
  • 極地科考新突破!首艘中國造極地破冰船下水,「雪龍2號」牛在哪
    9月10日下午,我國自主建造的首艘極地科考破冰船"雪龍2號"正式下水,標誌著我國極地考察現場保障和支撐能力取得了新的突破。"雪龍2號"正式下水,標誌著我國極地考察現場保障和支撐能力取得了新的突破。另外,極地的極夜和極晝現象也是極地科考的不利因素之一。再加上操作人員經驗不足和各種資料的匱乏,這些都是極地考察的風險點。雪龍2號可能給科考帶來的突破?
  • 「雪龍2號」抵達南極,國產極地破冰船迎大考,俄網友:期待組隊
    雪龍2號中國人天生就有一顆愛冒險的心,從遨遊太空到潛入海底中國都積極參與,而對於地球的最遠端——南極,中國同樣懷著嚮往,中國的足跡也早已踏入南極大陸,如今南極還迎來了我們自己建造的破冰船據媒體報導,11月13日,我國首艘國產極地科考破冰船「雪龍2號」駛過南緯60度,首次進入南極地區,我國的極地科考迎來了歷史性的一刻,中國製造的破冰船也將在首次在南極現身。
  • 揭秘「雪龍2」號極地破冰船為什麼這麼牛(組圖)
    海博會期間,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新聞發布會上在「雪龍2」號上舉行,極地考察相關負責人和專家在對其進行「解密」。&nbsp&nbsp&nbsp&nbsp1:「雪龍2」號與「雪龍」號相比有啥區別?
  • 「雪龍」號是中國唯一的極地科考破冰船:為何要配備武器彈藥?
    近日,中國「雪龍」號極地考察船完成了對南極海底的勘測,這是「雪龍」號首次採用全覆蓋勘測方式獲取南極海洋的海底地形地貌資料,這是一次值得慶賀的勝利,「雪龍」號再一次為中國南極科考事業立下大功。從1993年「雪龍」號交付中國,至今已有25年,在這期間,「雪龍」號無數次出色的助中國極地科考隊完成了兩極地區的勘測任務,「雪龍」號可以說是中國的功勳艦。  「雪龍」號是目前中國最大的極地考察船,也是中國唯一能在極地破冰前行的船隻。
  • 「雪龍2號」極地破冰船新在何處
    「雪龍2號」船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攝9月10日下午,伴隨著人們的歡呼和隨風飄舞的彩帶,首艘由我國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在上海順利下水,多年來單兵作戰、支撐我國南北極科考的功勳船隻「雪龍號」終於迎來新兄弟。
  • 「雪龍2」號破冰船今天首航南極,揭秘兩船如何分工合作
    我國首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今天從深圳啟航首航南極,與「雪龍」號一起展開「雙龍探極」,開啟中國極地考察新格局。揭秘「雪龍2」號有何特點「雪龍2」號船船長趙炎平說,「雪龍2」號是一條以極地水域科學考察為首要任務、兼具極地考察站後勤物資運輸能力的「綠色」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與「雪龍」號相比,「雪龍2」號破冰能力和科考能力「更上一層樓」。
  • 中國首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破冰船「雪龍2」號將首航南極
    中新社深圳10月14日電 (記者 阮煜琳 鄭小紅)中國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主任秦為稼14日在「雪龍2」號上舉行的發布會上說,中國首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將首航南極,與「雪龍」號一起執行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任務。
  • 探訪我國首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考破冰船「雪龍2」號
    7月11日,「雪龍2」號二副邢豪介紹船上的月池。當日,我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在上海交付,並將於今年底首航南極,我國極地考察現場保障和支撐能力取得新的突破。「雪龍2」號船長122.5米,型寬22.32米,設計吃水7.85米,設計排水量13996噸,航速12-15節;續航力2萬海裡,自持力60天,具備全球航行能力;能滿足無限航區要求,可在極區大洋安全航行,能以2-3節的航速在冰厚1.5米+雪厚0.2米的條件下連續破冰航行。新華社記者張建松攝
  • 我國首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考破冰船正式交付 首航直奔南極
    7月11日,我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考破冰船「雪龍2」號在上海交付使用。記者從自然資源部獲悉,「雪龍2」號交付後,將正式加入我國極地考察序列,計劃於下半年和「雪龍」號極地考察破冰船共同執行我國第36次南極考察任務,明年還將與德國、俄羅斯的世界著名上一代極地科學考察船一起支持北極大型國際計劃——「國際漂流浮冰站計劃」。
  • 助力極地科考「雪龍2」號科考破冰船全新姿態出發試航
    「雪龍」號與「雪龍2」號在江南造船碼頭水域相會人民網上海6月12日電(葛俊俊) 6月12日,「雪龍」號與「雪龍2」號科學考察破冰船在江南造船碼頭水域相會。「雪龍」號科學考察破冰船回廠停靠10號碼頭,將進行為期50天的艉軸特檢工程及維修;而「雪龍2」號科學考察破冰船則完成45天維保工作,以全新姿態出發進行科考試航。
  • 雪龍2號出徵南極,兩艘破冰船並駕齊驅,卻被惡意「潑髒水」
    新年伊始,中國第36次南極科考活動也傳來捷報,並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科考活動中,中國首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表現驚豔,搭載著科考隊員完成了在南大洋太空人海海域的首個調查斷面的科考工作,為未來進一步保護與開發南極大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我國首艘極地科考破冰船將採用世界最先進技術
    中廣網北京10月10日消息 (記者舒晶晶)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導,中國自主建造的首艘極地科考破冰船或將在2013年建成。這就意味著,今後我國極地科學考察將擺脫單兵作戰,破冰船助力「雪龍」號,在極地展開完美探索。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黨委書記秦為稼告訴記者,目前這一項目已得到國家發改委正式批覆,即將向國內外開展設計招標,並將在國內自主建造。
  • 中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考破冰船「雪龍2」號
    雪龍2號極地考察船(H2560)是中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是全球第一艘採用船艏、船艉雙向破冰技術的極地科考破冰船。它能夠在1.5米厚冰環境中連續破冰航行,交付使用後將填補我國在極地科考重大裝備領域的空白。2017年9月26日,「雪龍2」號極地考察船開始連續建造。
  • 剛剛,「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鳴笛試航
    剛剛,「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鳴笛試航  圖說:「雪龍2」號試航 來源/中國極地研究中心  今天下午,隨著清脆的汽笛聲,「雪龍2」號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按照原定的建造計劃,開啟船舶航行試驗。本次「雪龍2」號試航預計15天,主要航行範圍為東海海域。期間「雪龍2」號項目組將根據《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航行試驗大綱》,針對全船46個系統,約200臺套的設備開展全面的功能性試驗。其中電力推進系統、動力定位系統、振動噪聲、水下輻射噪聲和智能系統等八個項目是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不同於一般船舶的核心項目,本次試航將進行專項試驗考核。
  • 「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完成中山站航道破冰
    央廣網北京11月26日消息(記者劉飛)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北京時間23日凌晨1時30分,此次首航南極的「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以連續破冰和衝撞破冰的方式,為「雪龍」號海冰卸貨開闢了一段約14海裡的冰上航道。
  • 首艘中國造極地破冰船 「雪龍二號」在上海下水
    IT之家9月10日消息 根據央視的報導,第一艘由中國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在上海下水,並正式命名為「雪龍2」號。據央視介紹,雪龍二號專為極地科考設計,可搭載49名隊員,極地科考時間長達150天。
  • 探秘極地破冰船「雪龍」號
    科考隊搭乘的「雪龍」號科考船成了最重要的交通工具。「雪龍」號是目前中國最大的極地科學考察船,也是一艘可以在極地破冰前行的船隻,能以1.5節航速連續衝破1.2米厚的冰層(含0.2米雪)。自1994年首次執行南極科考和物資補給運輸以來,「雪龍」號已多次赴南極和北極,「足跡」遍布五大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