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中央車站》是一部具有巴西風格的劇情作品,其創作靈感是根據著名小說家卡黛爾的小說《破碎的四月》改編而成,該電影一經上映,不僅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並且還被譽為是一部能喚醒人間冷暖的一部溫暖佳作。
這部電影《中央車站》被世界各地的影評人譽為「全世界最好看的電影」之一。人們對於這部影片的評語是:《中央車站》的不平凡處在於,它是這樣一部片子:當它觸及到你的內心的時候,它在與你的大腦對話。因為這部片子的故事場景絕大部分都出現在公路上,因而被人們稱做是一部「公路片」。正如電影的名字——「中央車站」,不過是男女主人公結識的地方罷了。人潮人海中因某個機緣的邂逅相遇,故事就如此延伸開去。
電影劇情:裡約熱內盧的中央車站,朵拉在這裡幫人寫信。但她會把看不順眼的信統統撕掉不寄,甚至公開讀信裡的內容取樂。
小男孩約書亞的出現令她開始了一段重新認識人生的旅程——約書亞很想見到遠方素未謀面的父親,不斷寫信給他。
男孩母親意外的車禍讓朵拉決定陪伴約書亞前往東北部尋找父親。
在約書亞尋父的過程中,朵拉因為往事而冰凍的內心慢慢回暖。
而今天推薦的《中央車站》則更加深刻的看到了救贖的本質,自我救贖往往是虛弱和沒有根基的,真正的救贖一定是來自於終極真理的救贖,否則我們對於自己的救贖極容易陷入到自欺和崇拜偶像當中。所以從這個意義來說,《中央車站》可以稱得上最好的公路電影,它不僅從個人層面上的找尋到了溫暖的人性,又從社會層面上表現了巴西人民在瘋狂工業化過程中心裡的失衡,更是在信仰層面上找到了個人和社會得以救贖的終極根基,所以電影有著極其豐富的內涵和表現力。
這部影片於1998年拿下第屆柏林電影節的最佳影片和最佳女主獎項,被世界各地的影評人評價為「全世界最好看的電影」。
該作品是講了兩個孤獨的個體相互慰藉取暖的故事,少年的純真與老女人多拉的世故形成鮮明的對比,這種巧妙的劇情設定讓這部電影充滿了藝術色彩。電影《中央車站》的橋段框架秉承了小品式的溫情,也夾雜了一些帶有西方寓言色彩的外殼。影片中的很多名字都來源於《聖經》,由此點醒了人性本善這個主題。
在心靈極深極深極盡微觀廣袤的時空中。
你的情緒意識中,所形成的任何善惡念頭,都會被無限放大到,數萬億倍。
善念瞬間就形成天堂光明諸神,惡念瞬間就形成地獄陰寒惡鬼。
一生中所發生的,所經歷的一切,一絲一念都清清楚楚,無可逃避無法抵賴。你所做的一切善行,都會在未來,在不同維度的時空中,以不同形態的福報回饋於你,都是由神靈來完成。
你所做的所有惡行,都會在未來,在生命微觀累積成報,以方方面面的災難反饋於你,是鬼怪魔民來行使。
所以你無需崇拜神靈,那是你的正直清白與善良。
因此你無需恐懼魔鬼,那是你的貪婪自私與惡毒。
去善待自己的心靈,那裡住著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