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7《中央車站》:20多年前,它復興了巴西沒落的電影工業

2020-12-11 小影吉

今年四月的劇情片《何以為家》上映後,引發了我們對底層貧民家庭生孩子的選擇和養孩子的能力之間的矛盾的熱烈爭論,同時引起我們關注的是,出演小男孩贊恩一角的贊恩·阿爾·拉菲亞其實並不是職業演員,而是一名現實中真實的敘利亞小難民,被導演挖掘之時,他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

但是這位並不職業的「小演員」,將角色闡釋得很出色,影片上映後還獲第71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位-金棕櫚獎提名。對於本來就生活在那種充滿著不公、壓抑、悲痛的生活環境下的贊恩來說,他的每一個舉動其實都不是在「演」,而是重複著平時真實發生的生活。

請有著真實經歷的非職業演員出演,往往對於影片的精彩呈現有著意想不到的效果,這樣的認識其實由來已久。早在1998年,巴西電影《中央車站》上映,影片中扮演主演約書亞之一的小男孩文尼西斯·狄·奧利,也同樣只是在裡約熱內盧機場擦鞋的一名很普通的小男孩,此前從未接受過任何演技方面的訓練,但他的真摯和沉穩讓他從一千五百名人選中脫穎而出,被導演一眼相中。

在和巴西國寶級女演員費爾蘭妲·蒙特內格羅扮演的朵拉之間的對手戲裡,他將小男孩特有的敏銳和脆弱展現地淋漓盡致,用孩童特有的固執與柔軟,開啟了朵拉那顆日漸麻木的心靈的覺醒之路,兩人在防備和敵視中,慢慢走近彼此,尋找到了自己內心的歸宿。

影片上映後,先後斬獲當年的柏林影展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銀熊獎、金球獎最佳外語片以及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及女主提名。截止目前,這部電影在豆瓣收穫了8萬人給出的8.7分高評,被認定為好於94%的劇情片,更被奉為巴西電影復興的開拓之作,被世界各地的影評人譽為「全世界最好看的電影」之一

影片《中央車站》海報

影片開始於裡約熱內盧人流如織的中央車站。退休女教師朵拉在這裡有一個小攤位,幫那些不識字的乘客們寫信。

由於父親酗酒,朵拉在家庭中感受到的愛和溫暖幾乎沒有,母親死後,她果斷離開了家,只為了逃離那個醉鬼父親。在幫人們寫信的同時,她所代為訴諸筆端的思念、溫情或咒怨幾乎已經令她麻木,再加上從小就未感受到過溫暖的經歷,讓她認定了那些請她寫信的人所展現的情緒都虛偽至極,只不過是為了讓自己心裡好受一點而已。

因此,乘客們請求她寄出的信,她其實並沒有寄出,而是在帶回家後取樂,然後撕掉。那些承載著思念與期盼的信件,並沒有如人們以為的那樣會被寄出,他們所表露的情感,也並不會被對方收到。這樣市儈又冷漠的朵拉,無疑是一個壞女人的形象。然而故事,卻又是隨著她往下發展的。

這天,朵拉的對面來了一對母子。年輕的母親安娜請朵拉代寫了一封咒罵埋怨的信件寄給遠方的丈夫,第二天又來請求她不要寄出那封信,而在新的信件中告訴丈夫自己和兒子會等著他回來。男孩約書亞在看到朵拉並沒有將信封入信封時,質疑朵拉不會將信寄給父親,卻被母親斥責沒有禮貌,朵拉也惱怒地趕他們離開。

在回家的路上,安娜在一場車禍中喪生,約書亞在這個城市成了無依無靠的孤兒。他來找朵拉,要求朵拉把母親的信還給自己,朵拉卻騙他說已經把信寄出去了。孩童的敏銳力讓約書亞知道朵拉在撒謊,可是他卻無能為力。無處可去的他每天睡在車站,時刻盯著朵拉,希望能夠找到寫給父親的信。

混亂的車站中時刻都發生著搶劫和暴力,人們對此已經麻木,匆匆的腳步行走在水泥鑄就的鋼鐵牢籠中,獨自成行,互不相關,也成了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巴西的一個極致縮影。

導演沃爾特·塞勒斯拍攝這部電影的初衷,其實正是為了展現那個時候的巴西所欠缺的一些「東西」。沃爾特·塞勒斯進入電影行業的時候,正是電影工業開始沒落的80年代。那個時代的巴西,經濟和工業都開始陷入衰落期,為了生活,人們散落天南海北,他們住不起市中心的房子,只好每日行跡匆匆,通過中央車站這個交通樞紐周轉,乘很久的車才能到達工作的地方。

日復一日,來自生活的壓力讓他們不堪重負,甚至讓他們喪失了基本的對於愛與溫暖的追求,就像朵拉每天搭火車回家的路上那樣,她站在車廂裡,眼神冷漠,對生活沒有格外的期盼,對自己的人生也沒有更好的寄念。

就像電影宣傳海報上的那句「男孩要尋找他的父親,女人要尋找她的夢想/歸宿,而這個國家,要尋找它的根」那樣,影片試圖展現的是,我們所經歷的時代並不總是美好,所遇到的人也許很糟糕,但是在那個充滿冷漠的年代裡,總有人心底存著那一簇對溫暖和愛的追求的火苗,在冷漠與麻木中慢慢衝破社會的大環境制壓,彼此走近,彼此溫暖,彼此拯救。

約書亞對找到父親的執念在不知不覺中感染了朵拉,一向自私冷漠的朵拉甚至後悔自己將約書亞「賣」給了販賣人體器官的人販子,在掙扎良久終於從人販子手中搶走了約書亞之後,她也毫無退路地陪著約書亞踏上了尋找父親的旅途。

約書亞對這個又老又醜的壞女人滿是怨恨,朵拉對這個敵視自己的小鬼同樣沒什麼好感,可終究還是人類對溫暖和愛的近乎本能的靠近,讓兩個人在磕磕絆絆的路上慢慢走進了彼此的內心。

在尋找約書亞的父親的路上,約書亞用自己對朵拉的依賴和信任,讓朵拉學會了在他人給予的溫暖中去體會給予的幸福感與滿足感。也正是因為影片後半段的故事都發生在乾燥悶熱的沙漠公路上,很多觀眾把它稱為最讓人治癒的「公路電影」。

著名影評人元曲對這部電影做出了高度評價: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集中了物質之大成,可是它缺少的東西卻如此致命,人類被教唆成頭腦簡單的崇拜者,懂得奢侈的美麗,可他們學會了嘲笑和僵硬。被城市諷刺得最厲害的,是愛和信任,同情和寬容。但是《中央車站》教會了我們去尊重那些缺失的部分。

影片雖然片名是「中央車站」,但導演主要的情感轉化與敘事線都放在了後面的公路段上,從一個簡要的大環境切入,引出了一個失去母親的男孩和獨身老女人的矛盾和和解,進而凸顯了人性的矛盾與可貴,可謂以小見大,也一以貫之地踐行了導演在時代發展中不斷尋找起源和發現自我的主題傾向,這一對人性的挖掘探索,也讓《中央車站》成了巴西電影的復興之作。

朵拉是在時代和親情中的失落者,約書亞是在家庭和社會中的失落者,他們原本毫無相遇的可能,卻終究因為內心還未對愛與信任完全絕望而走到了一起。印象最深的是約書亞和朵拉之間的一段對話,或許正是導演試圖表達的關於獲得幸福和救贖自我的主題闡述。

在路上,約書亞告訴朵拉,自己不喜歡坐公車,寧可搭計程車。朵拉卻告訴他,「你錯了,要搭就搭公車,公車有路線,有目的地。計程車沒有,開一開會迷路。」因為對生活沒有什麼追求,所以過得渾渾噩噩,可是一旦對現狀有了不滿,就會開始思考如何去改變現狀。因此很簡單,如果你覺得不幸福,那就勇敢行動,去尋找能夠讓自己踏實滿足的方法。而很多時候,我們獲得幸福的契機很簡單,甚至是一個人,或者是一件事,都能夠讓我們跳出既有的混沌圈。

不得不承認,有時電影真的是人類的老師。它只能呈現出光影聲畫,遠不如現實帶給我們的掣肘之多,卻能夠憑藉細緻的鏡頭語言和細膩的故事,用淚水和歡笑來教我們學會尊重一些東西,比如說愛,比如說溫暖,以及對自己的救贖。很幸運,在某個下午遇到了《中央車站》,也很幸運,它在二十多年後,依然帶給我著感動。

相關焦點

  • 《中央車站》:一個巴西老女神的自我救贖
    邪惡的老太婆卻單純如水純真的小男孩卻思想早熟萍水相逢的滋味最難受我現在和你成了朋友分別卻往往是永遠《中央車站》獲得過眾多好評和電影獎項,先後榮獲第四十八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第四十八屆柏林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第四十六屆金球獎和1998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及女主角提名。
  • 豆瓣8.7,巴西電影《中央車站》:最怕是,爛人想做好事了
    中央車站,是裡約熱內盧最主要的火車站。朵拉,一個上了年紀的退休女教師。白天,她就在中央車站擺攤,替人寫信。直到有一天,一個叫約書亞的小男孩闖進了她的生活。電影裡,一個在車站偷了麵包的小偷,即使歸還了麵包,還是被警察一槍打死了。而圍觀的人群,卻是習以為常。麵包店老闆拿回那個「沾血」麵包後,連聲道謝。車站,又回復到原來的樣子。
  • 《中央車站》:豆瓣評分8.7,看懂那些觸動我們心弦的細節和意象
    這是巴西電影《中央車站》中的一幕,沃爾特·塞勒斯執導,巴西國寶級演員費爾蘭妲·蒙特內格羅和小演員奧利維拉主演,講述「尋找」和「救贖」的主題。 冷漠、現實的退休教師朵拉,靠在中央車站代人寫信為生,安娜帶著兒子約書亞,也來找朵拉寫信,但一出車站,安娜就因車禍身亡。
  • 巴西《中央車站》當年迎來了金熊,電影背後的故事同樣精彩
    我愛看電影,巴西《中央車站》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影片講述了一個不太好的老女人朵拉在無奈機緣驅使下,幫助小男孩約書亞去東北部千辛萬苦尋找他沒見過面的父親的故事。這個車站,是巴西整個社會的縮影,從這裡出發,踏上尋找親人的的艱辛旅途。一路展現了巴西廣闊濃鬱的的社會畫卷,有著強烈鮮明的民族風貌。
  • 豆瓣高分電影,這30部只看一遍根本不夠
    這部電影將法國人的性格和風情展現的淋漓盡致。 12、《荒蠻故事》,豆瓣評分8.8分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勁爆狗血的黑色喜劇。六段故事主題各異,張力十足。電影裡人生的大喜大悲看著太刺激了。 13、《模仿遊戲》,豆瓣評分8.7分 影片採用討巧的三線敘事,剪輯銜接成功自然。
  • 《中央車站》:巴西電影,用愛來感化人心的公路片
    大家好,歡迎關注《鏡頭下的光影團》,在鏡頭下的光影團這裡了解更多的電影,趕快點擊右上角的關注。今天來介紹一部經典的巴西電影 ,同時本部作品也是公路電影中的精品之作。今天為我們解析下這部片子,這部在我心中無可替代的公路片。
  • 《天使愛美麗》:豆瓣8.7的電影 盡顯法國電影的浪漫
    法國是一個充滿浪漫情懷國度,提起法國,提起巴黎,人們想到的首先就是葡萄酒的浪漫,塞納河畔的純情,在這樣一個充滿浪漫氣息的國度產生的電影,自然就具有與眾不同的特點,下面我們就欣賞一部典型的法國愛情戲劇電影,這部電影在豆瓣擁有8.7的高分,這部經典電影就是《天使愛美麗》。
  • 2019最好的100部電影
    《愛爾蘭人》(美國) 本年度的100部佳片中,包括20部華語電影及80部海外電影,值得一提的是,海外佳作中日本佔12部、韓國10部。
  • 《少年的你》豆瓣8.7?詳細解析這部電影值多少分
    《少年的你》,不是青春片,不是青春片,是青春犯罪片,豆瓣開花8.7分把我嚇了一大跳,要知道豆瓣8.7分,都是些像《喜劇之王》、《阿凡達》、《頭號玩家》這樣的電影啊。青春片出身的導演和編劇,對於駕馭電影後期犯罪片的風格缺乏經驗,讓這部電影到結局只剩下男女主的感情,讓人幾乎忘了,這是一部討論校園欺凌的電影。接下來我會詳細的解讀這部電影。首先我非常喜歡電影對校園欺凌的展現,尤其是站在受害者的主視角,進行了許多視聽效果的特殊設計。
  • 《中央車站》被世界人民譽為全世界最好看的電影之一
    電影《中央車站》是一部具有巴西風格的劇情作品,其創作靈感是根據著名小說家卡黛爾的小說《破碎的四月》改編而成,該電影一經上映,不僅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並且還被譽為是一部能喚醒人間冷暖的一部溫暖佳作。
  • 《中央車站》:向經典電影致敬
    而一部電影之所以讓人感動落 淚,最重要的依舊是電影本身的主題!正如這部巴西文藝小片一樣,給人清晰舒緩的溫暖,更深深撞擊了世態炎涼之輩的感恩情懷!電影主要講述了,在熙熙攘攘的裡約熱內盧中央車站,年過半百的朵拉,靠給文盲寫信維持生計,一塊錢代寫兩塊錢代寄,可更多的時候,她是一個撕掉 別人信件的「騙子」,生活的現實早已讓她不再相信這世上還有 能被回應的期待。
  • 《中央車站》和《菊次郎的夏天》告訴我們:有一種成長叫嫁接成長
    《中央車站》是一部關於尋親的巴西電影,於1998年4月3日在巴西上映,豆瓣評分8.7分。影片以絕對的實力獲得第72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外語片獎,導演沃爾特·塞勒斯則憑藉此片獲得第48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它講述的是為人現實的退休女教師朵拉,幫助9歲男孩約書亞去東北部去尋找他爸爸的故事。
  • 《天使愛美麗》:豆瓣8.7分,這部法國電影到底講了個什麼故事?
    《天使愛美麗》:豆瓣8.7分,這部法國電影到底講了個什麼故事?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是一部在豆瓣電影中被國內觀眾評價很好,獲得了8.7分高分的法國電影《天使愛美麗》,和其他的高分電影不同,《天使愛美麗》的名氣和他它的評價並不匹配。那麼,這部名不見經傳卻評價頗高的影片到底講述了怎麼樣的一個故事呢?就讓小編來為你介紹吧。
  • 《中央車站》,一部人性回歸與救贖的電影
    這是一部故事情節曲折,內涵豐富的公路電影,講述單身女朵拉幫助少年約書亞尋親,以及完成自己心靈的救贖的故事。影片質樸感人,被評為世界最好看的電影之一,它就是蜚聲世界影壇的巴西導演華特薩勒斯的作品《中央車站》。故事背景設定在巴西首都裡約,正是巴西從傳統農業國家向工業化過渡的時期。
  • 盤點幾部高分優秀電影,豆瓣8.7都只能墊底!
    1994年可以說是電影史上最強的一年,有人說是上帝想要看電影了。值此電影誕生一百周年之際,各大導演都卯足了勁,想要為電影工業獻上自己的一份大禮。整個世界影壇百花齊放,各種佳作噴薄而出,堪比神仙大戰。NO.6《東邪西毒》豆瓣:8.71994年,電影《東邪西毒》上映,依然是具有王家衛強烈的個人風格,雲集了一群當紅的演員明星,大段的人物旁白,濃烈的色彩畫面,細膩的背景音樂,口碑依然兩極分化。喜歡的人,在電影中看到了自己的身影,得到了情感上的共鳴,不喜歡的人,只覺得是一群文藝青年在無病呻吟。
  • 2015年豆瓣高分電影排行榜 豆瓣高分電視劇推薦
    還不到一周2015年就要結束了,豆瓣電影也在此時送上年終大禮——2015年度榜單!希望這份榜單,能幫你回顧過去一年電影生活裡的點點滴滴(點擊)。2015豆瓣評分最高的外語電影荒蠻故事  1.
  • 好電影不迷路!10部豆瓣高分感人電影
    2《忠犬八公》豆瓣9.3分八公是一隻神秘的狗,因為沒人知道它是從哪裡來的。帕克教授(理察·吉爾·理察·基爾)在鎮上的火車站撿到了一隻迷路的狗。看來這條狗註定要和帕克教授有某種緣分。帕克一把把狗抱起來,就再也放不下了。最後,帕克對狗的愛改變了他的妻子卡特(瓊·艾倫·瓊·艾倫飾),她起初強烈反對這隻狗。
  • 20多年前的深圳咖啡館,現在怎麼樣了?
    早在20多年前,深圳就出現了一批常常泡咖啡館的人。那麼當年那些咖啡館後來去哪兒了?那些泡咖啡館的人,現在又去哪兒喝咖啡呢?- 布萊梅之家 --「就是那時喜歡上香草摩卡。」——05年豆瓣用戶回憶「華強北有家咖啡館,與EIN時裝店在一起,對面有家百麗。服務生很帥氣的呦,有著兩個很可愛的長著青春痘的男生,很會做花樣摩卡。」
  • 《中央車站》的導演為賈樟柯拍了一部紀錄片
    除了此前宣布的華語電影《十二公民》入圍主競賽單元外,兩部與賈樟柯有關的電影也都進入電影節「榮譽放映」單元。       羅馬電影節藝術總監馬可·穆勒在發布會上宣布:非常榮幸地邀請到由巴西國寶級導演沃爾特·塞勒斯執導的紀錄片《汾陽小子賈樟柯》參加本屆電影節,電影節將為這部影片舉行隆重的全球首映禮。
  • 《中央車站》:清澈的童心,喚醒成人式唯美寓言
    電影《中央車站》是一部具有巴西風格的劇情作品,其創作靈感是根據著名小說家卡黛爾的小說《破碎的四月》改編而成,該電影一經上映,不僅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並且還被譽為是一部能喚醒人間冷暖的一部溫暖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