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傳》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故事,這個「傻子」感動了全世界?

2020-12-24 十二點人物

近期,「凡爾賽文學」火了。

首先得跟大家科普一下凡爾賽文學,這個詞最早出自漫畫《凡爾賽玫瑰》,值得是那些在社交圈訴苦,實際上是在炫耀的內容。

馬雲說「我對錢沒有興趣」;

撒貝寧說「北大也還可以」;

張國榮說「我從來沒有覺得自己長得好看」

這些凡人凡語瞬間被挖了出來,確實,誰不想輕鬆過上令人羨慕的生活呢?

在凡爾賽文學的背後,是網友們對成功學的嚮往?

但是成功真的有那麼容易嗎?

我們也聽到過這樣一句話:你必須很努力,才能做到看起來毫不費力。

但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希望天上能掉下月餅,坐享其成地炫耀生活,這聽起來有多荒誕。

而今天為大家帶來的《阿甘正傳》,正是為大家講述了一個關於成功的故事。

《阿甘正傳》是美國作家溫斯頓·葛魯姆創作的長篇小說。

對於這部作品,想必我們都不太陌生。

小說翻拍的電影,早就廣為流傳,成為勵志電影的標誌性代表作。

但電影翻拍後,鮮少有人再關注原著小說,大家只記住了導演羅伯特·澤米吉斯,卻很少有人記得原著作家溫斯頓·格魯姆。

故事主要講述的是一個個名字叫阿甘的低智商白痴成為了體育明星和超級英雄的故事。

小說和電影的主角雖然都是打著「低智商」的弱者標籤,但原著和電影想表達的主題卻有著天差地別。

電影的主題自然是人性的真善美,阿甘的成功是因為他生性單純善良,他雖然不聰明,但是他很努力,因此他才獲得了成功。

而小說的理念更像是一種一種自黑式嘲諷,表面上寫著阿甘的成功,實際上卻是在同情那些不如傻子的人們。

用現在的話來轉述作者的創作思想,大概就是就是:你看,你這麼努力,卻還不如一個傻子?

這聽起來卻是有些嘲諷,電影一味地將「真善美」與「成功」劃上了等號,把阿甘的成功變得更加合理,但實際上這更像是蒙住了觀眾的眼睛,以一種幾乎洗腦的方式告訴人們,只要真善美就可以成功。

真善美固然是好事,但是真善美未必和成功有必然的聯繫。

反觀原著本身,溫斯頓雖然寫了一個不可能成功的人物,但為了邏輯自洽,他也在其中穿插了許多細節,等著讀者們去挖掘。

被認定的殘次品如何破繭而出?

阿甘是一個腦子有點問題的殘疾人,放到現實生活中來講,這樣的人想要出人頭地,實際上不僅僅是需要付出努力這樣簡單。

阿甘就像是那個上帝造人時打了個噴嚏的殘次品,年幼的阿甘因為智力的原因,加上腿部有疾病,只能依賴金屬支架走路,因此他時常遭到壞孩子們的欺負。

阿甘確實不聰明,他懂得也非常少,但是他也明白,被打就要逃跑的道理。

這個時候也許有讀者會誤解,阿甘是因為小時候經常跑才有機會變成運動員嗎?

事實並非如此,我們只看到了阿甘的缺陷,卻沒有看到上帝給他打開的另一扇窗戶。

阿甘雖然智力低下,但是他在運動上是有天賦的,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天才。

在故事中,我們可以讀到阿甘根本沒有學過桌球,卻能夠在短短的訓練時間裡,就成為了一名國家級運動員。

這其實是很難想像的,我們都知道國家級運動員都需要從小開始培養,那些有了成績的人,都是比常人吃了許多倍的苦,才有的今天。

而阿甘能夠在零基礎,零經驗的情況下,快速達到國家級的高度,除了天賦異稟之外,沒有更好解釋了。

在這裡,作者有些「神化」了阿甘的技能,但這也十分合理,畢竟阿甘的智商也是被「神化」了的低級。

因此,作者真正的意圖是為了讓讀者們明白,人生本來就是如此,上帝關了一扇門,必然會打開一扇窗。

我們總是把目光凝聚在那一扇關了的門上,自然沒有辦法找到自己的光。

阿甘就是這樣代表,我們能讀到他短板的一面,那麼長板的一面也自然合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劣勢,而我們要做的是,發揮自己的長處,儘量減少自己的短板。

沒有人註定平凡,但能夠改變平庸的,只有我們本身。

他人的成功靠的只是天賦和運氣?

阿甘的成功如果一部分靠天才,那麼還有一部分是靠運氣。

當然,阿甘本身的愚鈍,也成為了他的成功之一。

這就好比是因禍得福,他的愚鈍使得他成為了一個極其簡單的人。

在越戰時期,無數的炮擊之下,全隊的成員都負傷了,阿甘一個人穿梭在戰場,把戰友們一個一個背回去。

用正常的思維去理解這件事,我們就會發現,阿甘能夠做到,實際上跟他的堅持,責任心,毅力等等都沒有關係。

人跑得再快,都沒有子彈快。

但阿甘能在戰場上臨危不懼,是因為他心思單純,從未想過自己會犧牲,也就是所謂的傻人有傻福,他不計較得失,只知道完成自己的任務,因此他沒有常人該有的恐懼和心慌。

但這畢竟是小概率事件,就好比我們擲骰子,一次是6,後面每一次都是6嗎?

未必可見,但作者用運氣來加持成功,難道是為了告訴我們這不可能嗎?

恰恰相反,人這一生會發生許多不可思議的事。

阿甘的成功固然有不確定性,但反觀歷史上的成功典故,又有幾個人能完全擺脫「運氣」這個額說法呢?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當你想要成功的時候,全世界都會來幫你。

為什麼珍妮一直離開阿甘

除了阿甘之外,我們也關注到了另一個主角,珍妮。

珍妮從小被父親虐待,苦苦求生,長大後想出名,為了音樂不惜裸體彈唱吸引眼球,數次遭受挫折,想要自殺,最後還得了愛滋病死去。

作者投擲在阿甘身上的「神性」太多,反而顯得珍妮有幾分真實。

確實,我們的人生往往都是如此,我們努力了,我們拼搏了,但是我們還是失敗了。

更多時候,我們就像是珍妮一樣,努力衝向了終點,卻是阿甘的起點。

而最為諷刺的是,起初,我們還看不起智商低下的阿甘。

後來,這個阿甘成為了我們敬仰的人物。

但在這裡,不得不為作者澄清的一點是,阿甘的荒誕成功學,並非是為了讓我們適時止步,而是為了讓我們更有動力前行。

阿甘的成功是不可複製的,他需要極高的天賦和運氣。

因此,我們都不是阿甘,反而證明了我們不是這樣的少數人。

在這個世界上,多的是像珍妮這樣,本本分分,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衝的人。

作為旁觀者而言,我們都能讀到阿甘的成功。

但是這種成功,放在阿甘的身上有價值嗎?

並沒有,他是個傻子,他沒有在這些成功中獲得成就,得到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換句話說,這些對於阿甘來說,都沒有任何意義。

運動員和殘疾人沒有差別,社會精英和傻子沒有什麼區別,這才是這本書最荒誕的地方。

所幸,我們都不是阿甘,我們有許多的時間和機會去探索成功,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這個世界上愚鈍的人不少,聰明的人更是比比皆是。

凡爾賽文學火了之後,有不少的讀者們開始學習凡爾賽文學。

但實際上,這種跟風沒有任何價值。#阿甘正傳#

凡爾賽文學的背後,是自大式的誇耀,生活始終是自己,日子也還是要過。

人生中有太多的誘惑,避開那些小概率的成功,堅定自己的內心,把每一步都走踏實,這才是真正的成功學。

書中有這樣一句話:「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會嘗到哪種滋味。」

希望讀到這裡的你,都能吃到最甜的那一顆。

相關焦點

  • 阿甘正傳:為什麼Jenny一開始不嫁給阿甘?原來她是這樣的女人!
    很多有這一疑問的看客,估計是有這種預設的心態:Jenny肯定只是將阿甘當做備胎,甚至最後阿甘身邊的孩子也並不是阿甘的,而是Jenny和別人鬼混的。這種猜測並不能說存在,但這樣的預設其實是不合理的,至少沒有認真觀察Jenny這個女孩的一生。她是個從小被父親虐待,甚至有性虐待跡象的女孩,因此她對於男人一直都是不信任的。
  • 《阿甘正傳》一部展現人性光輝的好電影
    《阿甘正傳》是一部完美的電影!我想這句話一定沒人會反駁首先,這是一個偉大的故事這部電影是根據溫斯頓·葛魯姆同名長篇小說的一本書改編的。這是一個關於最不可能的人如何過著不平凡生活的故事。這部電影忠於原著,非常精彩。
  • 《阿甘正傳》:人生不必太過聰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在這歡樂的氣氛中,我想起了詹妮……再品《阿甘正傳》,講內心話,我有感動,更多則是激勵。阿甘是故事的男主人公,他是一個雙腿有疾且智商只有75的低能兒,可他母親在小時便教導他:做傻事的才是傻瓜。由於智商不高,阿甘常常遭遇冷眼與不平等對待,直到他遇到了女主人公——貫穿他一生的女人——詹妮。詹妮是阿甘生命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女人(還有一個則是其母)。詹妮來到阿甘身邊,帶給阿甘信仰,帶給阿甘力量,帶給阿甘愛情,也帶給阿甘一輩子的堅守。有的人看起來聰聰明明的,可盡幹傻事;有些人看起來傻乎乎的,可幹的都是大事。
  • 《阿甘正傳》的原型人物是誰?還是虛構故事?
    電影中由湯姆·漢克斯扮演的阿甘是一個遭遇不幸的男孩,從出生就帶上了腳支架走路,為此受到了很多人的冷眼。但就像歐美的那句話,上帝關上一扇窗,就會為你開一道門。阿甘腦子雖然不好使,但是他的人生是讓旁人羨慕的,高中時期就是學校的橄欖球隊員,並多次觸底得分,後來參軍打仗晉升到了上士軍銜,並且也獲得了軍人榮譽勳章,還到代表美國到中國參加桌球比賽,憑藉不認輸的心態,成為了億萬富翁。
  • 經典勵志影片《阿甘正傳》,一個「傻子」的開掛人生
    1994年是神奇的一年,誕生了很多經典之作,肖申克的救贖、低俗小說、這個殺手不太冷、活著,但獲得當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卻是《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改編自美國作家溫斯頓·格盧姆的同名小說,由導演羅伯特·澤米吉斯執導拍攝,描繪了先天智力低下的男孩阿甘自強不息,憑著自己的堅持努力,最終在多個領域創造奇蹟的勵志故事
  • 《阿甘正傳》: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你會得到什麼
    高中的時候就看過《阿甘正傳》,當時只記得智商不高卻善良的阿甘帶給我的感動。直到這幾天心情很不好時,想看一部電影來放鬆一下自己,於是又看起了這部電影。再次看時,又有了和第一次不一樣的感受。電影的開頭,一根羽毛在空中飄揚著,落到了阿甘的腳下,阿甘隨之將它撿起來夾在一本書裡面。電影的結尾,一根羽毛從阿甘腳下飄起,隨風飄向遠方。
  • 《阿甘正傳》,典型的美國夢,對於國人也有著難以言喻的魅力!
    電影《阿甘正傳》是一部毋庸置疑的經典影片,它所傳達的樂天精神有著很強的寓言意義,卻並非帶著傳統的說教式影片的沉重,相反能讓觀眾感受到來自生命的美妙之處,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的解讀就是關於《阿甘正傳》。其實用一個比較中國化的表達來概括這個故事,那就是傻人有傻福。但是事實上真的是這樣的嗎?首先,阿甘是一個先天智力有缺陷的男孩,曾患有小兒麻痺症。(在母親的激勵與珍妮的幫助,甚至是壞孩子們的欺負下,阿甘成功的克服了這個問題,甚至於成為了小鎮上跑得最快的人)在其克服小兒麻痺症的過程當中,影片就已經傳達出了一種美國文化——人人生而平等。
  • 《阿甘正傳》——一部信息量超大的影片:背景音樂後面有故事。
    另有兩部評分9.5的電影——《美麗人生》和《辛德勒的名單》,而《阿甘正傳》的評分是9.4分。在網絡間一直有一個爭論,長久不息:《阿甘正傳》和《肖申克的救贖》到底誰才有資格成為1995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 雖然這已經早有答案。《阿甘正傳》在67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獲得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導演,最佳視覺效果,最佳剪輯,最佳改編劇本六項大獎。而《肖申克的救贖》顆粒無收。
  • 《阿甘正傳》裡,珍妮的兒子到底是不是阿甘的兒子?我相信是!
    原著《阿甘正傳》,珍妮懷著阿甘的孩子離開了,後來嫁比了一位愛她的工程師,過著安穩的生活。多年以後阿甘與珍妮在街頭重逢,他們互相在公園交談著離開的生活點滴,並知道在珍妮身邊的小男孩是自己的骨肉。阿甘見珍妮過著安穩幸福的生活心裡也覺得甚是安慰。
  • 電影| 阿甘正傳: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
    我不覺得人的心智成熟是越來越寬容,什麼都可以接受。相反,我覺得那應該是一個逐漸剔除的過程。知道自己最重要的是什麼。知道不重要的是什麼。而後,做一個簡單的人。雖然阿甘正傳在深刻性和文學性上不及肖申克,在電影的技巧性構築故事組織上不及低俗小說,但是他夠生活,夠綜合,夠意思,他不是電影人賣弄自己才華的工具。看電影,有時候是一種單純的娛樂有時候是希望能從中獲取一些生活的道理,我更偏向於後者。
  • 《阿甘正傳》:生活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是什麼味道
    在這一年裡,橫空出現了無數的電影佳作,比如《肖申克的救贖》、《這個殺手不太冷》、《阿甘正傳》等等。而在這其中,《阿甘正傳》奪得了第6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等6項大獎。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阿甘正傳》,對於很多人而言,這也是最好看的電影之一,甚至,沒有之一。正如《美麗人生》所言:這是一個簡單的故事,但不易講述。
  • 《阿甘正傳》:人生是一場奔跑,阿甘證明了後天努力也能成功
    電影改編自美國作家溫斯頓·格盧姆的同名小說,電影講述了一個智商只有75的小男孩福瑞斯特·甘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和堅定的信念在多個領域創造了奇蹟的故事無論面對的處境有多難,還是要堅持做好自己因為阿甘的智力和身體狀況和其他孩子有所不同,他無法像其他孩子一樣正常去學校裡學習。因為這個,阿甘在學校經常受到同學的欺負和嘲笑。阿甘經常被別人說成傻子,但他自己不建議,因為他的媽媽告訴過他,只有做傻事的人才是傻子。
  • 湯姆漢克斯的三部曲,《費城故事》《阿甘正傳》《拯救大兵瑞恩》
    著名演員湯姆漢克斯,有人只看名字可能並不能知曉他到底是誰,他的作品你肯定曉得。1994年上映的《費城故事》、1995年上映的《阿甘正傳》、1999年上映的《拯救大兵瑞恩》,只說這三部可能大家都已經知道他是誰,心中對他的樣子也有所描繪了。
  • 《阿甘正傳》湯姆漢克斯零片酬卻賺4000萬分紅,演員家屬齊出演
    電影的拍攝背後有什麼有趣的故事?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阿甘正傳》的冷知識。湯姆漢克斯沒有片酬,卻收穫4000萬美元分紅其實湯姆漢克斯並非是導演心目中最佳的阿甘扮演者。導演之前曾經邀請過兩位比較有名的男演員,但是都遭到了拒絕。
  • 阿甘正傳: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會是什麼味道
    每個看過《阿甘正傳》的人都會從中得到些許感悟:生命就像那空中白色的羽毛,或迎風搏擊,或隨風飄蕩,或翱翔藍天,或墮入深淵。聰明確實很重要,但人這一生還有很多比聰明更重要的東西。誠實、守信、真誠、認真和勇敢這些珍貴的品質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堅守的。
  • 生活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會是什麼味道《阿甘正傳》
    「媽媽說,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會是什麼味道。你需要一塊巧克力嗎?」阿甘抓著手中要送給珍妮的巧克力,對著身旁坐著等公交的女生說到,說完把它吃了下去。轉頭自顧自講起了自己經歷。阿甘智商只有75,媽媽用「先生去度假了」讓他進入了普通孩子的學校上學。他在校車上認識了一生的摯愛珍妮。
  • 溫斯頓·格魯姆去世,享年77歲,他寫的《阿甘正傳》成為一代經典
    美國著名作家《阿甘正傳》的作者溫斯頓格魯姆去世,享年77歲,對於格魯姆的具體死因目前媒體還沒有對外公布,消息一出,來自全世界不同國家的讀者都紛紛發文悼念。一部好的文學作品可以具有持久強大的生命力,在那個時期的美國《阿甘正傳》給太多處於人生低潮的人帶來力量和勇氣,這部作品不僅是一個勵志故事更蘊含了濃厚的時代色彩。格魯姆的作品大多都是來源於生活中真實發生的故事,在他後來的作品中很大一部分關於美國軍隊歷史的故事也是真實的,《阿甘正傳》於1994年被導演羅伯特澤米基斯搬上螢屏,得到了很高的評價,一火就是是幾十年。
  • 用心看一部好電影,今日推薦電影《阿甘正傳》
    #阿甘正傳#身穿藍格子襯衣白西服的福瑞斯特甘坐在站牌後面的長椅上等待公交車的到來,阿甘盯著一位女士的鞋子開始滔滔不絕地講起了他的人生經歷。童年的阿甘由於駝背的原因,母親找醫生幫他安置了腿箍,母親告訴阿甘,如果上帝真的公平的話,他會給每個人都安上腿箍。如果有人說你是傻子,你就告訴對方傻人才做傻事。阿甘的入學智商測試的結果是75。
  • 《我是第一名》:比《阿甘正傳》更好看,結局卻是意料之中
    人必須有夢想,是說不管什麼時候,你一定要有夢想,夢想是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為了夢想而腳踏實地努力和奮鬥。—— 孫宏斌同樣,我們生活中有些人沒有智商上面的差別,但是有先天性的疾病,這個無法改變。今天給大家講的是由彼得維納導演,詹姆斯沃克和特裡特威廉斯主演的電影《叫我第一名》。該電影是根據布拉德科恩的真實故事改編,它講述了從小患有先天性的妥瑞氏症的布萊德,他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總是發出奇怪的聲音和不停地扭動脖子。
  • 經典電影《阿甘正傳》:生活就像巧克力,永遠不要對生活失去信心
    珍妮無疑是幸運也不幸的,在她的叛逆她的墮落之後,永遠有阿甘等她,不追究過往,不對比雙方,只是因為喜歡她…在人生的最後時刻,她才明白她真正的愛情在哪兒?再看阿甘正傳,福雷斯特是一個先天弱智,智商不足80的傻人。他對待任何事情都那麼認真,別人嘲笑他是個傻子,不懂變通。當其他人都玩世不恭時,認真的人反而顯得另類,被人笑話。